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93)--出家为求道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93)--出家为求道

 

   有留学澳洲的朋友回来跟我讲过,说澳洲有一个读书政策,如果你愿意在学校里一直读下去的话,政府会有这方面的资金补助,不多,但是够你的生活底线,如果对物质生活比较知足的话,那就能靠学习度过自己的一生。

  如果这是真的话,那可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事情,那就说明,如果我们修道不从道上狠挖狠悟的话,就极有可能成为学者。出家跟终身留学差不多。

  可是,道这个东西,又必须要从学习中过来,这可真是个麻烦事。很棘手。

  出家为求道。

  无论承担什么事情,读什么书,学什么法类,做什么佛事,每天对自己念叨念叨,道啊道,否则搞不好会搞成一个冤大头。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六、七岁入学,有的在幼儿园还会有一些教育,这些教育模式是以前苏联的教育模式为基础,经过了中国社会多年的摸索和改变,最终形成现有的这一套模式,这几年,来自西方的一些教学模式和理念也会融入到我们的学习方式中,但是,无论如何,这套模式肯定不是修道的模式。

  我们会拿过来借用一下,并不是因为看中它的优势,而是无可奈何,因为我们和这种方式相应,从小到大就这么过来的,换一个稍微超越一些的模式,我们就会晕菜。

  我觉得最跟道相近的是师徒之间的那种耳提面命的方式,天天吃住滚爬在一起。一点一滴地点拨你,折腾你。

  当然,这也不大可能,现代社会还是需要探索出一个更多的培养僧才的体系出来,把人放进去,经过磨砺,若干年之后,就有僧才出来。

  我想,这个过程,就需要个体在这个环境中有一个抉择和警觉。

  我们道场里有三种说法,道业、事业、学业。

  刚听这三个业不理解是什么意思,现在开始揣摩、思维,我想,道业是第一位的,为修道而出家,为修道去做事业和学业。

  我判断,这三个当中,学业最容易,一个正当年的朝气蓬勃的青年,关在一个封闭的建筑里,过着禁欲的生活,不用把时间耗费在回家的路上,也不用接受电视、杂志、报纸等媒体的信息染污、不用跟朋友吃饭,把全部的精力用于做一件事情。父母亲人一概放下,专攻这个。

  如果是学习佛法科学文化知识的话,只要没有意外,我觉得是绰绰有余的。可以把佛教知识搞的很清楚,很明白。如果有相关的学位的话,可以拿到很高的学位。

  一般学者在社会上有家庭拖累,还可以搞出很高的学业出来。何况出家人。

  事业也是如此,一个在社会上打拼过的,再去搞点事业出来,也不是很难。最难的是道业。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

  可是,最让我们尴尬的是,倘使没有道业,学业跟事业也靠不住。

  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推断出来,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起初,最愿意的是看书,而且,很多书的封面都很吸引人。读的过程也会觉得有所收获。

  在家人的这个体会可能会更深,而且不通过看书,又能如何呢?最多再听听录音、讲座、参加法会什么的。

  出家人自然也离不开这个方式,看书,研讨经论,出坡劳动,等等。

  但是,道呢?道在哪里呢?

  道肯定不在书里,也不在嘴里,也不在手里,要说在,那都在,但我们就是摸不着,能摸着事业和学业,但那不算。

  这可怎么办。

  现在,我断定,道在我们的宗教生活中。这个宗教生活简单说就是随众。佛法知识肯定是学得来的,早晚的事情,事业也干得起来,也是早晚的事情,这么多正当壮年,抛弃一切的有志青年,搞不出点事业来,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事业和学业也需要道业支持,就是道心。否则,路也不太好走下去。

  对出家人来说,道就是我们正在过的宗教生活。

  在家人来说,道就是通过学习,通过宗教的经验、力量,通过由出家人的引导,通过自己的信心,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慢慢地从散乱、迷茫、放纵的方式中扭转过来,变的清净、有序、规则。最终智慧现前。

  我一直在观察我的侄子和他的公司里的青年们的未来,倘使他们没有尽快形成一个良好的接近道业的生活方式,就很难从道业上有所进展。但是,学业上不难,要知道他们做视频创作,从未有什么软件难倒过他们。做作品都不是先学软件再去干,而是先看需要什么,直接去找哪个软件能实现某个效果,然后再去找来边用边学。

  他们学习教理,应该很快也能把理路学出来,但这都跟道没关系,所以,他们的道业,不取决于他们的聪明和机巧。而取决与他们最终所形成的生活方式。

  要说简单,也挺简单,我想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天天叨叨要随众,要随众。只有随众才能实现、强化、巩固一个生活方式。在这个生活方式的积累中,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某种宗教经验和体会。

  否则,学得再精致,学得每次都考一百分,考一千分,一万分,都没有什么大用。

  如果有什么简单而又艰难的修学入门途径的话,那就是随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掐算一下自己在这条道上能走多远,能走多高,因为随众不是那么轻松的,一年行,两年,三年,十年、二十年,随下来,我现在可以断定这个宗教生活一定会促动某种觉受。而不是因为师父这么讲过。

  对在家人而言,那就是定课,你的定课能不能坚持下来,能坚持多少年。决定了最终的结果,当然,有一些悟性超高的人可能不在这个规则之内。倘使不是的话,像我照样根器平平的,只能靠随众。

  随众简单,但最不容易做到,而且总是会有很多理由支持自己不随众,这些理由有的会非常非常的合理与崇高。

  但是,我确信,宗教体验一定来自宗教生活。

  问题是,我们习惯用前苏联的学习模式来学习,而不习惯过宗教生活。或者在感性和信心的驱使下,过一段时间朴素的宗教生活,渐渐地就会回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经验之路上来。

  会觉得佛法是学来的。

  我想,佛法不是学出来的,是随众随出来的,是被我们的经验之外的那些手段启发出来的,是悟出来的,是在宗教生活中体验出来的。我猜想,如果非要把它说出来,说出来后,它的特征就是我听起来不着边际,似有道理,但就是够不着。跟我过往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完全不同,如果说的靠谱的话,它一定是超越了我的思维和习惯,让我感觉晕菜,感觉好像没道理。

  道理是我们凡夫搞的东西。不是佛法,佛法不是道理。假如是道理的话,那就不用出家了,看看书什么的,道理就搞出来了。

  或者,一是一,二是二地如一道物理习题那样解出来了。我觉得可能就不是佛法。

  一种体验,怎么表达呢?

  只能是没事就讲两个小故事,两个小段子,小笑话,有趣的语言,生猛的话,能体会就体会吧,体会不到,反过来去纠缠这些个故事的合理性、真实性。

  那也没有办法。

  随缘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