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大智无非善护念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1日
来源:   作者:万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大智无非善护念

 

  你们要吃好喝好,吃好喝好就不想家了。我们出家人处处是家。有人问我过年回不回家?我说:“东华寺就是我的家。”湖北那里是我哥哥、嫂子的家,父母的家,我从来没把那里当成是我的家。

  厨房里的人辛苦了。做这么多人的饭,众口难调。好在修行人不注重吃什么,如果一个人连吃、住都超越不了,内在的境界就更不容易超越了。

  我出关以后,本打算回我师父的庙(在厦门)。本地政府希望我留下来,开发6平方公里的东华山旅游区。我想先建闭关中心,后建东华寺。五年以后如果东华寺还没人建我再考虑,如果有人建,我一定帮忙。我把我的想法说了以后,政府挺支持。怎么建好呢?首先考虑要房与山协调。搞了好几套制图方案,因为山是奇形怪状的,很难山、房互就。打算自给自足,种些树和国家指定的药材。另外还需要绿化,干脆考虑完全用花草来绿化。

  这里还有一个困难,就是现在这条路(县城到东华寺)不太好走。原来政府雇了一个工程队,原定路铺到一半付给工程费。结果铺好一半后也没给钱,工程队就走掉了。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路,就是修了一半。翁源县还没有脱贫,每年有拨下来的扶贫款,这条路被列为扶贫对象,也不知什么时候给修好。政府有困难我们多体谅。

  对于建闭关中心,我还是有信心的!这个地方建起来以后,能不能长期存在?如果不能存在一千年,一、二百年就倒掉了,对不起十方的信众!钱都是信众省吃俭用拿来的。南华寺已有1500年历史了。现在还存在。而东华寺和南华寺是同一时代、同一人(智药禅师)建的,却早已荡然无存了。东华寺原叫“灵鹫寺”,南华寺原叫“宝林禅寺”。“宝林寺”于宋朝年间被改为“南华寺”。六祖在猎人队伍中隐藏了15年,出山后改“灵鹫寺”为“东华寺”。因为六祖去了南华寺,东华寺也就慢慢衰败了。东华寺的钟也遗失了。据说此钟一敲,南华寺就听到了。六祖是成就了的人,所以一敲,周围大大小小的寺庙、庵堂就都听到了。就起来念经、打坐、用功。

  翁邑有“东华寺的钟、南华寺的风”之说。一个地方如果环境不好,无法在此修行。现在人不相信风水,只讲环境。实际上“环境”不就是古人讲的“风水”吗?现在人买房,实际是在买环境。因为房子的结构差不多是一样的,只是所在的环境有差别。

  我们这个地方打算将破房子推掉,从灵鹫石这个地方建山门。这两棵树(院子里的两棵白玉兰树)是一个地主栽的。楼盖起来差不多有70多年了,木头做的。地主到台湾去了,听说后代很兴旺的,是国民党的将军。当初本来只是要山谷那一片,在建的过程当中,发现有许多东西没办法安置了,后来才征用了下面这一块地。在三年之内,这里的常住人员是要有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要搞建设,每天要劳动。真正想要闭关的,过几年来了才有房子住。因为许多自身问题还没解决,所以好多要来帮忙的人,没法接待(比如各方面的专家)。好多事不能很气派地去做,缩手缩脚。从我内心来讲,也不希望它快点儿起来,自己内心也很空虚。越干越没有原来的那股冲劲,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但也没有泄气过。

  这里最早就两个人一个洞(三圣洞),这个楼(木头楼)还是借县政府的,现在算是我们的了。顿汉一个人又管做饭又管财务,我们两个人一个在里边(洞里)、一个在外边。过去在家虽然也做事情,但考虑问题和做主的都是父母。现在是自己考虑、做主。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到这里来,每天两个小时的静坐不能缺少。因为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的静坐,功夫不会退失掉,就像每天往油灯里注油一样。为什么有修行的人,每天睡1、2个小时,比常人睡7、8个小时还要精神?因为常人虽然睡了,但还在胡思乱想,静不下来。效果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梦多的人早晨醒后,会无精打采?

  任何一种方法未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根本无法掌握。大家都跑到这里来求法,你不去认真修一段,根本无法去体验它(法)的正确与否。所有的方法都是对治我们的散乱,如果你很安定、不散乱,还要什么法?修什么道呢?有时我们坐在这个地方头脑更散乱、更活跃,不如站起来去做些事情,你会感到比坐着更容易集中。适当地打打坐,对身体也有好处。当你把打坐形成一种生活习惯,一天不坐会不舒服。不知你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当疲劳的时候,盘起腿来比躺下睡觉还容易恢复。

  * 贪、嗔、痴重的人做出饭来,大众吃了,灵性上会下降,也会中毒。修行层次高的人做出来的饭菜,大众吃了会受到加持。过去丛林里派去做饭的,都是修行层次较高的人。

  * 东西买来不供佛、菩萨或者信仰的圣人,灵性上得不到加持。吃饭也要先念供。

  * 早、晚功课是唐末、宋初才有的,至今1000多年了,现在的人不愿意上早、晚课,连皮毛都没有了。以前都是修禅定,抓根本,不去抓皮毛。现在不修根本,再去掉皮毛,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 发火、生气与嗔恨不一样。有的人你看他在发火,但他不一定生气。有的虽然生气了,并没有嗔恨。嗔恨心像毒药,自己先喝下去(伤害自己),再喷出来(伤害别人)。

  * 佛之所以是“佛”,是他走的路别人没办法走,他做的事别人不愿做。你完全把自己的心量打开去接受(外界),会发现什么也没有。修行就是转变观念。要转变心态确实需要根性,习气毛病难改变。当有人冤枉了你,你回击他的心态马上来了。冤枉你,实际上真是成就你。

  你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要成佛,就要忍受凡人不能忍受的,要做圣人就要不同于凡夫。

  实际上佛修行那么多年,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众生都是被境所转。

  * 古人讲:“大智慧人无非就是善护自己的念头!”金刚经里强调的无非是“善护念”、“无住”。

返回目录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