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学佛开导(60~69)
傅味琴:学佛开导(60~69)
定学开导 (60)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
打基础是最辛苦。善知识不可能整天陪着你,
离开了大众的孤雁很可怜的
提要:
·为了逃避大众间的磨擦,住小庙,收一两个徒弟子为防老,也就形成了变相
的还俗
·不是磨擦不好,是磨擦中起烦恼不好
·不从法上去想,偏要照自己的想法去想,这就是我执,也就是生死的根
·打基础是最辛苦。善知识不可能整天陪着你,离开了大众的孤雁很可怜的
为了逃避大众间的磨擦,住小庙,
收一两个徒弟子为防老,也就形成了变相的还俗
要把心磨细,这是修行人必须要修的功夫,修行就是修把心磨细。要想心磨细,你一切都是平平稳稳,没有风浪,你怎么磨呢?总要有点磨擦吧。比如你要把一块铁板磨平,你抓一个棉花团擦来擦去,不行的,你要用把锉刀去锉,那必须要磨擦,磨擦起来还有声音呢。
可是中国佛门一向有个风气,嫌在僧团大众里磨擦太多,所以后来就流行住小庙。小庙是独家独户,什么戒律、丛林规矩、讲经说法,都很难做得起来。修行最多是做两堂功课,唱唱唸唸,放只功德箱收点钱,做做佛事维持生活,再收一两个徒弟,小庙就是这样。说起来是师父徒弟,其实师父也没有法,徒弟也学不到法,只学会唱唸。收了徒弟,为的老了也可有个照顾,所以对徒弟百般宠爱,能海上师说过:“中国的小庙等于变相的还俗。”
不是磨擦不好,是磨擦中起烦恼不好
从前还有一句话:要培养出人才来,必须要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我们的每个道场都是四众弟子具足,每个道场的人员都在不断发展,可想而知,经常会有磨擦的。磨擦是好事情啊,你通过磨擦累积经验,通过磨擦来消除自己的烦恼,这不是好事情吗?可是有人把好事情搞坏了,一磨擦他就起烦恼,对方也起烦恼,那么烦恼对烦恼。最明显的表现,一开口各讲各的理由,各讲各的气恼,争啊争啊,争到后来起烦恼了。不是磨擦不好,是起烦恼不好。
不从法上去想,偏要照自己的想法去想,
这就是我执,也就是生死的根
磨擦起来了,各人想自己一套,因为有想,才有争论。你们先别问阿罗汉的灭受想定怎么修,你们先把头脑里自己这一套少想想,发生磨擦争论时每个人都想佛怎么说的,大家都根据佛的道理去想,就统一了,你们老同学听法听了这么多,为什么不从法上去想,偏要照自己的想法去想?这就是我执,这就是生死的根。如果你肯虚心,同学之间的磨擦,能把你心磨细,能使你去想佛是怎么教导的,能使你逐渐逐渐去掉我执,就看你愿不愿意这么做。
打基础是最辛苦。善知识不可能整天陪着你,
离开了大众的孤雁很可怜的
万事开头难,修行开始最难修,比如说修菩萨地,初地最难修,修禅定,初禅最难修,打基础是最辛苦的时候。初进佛门你个人力量不够的,你即使有善知识指导,善知识总不见得一天到晚陪着你。假如你对善知识不高兴,善知识也没有办法帮助你。善知识还有善知识苦衷,我这个老师这次能在崇教寺住一个多月,这是一个殊胜的因缘,每个道场看见我来了都高兴,看见我要走了都苦恼,最好老师从年初一到年三十都住在我们这里。不可能啊,因为善知识弘扬佛法度众生,不是光度你一个啊。
所以初进佛门修行怎么修?要靠同学,同学的力量最大,同学整天陪着你,共同生活在一起,能够在磨擦中帮助你改掉缺点,得到提高。所以能海上师说:“初修的人应该在大众里修。”离开雁群的孤雁是很可怜的。
定学开导 (61)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
僧团修行才有功德,
要维护佛教的尊严、僧团的庄严
提要:
·得不到称心如意,就说没有缘份,实在说是你不珍惜缘份
·劝人和合有功德,帮人吵架最愚蠢
·僧团修行才有功德,要维护佛教的尊严、僧团的庄严
·如来的悲心和智慧等流到佛弟子身上,悲智是因,成佛是果
得不到称心如意,就说没有缘份,
实在说是你不珍惜缘份
现在有些人进了佛门什么都要称心如意,稍微起了矛盾他就要走,说起来:“我跟这儿没有缘份。”没有缘份你怎么会来啊?从前老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有缘份才会相聚啊,明明有缘份,是你不珍惜缘份。同学在一起,这个缘份多好啊,所以要珍惜自己的缘份。
这些人离开了,居士么回家,出家人反正有居士供养,到处走,走啊走,乐啊乐,或者回到小庙去。这种风气如今社会上也出现啦,现在的孩子,如果跟父母闹了矛盾,他会一个人跑出去,他连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全不要了,自充好汉,一个人去走江湖打天下。这些人后果怎么样?人生路上光是呕气、憋气,没好结果的。而且同学之间感情最深了,就是有点磨擦,过后还是同学,分不开的。
劝人和合有功德,帮人吵架最愚蠢
顺便劝你们一句,你们看到人家夫妻吵架,你去劝劝架,劝他们和合你有功德,可千万别作傻瓜,帮一方吵。你别看他们夫妻吵得很厉害,吵过了以后,仍然是夫妻,无论你帮谁,最后都是你倒霉,这是生活中的经验。有人说:老师讲法,话特别多。因为你们生活都没有经验,修行要在生活里修的,不知道怎么生活好,你咋修行?所以同学发生矛盾了,你劝他们和合你有功德,修行人就要做像一个修行人。你千万别帮一个吵,过几天这两个同学醒过来了,互相忏悔道歉,又和好了,就会说:“某某人跟我说你怎么怎么。”你倒霉。
僧团修行才有功德,
要维护佛教的尊严、僧团的庄严
话再说回来,这四句话是赞叹僧的功德,僧为什么有功德?因为他们修行啊,你不修行会有功德吗?僧团是修行人的团体,可不是做了和尚就有饭吃,也不是养老院、福利院。
我又想起前一个时期在开化文殊院,有人带了一批社会上的人,说是来学法学禅定,其实很多都是哄热闹,对佛门也不太尊重,挤在里面看看讲经说法到底是啥个样子的,都很我慢贡高,自由散漫。搞得我实在有意见,我就说话了:“我们这里是修行的团体,是供你们来学习的,不是旅游场所,也不是吃饭、睡觉不要钱的免费供应站。凡是对我们不尊重的一律不欢迎。”佛弟子不欺负人,可是佛弟子也不是任人欺负的矮冬瓜,要维护佛教的尊严、僧团的庄严。
如果这个僧团里没有修行人,又怎能称僧团呢?当年释迦佛组织僧团就是让弟子们在僧团里修行啊,修就是修戒定慧。如果一个僧团又不持戒,又不修禅定,又不讲经说法,那到底修什么了?不要失去自己的本份,修行人的本份就是修行,因为修行就有功德,所以要赞叹。
如来的悲心和智慧等流到佛弟子身上,
悲智是因,成佛是果
“如来悲智等流身”,佛弟子在佛的教导下好好学法修行,成就如来一样的智慧和悲心,就等于如来的智慧和悲心通过你学法修行不断流到你身上来了,也就成了如来悲智的等流身,将来决定成如来。世俗上讲,父子有血缘关系。现在社会上有个奇怪现象,叫断绝父子关系,这真叫自说自话。父子关系断不了的,即使法律上认可你们断绝了父子关系,你仍然有你爸爸的血统,一化验就知道你是他的儿子,即使你不承认,挖起根你还是父亲的儿子,变得了吗?也就是说,我们得到了释迦佛的悲心和智慧,我们决定是有释迦佛的血统,我们决定能成佛,要树立这个坚强的信心。悲智是因,成佛是果,有因必有果嘛。
定学开导 (62)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
戒净是正因,不依戒的定是邪定,
所以正定靠戒来保护
提要:
·戒净是正因,不依戒的定是邪定,所以正定靠戒来保护
·我们都是得到圣种的人,将来决定能证阿罗汉行菩萨道成佛
·把梦想成得神通,偏得很厉害,将来不邪才怪呢
·心田中种下有毒的种子,也会害人,戒清净才能种下圣人的种子
·种子熏习成种性,修行要有人管才成材
戒净是正因,不依戒的定是邪定,
所以正定靠戒来保护
“戒净圣种杜多行”戒定慧,以戒生定,由定发慧,戒在第一位。如果不依戒,你即使得定,这个定是邪定。邪定得邪果,正定得正果。说句笑话,你不照戒上去做,为了满足你的烦恼欲望,继续干坏事,做小偷杀生,你说你将来也能证果,证什么果?小偷果、强盗果。学强盗这一套,将来肯定是强盗,这就是邪因邪果,所以戒律要清净。
释迦佛讲过:如来涅槃,以戒为师。从前一个寺院里挂着“以戒为师”的书法,可是里边的小和尚来跟我说:“就因为你老师在这里讲法,我们才留下,你不在,我们都想走啊!”我说干嘛啊?“你看看,挂的是:‘以戒为师,’这里有戒吗?”没有戒还叫僧团吗?戒能止住你的恶业,戒能使你安定团结,戒能使你好好修行,就拿修禅定来说,没有戒你修得起来吗?非但要有戒,还要有丛林规矩。比如大家在修禅定,来了一群香客,说话声音很响,老远就喊:“黄居士啊,你也来了。”还要放鞭炮。别说修禅定,连讲法都受干扰。如果这个寺院讲究丛林规矩,讲究戒,不准高声说话,不准放鞭炮,就不会有这种事,所以戒是给我们保护啊。 圣种~圣即佛、菩萨、阿罗汉种乃种子,种子久久薰习成种性
佛弟子应皆是如来、菩萨、阿罗汉种性,是谓圣种。
趋向涅槃,首修离欲,由戒定而至 彼岸,此类僧众即称贤圣僧,
应皈依,应恭敬,应赞叹。
我们都是得到圣种的人,
将来决定能证阿罗汉行菩萨道成佛
“圣种”圣就是佛、菩萨、阿罗汉,种乃种子”,我们都是得到圣种的人,都是将来要成为圣人的种子。你们来听法,法上的智慧你听进去了,圣人的种子就已经下进去了。我们心田里的种子无其数,第八识称为能藏,再多的种子也装得下。拿世间上的心理学来说,潜意识犹如海洋,里面的种子多得不得了,再多也能在这个海洋里潜伏下。你下的是什么种子,将来就结什么果,你们下的是释迦佛智慧的种子,将来决定在法上成就,有因必有果。法上的成就就是成就智慧和悲心,智慧和悲心彻底究竟圆满了,你不是佛谁是佛啊?
把梦想成得神通,偏得很厉害,
将来不邪才怪呢
如果你还没有到真实的境界,自己得意,好像我已经成功了,实际上你是想出来的。前两天我接到一张条子,有个信佛的人据说他梦很灵,他做事情都根据做梦给他的启示,梦里怎么样他就怎么办,他把这个情况想成“我得神通了”。你得的“梦神通”啊?要知道梦都是虚妄的。我看他想的已经偏啦,很危险啊,而且劝也劝不醒,钻牛角尖了。佛弟子天天唸《心经》,《心经》要我们“远离颠倒梦想”,你怎么把梦抓得这么厉害呢?这样子再想下去,多想一个念头就多下一颗种子,这都是迷信的种子、邪种子,将来不邪才怪呢。
心田中种下有毒的种子,也会害人,
戒清净才能种下圣人的种子
我也不知道花有几种,我是一向不关心,不过我年轻时听到一支歌,唱“夜来香”,前几年还听到唱“牡丹”,还有一种种子有毒,开的花叫罂粟花,很漂亮,却专门害人。一个佛弟子在八识田中种下有毒的种子,也会害人。所以“戒净圣种”,你要成为圣种,要下圣人的种子,那么你戒必须要清净。
种子熏习成种性,修行要有人管才成材
“种子久久熏习成种性”,你们在这里跟这么多同学一起共住,天天听法,还要讨论,还有纠察要管头管脚管你们,走路不许你像个猴子那样蹦蹦跳、摇摇摆摆的,不恰当的话也不许你说,你到佛门里来,纠察不管你谁管你?从前在福鼎,我专门在女众专修班讲一个“管”,讲了好几堂课。没有一个人不受人管的,小时候父母管,学校里老师管,社会上领导管,就是你不要任何人管,还是有人管你,谁?公安局管你,你只有通过教育,通过管,你才会做好人。假如你犯了法,你也不要公安局管,你真能这么样,牢房里岂不早都空掉了?你真能这么样,所有的地狱也全空掉了,可能吗?
定学开导 (63)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
进佛堂熏檀香,进厕所熏臭气,
佛弟子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提要:
·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熏久了自会变
·进佛堂熏檀香,进厕所熏臭气,佛弟子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有人熏了臭气还得意,这是众生的愚痴颠倒,熏久成性,成了粪坑里的蛆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靠佛法去改,就能成就佛陀那样圆满的人格
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熏久了自会变
在这儿培养你们怎么样遵守规章制度、遵守纪律,怎么样过六和生活,怎么样团结,这叫熏习,天天这样,慢慢你们就养成习惯了。熏就好比是熏香,一只香盒子没有装香之前闻不到香味,香装久了,闻闻盒子也是香的;习就是学习、练习。你们应该要有智慧,要明白在我们这个清净的天天学戒定慧的团体里,你多留一天,就多熏习一天,也就多有一天的利益。
修行就是“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是熏出来的。种子会熏现行,行就是行动,你听到了佛法了,或者同学对你很有益处的开导,就像种子那样下去了,你现在的行动也会变掉,你即使一时变不过来,熏久了自会变的。你本来不是这样,经过熏习现在变得非常的稳重,文雅,沉着,非常的文明,你慢慢就习惯了。这个现行又会熏种子,你每个变化的动作又在你八识田中投下了种子,当然这是好的种子喽,这叫现行熏种子。
进佛堂熏檀香,进厕所熏臭气,
佛弟子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我们修行为什么要争取在一个清净的环境、清净的团体里修,为什么要天天学修戒定慧?就是熏啊!同样的道理,假如你喜欢东走西走,不管什么地方都要挤进去,这也叫熏。你到这儿去熏熏,到那儿去熏熏,随自己高兴,要熏檀香就到佛堂,要熏臭气,就进厕所,也会熏成功的,你只要在茅坑里留个两个小时,你出来连衣服都是臭的。能随便东走西走吗?所以要听佛的教导,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不清净的地方不要去,看见恶知识要远远的离开,否则熏了臭气你倒霉哦!臭气冲天的了。
有人熏了臭气还得意,这是众生的愚痴颠倒,
熏久成性,成了粪坑里的蛆
有些人熏了臭气,还很得意啊,他就喜欢这个样子,就像粪坑里的蛆,特别喜欢粪坑里的臭气,养成习性了,这是众生的愚痴颠倒。他不知道别人都背后在说他,“这个人怎么世俗气这么重?”他还以此为得意。所以我们要熏香,不要熏臭;我们要熏清净,不要熏肮脏;我们要熏伟大,不要熏渺小;我们要熏高尚,不要熏自私。熏久了就成了种性,越久越牢,越牢越稳。
“心”跟种性的“性”是两个字,比方男性总是男性,女性总是女性,不可能这个人本来是男性,忽然变成女性了,没那么容易。即使有的男人长大了一副娘娘腔,他要通过很多年的熏染,才会变成娘娘腔。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靠佛性去改,
就能成就佛陀那样圆满的人格
再比如性格也是性,个性也是性,都有性字。性格形成了,改起来很困难。从心理学来说,六岁以下的孩子性格容易改变,叫可塑期,就好像石膏模型还没有发硬,你要它长一点就长一点,短一点就短一点,胖一点就胖一点,瘦一点就瘦一点。六岁以后的儿童,形成他的个性了,再要他改变,比较困难啦,就好像石膏像硬化了以后能不能改变?还是可以改变的,但有限的很,你只好拿把刀,这儿削削,那儿削削,只能是这样。所以世间上的人要改变个性,谈何容易啊,古人就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释迦佛要到娑婆世界来成佛度众生,佛的个性、人格完全是圆满的,他是做一个榜样给我们看。那么我们靠什么改啊?力量最大的就是佛法,我们靠佛法改,所以说是能改的。
定学开导 (64)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
佛弟子都是圣人的种性,
不学佛的人能称佛弟子吗?
提要:
·难不等于不可能,难一分努力一分,说不会变,就不是佛法
·佛弟子都是圣人的种性,不学佛的人能称佛弟子吗?
·假和尚说烧长香能消灾,骗了钱就人影不见了
·一支长香要九百八十元,我们这儿烧香不要钱,佛教不做生意,更不骗钱
难不等于不可能,难一分努力一分,
说不会变,就不是佛法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句话一般人理解成:他就是这个脾气,改不了的。其实难不等于不可能,仅仅是难一点呀,哪怕你们脾气再坏,烦恼习气再重,也不要灰心,不要信这种话:“你是业障众生,脾气这么坏,你想成就,别打妄想了。”难一点你努力一点,难一分你努力一分,难两分努力两分,一切都会变,说不变就不是佛法。所以我们在这儿熏习久了,将来就成就了圣人的种性,就是能够形成佛、菩萨、阿罗汉的种性。
佛弟子都是圣人的种性,
不学佛的人能称佛弟子吗?
“佛弟子应皆是如来、菩萨、阿罗汉种性。”世俗上的人能不能成为佛、菩萨、阿罗汉的种性?也有可能,那他们必须要接受佛陀的教育才会形成。我们所说的佛弟子,是指跟佛学的人,你不跟佛学,能称为佛弟子吗?比如你不跟老师学,能称为学生吗?现在有多少名义上的佛弟子不去学佛,却去学怎么样搞名搞利,学怎么炒股票,怎么发财,怎么骗人,能叫佛弟子吗?
假和尚说烧长香能消灾,骗了钱就人影不见了
讲到骗,我讲一件事情供给你们作生活经验。大概在十年前吧,有个单位请我到西安去办班。西安的学生就请我到他家里去,他讲给我听,他的太太刚信佛,有一天有人敲门,一看是两个小和尚,刚信佛的人非常虔诚,看见出家人非常恭敬,就请他们到里面坐好,泡茶,送上点心。这两个小和尚就开口:“看你最近气色不太好嘛!”出家人应该是给居士讲佛法,气色好不好管你什么事啊?你又不是看相先生。看相先生老是吓唬人的,如果不吓唬人就没生意了,我当学生的时候经常碰到这种人。有的看相先生把一张小桌子放在马路边,看见一个人走过,桌子一拍,“先生!”那个一吓,“你大祸临头啊!”他一紧张,就被他抓来看相,看完了:“这个结,我可以给你解,五十块钱怎么样?”(众笑)现在假和尚也搞这一套。我说的是假和尚,可别说我在骂和尚。
这两个和尚又说了:“这个问题,不在你身上,是出在你女儿身上。”这个妈妈更紧张了,又说:“办法是有,你给我两只杯子,一双筷子。”他装模作样把筷子这么摆,那么放,“如果这个结不解开,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样吧,我回去给你烧长香,求菩萨保佑吧,一天两块钱,给你烧三年。”她说:“我没这么多钱啊。”“那就一块钱。”这个可怜的妈妈走进房里,整票零票全都凑来捧给他:“我就是这么一点了。”“那也行,不烧三年就烧一年,但是你要记住,这件事情,你不能跟任何人说,三个小时之内不能出家门,三天之内你不能出弄堂口,否则就不灵了。”钱给他拿走了,这个妈妈越想越不对头,等醒过来再去追他,人影不见了。
一支长香要九百八十元,我们这儿烧香不要钱,
佛教不做生意,更不骗钱
现在骗的更厉害了,上海有个学生告诉我,现在有的寺院,一进去就分配你到这个房间里去,到那个房间,进去干啥?叫他烧香。这个同学因为懂法的,一看情况不对,知道有点邪了,可是有儒教思想,想我既然来了,结个缘就算了,那么就给他三十元。他说:“三十元?我一般烧一支长香,要九百八十块钱。”这个同学理也不理他就走了,所以你们回去劝劝亲戚朋友,真的要烧香就到我们这儿来烧,一块钱也不要,真正的佛教不做生意,更不骗钱。
定学开导 (65)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
佛在人间时,教导弟子走向证果证道的路,
所以称贤圣僧
提要:
·“圣种”指真正的佛弟子,这个种子将来能使你成为圣人
·圣种趋向涅槃,由戒定而至彼岸
·佛在人间时,教导弟子走向证果证道的路,所以称贤圣僧
·为师要具十种功德,不可拜没有实德的人为师
·家为了争夺名利,排挤他人,一阵黑风吹向了罗刹鬼国
“圣种”指真正的佛弟子,
这个种子将来能使你成为圣人
“是谓圣种”,这里讲,“佛弟子应皆是如来、菩萨、阿罗汉种性”,这是指真正的佛弟子,这个种子将来就使你成为圣人。而不是冒牌的佛弟子,更不是假和尚。佛教里的圣人是指贤圣僧,已经证了果了,这叫圣僧,还没有证果在路上的,叫贤僧,我们皈依应该是皈依贤圣僧,而不是只要穿了和尚衣服,剃了头的都可以皈依,否则电影里演和尚的演员,你也可以皈依了。不是光头就是和尚,在家人剃光了头很多的,只能称光头居士。在我们这儿学法的一个比丘尼,她跟我说过:“我为什么要学法?我作为出家人,佛法都不懂,那不是变了光头居士了?”其实居士也应该学佛法,所以连光头居士都不是,只能叫光头演员。
圣种趋向涅槃,由戒定而至彼岸
有了圣种以后,咱们这条道路必然是趋向涅槃,必然得到生死解脱。涅槃又称彼岸,到了彼岸再也没有生死轮转,也没有六道轮回,修解脱法就能到解脱的彼岸,你要达到这个境界,首先必须要修离欲。“由戒定而至彼岸”,通过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条路就能到彼岸,这里边离欲特别特别重要。我们修禅定,首先要得初禅,初禅叫离生喜乐定,或者叫寻伺喜乐定,离是离欲恶不善法。要入初禅首先要离开欲,粗一点说,财色名食睡都不能贪,不能爱好,细一点说,色身香味触都要离开,这些都是欲。如果你能这么修,就能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走上证果的道路。像这样的圣众,就称贤圣僧,我们都应该要皈依,都应该要恭敬,都应该要赞叹。
佛在人间时,教导弟子走向证果证道的路,
所以称贤圣僧
当年释迦佛在人间时,出家人都是接受佛陀的教导,走向证果证道的路,所以都是贤圣僧,有些佛弟子也不是释迦佛亲自剃度的,他们有的是舍利弗的弟子,有的是目键连的弟子,因为舍利弗、目键连以及其他的圣众比丘都是贤圣僧啊。
为师要具十种功德,不可拜没有实德的人为师
现在的佛门就不像样喽,连假和尚都在收徒弟,假和尚自己还说“我是僧宝”,假和尚能称宝吗?所以大家要明白,我们接受了佛陀的教育,我们就是具足圣种的弟子,千万不要糊里糊涂再去亲近假和尚。皈依也不能乱皈依,如果你要找一个善知识作你的依止师,跟着他学法修行,你还要先看看清楚,不能够随便拜师。当师的按照择师法的要求,要具备十种功德,当然现在末法时期,十种功德要求太高了,那么多少带一点总应该吧,不要观察下来,一种功德都没有,就拜他师。
出家为了争夺名利,排挤他人,
一阵黑风吹向了罗刹鬼国
从前有个人,还是个女的,她也听过法,可是她听法没起作用,因为她的欲很厉害。她忽然发心出家了,认定一个老和尚,跪在老和尚面前,一定要老和尚给她剃头,说:“我就认定你是我师父啦。”等到老和尚给她剃了头,她向老和尚提要求了:“你把佛学苑交给我,我来做苑长。”噢!原来她出家是为了这个,我看这种出家跟假和尚差不多。现在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可能一阵黑风吹到罗刹鬼国去了。今天讲到这里。
定学开导 (66)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2
僧宝功德,归纳为戒定慧,
修行目的是为了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提要:
·僧宝功德,归纳为戒定慧,修行目的是为了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僧宝是圣种,决定能证果成道,由于长期的熏习,使他们具足了这样的种性
·“愿我速知一切法”是总纲,释迦佛的法,你不听不学,佛咋度你
·不知从何时开始,认为不懂法没关系,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
·吃素是妙行,不是戒行,说不吃素就犯戒,五戒岂不成了六戒
僧宝功德,归纳为戒定慧,
修行目的是为了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戒净圣种杜多行”是赞叹僧宝的功德,僧宝的功德很多,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是修行的总路线,目的就是为了断烦恼,了生死,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僧宝是圣种,决定能证果成道,
由于长期的熏习,使他们具足了这样的种性
照着断烦恼、出离生死这条路子去修,尚未证果称贤僧,证果称圣僧。我们赞叹僧宝的功德是赞叹贤圣僧,贤圣僧称宝。我们皈依,应该皈依贤圣僧,如果一个人出了家搞名搞利,自身不持戒、没有定、没有慧,既不断烦恼,又不想了脱生死,更不想证果成道,把佛门作为获取名利的场所,像这种人就不是贤圣僧,不能称宝,他的方向和目的以及修行的路线都不对头。我们赞叹僧宝的功德是因为他们是圣种,他们将来决定能够证果成道,成为佛、菩萨、阿罗汉,由于长期的熏习,他们具足了这样的种性。 观世音菩萨教导众生在持诵大悲心陀罗尼咒时要发愿,在此十大愿中首先要“愿我速知一切法”,这是总纲,不知法就没有智慧眼。其中有“愿我速得戒定道”,“愿我早登涅槃山”,要得涅槃,必须通过戒定道。
“愿我速知一切法”是总纲,
释迦佛的法,你不听不学,佛咋度你
“观世音菩萨教导众生在持诵大悲心陀罗尼咒时要发愿”,一共是十六愿,第一个愿“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第一个愿是个总纲,没有第一个愿,后面的所有的愿都不可能实现,所以没有法什么也没有,你也不可能成就。释迦佛是以法度众生的,为了要度众生出苦海,说了四十九年的法。不论是出家弟子在家居士,你修行没有法,那不是盲修瞎练?释迦佛的法你不听也不学,释迦佛咋度你?所以佛弟子不懂佛法,就成了释迦佛度不了的人。佛不可能用手来拉你,也不可能用水洗干净你身上的罪恶,他是跟你讲佛法,要你接受教育,自己转变。
不知从何时开始,认为不懂法没关系,
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
现在这种不要法的风气已经遍及佛门,究竟从哪一个朝代开始也没办法说,使人非常操心。可是这些人还自得其乐,他们认为懂不懂法没有关系,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放生是好事,放生功德能得长寿,福气大了升天,天人的寿命更长,可还是有生死轮回。所以作为佛弟子就要学法修行呀。
吃素是妙行,不是戒行,
说不吃素就犯戒,五戒岂不成了六戒
吃素好处很多,可是吃素是妙行,妙就是好,这可不是戒行,戒律里只有不杀生,没有规定要吃素。这要弄清楚,不弄清楚,佛法被搞乱了。很多人说:“你受了五戒,吃荤就犯戒啦!”那五戒岂不变成六戒了?五戒只受四条戒倒是可以的,因为有一条戒你做不到,可以不受。例如法警,枪毙人是他的工作,他做不到不杀生,不杀生这条戒就可以不受。办法就是受戒前跟授戒的师父打个招呼,到传戒时,师父在问:“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你不要吭声,你别因为大家说“能持”,你也说“能持”,那你就受了这条戒。
定学开导 (67)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2
不是你成不了圣者,
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这就没办法了
提要:
·把吃素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法断烦恼,这种风气盛行已久,要勤修戒定
慧,熄灭贪瞋痴才叫修行
·持咒要发愿,持咒不发愿就容易着魔
·如今佛弟子不想速知一切法,从前人求法,现在我求你们来听法,还要拖拉
成风
·不是你成不了圣者,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这就没办法了
·时光流过去了,再也流不回来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可以放下的事就放
下吧
把吃素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法断烦恼,
这种风气盛行已久,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才叫修行
吃素是妙行,吃素不等于在修行,而国内的佛门一向把吃素放在第一位,他不根据你学佛法,也不根据你断烦恼,你没有吃素,随便你修得多好,人家就说:“他还早咧!他还没净口咧!”吃素的风气在中国盛行日久,明朝民间已经有吃素的风气了,修外道的也主张要吃素,所以民间就有菜公、菜婆,因为他们自己说是吃菜的。一直流传到现在,现在闽南地带还有菜姑。但也不见得专门吃菜,也吃素鸡、素鸭、素黄鱼、素狮子头、素排骨。
也不能以唸佛来代表全部修行,唸佛是用功的方法,是以唸佛止妄念。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这才叫修行。
持咒要发愿,持咒不发愿就容易着魔
观世音菩萨叫我们念《大悲咒》时要发愿,你们也要记住,不管念什么咒都要发愿,如果不发愿,容易得魔加持。比如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气功风行一时,据说学气功的人也在唸六字大明咒。后来学气功的人出偏差特别多,当然气功本身也有问题,按照佛教的教义来说,持咒不发愿就容易着魔,所以观世音菩萨就叫我们要发愿。
如今佛弟子不想速知一切法,从前人求法,
现在我求你们来听法,还要拖拉成风
第一个愿是总纲“愿我速知一切法”,速,不能慢慢来,现在佛门慢慢来的风气真是厉害,都不着急的啦,慢吞吞,慢吞吞。我做老师发菩提心也够可怜的了,从前是人求法,祖师有时还不肯给法咧,要看你诚不诚心。法是无上宝,这么容易给你法啊?从前有公案,有人到祖师那里去求法,在雪地里跪了三天,祖师才开门,也只给他讲两三句法。现在这一套行不通,我老师只好“若要好,大作小”,现在不是人来求法,是我求你们来听法了。已经可怜到这样了,有人还要拖啊拖,这个说:“我过几天来。”那个说:“我八月份来吧。”又说:“我现在又来不了了。”
昨天是我们禅定学修第三周开头第一天,我觉得奇怪,怎么新同学很少,咋搞的?别人给我解说,“奥运会开始了,没空来听法了。”(众笑)
不是你成不了圣者,
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这就没办法了
我现在讲法给你们听,你们假如还不觉悟,还拖拖拉拉,那不是你成不了一个圣者,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我们有这个种子,我们有这个种性决定成就。可是你不要成就,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比如做妈的劝女儿:“这个小伙子挺好,你为什么偏偏要找那个小伙子?”女儿不听妈的,妈也没办法。再说下去,女儿也要冒火:“我找对象,当然要照我的意思。”结了婚,妈妈催:“总得要生个孩子。”说得多了,女儿实在冒火:“我是不想生,要生你自己生。”
同学们之间发菩提心,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好心劝人来听法,他开始敷衍,多劝了还嫌烦:“我不去听,你去听吧。”但你也别因此退了菩提心。
时光流过去了,再也流不回来了,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可以放下的事就放下吧
时光像流水那样流过去再也流不回来了,所谓返老还童,仅是说说呀。尤其不能相信世俗人说的话,世俗上的人为了赚钱,尽说假话,所谓不说假话不能办大事。比如多年前有一则广告,“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因为用了这个香皂,去年二十,今年十八,可能吗?那么后年十六,一直用下去,就回到妈肚子里去了。(众笑)
只有释迦佛说的是真话实话。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今天能听到佛法,都是你们过去世修来的福气,今后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我二十三岁时在上海经常有佛法听,还有好多法师讲经。仅仅过了五十五年,现在你能听到一位法师讲经说法,真是难哦,如果再过五十年怎么样?谁知道啊。
观世音菩萨是大菩萨,我们都要记住他的话,“愿我速知一切法”,时光不等人,可以放下的事情快放下吧,抓紧时间学佛法修行,观世音菩萨就会特别喜欢你,因为你做到了“愿我速知一切法”。所有的菩萨都是一个心态,如果你不喜欢听法就不喜欢你。
“愿我速得戒定道”,
修行人只走一条路,就是戒定道
提要:
·有人吃饱了还怕会饿死,却不怕自己的法身慧命得不到法乳的滋养,而骨瘦
如柴
·“愿我早得智慧眼”,佛门里不懂佛法的瞎子,偏要做引路人,因为名气
大,自会有人盲目跟从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犹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愿我速得戒定道”,修行人只走一条路,就是戒定道
有人吃饱了还怕会饿死,
却不怕自己的法身慧命得不到法乳的滋养,而骨瘦如柴
有的人拖泥带水拖得厉害,有的人听了一点就满足了,再叫他去听,“我听过了。”那么你吃了早饭,为什么还要吃中饭?你只怕自己会饿死,不怕自己的法身慧命得不到法乳的滋养,骨瘦如柴。所以说众生愚痴颠倒,真是可怜!从前班禅大师才十四岁,在北京雍和宫讲法,据说他一上法座第一句话:“人生第一件大事,了生脱死。”这是第一件大事,要了生脱死,就要赶快速知一切法。
“愿我早得智慧眼”,佛门里不懂佛法的瞎子,
偏要做引路人,因为名气大,自会有人盲目跟从
观世音菩萨叫我们发第二愿:“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不知道法就没有智慧眼,瞎子没有眼睛东撞西撞,只好靠一根棒棒东嘟嘟,西嘟嘟。你即使靠棒棒走几步路,也不能跑起来啊。不懂佛法的人都是佛门里的瞎子,这些瞎子还要做引路人。瞎子收瞎子做徒弟倒也罢了,有许多人不完全是瞎子,他看看书也稍微懂一点,就因为这个瞎子名气大,宁愿拜他做师父,瞎子讲起法来尽讲错,他还心安理得:“这个师父名气大,会讲错吗?”这叫盲目崇拜。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
犹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还有一种人,虽然学了佛法,仍然是瞎子,因为他傲慢。佛经上有一偈,“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犹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虽然学到了一点佛法,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好像瞎子拿一个烛火,虽然有光,可是瞎子见不到光。像这样傲慢自满的人,佛法的光明也照不亮他。
我根据这几句话写了个故事,叫“盲人执烛”。有一个黑暗的房子,第一个人拿着烛火走进去,他什么都看见了;第二个人走进去,他什么都看不见;第三个人拿着烛火走进去,他仍然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第一个人是亮子,黑暗的房子里他拿着烛火一照就看清楚了。第二个人虽然有眼睛,他没有得到智慧的火光,没有烛光,仍然在黑暗里。第三个人拿着烛火走进去,怎么会什么也看不见?瞎子呀,而且瞎的人偏偏还要假装不是瞎子,也拿了烛火走进去,结果这个东西撞一下,那个东西碰一下。他还自以为是:你看我走的多好。他不知道人们都在嘿嘿地笑他。所以傲慢的人自我陶醉,从不想到有多少人在取笑他。修行人要有智慧眼,一切都用佛陀的智慧来看问题,你不懂法,哪来智慧眼。
“愿我速得戒定道”,
修行人只走一条路,就是戒定道
后面还有两句,“愿我速得戒定道”,“愿我早登涅槃山”,得到智慧眼,你修行的路就看清楚,就不会走上歧路啦。这条路就是戒定道,修行人只走一条道,就是戒跟定的路。离开了戒定道,都是歧途,就算不是歧途,你也拐了一个大弯,那你很吃亏啊。你本来可以笔直地走,结果想想走直路比较吃力,还要爬山头,还是听别人的话,走旁边路方便,咦,怎么这么远啦?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善知识,善知识告诉你:“啊呀!你怎么不走直路,去绕一个圈子干嘛?”这个时候糟了,你再想回来嘛还得绕回来,只好继续再绕下去,这样绕圈子走路修行能快吗?走弯路的人,即使肯半路里退回来,一去一来,浪费了多少时间啊?
定学开导 (69)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2
修行无捷径,不走弯路就叫捷径
提要:
·修行无捷径,不走弯路就叫捷径
·修行走直路能稳速抵家,走弯弯道有危险,进入了疑怖之林,不被野兽吃,
还算你有福气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才是正道,能到涅槃彼岸
·修止修观才是出世间定,佛弟子还要发菩提心,修好慈悲喜舍
·何谓定?定谓离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
修行无捷径,不走弯路就叫捷径
从前我在上海,有个信佛的人来看我,希望我给他指一条捷径。佛法哪有捷径,我就回答他:不走弯路就叫捷径。为什么末法时期众生修行这么困难,证果成道的人稀有难得,都因为不听释迦佛的话,自作主张、自搞一套。或者听到几句哄人的话,去绕弯路。我不哄人,你不走弯路就是捷径,唱戏的还有一句话: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唱戏。修行能不老实吗?
修行走直路能稳速抵家,走弯弯道有危险,
进入了疑怖之林,不被野兽吃掉,还算你有福气
释迦佛讲法四十九年,都叫我们走直路,拿八正道来说,就是八个正道,不许偏,也不许歪,所谓直心办道场。你走笔直的路,快啊,学过《菩提道次第》的人都知道,你有了真正的善知识给你做指导,不会进入疑怖之林,可以“稳速抵家”,又稳当又快地回到你的老家,你的老家就在如来那里,善知识就有这个功德。如果你路稍微偏了一点,进入了大森林,迷了路,你就出不来,里边都是老虎、狮子,不把你吃掉还算你有福气。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才是正道,能到涅槃彼岸
我是主张听释迦佛的话,走正道,也就是直道,横穿千万学不得。我们现在都得到人身了,就笔直地一步一步往前。横穿能快得了吗?即使竹竿里一条虫横穿穿出来,可仍然是条虫。什么叫直路?什么叫捷径?什么叫正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才是正道。你走戒定道,就能够到涅槃,到彼岸,所以还有一个愿,“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要登涅槃山必须通过戒定道。 何谓定?能海上师说:“定”,离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
修止修观才是出世间定, 佛弟子还要发菩提心,修好慈悲喜舍
今天我们讲的定学,戒定慧三学都要学,不可分割,但是定学是个关键。定的解说很多,从前经常讲止住了妄念就叫定。外道也修止住妄念,所以外道也能得定,可是外道定了不脱生死,那叫世间定。佛教的出世间定那就不同了,不光是要止住妄念还要修观。首先要皈依三宝,还要发菩提心,修好四无量心,还要修三十七道品,这样修起来,就能够出三界。所以光有方法止住妄念,对我们佛弟子修行成就是不够的。
何谓定?定谓离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
“何谓定?能海上师说:定谓离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心在一个境上,就叫心一境,这可以通过训练来实现,训练的办法就是专注一境,把心住在一个境上,通常讲就是全神贯注,要全神贯注在一个境上,一动不动。有时候心会动,你一打妄想心就飘掉了,还有昏沉,糊里糊涂,境也找不到了。克服了妄想和昏沉,训练成熟了,就成为性,叫心一境性。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