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五集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来源:   作者:慈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五集

   录音记录:明忻

  道绰禅师《安乐集》的学习继续进行。我们每天会用二十多分钟或半个小时(的时间学习)。

  (学习)净土教言的体系,也是我们心智的熏习、知见的熏习。若是没有种子,我们突然听闻一些知见是不会接受的。象我们前段学到的文字——如《涅槃经》(北本卷六、南本卷六意)云:「佛告迦叶菩萨:若有众生,于熙连半恒河沙等,诸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闻是大乘经典不生诽谤。若有于一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闻经不起诽谤,深生爱乐。若有于二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正解信乐,受持读诵。若有于三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书写经卷;虽为人说,未解深义。」——实际这都是种子、种性,这是比较细腻的说法。

  我们现在也在这样的熏习,洗涤心灵深处一些过去沉积的知见的垢障。若不洗涤过去的一些知见、一些业习的染著,我们以为实是我、我所,把某一个人的业相、某种烦恼、某种知见当作是“我”来作守护,去养育它,甚至去实践它、延续它,或者膨胀它,那就会受到不同的果报。这与其他人是不相干的。

  诸佛如来之所以出兴于世,如《妙法莲华经》讲,为一个大事因缘,就是让众生真正地悟入佛之知见,而不是我们创立一个什么知见,或者我们自己去发明一个什么东西,一定不是这样的。依佛就能成就佛法的利益。因为世间的心不可自立,心不可自见故。若以妄立知见,必然有妄业的轮回;以菩萨声闻智者的教言,就会成就菩萨智者的威德善巧;以佛教言,随顺佛的心智与知见,必然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很直观的思想的源头,或者发心的启迪。

  学过教的人都知道,这究竟觉,一切众生、诸佛菩萨、一切罪恶之人、一切贤善之人是决定无差别、无动摇的,是广大空净安立在法界中,在一切罪恶有情中,在一切善良有情中,在一切智者、愚者、圣者、凡者中是没有任何差别的,但在本觉处各有显现,在始觉运用上各有畅明的早晚,虽然无一始终,但畅明有早晚。好比说在贤劫中有千佛出世,就示现有次第出世的因缘,并不是一时秉然出世。那你说佛无过、现、未来,示现亦无过、现、未来,只是众生分别执著造就时间的延续,诸佛如来顺应我们世间妄想造作的延续,各个呈现自己的威德,令众生得以度脱,令有缘有情得以度脱,令此时此刻因缘有情得以度脱,得以成就。

  我们能用什么样的法则来特定自己?把自己当成什么样的因缘呢?有执著于罪恶的有情,有执著于无明颠倒愚痴的有情,也有执著于法、像法的有情,于法的这种执著也需要当下破除,因为许多有情于法尚不可知,何有所可破呢?!我们随顺圆觉性的教言,非是我们自己能造作出来的,要以佛的清净因地来畅明心智,远离虚妄的自设。现在听到很多善知识修法的发心,你是很怖畏的,他会旷劫轮回的,为什么呢?他在这种强化自己的恶业中不自知。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经典、学习传承的教言,好比戒法、经论、一些指导性文字、法则,实际就是让我们凡夫远离造作,不假你悟与不悟、解与不解,但是随顺就能得到利益。作一个最简单的、也可能不相应的比喻,就象一个人稀里糊涂地上了一只船,这船可以载负他到目的地,他不见得理解这只船的航线、航速、谁来制造,乃至开船的船长是谁,大副是谁、机组长是谁,他不需要了解这些,他就可以被载负到彼岸。

  我们若能随顺一个法则去认真地实践,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加持,令你心智得以相应,尤其是净土教言,要是以我们可以思议的心往往是不相应的。佛在《无量寿经》上反复告诉阿逸多菩萨,一直劝他:“阿逸多,勿住珍宝成就牢狱。” “诸佛如来所作、应作、已作,汝等应当安住无疑”。于此广大法门得以随顺善巧者,能生广大异威德善巧。菩萨都不能用自己现量去衡量诸佛如来世尊甚深果德,况且我等薄地颠倒凡夫呢?!这不是让我们生断灭见,而是让我们先放一放自己无始以来的自我善于附会的妄业、自我的颠倒见的习惯罢了。因为我们缘法、缘他已经习惯了,那么缘佛来观察——缘佛的功德、报德,缘佛的知见、心智,缘佛的愿力,缘佛的国土,缘佛的自在力,再来审视无量劫以来种种善恶无记的造作,再来审视这个问题,我们就有一个相应的法则。可能有时候是一个执著相,或者是一个清净相——执著相也比我们没有法则要方便得多。现在要是没有一个法的守护,你很难趣入解脱道、菩萨道,或无上菩提正道。

  我比较痛苦的是看到说学佛的多,真正实践佛陀的心智、教言、愿力的偏少,用此来庄严自己、武装自己的偏多。我们把自身的心智融化到佛陀的愿力智慧之中,就象滴水还海一样。拿佛法来武装自己的人,就象到大海里舀一瓢水,然后说:“我是大海,我比大海还要大,我永远不会干枯。”——你会出问题的。后者反而偏多一些,就是从佛法中得到一些点滴的知见、一些名词名相,或者一些感知性的东西,就无端地去膨胀它,去自诩它,这样丢失广大清净平和的利益,于不干枯的如来藏真正的彰显中,你丢失于每一个现前。所以我们需要学一些知见来调整一下。

  是故我说无量寿佛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五种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

  经教既尔,何不舍难,依易行道矣!

  《安乐集》上半卷118页,最后一点文字:

  是故我说无量寿佛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

  佛在经典上提出这个事情。以前我说:易往怎么没人愿意往生呢?我们可以看看自己心中,说句不客气的话,真正让我们舍弃这个现在所享用的世界,真让你放弃周边的所有的自受用,乃至于妄想业习,真正遇到(这样的人)不多啊。让你闲定一会,安住在佛陀的慈悲、光明或圆满的心智中,休息一刻,休息片刻,作一个闲淡的、不造作、不高尚、不下劣的人,就一刻钟,就行了。因为无始以来我们善恶无记的取舍已经养成一个习惯了,这习惯是一个巨大的暗流,我们很平白地看着生命在行苦中延续,但这个暗流已经形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你不自觉地就在择取着善恶无记,你在择取它,或者纵容它,得失大小,你在择取这些东西,你无以出离,你闲定不下来。

  我听到一些出家师父说:哎呀,坐着很舒服。因为啥呢?无记。在一些劳作中,在一些法则中,你用无记法也可以休息,但它不生诸功德,无有智慧妙用,更没有慈悲方便,不发生广大利益。我们已经在这地方习惯了。

  我们在下面也谈论过,为什么有些出家人、老修行五分钟就会睡着,睡得很好啊。我以前也很会睡觉的,坐着打齁,坐得笔直笔直的,别人看着说:你怎么打齁了?就是那种无记的熏习、无明睡的熏习太习惯了。我遇见过走般舟打齁的人,我不知道你们遇见过没有,走着走着般舟站着就齁起来了,一般我们睡觉的头枕高了,憋住喉咙管子了会那样。就是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惯啊,太习惯了,你根本不知道就已经进入那种状态了,可能走过般舟比较多的人有这种感觉。刚想动一念,“我放松一下,舒服一下”,这个念头一生起,“呜——”睡过去了。以前我走般舟,说走两个小时,给自己下一个决定的知见,就在阿赖耶识要种下这样一个种子——无始以来的业习再大,你不能管它,不能随它,不能用睡觉、取舍的心来行持,要不然你就不要算这两个小时——那样要求自己一下。

  实际象一些戒法的授受、一些灌顶的授受,象我们三皈依的授受,都是在你本不可自见的心智中,给你种下了、给你挑明一个这样的法则,让你来守护它、延续它、传播它、实践它。不管是菩萨法、声闻法、乃至金刚乘的教言也好,任何都是不可自见的,没有自性的,它需要用东西来激励你一下,建立一下——过去的人已实践、已成就,象过去佛已成就,现在佛正在实践成就,回施给有情,未来佛也要这样实践成就——安一个标志。诵菩萨戒就有这样的话:“过去佛已诵,现在佛今诵,未来佛当诵,菩萨亦复如是。”就让你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概念是什么?就是心不可自见而标立这种知见,这知见非是得失心而生起,是以慈悲安立,以智慧安立。

  我们往生彼国,阿弥陀佛易取易往——你有这个愿望往生吗?我看有疑虑的人多,自己有疑虑罢了,(还要)给别人制造疑虑。尤其是唯心净土的人,最容易给人制造疑虑,制造什么疑虑?说净土在哪儿?实际自己的心是个疑团,让别人也去疑惑,这是无端地制造疑惑。

  我遇到一个居士说:“你天天讲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极乐国土在哪儿?你告诉我在哪儿!你不是邪见嘛?!”我说:净土有净土教言的特点。你现在北京还是在北京,昆明还是在昆明,你说得再空,你说得再多,还是你学的道理,你不是如实地解,如实地成就,你在这儿只是顺别人说,你没有证到无方净土。无方心智中,你可以随顺这样的观察,但你生命没有断灭的时刻,你没有断灭的因缘(的时候),你就要延续。

  过去菩萨在这个地方都有抉择。远公大师有篇文章,我们下去可以看一看,《神识不灭论》。古来以久的善知识在这地方都有抉择,这不是外道的知见,是令众生、凡愚有情有一个归向。我感觉到净土法门最慈悲的就是对凡愚有情的爱护。象善导大师,后人称赞他说净土一法开显在于远公大师,真正地创立其完整的教义在于善导大师。这是公认的,净土法门的传承中是没有人能否认掉这个事情的。之所以说他创立,就是令凡愚有情乘佛愿力生佛报土。那你要说你已经证圣果,你已经破相,你已经证得自在、自由、无方了,那么这净土你愿往生也行,不愿往生也行,这不是急救之处,急救之处是什么?是罪恶痛苦的有情、颠倒知见的有情、迷茫失心的有情。

  我在这个地方是十分感激善导大师的,因为以前接触蕅益大师的净土教言的时候,持戒念佛,人自身是很安乐的,但是不愿意参与任何人的是非,不愿意参与任何人的痛苦、得失,你任何人痛苦也好、得失也好,一概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绝对不闻的,你就是三年问我一个是非,我不知道,绝对是不知道的。今天一个居士问我说:“我怎么问你什么事你都不知道的?”我说:“过去我有个绰号,就叫‘不知道法师’。”他们叫我“不知道”,说什么我都不知道,从心里泯灭这些事情,你只要说是非,我不知道,我不懂,我也搞不来,谁的是非我也不问,那时候就是守护自心念佛,很清净,很安乐,别人谤你也不起作用,别人赞你也不起作用,你自己谤自己也不起作用,没有什么了,就是念佛念下去,那是一种因缘。

  接触到善导大师的教言的时候,我受到极大的震撼!什么震撼?他放下了自己的清净的利益,这使我深受震撼!他与那些颠倒的有情、执著知见的有情站到一起,说佛陀的教言,来回施佛陀的彻底的悲心,令一切有情往生阿弥陀佛的国土,令一切有情心无挂碍,心无疑虑,往生阿弥陀佛国土,若取向若不取向,若善若恶,若圣若凡。这是最震撼人的地方,我现在一直在受着这个教言震撼,就是让你感动。它让你放下自己所谓的圣啊、愚啊、智啊、凡啊这样的心智,令你无牵无挂地把佛的果德回施给大家,把佛陀的志愿回向给大家,把佛陀的威神传达给大家,不顾自己的善恶了,顾不得自己的得失了。这是很震撼人的一种修行方法。

  因为往往我们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很高尚、很纯正、很善良、很正确的位置上去,而不能通身放下。但在净土教言中,它很容易地让你通身放下,善恶、是非、大小的造作,但赞佛甚深功德,无挂无碍,无疑无虑。这地方并不因为你业习的蔽障而遮障众生的归依与往生,也不因为你个人的得失、凡圣、断惑不断惑而遮障有情,只把佛陀的大光回施给有情,在回施的过程中彻底消融了无始以来的自我黑暗的遮蔽,就是善恶、取舍的遮蔽。这是很震撼人的一个特定的说法。

  易往易取,就是在回施弥陀无碍的愿力的过程中,使人这个“易”能生起来,这个易的来处是在随顺中得到了利益,而不是象宗下的证悟中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利益;我们知道象密乘,就是三密相应之刹那,与佛同一安住,与圣者同一安住,身口意三业的相应;宗下讲这些善知识若不是破得三关,彻悟无碍,断除见思二惑,也是不能得自在利益的;教下人,于圆解处不能亲切修持,如实地依解而行,也是不能真正得到利益的;净土教言中,若不能彻底地信顺弥陀的愿力与果德,我们是很难得到利益的。要是用你的信解,这地方只能作为方便,不能作为利益现前善巧。

  在净土整个法本中,写得最多的就是“随顺法门、随顺教言、随顺功德”,“随顺”二字是最多的。“他方有情闻我名号,即得二种忍”,这二种忍就是信忍顺忍,是佛的愿力令我等凡愚有情直入如来种性与如来行业。信忍与顺忍——信忍是如来种性安立,顺忍是如来行处,唯有诸佛如来才能有顺忍善巧。菩萨们!我们因为闻到弥陀的名号,这种功德具足圆满的宝号,才能令我们有信顺的安住,这种歇心、休心的机会。要不然总感觉到亏欠,你信顺无由,你不愿意信顺这个法则,你总想说可能有其它因缘,你感觉到阿弥陀佛会亏欠,你无力于信顺。所以十方诸佛如来亦称赞阿弥陀佛甚深功德,亦称赞阿弥陀佛宝德名号,亦称赞阿弥陀佛。

  释迦佛在《无量寿经》就提示说:阿难阿难,不光我今者称赞无量寿佛名,十方诸佛、一切菩萨、一切圣者莫不如是。我们可以依经来审视,佛陀为什么要说这样的功德之语呢?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大总持,就是大陀罗尼,就是一切众生最圆明心智之究竟所标立,阿弥陀佛亲证回施,令众生闻者即见自性本来圆明,无需造作,此圆明之心就是圆觉心,非假于修持,非假于不修持。

  我们怎么来审视这个教言呢?我感到净土教言有信顺法门的特定的传承力,就是十方诸佛如来次第出世,一代一代的如来世尊交替嘱累,拿阿弥陀佛名号来印证我们一切众生与佛不二的心智,令众生信顺安住,如实修行,这修行,若出功德,若入功德,自得善巧。

  后面说:

  反事九十五种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

  经教既尔,何不舍难,依易行道矣!

  为什么末世中这些善知识多倡导于易行道呢?因为我们正值福德力薄少,刚强难化之时代。人寿十岁的时候,人刚强到极处,一句法说不对了,拔树叶就把对方给扎死了。现在人自我刚强、自诩的东西已经特别厉害了。我看到一个影片,写非洲的一些国家,很多小孩子跟枪一般高,有的孩子没有枪高已经开始拿枪了,拿步枪,象我们中国的冲锋枪。你感觉到人寿十岁已经在他们那儿演出来了。以前柬埔寨、缅甸,就有这些小孩子,所谓的童子军,十多岁的孩子,拿着枪指挥部队打仗,很凶猛。现在很多小孩子很成熟、很早熟,十多岁已经容不得大人说话了。象我们现在都是成年人,要不是遇到佛陀世尊,我感觉到我在这儿说话都挺害怕的,不知道哪一句话说得会要小命。因为现在人刚烈,我十分感慨这个事情,也可能大家不在意,我是很在意这个,因为每句话关系到大家的法身慧命,不敢不如实地供养给周边的人,真正不敢害自己的眼目,更不敢害有情的眼目。这是一种如实的、应该自尊尊他的学佛态度。

  大家在这个择法无有决定的、犹豫的、疑虑徘徊多的时代,我遇到许多拜大德学法的善知识,我观察他们。他说:我们去拜拜哪个大和尚、大喇嘛吧。我说我不拜,我说供养供养行,尊重尊重行,其它的我不拜。为啥呢?我说我这个人疑虑大,疑惑心特别重,我可能是末世的罪恶的代表,我一看那个人德性不够。为啥呢?跟阿弥陀佛比一比,我感到差得太远,跟我心中那个圆满的相比,我感到不行、不相应。我说我尊重一切人,但要我拜哪个人,我很难拜,我拜佛行,我拜自己的心智的守护行,反之我平等地待一切众生,这是可以的,但要是单独拜某个人,我现在很难弯下去腰。因为什么呢?我疑虑心大,我好挑人毛病,找人是非,他再大,说得很好很好,都是法则,但我看到(他们身上有)恶毛病。有一天他们说某某大喇嘛可厉害了,去亲近亲近,我说不愿意去,后来去吧,那个喇嘛可喜欢我了,我们两个聊得好好地,结果他把鼻烟拿出来了,“你抽你抽”。我说,哎呀,跟阿弥陀佛真是差一截啊。你让我拜上师,这上师要我抽烟,不能反对,四皈依,让你抽烟你得抽烟,对不对?我在家好不容易把烟断了,我可不抽。因为我疑虑心大,我不能说他不圆满,但是你让我抽烟我可不干,因为啥呢?我有疑虑。阿弥陀佛肯定不会让我抽烟,这一点我相信的,因为他是圆明的,无所亏欠的,无所造作的。我举的是我个人的罪恶的例子。

  这个地方不须疑虑,你说我疑虑阿弥陀佛,那你就把十方诸佛都否定了,因为十方诸佛咸共赞叹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你要把阿弥陀佛否定了,你就把自心彻底否定了,你没有一点可靠的地方了,最后的归依处你都没有了,你还说你现前能归依呢,你哄鬼去吧。

  我感觉到要审视自己。末世有情有两大特点:慢、疑二心最重,起码在我心中,这东西很厉害。以前用持戒念佛的方法,不管这些事情,也不管别人是非,也不观察谁,就是老实念佛,一句佛号定下去,“南无阿弥陀佛”就定下去就对了,一句一句地定,一万句定不了,十万句把它定下去,定半年以后成习惯了,什么也听不进去了。你说张三——“张三是谁?”李四——“李四叫啥?”你不知道,你麻木了,你养成习惯了,一样可以避开慢、疑的障碍,但这种方法(持戒念佛)在末世这个繁杂的世间里普遍令众生得度,反而不易——不是不行,是不易,(持戒念佛)这只是摄某一类人。

  我在山上念佛一百天后下来的时候,我感触最大的是——避开一切杂缘,老实念佛——就这么一个心,因为什么呢?闻到人的气息受不了,观察到人的思想受不了。象有的菩萨说:闭上眼睛,捂住自己耳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很舒服啊,你只要习惯就行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再来,“南无阿弥陀佛”(加重语气),用点力就过去了,一带就过去了。想自利的人这样绝对不成问题,但你要发起广大利益,于一切因缘中得以自在,不敢说,用这样的修法三辈九品我是不相信的,因为啥呢?有人就天天睡大觉、放逸,一生就造恶,你说“你念念佛吧。”“佛念我吧,还让我念佛?!”他这样说你,你说怎么办?但净土教言就是开许一切众生往生彼国,很多菩萨不开许别人往生,我说你不开许,阿弥陀佛开许。

  对不起,时间过了,明天我们接着学习。

返回目录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