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安居第二十五日(一) 染之者必生菩提心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安居第二十五日(一) 染之者必生菩提心

   染著业习蒙蔽自受用

  昨天我们对“庄严妙色功德”做了一个提示——阿弥陀佛乃至十方诸佛皆以自他受用具足而住世,从凡夫地到菩萨地的所有修持,一般都在自利层面,唯佛能自他二利具足,此具足为佛所亲证。我们一切凡夫有情也有此“具足”,但它是名字、名言之具足,我们运用不出来,因为无始以来的贪嗔痴慢疑的作为、业障、所知障、习气蒙蔽故,所以自利分是有的。依正行各有自利方便,若欲利他,实无有力,因为不圆满故。所以阿弥陀佛“妙色功德成就”这个依报庄严,能使触此妙庄严者各获增上,乃至具足。此增上缘是十分重要的,在四缘中(所依力、因缘力、境界力、串习力)这是一种因缘力、增上力所造成的事实,故增上缘也是一种力量,不简单是种言说。

  “无垢光炎炽,明净耀世间”表达了妙色成就与自他受用的传递。通过观察阿弥陀佛国土的十七种庄严,不断地使我们深入了解“性功德”的妙用,一切造作、作意之有为法则皆是以修德而显现的(有修有证),性德只是揭示本质,揭示具足,非是造作而来。极乐世界种种依报庄严,皆彰显性功德之面貌,我们识不得面貌,就用不上力。就如你做任何一个事情,都要有一个认知,这个认知十分重要。我们都知道一切众生有佛性,这个说教在学佛人中是广泛传播的,但是其作用、其相貌是什么?所以此处称为“庄严功德成就”,此庄严,提示我们来认知它、来感触它。

  世尊在《般舟三昧经》中举了一个例子:某城中有淫女,相貌端艳,多有男子染著,有三个男子听到其名字、知其相貌后,心里爱恋,晚上就梦到同这三个女人共行欲事,醒来后说“我亦无从来,彼亦无从来,何以相见呢?”我们观察极乐世界性功德庄严亦复如是,我们知道有其名字、相貌,对其有存念、作意、随顺,也会有见面、有作用,虽然无所从来无所从去,但它会起到作用。这个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妙色庄严”,是来揭示自他受用,让我们引起关注、随顺无染普照十方的自受用。一般我们在自受用上,染著是特别厉害的。染著就使我们的自受用功德受到蒙蔽,许多有禅修经验的人就会知道,一般在禅修中出现了光明相,然后会出现种种清净的境相,人就开始染著,开始动心念,动喜的心、想更多观望的心,境相马上就关闭!就象一个黑幕一样一瞬间就把它关闭了,再去觅寻这种光相,觅之不得的,为什么呢?它是依染著而造成的。所以,染著就象一个幕一样,很自然地就把我们的清净心源给闭塞了,使我们不能得见此庄严与清净。所以佛陀建立极乐世界的庄严成就,使我们凡夫在根尘中、感知中有一个接触。

  触染净土而促生功德

  庄严触功德成就者,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触功德,在我们人生中可能是感受最多的一个角度。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触是针对“身根”来表达的一个教法,触而生功德,不可思议。世尊所有的教法都根据众生十八界的感知,或者说根尘的相对来令众生有觉悟的机会。

  往生彼国的心愿、顺性的心愿能使我们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于触染之处会生功德。世俗染著是沉沦的根本障碍,而此处触染就会生功德,所以出世与入世二法,我们必须得认清。薄地凡夫的作意修为是十分有意思的,我们讲“一念之差”,汽车司机对此都能体会的到,一念之差就可能发生大的灾祸,比如方向盘、刹车一个概念没有处理好,可能就会车翻人亡。这一念(作意)的作用力是十分大的。

  在触功德中,著染而生功德是从什么角度而说的呢?——是以对出世的深入观察而说。我们在世间接触的都是世间的习惯的染著,或者说贪嗔痴慢疑的染著,接触出世的功德与教法的机会就很少很少,基本上是零。因为我们作为这个娑婆世界的有情有一个极大的“善巧”——任何东西都会用自我把它处理一遍。很多人说自己可以看经典来修行,他通过看书学到一点儿知识,他已经进行了自我化处理——他用自己的思想意识、所学、所爱染的心理择取了一部分东西,他认为这就是这个书上写的东西,或者某个善知识的教法,结果一实践就出偏差。

  在中国这样的修行人占绝大多数,中国人好学,但都是悄悄地在底下学,认为自己要学出个样子后再给别人看,在跟人交往,而直接拿出自己的现缘与人交往、求学的很少,即使有师长在,他也尽量地不问师长,自己悄悄地看书、查资料、摸索,他认为摸索了以后,有个面子了,才会拿出来展示,才会交流。所以说我们一般对出世的功德不是太了解,都是用自己的染识、虚荣心处理法则。所以大部分人在私下一谈到自己真正的想法的时候,包括谈佛法,谈着谈着世俗的东西就露出来了,所有佛法的包装都会揭掉,最后就剩一个世俗了。因为那个心底的世俗会贴在佛法上,种子没有变,或者说他心底的念头没有变,所以说我们十分擅于把佛法处理成世俗的东西,这个处理是十分普遍的。

  为了避免这个现象,天亲菩萨就给我们用十七种阿弥陀佛国土的庄严来揭示性德,这个性德不是你能染著的,但是你若用作意、染著的心去进趣,也有方便,随顺方便。所以净土一法有其特定的东西——信顺、随顺得方便,随顺得入。我们慢慢来调整习惯性的作为。昙鸾法师这样说:“染之者必生菩提心”!就如十方世尊这样说释迦牟尼佛的名号——诸有众生,闻说释迦牟尼佛殊胜功德名号,乃至一念称念,是为菩萨。称名之时即是菩萨。这就是染即得,随顺即得。佛教中常比喻为如人入旃檀林,若打若拜咸有香气,佛菩萨的功德是圆满究竟的,我们只要有接触的机会,都会有这种余香,就会得到加持,促生种种稀有功德,所以“触者生胜乐”。

  (岁次辛卯五月初十 2011年6月11)

返回目录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