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1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来源:   作者:妙境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1

  憍尸迦!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声闻、辟支佛,譬如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初发心菩萨摩诃萨不离六波罗蜜所得福德。何以故?不以声闻、辟支佛因缘故,有菩萨摩诃萨及诸佛出现于世;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有声闻、辟支佛、诸佛出现于世。以是故,憍尸迦!是诸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诸天及人、阿修罗常应守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憍尸迦!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声闻、辟支佛,譬如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初发心菩萨摩诃萨不离六波罗蜜所得福德」,前面这一大段,是说明受持般若所获得的现世五果,得到五种果。这以下的一大段呢,是「校量显胜二乘」,就是所得到的功德,胜过二乘人的功德。「憍尸迦!」佛又招呼释提桓因他原来的姓,原来的名称,「若三千大千国土」,这是佛所教化众生的世界,广大的世界,「满中声闻、辟支佛」,广大的世界里面充满了这些声闻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和辟支佛,也都是圣人,满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声闻和辟支佛,可见声闻、辟支佛的数目特别多了,「譬如竹、苇、稻、麻、丛林」,这下面用这「竹、苇、稻、麻、丛林」来譬喻声闻、辟支佛的数目特别多,有这么多的圣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假设有佛教徒遇见了这样的良福田,就供养这么多的声闻、辟支佛,恭敬、尊重赞叹这么多的声闻、辟支佛,「不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初发心菩萨摩诃萨不离六波罗蜜所得福德」,供养这么多的圣人,供养一位圣人,所得的功德已经是无量了,何况这么多的圣人;但是还不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初发心的菩萨,这位菩萨不离六波罗蜜,他一直地能够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广度众生,这样的菩萨呢,你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所得的福德,是胜过那么多的声闻、独觉的功德。

  这个数量来说呢,是特别多,初发心菩萨只是一位,而且声闻、辟支佛是圣人,这个初发心的菩萨,这上面没有说得那么明白,他是圣人?是凡夫?就算他是得了无生法忍,当然他的道力应该是还没有阿罗汉那么高的,但是你供养初发心菩萨的福德呢,是多过供养那么多的声闻、辟支佛的功德。

  「何以故?」什么理由呢?这底下回答,「不以声闻、辟支佛因缘故,有菩萨摩诃萨及诸佛出现于世」,这个理由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这个世界上有阿罗汉、有辟支佛,有这样的圣人,但是这个圣人呢,他不会因为有圣人,有阿罗汉、有辟支佛,就会劝人发菩提心、劝人行菩萨道、得无上菩提,他不会做这件事,这个阿罗汉和辟支佛,他不会做这件事,所以不会因为阿罗汉、辟支佛的关系,这个世间有菩萨、有佛出现世间,不会做这件事。

  「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有声闻、辟支佛、诸佛出现于世」,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发无上菩提心、修六波罗蜜的菩萨的关系,这个世界上就会有声闻、辟支佛出现于世,有诸佛出现于世;有菩萨、有诸佛出现于世,这件事与没有菩萨、没有佛出现于世差别太大了,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佛法,是由菩萨、由佛建立的,不是由阿罗汉、辟支佛建立的。这个世界上有佛、有菩萨在这里弘扬佛法、广度众生,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得圣道,无量无边的众生发无上菩提心、得无上菩提,无量无边的众生断灭三恶道,来到人世间、到天上去,得到人天的安乐,菩萨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所以从这件事看呢,菩萨的功德太大了,所以你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他,你得的功德特别大,超过了供养声闻、辟支佛。

  「以是故,憍尸迦!是诸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诸天及人、阿修罗常应守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理由就在这里,因为这样的原因,应该对诸菩萨摩诃萨,应该发心去恭敬、尊重赞叹、供养他,应该这样子。

  我昨天曾经说出个理由来,就是声闻、辟支佛,他没有大悲心,他不能够劝一切众生发无上菩提心,不能在这个世界弘扬佛法,他不能;他若入无余涅槃以后,更不管人间的事情了,就是他很多很多有关系的人,他都不管了,他入无余涅槃以后,你不可以再去求他做什么事情的,他都不做了。但是菩萨不是,菩萨有大悲心,虽然他的道力很高很高了,但是不入无余涅槃,他还保留这个生命的存在,继续不断地在十方世界广度众生、弘扬佛法,所以菩萨有大悲心,他能做出这种伟大的事情来,所以你若对他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的功德特别大。

  这个阿罗汉,昨天也说过,他若没有入涅槃呢,你求他点事情,他会帮你忙,我讲两件事实,可以听一听。就是佛的大弟子里面有个毕陵伽婆蹉阿罗汉,这些阿罗汉当然是乞食,和我们现在中国的出家人的生活有点不同,是托钵乞食的生活,那么他常到一个信徒家里面去乞食。但是这一天去乞食的时候,发生一件事,就是那个施主家有一个小孩,大概这个小孩不是很大,可能会三岁、四岁这样子吧,和毕陵伽婆蹉阿罗汉也是很熟悉的了;但是这一天来了,这个小孩不在了,阿罗汉就问:这小孩那去了?不在了。他母亲说:丢了!到各处找都找不到,所以心里面很苦恼,所以希望师父慈悲帮帮忙吧!这毕陵伽婆蹉阿罗汉:好!他就是把眼睛闭上了,一入定,然后手一伸,就把这个小孩拿回来了。这阿罗汉一入定,有了天眼通,很快就知道这小孩在那里;原来这小孩被贼偷去了,就是上船,这个贼拿这小孩正上船的时候,就来了一个手,就把这小孩拿走了,这是一件事。阿罗汉不入涅槃的时候,你有求于他呢,他能帮你做事情的,有这个事情。

  另外再说一件事,再说一个阿罗汉度众生的事情,这个稍微长一点,不过我们也可以讲。佛在世的时候,也是在舍卫国,那么有个婆罗门是有无量无边的财富,财富无量,那么,当然他也有夫妻,然后生一个小孩,这个小孩相貌非常的圆满,父母看见了就心里快乐、心里欢喜。但是这小孩渐渐长大了,当然也可能是读书,也常常有的时候也可能有假期,常常出去玩。出去玩,但是这一天有点事情,有什么事情呢?就是那个地区有一个集会,很多人到这个地方来看热闹,什么集会呢?当然,古的时代没有电影这件事,但是也有唱歌、跳舞,有各式各样的节目的这么一个组织,在这个地方就是表演,各式各样的表演。那么这位婆罗门的儿,名字叫做婆世踬,他当然也到这地方来看热闹,但是在表演节目里面有个女孩子,婆世踬看见这女孩子,这个心就被这个女孩子吸去了,就是非常的爱这个女孩子。

  回到家来就向父母说,很坦白地说:希望父母帮这个忙和她去联络,要娶这个女孩子为妻,就是这样子。父母说:我们在这个地方住,我们是大富贵的人家,怎么能够做这种职业的女孩子,娶她为妻呢?这是不相配、不相称的,不可以这样子。

  但是这婆世踬说:何必讲究这个呢,只要欢喜就好了嘛!还是要求父母一定要去这样子,父母还是不同意,这个婆世踬说:我的这个心就是一直地想这个女孩子,如果父母不能满我的愿,我活不下去了!哎呀!这父母心里想:这可怎么办呢?只好派人去联络这件事。对方也是说:你们是富贵的人家,我们是在走江湖的,做这种职业的和你们是不相称、不相配,我们不同意,不可以。这回来的消息是这样的,但是这个婆世踬还是哀求,再联络、继续联络,最后对方提出条件来:如果你不嫌我们,你来参加我们这个团体,跟我们学习唱歌、跳舞,各式各样的技术都学会了,还要举行一个毕业典礼,在国王面前表演,通过了,那么,好!我们的女孩子就和你结婚。那么这回答的条件说得很清楚,那么父母是不欢喜,但是他欢喜,父母也就:好!好!就这样同意了。那么这个婆世踬呢,就到那个团体里面去学习,学习多久,很快的就样样统统都学会了,可能不是他一个人,还有其他的人,那么和国王就定一个日期来举行毕业的这个仪式,就是要表演,当大众表演。

  别的人表演完了,不说,就是到了婆世踬来表演,婆世踬表演得很好,但是这国王说:你刚才表演最后的一个节目,在空中有个索,在索上走,空中走索这个节目,我没有看见,你再重表演一下。

  我在另一本书上看见这个故事,这位国王对这女孩子也有意,也是有意,也知道婆世踬若表演毕业了,就是他们要结婚了,国王心里面不欢喜,所以,我没看见!你再表演!那么,好!再表演!表演空中走索,走到中间的时候,这个婆世踬没有气力了,这个气力感觉不够,在那个索上走的时候,这个脚就不稳了,心里面很恐怖,这下子可能要摔下去,要摔死了,还能娶这女孩子为妻吗?这心里面不得了的时候,忽然间,目犍连尊者来了,这是大阿罗汉到他面前来了,目犍连尊者对他说:说是你现在很害怕,我和你讲条件,如果你能出家做比丘呢,我可以保证你的安全,保证你的安全,如果你不愿意出家做比丘,我不管!哎啊!这个婆世踬想:立刻决定,我不娶这女孩子了,我出家做比丘!这个时候忽然间呢,他看见没有在空中有个索,就看见在平地,这大阿罗汉现了神通,变现是个平地,他立刻地这恐怖心没有了,那么就很顺利地就走过去了。走过去了,当然这时候宣布他毕业了,这回国王不能说我没看见,但是他就随着目犍连尊者走了,就出家做比丘了。那么到了祇树给孤独园见到佛,佛为他说法,得须陀洹果,那么就出家,落髪以后继续修行,就得阿罗汉果了。阿罗汉也是能度众生的。

  但是这件事还有下文,我们再说一段。那么阿难尊者就问佛:婆世踬比丘他和目犍连尊者有什么因缘,正在危急的时候,目犍连尊者肯来救他,他有什么因缘?而且能够出家,很快就得阿罗汉!这件事非常的幸运,就是拿我们来说,我们念阿弥陀佛也好,你念经也好,出家很多年了,连初果也还没有得到,他很快的得阿罗汉道。我们读这个经论,读《阿含经》、就是读《般若经》,很多的地方看出来,佛在世的时候,那些修行人很容易就得圣道,得圣道一点不难。

  那么,佛说:他以前就和目犍连尊者有缘的啊!有什么因缘呢?佛说:在久远以前的时候,有一个长者,长者呢,也是有个小孩,但是这个时候呢,他家里人从大海中来,就是到大海里面去,回来的时候,带来一个鸟的卵,鸟的一个蛋,就送给这个长者,长者就把它保留下来,过了几天,这个卵就开了,就出来一个鸟,小鸟,这个鸟就渐渐渐渐就长大了。而这个长者的小孩呢,渐渐也长大了,这个小孩和这个鸟常在一起玩,也就是互相忆念,这个鸟也忆念这小孩,这小孩也忆念这个鸟。渐渐长大了,会怎么样呢?这个小孩可能年纪也不轻了,就骑着这个鸟到处飞、到处跑、到处游玩,然后还是回到家里来,常常这样子。

  后来有一天呢,也是遇见很大的一个集会,也是类似……就是有各式各样的节目在表演的这个情形,一般的老百姓来看,国王也来看,国王带着他家里的人也来看。而这个小孩子骑着鸟到这里来看呢,就同国王的女儿见着面了,就是有缘,后来就是做了朋友了;做了朋友的时候,当然这是秘密的事情,秘密的事情,也很快的国王知道了,不同意这件事,就要抓这个男孩子,终究有一天把他抓住了,国王不高兴,就要杀掉这个人,派人要杀掉他。这男孩子说:你们不要用刀杀我,我自己爬到树上去,然后投下来摔死,就这样子,不许你们杀。说:好!那你就往树上爬。爬到树上去,但是这个鸟就在树上,他到树上去,骑着鸟就飞了。

  佛说:那个时候那个鸟就是目犍连尊者,那个男孩子就是今天的婆世踬比丘,他们过去生就是有缘的,所以今生还是这样子,还是他来救他。说他为什么能遇见佛,而又能很快的得圣道、得阿罗汉呢?佛说:在久远以前的时候,这个婆世踬比丘供养一位辟支佛,请他吃一餐饭。请吃一餐饭的时候,这个人请辟支佛讲讲道理,这个辟支佛说:我不能讲道理,但是可以现神通,现种种神通。那么这时候这个人心里面有所不足,说是:我希望我将来遇见会说真理、有辩才的人,超过你的道力的人,我也能够得圣道!」就是因为这样子,他供养辟支佛、又能够发这个愿,所以今天能遇见佛、得圣道,就是这样意思。

  佛在世的时候,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毕陵伽婆蹉尊者、还有一个乌陀夷,很多的阿罗汉,这些度化众生的事情很多很多,也都很有意思的事情,也是度化众生的,但是入无余涅槃以后就不度众生了。所以,他不如菩萨有大悲心,不入无余涅槃,永远的在十方世界亲近佛、随佛学习,而又能在众生世界弘扬佛法、广度众生,所以菩萨的功德大过阿罗汉的。

  憍尸迦!是诸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诸天」、一切世间诸人,一切世间的阿修罗,「常应守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这上面说是初发意菩萨;若是得到法身的菩萨呢,那他用不着你守护,那和佛的境界相似了,只是初发心的菩萨,他这个身体还是业力所得的果报,不是那么样的大自在,所以也还需要有这些事情。

返回目录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