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心里引导——喜(60~69)
傅味琴:心里引导——喜(60~69)
喜(60)
———————— 傅味琴 2002.5.2 ————————
糊涂到头发白,不知什么时候回如来家
提要:
·站在出世的立场上,世俗道理就讲不通
·糊涂到头发白,不知什么时候回如来家
·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
·求水饮咸海,痴人亦如是
·五欲好比有毒蛇的泉水,喝了就会被毒死
·涅槃界清凉,无诸渴热恼
站在出世的立场上,世俗道理就讲不通
如果这些讲得有道理,那岂不等于说放弃世间上的一切,来到佛门做贡献的人,都没有道理?你们的道理我也可以点头,为什么点头?站在你的立场上点头,你站在世俗的立场上,因为你要我认可,我只能跟你站在一块儿点头,“对、对对”,如果我站在出世的立场上呢?你的理由全不是理由,你怎么说也说不通。
糊涂到头发白,不知什么时候回如来家
有个在福鼎佛协文教部长期随学的同学,请假回去也不知道超假多少天了,竟然这样随便,自由散漫,按规定,请假半个月,如果有紧要事情可以续假半个月,他根本把这些规定都抛弃了。这次我到苏州,他来看我,我问他,“你什么时候回去?”他说:“我老婆有心脏病。”我马上点头,“对,你老婆有心脏病,你好好照顾你老婆啊。”我再问:“那你什么时候回去啊?”他又回答我:“我老婆要跟我离婚。”我也点头:“你老婆不是两年前就要离婚了吗?你老婆又提出来,她已经不要你管了,你还留着干什么呢?你到底什么时候回去啊?”他又说:“现在还没有离婚,(众笑)不过,我肯定要回去的。”我说:“我问你三次你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要照顾老婆,第二句老婆要跟你离婚,第三句肯定要回去的,你到底哪一句是回答我的?你说说清楚呢,你什么时候回去?”糊涂到头发全白了,仍然糊涂,连问题都讲不清楚。
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
半路出家的人哪个原先没老婆?年轻出家的人哪个没有父母?每个人都强调自己的困难,那么为佛教做贡献,一个人也没了。不想想“无常大鬼吞”!死亡一到,你不死也得死。总不见得你看到无常鬼了,“慢,我现在不能走,如果我走了,老婆要跟我离婚”。(众笑)修行人看不修行人,什么都没有理由,不修行人看自己,什么都有理由。
求水饮咸海,痴人亦如是
你不肯牺牲的是什么?无非是名利五欲,你把时间花在哪里?无非是名利五欲。佛经上说,“求五欲自娱”的人,好比“求水饮咸海”,口渴了去饮很咸的海水,“由渴饮更多”,结果越喝越渴,越渴越喝。“求五欲自娱”,“痴人亦如是”啊,愚痴的人也是这样,欲望是永远满足不了的,你辛苦一辈子到快死的时候欲望还是不能满足。我曾经举了个例子,一个老板,临死的时候遗憾,“我的厂还不够大,我的钱还赚得不够多”,还要叮嘱儿子们,“我这五个厂你们要好好发展”。我称这种叫棺材里伸出手来要钱,人要进棺材了,他还要伸手要钱。总是贪啊。
五欲好比有毒蛇的泉水,喝了就会被毒死
“坏井毒蛇泉,智者熟思之”,一口井坏了,里边的水是有毒的,或者泉水里边有条毒蛇,这里边的水都是不能喝的,贪五欲好比喝的是有毒的水,非但不能解渴,而且你还要被毒死,有智慧的人应该好好的去想。
涅槃界清凉,无诸渴热恼
“涅槃界清凉,无诸渴热恼”,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到涅槃的彼岸,涅槃的彼岸无比清凉,清凉表示没有烦恼。烦恼称为热恼,冒起火来,有的人脸胀得通红,汗珠像黄豆那样滚下来,有的人头上还冒气呢,假如是饿鬼的话,冒气还不够,要冒烟啦,最后冒出火来了。身体虚弱的人有体会,稍微起点烦恼,马上虚火上升,人会发热的,所以烦恼又称为热恼。涅槃界是无比的寂静,无比的清凉。“无诸渴热恼”,没有渴表示没有欲望,有欲望的人如饥如渴。
喜(61)
———————— 傅味琴 2002.5.2 ————————
寻求善知识,随行般若教
提要:
·寻求善知识,随行般若教
·求法要尊重法,远道求法,心易殷切
·拜师先要择师,要看善知识功德
·靠吹,吹出假,谁作证明
寻求善知识,随行般若教
“寻求善知识,随行般若教”,要想达到涅槃的境界,消灭各种烦恼的苦,你必须先要寻求到一个善知识。“寻求”也得有讲究,有的认为自己找到善知识了,或者认为自己有师父了,这个师父有的是自己说的:“你还没有归依啊?那就归依我吧”。还有的说:“我得到的是无上法,你就跟我学吧”。这就不是他自己寻求的,是送上门来的。善知识要你自己去找,诚心诚意去求,那才会有成就。
求法要尊重法,远道求法,心易殷切
从前我在医院里工作治心理病,有本市的病人,有全国各地来的病人,哪一种效果好?外地千里迢迢来求治的效果好,路越远效果越好。因为他们有个思想:我花了成千块钱的旅费,不好好听话,我钱白花啊?何况那个年代,有的农民,卖了两头猪才有钱出来求医,本市的病人最多花六块钱买一张坐公共汽车的月票。所以千里迢迢来求法的人,心就殷切,心诚则灵嘛。
拿现实来看,现在交通很发达,你们从苏州,上海来,也不算太远,你们至少天天在听我讲法,游客呢?这儿有讲经,“我去听听看”,坐不了几分钟要走了。如果你们心里想:糟了,我跟傅老师学法,我是本地人,路近效果一定不好,我得先坐火车到哈尔滨去,再从哈尔滨坐回来,千里迢迢来听法。(众笑)也没有必要,主要是对听法要有千里求法那样难能希有的心,要殷切尊重。
拜师先要择师,要看善知识功德
没有殷重就很难学得好,好比送上门的宝在你看来不一定是宝,千里迢迢去求的宝,在你看来才会是真正的宝。何况佛教择师法规定要看善知识的功德,要看他到底有多少功德,不能凭他两片嘴唇吹一吹,你了解也不了解,看也没有看到,就认他为师。
靠吹,吹出假,谁作证明
八十年代初期出现了气功热。我很奇怪,这些所谓的气功师到底凭什么本事,能够吸引那么多人去学气功?后来才明白,他们什么本事也没有,两片嘴唇吹,从前有个气功师,跟别人说,别人又传给我听:“如果傅老师肯照我的办法做,一定会出名,可是我不想找他谈,我知道傅老师的脾气,他绝不会用我的办法”,什么办法?就是吹啊,我是第几代的传人,我是第几代的掌门人,这样胡扯。现在佛门里也学会了,所以出现了很多假和尚、假活佛,有的还说他是弥勒佛下生,某位菩萨应化,谁做证明啊?
有一次有个年轻人到我这儿来学禅定,他告诉我,他参加过一百多个气功班,只要有气功师来开班他就参加,钱全花在这上面。这些气功班有的收一两百块的学费,人家还要挤进去,苏州还出现过,几个人一起去听几次课,要花几万块钱。说句笑话,假如我被美国的富翁请去,也不知道他会给我一个小时几万美金的讲课费,就因为我们讲正法不要钱,却很少有人来。
那些搞气功出名的人有的坐牢了,报上给他登了一副漫画:有一只鸟飞到铁窗外面,在问他:“大气功师,你怎么现在没有特异功能了呢?”苏州有个同学,对某个大气功师非常了解,说他全是被学气功的人捧出来的。有一次路上碰到,这个同学就拍拍他的肩膀:“哎,你还认得我吗?”那个大气功师满脸堆笑,很客气,就怕把他的底牌戳穿。据说他能在台上一发功铁杆子就会动,我说真有这么回事?这个同学告诉我,“那个时候我就在台上,而且扶住这根铁杆的就是我,台下人都说动了动了动了,我看得清清楚楚,一动都没有动。”我听了奇怪:“根本没有动,怎么会说动了?”“这里边有奥妙,远距离本来就看不清楚,而且他一说:‘大家把外气发出来,增加气场,功德无量啊’,这么多气功师就发气,再加上气会动的,又是远,像迷雾那样,所以台上的铁杆到底真动假动谁也看不清,只要有人说:‘好像动了嘛’,另一个人就说,‘哎,动了动了。’大家全说动了。就是这么回事。”
还举个例子。因为那个时候把气功看成是锻炼身体的,在山东有一个部队的排长,带了一排人去听香功的带功报告,排长当场就问:“香不香?”大家一看领导支持,都说:“香香,香。”(众笑)其实那个人跟这个排长是熟人。
喜(62)
———————— 傅味琴 2002.5.2 ————————
广大菩提城,般若能为导
提要:
·拜外道为师,犯了皈依戒
·善知识离不开般若智慧,教你在般若智慧里圆满
·广大菩提城,般若能为导
·千盲等亿劫,终不能得至
·瞎子相亲穿新衣,忘了对方也是个瞎子
·引导靠慧眼,成道靠般若
拜外道为师,犯了皈依戒
更严重的是,佛弟子去拜外道为师,这就犯了皈依戒,佛教皈依戒规定:“不皈依天魔外道”。如果你听佛的话,你就不应该练气功啊,他就不同意,“我是居士,我不过学学气功,我仍然是三宝弟子啊”,这岂不要佛承认他没有错。
善知识离不开般若智慧,教你在般若智慧里圆满
“随行般若教”,随着善知识修行,首先要接受般若的教导。善知识安排你什么法,有步骤地让你一步步学上去,你自己要随着法去修行,这叫法随法行。真正的善知识无论教你什么法,都离不开般若的智慧,因为他懂得般若的道理。你遵照步骤一步步学上去,学到最后,仍然在般若里圆满,这就叫“悉地安排作伴随”。我讲的法也都在般若智慧的范围里,不过有次第罢了。来初学的人,你学的法已包含着般若智慧的第一步,后来,你就学到了般若智慧的第二步,第三步,要这样学上去。咱们这个法流就是讲的大般若。所以能海上师一再申明:“我们不是密宗,如果一定要说什么宗,也只能说我们是大般若宗。”因为密宗仅仅是一个宗派,我们是教证二法,显密二教全圆满。
广大菩提城,般若能为导
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大般若呢?因为“广大菩提城,般若能为导。”菩提城是极其广大的,菩提就是成佛,要想进入菩提城的话,“般若能为导”,只有般若智慧才能够引导你走向菩提城,才能引导你成佛。由此可知般若智慧的重要。
千盲等亿劫,终不能得至
“千盲等亿劫,终不能得至。”“修行在个人”,这是老话,但千万不要忘了:“师父领进门”,师父不领你进门,你门都没有进修什么呀?只能盲修瞎练,所以必须要有善知识引导,而且不能是邪知识,恶知识,也不是无知识。现在佛门很多人一问三不知,一点佛教知识也没有。有的人很有知识,可是没用。例如有个同学做财务会计特别好,说要等会计师考试考完才能来,其实咱们这儿数理化都用不着,因为这些不能引导我们成佛呀。
人天法只能引导你生天,出离法能够引导你证阿罗汉果,你要想成佛呢?只有靠般若智慧。没有般若智慧就好像人没有眼睛,一个瞎子怎么会走到菩提城呢?他路都看不清楚。证了阿罗汉果还要具足慧眼,千佛里边也不会有瞎子佛,“千盲等亿劫”,哪怕瞎子一千个,哪怕时间长到亿劫,总不能走到菩提城。
瞎子相亲穿新衣,忘了对方也是个瞎子
我年轻的时候,我小女儿一个同学是我们的邻居,小姑娘的父母都是瞎子,女瞎子跟男瞎子吵离婚,离婚后小姑娘住在她爸爸那里。瞎子的朋友又要给他介绍对象,当然他挺高兴,约好了哪一天相亲,就是说大家见见面,看看什么模样。(众笑)结果旁边人给他买了新衣服,还跟他说:“你现在穿的这件茄克衫是咖啡色,是最时髦、最流行的。”他自己又没看见,却很高兴呢,可能想:我对象看见我穿这件衣服肯定很高兴,他忘了他的对象也是个瞎子啦。
引导靠慧眼,成道靠般若
为什么末法时期证果证道非常希有难得,说句不客气话,因为都是瞎子,瞎子还给众生引路。你引众生进佛门是好事情,可是你自己也要好好学法,你能以般若智慧的慧眼来引导众生进菩提城岂不更好?
理论是启发,智慧要亲证
提要:
·理论是启发,智慧要亲证
·猴子学禅定得初禅,十方佛都在禅定里成就
·多一个众生成佛,佛多一分欢喜
·修禅定昏沉,也比说闲话好得多
·般若阿迦药,得法药以生
理论是启发,智慧要亲证
关于般若,我们讲的都是理论,理论是启发,真要开发智慧就要亲证。理论很难达到亲证的目的,好比“以指指明月”,妈用手指给孩子指明月:“孩子,这是月亮。”如果你想从指头里看到明月,那是不可能的,你要朝手指这个方向去看明白。成佛要圆满种种的功德,最后要成就成佛的功德,戒定慧都是法药,一切成佛的功德都是从禅定中出生。
猴子学禅定,得初禅,十方佛都在禅定里成就
禅定的力量大到怎么样?《阿含经》是一部非常宝贵、非常重要的经典,真实地记载了佛在人间的生活。《阿含经》里有这么一件事情,一只猴子看见佛弟子在修禅定,它也模仿盘起腿来打坐,后来佛就告诉大家,这个猴子也得了初禅。(众笑)这就是禅定的力量。成佛都是禅定里成。你们远道求法,就要辛苦一点。但在禅定用功上可不能再跑东跑西的,说:“没关系,我在火车上修,在长途汽车卧铺上修,我边走边修。到时候我就成如来,”没见过。十方佛全是在禅定里成就。
多一个众生成佛,佛多一分欢喜
佛希望我们众生个个都成佛,多一个众生成佛,佛多一分欢喜。但假如凡夫众生自己说“我成佛了”,也不过是自说自话成了个凡夫佛。佛对出家人的要求是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但是有很多出家人连出家的目的是什么都弄不清楚。我们讲大乘的话,佛度众生的心愿是把众生度到成佛。
修禅定昏沉,也比说闲话好得多
你们各位同学都很喜欢修禅定,当然好,你们来修禅定的同学多一个好一个,多一个我高兴一个。哪怕你坐着一动也不动,我也不知道你在修些什么,像个泥塑木雕,我也高兴,蛮像个修行人,总比吵吵闹闹说闲话好得多啊!哪怕你坐着头低下来,昏沉,我朝你只会笑,笑就是高兴,总比你打牌搓麻将昏沉好得多啊,总比你开汽车昏沉好得多啊!
般若阿迦药,得法药以生
“般若阿迦药,得法药以生。”印度有种药,叫阿迦药,或者叫阿兰药,什么病都可以治,般若智慧就好比什么病都能治的法药,是每个众生都合适的。“得法药以生”,你只有得到了法上的药,法药,才能产生种种的功德。所以大家要喜欢大般若的智慧,要喜欢修禅定,要喜欢成佛。今天就讲到这儿(第十五讲完)
喜(63)
———————— 傅味琴 2002.5.7 ————————
学佛法的“喜”是智慧上的快乐
提要:
·在心理导引上,“喜”很重要
·学佛法得到的“喜”是智慧上的快乐
·最高的智慧就是佛法的般若智慧
·得到法药,才能产生种种功德
·得到智慧快乐的人会被追求名利的人所取笑
·我们在福鼎从事佛教文化教育工作,未拿过一分钱工资
在心理导引上,“喜”很重要
我在男众班讲心理导引——“喜”,已经讲了很久,所谓导引就是引进修行的门,也就是给你们打好一个重要的基础。“喜”这一课很重要,因为基础打好了,不会离谱很远。
学佛法得到的“喜”是智慧上的快乐
我们讲到“欢欢喜喜学佛法”,学了佛法以后会更欢喜,这是指智慧上的快乐,跟世俗的快乐不同。世俗的快乐容易使你迷惑,容易使你堕落,至少也会浪费你时间。智慧的快乐能使你辨别是非,能使你发起出离心、菩提心,走上觉悟的道路。世俗上的人即使好心,想出各种办法给大家快乐幸福,可这些全是有漏洞的,所以叫有漏法。佛法智慧上的快乐是趋向于无漏的,越来越圆满,越来越究竟。世俗上的快乐仅仅是完成人生的道路,可是从古以来人生的道路始终没有平坦过,社会上的人总是这么讲:人生坎坷,爬起来时是爬起来,掉下去时是掉下去,高兴的时候高兴,流眼泪的时候流眼泪,而且走上了危险的道路自己也不知道。而佛法的快乐是解脱烦恼的快乐,智慧就是用来解脱烦恼的,只有去掉了烦恼,才能解决人世间一切的矛盾。
最高的智慧就是佛法的般若智慧
在智慧里边,般若智慧是最彻底、究竟、圆满的,没有比般若智慧更高的智慧了。要成佛就必须要以最彻底、最究竟、最无上的智慧来成佛,所以一个佛弟子不进入般若智慧的法门,没有学到般若智慧,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说是他本人不想学不要学,那他就是放弃成佛,放弃智慧的圆满,就等于是自暴自弃。除了受邪师邪说的影响以外,佛门不应该有这种现象。
得到法药,才能产生种种功德
“般若阿迦药,得法药以生。”般若的药就是法药,什么病都能治,就好比印度的阿迦陀药,能治一切病。你只有得到了法上的药,才能产生种种的功德。
开示愚痴
自安稳快乐 现前皆如意 游玩衣食美
不畏福渐尽 谤三宝戒定 大笑悯人愚
福尽而衰现 种种横逆生 万缘不随己
思往倍伤心 前途茫无计 行乐更增悲
(摘自《能海上师全集》第一辑)
得到智慧快乐的人会被追求名利的人所取笑
下面一段叫“开示愚痴”。我们得到的是智慧的快乐,可是有人有不同的观念,甚至取笑我们。他们说“人生几何,为什么不及时行乐?”“书中自有黄金屋”,他读书是为了追求富贵,“书中自有颜如玉”,做了官能娶很漂亮的夫人,他念书的目的就是求这种享受的快乐。还说要能出人头地,能光耀门庭,以获得名和利为快乐。从这样的立场这样的观点出发,当然对我们不理解,常会取笑我们。
我们在福鼎从事佛教文化教育工作,未拿过一分钱工资
当初我在福鼎居士林讲法,由于佛教协会的邀请,希望我能留下来帮助福鼎佛教发扬光大,我就同意了,所以佛教协会成立了佛教文化教育部。我的很多学生,他们就闻声而来,先由佛教协会盖了公章,发出报到通知书,他们接到通知书就辞了职,抛弃了工作来到福鼎。四年来个人在工资上的牺牲就有很大数目,一般人工资也有两三千元,厦门、深圳工资高,有七八千的,上海有的工资还要高,四年下来,牺牲的个人工资上的收入至少二十万。到今天为止,已经来了四十几位同学,从未拿过福鼎佛教协会一分钱的工资,在佛学院当老师也一分钱不拿。他们的发心,他们的行动,福鼎市佛教界的领导、政府的领导,很受感动。
喜(64)
———————— 傅味琴 2002.5.7 ————————
贪与虚荣相结合,聪明反成愚痴
提要:
·佛法是开示愚痴,放弃名利的人再辛苦也是快乐
·只图自己安稳快乐,人间就失去了公道
·贪与虚荣相结合,聪明反成愚蠢
·愚人自认为很正常,我们看来不正常
佛法是开示愚痴,放弃名利的人再辛苦也是快乐
现在社会上都在争名争利,富了还要富,社会上的人对我们当然是想不通的。这四年来也听到一些话,亲戚朋友们说“你们怎么不为自己考虑考虑?”“你们在浪费青春,你们像一支蜡烛,把自己烧光,得到了些什么?”我们刚来福鼎时也听到一些话,“不好理解,这些年轻人到底来干什么的?”还有的外地人,看到我们这样发心,也说,“你们都不可思议!”他们搞不懂啊,怎么今天还有这种人?有时我借用雷锋的一句话回答他们,“如果你认为我是傻瓜,我宁愿做这样的傻瓜。”我们实际地想一想,雷锋他的一生是快乐还是痛苦?应该说他活得很快乐,他崇高的心,他崇高的行为促使他快乐。我们佛门也说:菩萨再辛苦也是快乐。这不是一般世间上的人所能理解。我们了解了,我们就有了正知正见,反过来看他们是愚痴的,是低级的,是庸俗的,所以这段话叫“开示愚痴”。
只图自己安稳快乐,人间就失去了公道
“自安稳快乐”,非常自私、狭隘,从不考虑别人,只图自己安稳快乐,乃至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名上,把别人打下去,自己爬上去,人际关系充满着妒嫉、打击、排挤;利上,喜欢钞票,谁给我钞票,我就帮谁说话,我就帮谁办事。哪怕过去你帮过我,今天他给我钞票,我转过去帮他说话。为了图自己的安稳快乐,使人间失去了公道。如果人间没了公道,佛法就建立不起来了。佛法是建立在世间的善法基础上,不可能建立在世间的恶法基础上。烦恼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偶然也会做错点事情,可不能失去公道啊!所以只图自己的安稳快乐,这是很可怕的愚痴。
贪与虚荣相结合,聪明反成愚蠢
“现前皆如意”,想出各种办法谋自己的利益,使自己称心如意。
“游玩衣食美”,现在旅游事业非常兴旺,听说五·一节这两天连火车票都买不着,多少人在忙着旅游啊,还有讲究穿,讲究吃,穿要穿得美,吃要吃得美。你们不妨去调查调查,看城市里的每条街,服装店有几家,酒家、饮食店有几家?开店的以卖吃跟穿的居多。你讲究吃穿,老板就用更好吃的东西,更漂亮的衣服来赚你的钱。开放以来最容易发财的就是服装店跟酒家,因为迎合了众生的贪欲。有钱人尽量地享受。从前就不一样,中国有种古风,生活非常朴素,有了钱他不肯乱用,最多盖房子留给子孙,他要保障子孙的生活啊。现在不一样,钱多了尽量享受,老板为什么会赚那么多钱?一方面迎合众生的心态,还利用众生的虚荣心。社会上的人,假如一件衬衣卖二十元,他不要,这件衣服卖两千元,他要,因为他觉得有面子。其实两千元钱的衣服成本可能一百元都不到,照样有人喜欢买。好像穿在身上,身份就提高了。真是笑话,你穿的衣服别人怎么知道它是两千元买来的,那还不如你用毛笔写上“两千元”。结合一个贪,结合一个虚荣,所以成了愚蠢。
愚人自认为很正常,我们看来不正常
解放初期,人们衣着都非常朴素,尤其是东北,男的都是人民装,女的都是列宁装。在江苏这一带,一般都是人民装。女的爱美,但是也不敢怎么样,只不过在衬衣领子上变变花样。据说有几十种的花样,什么香蕉领,圆角领,后来又出现一种和尚领。年轻的姑娘也爱美,有一天我在路上看到前面一个姑娘穿着裙子,屁股上亮晶晶的,走近一看,是裙子的纽扣,有机玻璃做的,很大。可想而知她是为了时髦,但也最多在裙子屁股上搞一个亮晶晶的纽扣罢了。看到这个现象,我想:她给谁看?给自己看,屁股上没眼睛(众笑);如果给路人看,我可不敢看得久,如果我真的盯着她看,她转过头来就要骂我:“你看什么看?”她是给虚荣心看,有钱人尽搞这些愚痴的事情。社会上人看见这认为是正常,当然看咱们是不正常。
喜(65)
———————— 傅味琴 2002.5.7 ————————
“不执着”并不等于可以自由散漫,
形成僧不僧、俗不俗
提要:
·美是一种学问,看你朝什么方向发展
·修行人的庄严是清净行的美、菩萨行的美
·讲享受的人,并不怕自己的福报渐渐在消失
·“不执着”并不等于可以自由散漫,形成僧不僧、俗不俗
·“出家人换衣服,如同扒了一层皮”
美是一种学问,看你朝什么方向发展
社会上人说爱美是正常的,这我也不敢反对。我也是年轻过来的人,而且我思想有点洋派。可是有各种不同的美啊,美是一种学问,看你朝什么方向发展,看你是怎么样表现的。
修行人的庄严是清净行的美、菩萨行的美
我经常在路上看见的一种人,特别喜欢美,她衣服破破烂烂,可是打扮得非常时髦,头上还插花,口里还唱流行歌曲,你们可能也看见过。这是疯子啦。我年轻时研究过美学。什么最美?保持距离最美。语言也要讲究美,现在专修班就在训练世界上最美丽动听的语言,因为我们也要讲美啊,可这是修行人的美,是学菩萨行的美,是清净的美,是庄严的美,与世间人两样的。
讲享受的人,并不怕自己的福报渐渐在消失
世间上人以游玩衣食为美,“不畏福渐尽”,他不怕自己的福报慢慢在消失。我们是佛弟子,要害怕。老一辈的修行人经常说:不能消福,要惜福。就是要爱惜自己的福报,不能浪费。从佛法来看,应该要懂得福报会用完的,对福报渐渐用完要害怕,不要以为我是一个有福报的人,你知道你有多少福报?连算命的也算不出来,也许已经到了快要用完的时候呢?
我从前碰到一个年老的出家人,有点不大讲卫生,可是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年前的四川成都昭觉寺破破烂烂,他们硬是把清定上师请去昭觉寺,说“唯有清定上师,才能把昭觉寺修起来。”那时斋堂里边还是泥土地,有一天,我旁边坐了一位外来的出家人,也在过堂,巡堂的不小心,有几粒米饭掉在碗的外面,这位老修行就把桌子上的米粒吃了,可是有一两粒掉在泥土里了,老修行又要弯下身去抓这一两粒米饭来吃,我就挡住了“师父啊,这个不卫生,不能吃啊。”他就不高兴地把手一挥,也不跟我说话,两只眼睛瞪起来朝我看,意思是“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释迦佛希望每个佛弟子,尤其是出家弟子都能快快成就,所以我们要爱惜自己的福报,修行就要福慧双修啊。
“不执着”并不等于可以自由散漫,形成僧不僧、俗不俗
如果好好学法修行,你们的将来很了不起。你们今天已经跟外面人不同了。昨天我收到一篇稿件,是这次五·一节来小住的翁居士写的,信上说他在附近的草坪上散步,来了一个人自己说自己是出家人,非常傲慢,对小和尚毫无礼貌。也许是爱美,穿的是在家人衣服,还戴了一顶帽子。翁居士就跟他聊聊,聊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戴帽子啊?”他马上回答:“大地众生都有如来德相,你又何必如此执著?”又讲了一番不要执著的道理。翁居士说:“我看你比我还执著,我仅仅问你一句,你就说了这么一大堆,你不是比我还执著吗?你不妨直说,因为我爱美。”
“出家人换衣服,如同扒了一层皮”
像这样的人,不知道他是真出家还是假出家。出家是有标准的,如来规定出家人都要染衣舍俗,不准穿在家人衣服,只有假和尚或者当演员的例外。演员要演戏了,有的头发都没有剃光,就戴一顶像头皮那样的帽子,把和尚衣服穿起来,一副很庄严的样子,“善哉善哉”。等到戏演完了,换上西装、皮鞋。这个“出家人”在做佛事时,肯定是和尚衣服穿起来,一完了,又换上在家人衣服,再戴顶帽子,这岂不是假和尚?几年前我小女儿在隆莲法师那儿学法,隆莲法师经常跟她谈起十年动乱时的事,那时要叫她把和尚衣服换掉,还对她说:“如果你不换衣服,就不给你发生活费。”隆莲法师仍然不换,他们拿她没有办法。隆莲法师跟我小女儿说:“师父曾经说过”,师父就是能海上师,“出家人换衣服,就好比身上扒了一层皮那样痛。”
从我刚才讲的事情来看,你们今天接受了法的教育,已经跟外面的这种情况不同了,一方面你们不能再受这种不好的影响,你们还要有勇气抵制纠正这种错误现象。
喜(66)
———————— 傅味琴 2002.5.7 ————————
要纯粹是佛法才能称宝,
僧要走证果的道路,贤圣才称僧宝
提要:
·要纯粹是佛法才能称宝
·僧要走证果的道路,贤圣僧称宝
·愚者诽谤三宝,方法虽不同,性质一样
·佛门里的人也有谤三宝的,不过换了一个方式
·把局部说成整体,善知识都被谤光
·谤戒说是束缚人,谤定说是要着魔
要纯粹是佛法才能称宝
“谤三宝戒定”,谤佛谤法谤僧,这叫谤三宝。佛法僧为什么称宝?如来出世难能希有,当然称宝。法能使我们脱离生死轮回,也是希有难得,老话讲“佛法难闻”,当然也称宝。再补充一句,如果把佛理解错了,宝也就不存在了。譬如,你把佛看作神,把佛教看成神教,像信神那样去信佛,神能称宝吗?如果法里掺杂了一些杂的东西,也不能称宝了。譬如,一块白玉没有黑点就价值连城,只要有一个黑点就不值钱,也不能称宝了。所以佛法里边不能夹杂世俗观念,以及老子的、其他宗教的、封建儒教的东西,一加进去就等于几个黑点,要完完全全是佛法才能称宝。
僧要走证果的道路,贤圣僧称宝
僧宝呢?按照佛经上规定,贤圣僧才称宝。圣,已经证果了,贤,他走的路是一条证果的路,他正走在路上,朝向证果方向努力,但还没有证果,这称贤。因为他走上这条路,将来决定证果,一个人能了脱生死,解脱六道轮回而证阿罗汉果,这是非常珍贵,希有难得的。从自身来说,烦恼断尽,完全清净,这当然能称宝了。就不讲这个“宝”字,只讲“僧”字吧。僧是以清净为体,如果这位出家人走的路是清净道,内心是清净心,受了戒律能够清净不犯,即使偶然犯了也能够忏悔还净,这就是僧的标准,像这样一个修行人你一个凡夫俗子能诽谤吗?哪怕你是一个佛弟子,不管你是一个居士,还是一个出家人,你只能恭敬赞叹不能诽谤。
愚者诽谤三宝,方法虽不同,性质一样
可是愚痴的人偏要凭着自己的知见进行诽谤。世间上人有世间人的诽谤方法,邪师邪说有邪师邪说的诽谤方法,佛门里边无知的人有无知人的诽谤方法。方法不同,可全在进行诽谤,也许他们自己还不知道呢。譬如社会上的人说佛是偶像,法是迷信,和尚是寄生虫,这是世间上人的诽谤。邪教曾经讲过;“释迦佛不是最高的”,这话意思当然是说他就是最高的,还说“你看看这些和尚,他们连自己都度不了,还能度你吗?”这是邪教对三宝的诽谤。
佛门里的人也有谤三宝的,不过换了一个方式
佛门里边,也有种种的诽谤,不过换了一个方式。比如叫你不要听释迦佛的,只听他的,那意思就是说释迦佛比他低。94年我在隆昌寺时,南京的居士特地起早赶火车来告诉我,他在听某人磁带,听到里边有这么一句话,他一听醒过来了:“是不对,是不对”,什么话?“如果释迦佛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殊胜的法,你也不要听。”叫释迦佛的弟子不要听释迦佛的法,这不谤法又是什么呢?同时也排斥佛、贬低佛了。谤法呢?“现在什么时候了,你学这么多法有什么用?”把法说成没有作用。“唸经不必求懂”,不求懂就没作用了。佛叫我们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可是有人说“三藏十二部,让别人去深入好了”,“要学愚,不学智”,完全是贬低法,不恭敬法,排斥法,制造愚痴。谤僧呢?“在家修得好,出家修不好”,非但谤僧,以后法也要被他消灭,僧也要被他消灭了。在家人本来羡慕出家人的庄严,羡慕出家的功德,想出家。一听这个话,不出家了,因为出家修不好,我为了修好还是呆在家里吧。出家人想想,我出家这条路走错了,修不好了,赶快到外面去找女朋友,准备还俗结婚了。如果这种情况普及的话,将来中国如果还有和尚,也是娶老婆生儿子的和尚,那么岂不是僧宝就被消灭了。只有无知的人听到这句话,才觉得它有道理。
把局部说成整体,善知识都被谤光
人都有点错,可也有对的地方呀,或者错的多对的少,或者对的多错的少,要辩证地看。譬如有人说,“宁波人最凶,绍兴最刁”,难道宁波没有好人?绍兴人没有老实人啊?难道你的家乡没有凶的人没有刁的人?当然佛门由于十年动乱,青黄不接,加上末法时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正之风,可也有好的一面呀,他却把局部说成全体。事实上呢,出家非但能修得好,东南亚国家还出了一个现代的阿罗汉,现在还有很多善知识在宏法度众生,但是这些他都不讲,反而提一句:“现在还有善知识吗?”假如反问一句:“请问你是不是善知识啊?”因为你说现在没有善知识可见得你也不是,那你讲这么多的话干什么呀?“我是善知识。”那么只有你是善知识,别人都不是善知识。
谤戒说是束缚人,谤定说是要着魔
还有的谤戒谤定,戒是解脱,有的说“戒是束缚人”“会对生活带来不方便”。定生慧,有的说“修禅定要着魔”。说话不符合事实听了受影响,都会形成过错。我仅仅是点破一下谤三宝及戒定的人运用的手法。有的虽是无意诽谤,但说话不符合事实,难免也有诽谤之过。所以这些话咱们是听不得的,如果你一听,认可了,受影响了,谤佛谤法谤僧的因果就把你卷进去了。(回向)
喜(67)
———————— 傅味琴 2002.5.9 ————————
有智慧就有快乐,学佛前我们都是愚痴的人
提要:
·有智慧就有快乐,学佛前我们都是愚痴的人
·有福报的愚痴人也会“自安稳快乐,现前皆如意”
·愚痴的人“游玩衣食美,不畏福渐尽”
·别业好,共业不好,你也好不了,修行人见享受应害怕
·愚痴的人常“谤三宝戒定”
有智慧就有快乐,学佛前我们都是愚痴的人
今天继续讲“开示愚痴”。我们学佛的人是学智慧,有智慧就有快乐。如果不学法,就会经常苦恼。有没有不学法照样不苦恼的?有,就是搞迷信,搞迷信的人也挺快乐,苦恼以及搞迷信都不是智慧。只有我们懂得了佛法,人生观转变,非常开朗,有觉悟,这才叫慧乐。反过来,没有学佛前我们都是愚痴的人。
有福报的愚痴人也会“自安稳快乐,现前皆如意”
愚痴的人也有快乐,这种快乐,形形色色什么都有。有福气,赚了钞票也会快乐;有了钞票,游山玩水也会快乐;脑子有点小聪明,损人利己也会快乐;连骂别人几句话,他也快乐,打人家两个耳光,他也高兴。所以很长年代以来人们都在研究一个课题:什么是幸福?人们的观点不同,快乐的性质就不同,命运也跟着不同。
这一段经文专门是开示愚痴:“自安稳快乐,现前皆如意”。贪图自己生活的安稳,能快快乐乐地过日子,眼前非常如意,人们称之为好福气、交好运。社会上算命看相为什么始终很兴旺,就是因为人们这种思想观念很重,认为命好就是一切都好。
愚痴的人“游玩衣食美,不畏福渐尽”
有智慧的人就不看相、不算命,有智慧的人懂得命运是自己创造的,命运的好坏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生活富裕快乐,那是自己的福报,福报享完了仍然要受苦,我们佛弟子就是这样的观点。那些人不懂这个道理,所以“游玩衣食美,不畏福渐尽”,整天地游山玩水,追求美衣美食,一点不害怕自己的福报就这么慢慢被消耗光了。
穷人会变富人,富人也会变穷人。历史上那些要饭的,以前多是富家公子。福报好比银行里的存款,享受的人存进去少,提出来多,即使你过去存了很多钱,你不断地拿,又不存进去,总有一天会用完的。
别业好,共业不好,你也好不了,修行人见享受应害怕
有人说“凭我这套本事,凭我的劳动力,我是不相信我会苦。”你聪明、有学问、有技术,这是你的别业。众生还有共业呢,共业会把你卷进去。共业就是大家都是那样,你也不能例外。所以不要以为命好,就一直会好下去,自己的福报好像永远也用不完似的,可以凭着自己的富裕对人傲慢。我们佛弟子不应该这样愚痴,应该看到吃喝玩乐就非常害怕,因为这都是消耗福气的事,哪还有什么可高兴的,可傲慢的?
愚痴的人常“谤三宝戒定”
“谤三宝戒定”,你不信佛就不信佛,何必要诽谤佛教呢?信仰有各种各样,你信你的,他信他的,大家要互相尊重,信仰自由嘛。你不要去诽谤人家,可是不信佛的人偏要说佛教是封建迷信,有的宗教偏要说信佛的人是魔鬼,咱们信佛的人可没有说你是吊死鬼。(众笑)这些人差不多都是凭着自己的知见,自己的财富,傲慢得很。不信佛法已经是愚痴了,你不懂,听一听学一学,你就懂了,你就知道佛法是一个极其圆满的智慧。
喜(68)
———————— 傅味琴 2002.5.9 ————————
赞发菩提心的人功德大,
谤发菩提心的人罪过大
提要:
·赞发菩提心的人功德大,谤发菩提心的人罪过大
·佛弟子谤佛谤法谤僧,直接就把佛教摧垮了
·假和尚不持戒,却在以身谤戒
·假和尚化缘,全是骗钱
·凭一张百万英磅的钞票,竟然能到处白吃白穿,还受人恭敬
赞发菩提心的人功德大,谤发菩提心的人罪过大
诽谤的罪过很大,将来果报不得了。照佛经上说,如果你败坏世间上一个好人的名誉,这个报应都很大,如果你诽谤一个佛弟子,这个罪过更大了,如果你诽谤一个发菩提心的人呢,这个罪过更加大!我也不说傲慢的话,也不说自卑的话,我实事求是说,我是有菩提心的,否则我也不会为了度众生拼老命。可是从年轻到现在,我一直受人诽谤,受人排挤打击。社会上的人诽谤我、排斥我,我还气得过,佛弟子也有诽谤我的,还有的开头说我好,一起矛盾就诽谤我。诽谤可不是批评,批评是善意地帮助,诽谤是没有这回事,故意去败坏你的名誉,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名和利,那个罪很大。经书上说,你在一个发菩提心的众生面前点一盏灯,跟你在数不清的佛面前点无数的灯,哪个功德大?佛说前者的功德大。反过来讲,如果你对一个发菩提心的佛弟子进行诽谤,这个罪没有办法计算啊!现世就得受报。
佛弟子谤佛谤法谤僧,直接就把佛教摧垮了
社会上的人谤佛谤法谤僧,因为他们不懂佛法,他们危害性是很大,但远远比不上在佛门里边谤佛谤法谤僧。在佛门里,佛弟子诽谤三宝,直接就把佛教摧垮了。有句话: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佛也说过:到了末法时期,魔王波旬就要进佛门来破坏。有的法师也讲:现在假和尚多得不得了,几乎是满街走。有的假和尚还很得意,因为他非但有钱,还用钱去买一个名,名利双收,据说还当上了领导。有的假和尚,有老婆儿子,这能叫佛弟子吗?还有的在佛法里增加了很多的邪知邪见,那样佛法就被灭掉了,因为法被搅乱了,正确的树立不起来了。
假和尚不持戒,却在以身谤戒
还有谤戒。佛说过,如来在世,以如来为师;如来涅槃,以戒为师。现在有一个风气还算是不错的,一出家了,听说哪儿有授大戒,赶快去受大戒,受了大戒我就是比丘了。
有的人却错误的理解,认为当了比丘能到处挂单,分红包包也有一份,还能高高在上“你是沙弥,我是比丘,不准你开口。”那你戒条背得出来吗?背不出怎么叫持戒呢?受了戒,戒的条文和开遮持犯的标准要学习,要弄明白。居士五戒“杀盗淫妄酒”很容易背出来。比丘两百五十条戒你即使明白了,你做不起来,犯了戒只有罪过没有功德,佛说过,“犯戒地狱苦”,有因果的。
假和尚化缘,全是骗钱
到大城市去化缘,钱来得很快。像深圳这样的地方,前几年化起缘来容易得很。深圳每家人家都有防盗门,他只要门铃一按,主人隔着防盗门,一看是个戴了帽子的出家人,说:“我是修庙来化缘的。”马上递出十元钱。那个时候十元钱可值钱了。或者碰到五十元的,多自在啊!这不是他的福气,这是骗人。
凭一张百万英磅的钞票,竟然能到处白吃白穿,还受人恭敬
从前有部电影,蛮有意思的。高楼上两个富翁想做个试验,看看这张面额一百万英磅的钞票能起多少作用。就把这张钞票装在信封里,从高楼上丢下去。结果给走路的人捡到了,这是个穷人,刚好他肚子饿了,走到一家餐厅,没点几个菜,很快就吃完了。招待员问他要钱,他把信封拆开,取出这张钞票给他找。招待员一看:什么?百万英镑!他想你这个百万富翁穿这么样不值钱的衣服,点这么普普通通的菜,肯定是有怪脾气的百万富翁,今天能到我这个小店来,是我店的光荣,再说一百万英磅叫我怎么找啊?(众笑)所以他马上就肃然起敬,满面微笑,恭恭敬敬地把一百万英磅还给他:“这不要钱,不要钱,有你这位大先生来到我这儿,是我店的光荣。”你看多自在!无论走到哪儿都有饭吃,只要这张百万英磅的钞票一放,(众笑)就不会饿死了,其实一百万英磅又不是他的。他到服装商店,一套西装一换,又递上这张钞票,还是老样子,这个老板毕恭毕敬一直送出门,还希望他多多光临。
戏拍到最后,试验完了,意思是让你看看:一张百万英磅钞票的作用,能够到处白穿衣、白吃饭。这两个富翁通知年轻人:“这是我们不小心掉下去的,我们今天要收回。”他不敢不还,像他这样的人能有一百万英磅?肯定别人要说他是偷来的,还是赶快还掉吧。一还掉,他一个英磅也没有,仍然是个流浪汉。
喜(69)
———————— 傅味琴 2002.5.9 ————————
谤三宝戒定,修行成了空中楼阁
提要:
·愚痴的人用谤戒来掩饰自己的犯戒
·愚痴的人谤定说:“修禅定要着魔的”
·不能“专诵不禅,只唸不定”
·谤三宝戒定,修行成了空中楼阁
·“大笑悯人愚”愚人总是笑有智慧的人可怜
愚痴的人用谤戒来掩饰自己的犯戒
所以,受了戒不要到处游山玩水,受尽恭敬供养,受戒要学戒,还要持戒,两百五十条戒都要持起来,偶然犯了还要忏悔还净,要那样才行。有的人非但不持戒,还诽谤戒,有意破坏佛教,为自己遮羞。说:“现在什么时代了,还讲戒吗?”“我只要心地好,要戒干什么?”“你们这种受戒的人,我看还没我好呢。”“戒是束缚。”我从前还有听到,“九十年代了,还讲戒?”认为戒不起作用了,用不着了,这些全是在谤戒。
愚痴的人谤定说:“修禅定要着魔的”
还谤禅定,说“修禅定要着魔的”,“参禅不念佛,十个倒有十个空”,“只要念就可以,用不着修定”,当初净土法门最开始也是修戒定慧,净土三本经书都要学都要修,要照《佛说阿弥陀经》修,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也要照《佛说无量寿经》修,不犯谤法的罪和五无间罪,也要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修,天天修定修观,到了后来,这个法门被人改变了,成了只要念,听法也用不着,修定更加用不着,一直发展到现在,“只要一句,样样不要,谁去修禅定,谁是杂修,不得往生了”,能不能往生由他说了算?
不能“专诵不禅,只唸不定”
佛陀四十九年教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以戒生定,由定发慧,释迦佛说过:凡是佛弟子非诵即禅,非禅即诵。现在变成“专诵不禅,只唸不定”。谤定就是谤法呀,不修禅定非但你自己没有定力,不可能成就,因为一切成就都要靠定,而且对佛教的危害很大,即使你想往生西方也不可能,因为谤法的人阿弥陀佛把他除外了。
谤三宝戒定,修行成了空中楼阁
有些人唸了阿弥陀佛就不再听释迦佛的话了,这不是在否定佛吗?“不必深入经藏,越听多越糟糕”,谤法。“现在和尚像啥?远远比不上在家人,在家修得好,出家修不好”,谤僧。这样你的信仰你的用功都成了空中楼阁,这么多有善根的人就跟着你忙一个空!所以千万不能谤三宝及戒定。
“大笑悯人愚”愚人总是笑有智慧的人可怜
“大笑悯人愚”,世间上笑我们:“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现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你们这些信佛的人简直不好理解,偏偏把自己搞得这么苦,真是愚蠢啊!”“人生几何?今朝有酒今朝醉,你们太愚蠢,不懂得及时行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能出人投地,能赚大钱,你们呢?五星级宾馆不住,去住寺院,这么多美女你们一个也不要,你们怎么这么愚啊。”这么说起来释迦佛不是大智慧,而是大愚了,因为我们跟释迦佛学的嘛,这些人自己愚还笑我们愚。可见愚人总是笑有智慧的人可怜。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