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演法师:如何觉悟
悟演法师:如何觉悟
心气不合一是绕佛行进的最大障碍,这种状态让我们伴随着自己的习气去思维佛的真谛,去理解修行的法则,忽视内心的体悟,用世俗的思维模式去思维做意,在胡同里转不出去,这很可悲。今晚,我们来思考作为当代佛弟子应如何觉悟.领受实际修行中的传承文化乃至佛陀原典。
一、佛法从汉哀帝元寿二年传入中国,中国佛教文化借用儒学、道学理念来解释佛教名相形成格义佛教。其时是士大夫的佛教,因这一点,使得人性的佛教理念被一种神秘面纱遮盖。佛和佛的经典在神威中去接受,去实践,去推广即在相上做义思维,依自己的根性证悟佛的本怀,才能往生,得以开悟,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佛的本怀是人性、慈悲,他的教法就在当下,不是相上的法,是心法。
如何用佛心去做义思维、去证悟菩提,了缘脱缘,是我们佛弟子应该具足的正知正见。即从心着手。
南传、汉传、藏传在佛陀住世时已产生,但并未形成流派是佛陀慈悲根据众生根基对机而说。为了佛陀本意本旨毫无遗漏,佛教通过多次结集,每次结集因知见的不同,形成大乘、小乘、密乘种种说法,根本分别在于戒律的受持。
末法年代,我们应依止佛陀原典、与师相应、传承佛法、一门深入、触类旁通、放下。放下,是放下贡高我慢、妄念、执着、无明,而不是放下责任和义务。很多人以随缘来忽悠自己,不能正确面对当下一切因缘,从某一种角度而说,我们成为宗教的奴隶,并没有从宗教中解脱、快乐自己。
二、生命在于呼吸间。佛教的禅法很重视呼与吸的实际修行。通过呼吸的修持做义让身心达到合一的境界,是一种次第,是道次第。
禅是一种寂灭的静态,让疲惫的心放松下来,没有任何做义,所有禅法是心法不是相法。
南传、汉传、藏传的修行方式、手印等不一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即降伏、调和、平衡自己的心,达到寂灭的状态。寂,宁静,朗朗无余,心静如水映出三千大千世界。灭,灭除一切相,万法皆为心。
禅的宗旨是:让心静止,达到寂灭状态,不知其心,而生其为,了缘脱缘,觉悟人生。
处理任何人和事,透过当下的人和事,能穿越之,知道如何处置这才是禅。不是等待、消极更不是随缘。是直下承当佛法中的随缘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智慧。俗人把他变成消极,太多随便放纵,没把自己的本能释放出来,人生的精彩也没了。学佛人要快乐,用禅心在世间,明白法性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一不二。
生活中男子有呵护妻儿细腻的女性慈柔,女子也有男子坚强的一面。艺术中蒙娜丽莎冷峻的眼神与柔和的微笑,具有中性艺术。弘一法师持戒严谨奉为律宗祖师,他的字刚柔并济。处理人和事要中道行持,中性思维避免障碍。不必过多地解释,言多必失,要用自己的实力去圆满这一切。
佛弟子要知道佛的含义,要有禅心做后盾。修任何法门都要有禅的定力,才能体悟佛的本怀和法的欢喜。
三、所有的禅法不会脱离禅法六事。
数息,数自己的呼吸,让自己的妄念都静下来,调节气息;
相随,分明了了法性状态;
止,停止一切刻意思维的东西、相上的东西。
观,观法性为空,而空中妙有;
还;
净;
关注气息、呼吸是开启智慧最捷径的办法。做不到则是门外汉,学佛不知佛的内心深处,我们做真正的佛弟子应入佛三昧、入佛心髓。
禅宗分南传和北传,有南顿北渐之说,这在原始是没有的,在中国六祖之后,因大地众生根基不一,而有此说,具有中国特色。
四、不要把世俗的理念来思维佛法的精髓,用心体悟,融入佛的心髓,回归佛法三法印原则,这样不会走偏。譬如活佛,这是现代人对佛法的外传,佛教本没有活佛之说。是后人因神威传承文化,在转世修行人不可思议的威德下宣称其活佛。活佛的真实含义是指转世再来的修行人,而不是活的佛。今后不要去刻意思维佛的精髓,把心融进去,以空的原理去体悟佛的心髓。
五、没有发心修证自己的勇气。人都有不足之处,允许犯错,但觉悟到要勇猛不犯,才是真实的佛弟子。创造人生价值,去服务人生,服务大众就是佛。而不是等待西方阿弥陀佛的到来。
我们每天都在生死轮回,细胞死后又重生,一天天衰老,接近死亡,求生欲望永远没变。任何事都是相续性,没有绝对性。面对相续性,回到佛陀的两字——中道。
六、我们现在对佛法求知不如法。东抓西抓,看到好的就学就记,这不可取。譬如,想学南传的禅法就要学《阿毗昙经》,要了解经典及其文化脉络,去亲近大善知识。法要入心,入心而行,而不是用俗世习惯思维方式去思去想。
七、大家对如何做一个修行快乐的佛弟子没有明确或正确的定位。记住,我们永远是学生,寺院就是学校,我们到学校来是通过这个平台让自己壮大,不是索取是服务。我们来寺院是修证自己,广修功德,服务当先。当下的心的修持一定要把心晒干与佛心想融,这是在寺院的法师们和居士们正确的修行共住的态度。
八、念佛方法在于气。念诵法则十六字口诀:心气合一,气沉丹田,气含于口,金刚诵持。
唱颂要做到:上通天堂,下通地府。叩开心门,证悟空性。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宝林禅寺)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