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集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来源:   作者:慈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集

   录音记录:明忻

  《安乐集》的学习我们今天继续进行。

  第五又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卷五五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安乐集》中第五问(116页),对净土与圣道两种排除生死之法的差别作了突出的提示,依据《大集月藏经》,依着释迦佛的授记,对净土法门的修持抉择、随顺的一个鼓励。我们都知道,佛在一切经教中,皆说此法最为尊贵,何以故呢?以令有缘有情就路还家,趣于菩提,非是说某一法高、某一法低。佛在《金刚经》上讲:是法平等,法无高下,法尚应舍,况且非法。因为世尊所说法皆无定法,以除众生生死困惑故。

  今天有一个佛教杂志社的主编给我打电话,问净土法门的次第问题,从果地觉修持和因地行持的差别谈了一些话题。我感觉,这个时代大家对佛法的认识中,(多有对)法门的混淆,即圣道与净土的混淆,不敢把它剥离开来。(若能)剥离开来再看其本质——无有定法之本质,方得善巧。

  一切众生本来与诸佛无有差别,一切众生本心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本质——若能抉择,当然是方便;不能抉择,在这个差别处,不妨去观察,观察到它的差别的时候,再来看它的本质,就会得到本无差别的妙用,就是在无差别的法则中使用种种差别而产生善巧。何以故呢?其差别是众生本无差别的表现罢了。(这样观察)反而会坦荡自如,于一切高低中再不会去热恼,于一切凡圣中也不会去逼迫,一切善恶中也不会去增减什么,人就有一个如实、坦荡、豁达的心智、不动的心智。

  现在人对净土法门的认识普遍存在着混淆。我一年一年地遇到许多善知识——在净土法门有利益的、有少许利益的,或者很深入实践佛法的出家在家的善知识们,感触最大的就是在净土与圣教法则上的混淆。一旦混淆,人就很难真正在净土法门上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

  现在慢慢地实践般舟的人逐渐多一些了,实践般舟这个当下修、现前修,这种三昧的修持,我们比较容易引发起来。过去都是诸大菩萨于法得不退转善巧才能行这个法,那么薄地凡夫怎么来行持呢?今天一个菩萨来电话问这个事情:“法师,般舟古来以久都是圣智者、成就者、证悟者才修持的,为什么现在提倡行般舟呢?现在这么多居士都在行,会不会把法搞得很滥呢?”在般舟会上我们也提出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这些资料能早点与大家见面。我说:“我没有其他说法,我只能说我是个佛教徒,遇到世尊的教言,就给大家来推荐这个教言,再说有老一代人(编注:智真老和尚)对我的交代,希望有机会来供养大家罢了。”

  实际我们读读《般舟三昧经》就会知道,世尊在般舟讲法中讲到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这四众弟子,在凡位之有情,在种种利益表现中,都是可以修持的。你缘哪一个法则因缘都可以行般舟的,乃至求人天福报也可以修持的,有的人就是求(端正顏好)美艳也可以修持。这(种种差别)只是说所缘、下手处不一罢了,得到利益毕竟是一如的。行般舟对净土法门不妨是从行持上的一个鼓励,实际说行持与不行持、修证与不修证、凡与圣,在净土法门中只是一味地回施与爱乐,令其安住于自性安乐、自性具足,启迪众生本自圆明的心智,一切众生的心智与佛心智决无差别,在这决无差别中往往我们在自己的业习中、感知中会产生困惑。

  今天有两个走般舟比较多的居士跟我谈这个事情,我问他们:“现在你们对一日一夜般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回答说再不在感觉上、习惯上去落脚了,让人感觉到很踏实了,不在自己的凡圣呀、善恶呀、习气上、自己是个什么样子、见没见佛啊、轻安不轻安啊、痛啊痒啊,不在这地方落脚了,为什么?他知道这是生灭无实的法则,若在此处捕捉,尽未来际不能证于圣道的。在无造作的为佛法住世的供养上有少分的随顺心了,在无造作的本源心智中有相似的安住了,在无造作地与诸佛不二的本质心中,能体会到“般舟”二字对世间的真实供养了,能体会到一点点了,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净土一法,无假造作,但以佛力摄化,令彼得不退转的真实功德,就在当下现前中,通过行法体验到了。行法给人带来(的体会)就是,你任何思想的造作、意识的造作、善恶凡圣的造作,都会给你带来心理上的阻碍与沉重。通过简单的行持——就是走来走去,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在佛陀的三力的外加下,令自己的本明心智一时得以发露,表现出来,那这样走般舟就会有所谓的般舟三昧之乐,或者正受之乐。那现在有没有人真正得到般舟三昧呢?这我不去评价,因为现在实践的人越来越多,各人有各人的(体会),所谓的冷暖自知。象净土一法,般舟当然是旁依行持,(但)不失为一个方便。

  昨天这一段文字,提示排除生死,出离火宅的有圣道、往生净土这二个法则,实际要从利益上说,我们还真是没法把它强制地制约开来,在修行的下手方法上的确是悬殊很大的。有个菩萨跟我谈这问题,他提得很尖锐,他说:假使对净土纲宗的评判没有抉择的情况下,虽说修行净土,不得净土法门的利益。我说:善哉!因为你走的是圣道之路,你没有断伏烦恼,你就不能于生死处得以安乐。那么净土不是,净土不鄙视自己的业习,不轻视众生的业力,亦不在凡圣上用功,只在于随顺、信顺、安心上、无造作上作随顺地安住,即善导大师讲的安心、起行、作业,在其它法门讲发菩提心来修持正法,在净土法门上是愿往生就行了,这愿往生是决定,不是说将信将疑的,也不是说取舍的,在往生上唯此一路,唯有随顺往生,你别无选择。

  我遇到其它法门的一些传播与修持者,提出来他不愿意往生净土。净土法门的教言就在这凡圣愿意往生上抉择了菩提心,抉择了安心,安什么心?把心安在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国土上、这个本质的心上,实际说以表达自心的抉择,这抉择就表达本心与诸佛不二的本心的光明。我们容易退失到自己的烦恼业习上来,烦恼业习一现前,就自我蒙蔽,就会畏惧这个业习,就会在业习上沉沦,或者说纵容自己的业习。净土法门恰恰在这个地方把它击破掉了,任何习气现前的时候,皆是佛陀智悲力所照见,愿力、外力所照见,也就是本心所照见罢了,反而在业习中得到了佛法的法味与自在。这个修持是很让人震撼的方法,很省力。

  象宗下的大德在证悟处修持的时候,他们会有省力的精彩。在净土法门中就在随顺佛力与往生决定这个地方,轻轻一撒手,得到了省力,这省力就是因佛圆满回施故而得到安心,照见了自性,自性的光明自然就会坦露出来,方能了知原来自心佛心本是一心啊。如是一心,若没有佛的圆满的果德的回施,令我们安心,以佛的果德心为我们现前心,往往我们在现前的业习、感知、虚妄上会捕捉,以为那是自心,流转生死,无有出离之机。

  这法门是很奇妙的教言。阿弥陀佛通过无量劫的修持,二百一十亿佛的国土的观察力,透视到这一点周遍善巧。设我得佛,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众生,闻我名号,皆得菩萨二种忍;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皆得三种忍;众生闻这个皆得菩萨二种忍——信忍、顺忍,得总持法门。(编注:《佛说无量寿经》“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第三四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第四八愿)”)你在一切时处都会得到安乐的,但你是不是听到这无碍的名号以明自心呢?往往我们不知道这名号就是自心,那么阿弥陀佛就说这是他力的给予、果德的给予,给予你一个在你这凡夫心中可以运用的、安住的、自在的法则,非是你造作出来的。因为我们在生灭心中,一旦造作,就会产生造作的破灭、造作的生灭、造作的对待,就会产生高低不平的流转的心智,那种捕捉就会现前。所以这真是无为的心智的给予,佛的果地觉令众生安心,安什么心?安佛心啊!众生心本是佛心,众生不明故,诸佛亲证此心,令众生安乐,这是所谓的佛力、佛心,说如来随顺觉性也好,如来心智的回施也好。诸佛出世就是为这一个大事因缘,欲令众生疾速成佛,令众生离苦得乐,令众生了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若不如是,诸佛出世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设问。

  道绰禅师以《大集月藏经》授记这段文字,激励我们正确地审视净土。

  是故《大经》(卷上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的愿望就在这八个字上抉择——“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其他的愿望都是附带的,你以种种因缘愿意往生彼国,若不能往生,阿弥陀佛誓不成佛的。实际四十八愿就是摄种种有情——若惧三途之有情,若喜欢神通广大自在之有情,若希望供养十方诸佛闻无尽法则之有情,若希望度化十方有情无有休息之有情,种种之类有情,他设置了四十八愿,令一切凡圣有情,但爱乐彼国,爱乐阿弥陀佛这种清净的回施,一念接受,毕得住不退转,所以若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根本愿望,一切大愿舍离不了这八字根本,这八字就是教言的根本。

  实际一些心咒跟阿弥陀佛的心咒是一样的,我们经常念的象文殊心咒等,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阿弥陀佛心咒的真实内涵,什么内涵呢?就是不管你什么样的因缘,只要你愿意往生彼国,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是净土法门广大彻底究竟、不舍一切因缘的无尽悲心,是一切法之不共。

  以前我在读这八个字的时候,真是感觉到每一尘刹中皆有诸佛在说法,慈爱众生,无有舍离,无有刹那舍离一切有情,但是回心,必得成就无上菩提。但我们没有觉知,没有回归,佛以阿弥陀佛特别殊胜的愿望,十方诸佛都来证实阿弥陀佛无尽的大悲、无尽威德的悲心,令十方众生信服,闻此而得以往生,不管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往生上,一旦说往生是我决定的唯一的依止,那你的心必然得以安心,那是自性的坦露啊!我们自性之光的坦露,是不假造作的,它就会表现出来。

  希望诸位善知识在这个地方有一次审视的机遇,哪怕是一次,若有一次,永远不会毁灭的,何以故?这个不是造作的心,不是生灭的心,不是得失的心,不是对待心中生起来的,是什么呢?一切诸佛所证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的根本法则,法性之光。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八个字彻底表现了阿弥陀佛彻证一切威德善巧的一个大功德相。“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普济者,令一切众生得遇此法而成就无上菩提。

  释迦佛在《无量寿经》上反复告诉我们,阿难快问此法,此问甚快(编注:《佛说无量寿经》佛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何以故呢?此法令一切众生,乃至蜎飞蠕动咸得成就无上菩提故。要是我们有时间读一读《无量寿经》这五种现存的原译本,你会受到极大的震撼的。何以故?阿弥陀佛所有教言都是令众生证无上菩提。所谓“令”者,非假你修持,非假你见解,非假你善恶,非假你对待法中任何表现,凡圣通往,利钝全收。我们经常读这些名词,但在没有当真的情况下,没有去随顺抉择的情况下,反而成为一句空洞的无力的高明的话,没有意义,于我们生死抉择中不得善巧,是很可惜的。

  我们看下面的文字:

  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

  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

  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

  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希。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驶雨。

  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

  很少真正能自视自觉的。

  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

  我们真正的证悟过吗?印契过自己的心智吗?这个地方需要我们正面地面对。

  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

  我们在四向四果中,断除五阴这种阴蕴对我们的遮蔽。在五道中,五盖烦恼的遮蔽中,我们是不是真正有过出离呢?你在四向四果中,真有其分吗?现在人不要说证圣果了,对圣果还小视呢。有人说他开悟了,我说你不要说开悟了,你这粗重烦恼太重了,骄慢,根本没开悟。因为业习跟证悟(的关系)是——你若是证悟了,有业习,这个业习是没有根的业习,我们有根的业习会延续,无根的业习表现一下,瞬间即逝。

  我们都知道佛陀很多经典有记载,一个阿罗汉过去作长者,他家里有一个奴婢,因为福德因缘,死掉做河神去了。他证得阿罗汉以后,一走到河边,就弹指:“奴婢,给我让道。”河神就去释迦佛那告状,说“某某某证得阿罗汉果怎么还恶口呢?轻贱于人呢?”世尊说:“不是这样的,这是他的业习罢了。”业习早已断了,只是缘的一种习惯,并不是他自心的烦恼所生起的,或者骄慢生起的,只是一种习气,习惯表现,但不是烦恼,是一种无烦恼自性的习惯表现罢了。

  象舍利弗嗔心大,无始以来他的嗔心延续还是有的,(虽然)他的根已经断了,但还会表现出来。最有名的故事就是罗睺罗的故事。罗睺罗很黄瘦,他是世尊的儿子,大家都知道,世尊就问:“罗睺罗,你和尚是谁啊?”就是“怎么不照顾你啊”这个意思。“我和尚是舍利弗。”世尊说:“舍利弗食不净食。”这话传到舍利佛耳朵里,舍利弗马上把吃的饭吐出来,嗔心大得很。

  烦恼的种子没有了,但是习惯还是有的——这不一样的。我们在没有证圣果之前,没有断伏烦恼之前,我们这个习气是纵容出来的,是你不能抑制的,是会不断地强化的延续中。若是你断除,那表现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有人说:这人很干净的。什么干净?没有这种痕迹了。好比说发了脾气了,过去以后,他什么都没有,没有染著了。我们凡夫呢,发脾气了就开始记恨人了——谁说我什么坏话,我就记住他了,我逮住机会就报复报复他。那这是凡夫心智啊,若是圣智者心智中,这是不可能的,他没有这样的根性,他没有这样的延续啊。我们说某某人有什么罪恶,这罪恶是没有自性的,是无我的,你为什么要抱住不丢呢?这就是凡夫心智,我执、我见、我的业相的建立守护罢了,这就是烦恼的延续嘛。

  现在末世证圣道难,昙鸾法师在他的文字(《往生论注》)中,乃至《安乐集》中都举有五种障碍,《大集经》授记亦复如是,佛在许多大乘经典对末世证圣道难都有授记,不是在一个经典上,当然大家有时间能真正静下来去阅阅藏也很好的,放光寺有藏经,尤其是《大集经》要多看一看,或者《大宝积经》,很多都有授记。你可以看一看末世究竟是什么样的,看看现在的因缘到底有多么亲切,反正我随时看到自己的影子了,这种染著、自我,听见别人说善就高兴,说恶就忧伤,这样的状态,我执我见哪。

  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希。

  人天果报中真正具足的人——在道绰禅师那个时代是这么讲的——“甚希”,那在我们这个时代呢?我们能不能持五戒?现在人恶口、两舌、绮语、妄语的满天飞,很自由就说出来了,心智中贪嗔痴慢疑具足。我们善自思维观察。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驶雨。

  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

  我们在减劫中,你否认不掉的。我遇到几个法师,不服气说:“我们要转末法为圣法!”我说:“你慢慢转吧,我是舍弃这个因缘,我是转不动。”有些菩萨,要把此世界转成净土。你转吧,你慢慢转,我是放舍了,你要转你转去。你以为实有,你可以转,你转不动的;你要以为没有,你转什么?!

  在如幻的因缘中,我只能知道现在是末世之相——虽然是法无自性,但是末世之相。这地方就把它确定下来。为什么?这样方有舍离之现缘,你对本无自性、如幻业缘中的罪恶反而轻轻地舍弃了,要不然有些人想度众生,想转化、净化世间,结果世间没有净化,自己堕落下去了,他执有一个实有的世间。这样的善知识我见得多了,雄心勃勃要转化这个世间。你是以为实有还是以为虚有呢?怎么样来转化?

  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

  归者但回归,回心一念,正报具足,依报必圆。莫以畏惧心来看此世界,莫以欺骗心来欺诳自心。劝归净土!那我们在这地方也是劝归净土,在往生净土上彻底地撒手了,再没有余地了,那我们大家的心就安下来了。

  今天时间又到了,谢谢大家,明天继续学习。

返回目录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