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5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5
「憍尸迦!若诸天子、天女五衰相现时,当堕不如意处;汝当于其前读诵般若波罗蜜。是诸天子、天女闻般若波罗蜜功德故,还生本处。何以故?闻般若波罗蜜,有大利益故。」这一段文我们昨天是讲过了,可是这一段文呢,与我们现在的中国佛教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中国佛教,好像是普遍地有这种事情,就是人逝世了以后,要请出家人念经这件事,有这件事的。那么这个地方呢,不是人间,是天上的人,天上的人要死了的时候,释提桓因给他念般若经,你看这文就是这样意思嘛!但是这地方文上面,是他生活的时候,临近死亡的时候,释提桓因为他念经,不是已经死了,还生存着,给他念经,你给他念经呢,在《大智度论》解释这段文的时候说,他有五衰相现的时候,也就像人间的人病严重的时候,他听释提桓因为他念《般若经》呢,他能够听到,他内心里面听到般若经,听到了以后,他心里面清净,这时候就发生作用了,就使令他「还生本处」,就不到那个不如意的地方去了。我们人间的情形呢,是已经死亡了以后,请出家人念经,念初七、二七、三七、四七、乃至七七,这样子。那和这个地方还是有一点不一样;这个不一样,究竟怎么回事情呢?先保留在这里,先不要讲。
「何以故?闻般若波罗蜜有大利益故」,这个诸天因为有神通,天上的人有神通,他知道自己死亡了以后到什么地方去,如果是到不如意处,内心里面很苦恼,因为听了《般若波罗蜜经》,他就不到不如意处,就还是回到他原来的天上去,为什么有这样的力量呢?「闻般若波罗蜜,有大利益」,这是有非常重大的功德的,这句话等于是标出来,它的道理,什么大利益呢?在下文才有解释。
这下面这一段文呢,这个文的大意是说什么呢?是举出来这个人间的人,或者天上的人,「学般若渐得三菩提劝」,我们学习这般若波罗蜜,逐渐地就能得成圣道,圣道成就了,就不是凡夫了,这件事倒是非常重要的。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诸天子、天女闻是般若波罗蜜经耳,是功德故,渐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过去诸佛及弟子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憍尸迦!未来世诸佛、今现在十方诸佛及弟子,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何以故?憍尸迦!是般若波罗蜜摄一切善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
「复次,憍尸迦!」这是前面说的话,这个义还没有说完,所以是「复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诸天子、天女」,这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这是人间的人,人间的人加个「善」字,这表示这个人是佛教徒,他能够受持三归五戒,这个人相信佛、相信法、相信僧,相信三宝、他归依三宝了;而又能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所以佛说这个人是个好人,所以叫做「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这个人你劝他受三归五戒,不!我不受!那就表示他随时可以杀盗淫妄了,那不能称之为善。「若诸天子、天女」,就不是人间的了,是天上的人,天上的人是指欲界天说的,欲界天也有男、也有女;色界天以上的就没有这个分别了。
「闻是般若波罗蜜经耳,是功德故,渐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间的人、或者天上的人,他们听到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样的妙法。「经耳」,就是经过了他的耳根和耳识,这个耳识发出来作用,能了别这个音声,这个音声是《般若波罗蜜经》的法语;耳识活动的时候,同时第六意识也活动,就会接受了《般若波罗蜜经》的文,接受了《般若波罗蜜经》里的义,要这样子。「是功德故,渐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你的第六意识通过耳识去思惟观察《般若波罗蜜经》的文义的话呢,你就有功德了。你这个功德逐渐地增长、逐渐地广大,那么将来的时候就可以得无上菩提,可以成佛了。这样说呢,现在听闻《般若波罗蜜经》就是成佛的开始,所以这是有大利益的。这句话呢,这是标出来这个大意,其中的原因还没有说。
「何以故?」这以下就解释,什么原因渐渐地当得无上菩提呢?「憍尸迦!过去诸佛及弟子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憍尸迦!未来世诸佛、今现在十方诸佛及弟子,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这样的解释,就是没有一个人,他离开了般若波罗蜜,他能得到功德的,就是这个意思。只要是你在佛法里面想要栽培善根、要得大利益,都是要学习般若波罗蜜的,这一段文是这个意思。
「何以故」,什么理由呢?佛又招呼憍尸迦!佛招呼憍尸迦呢,就是引他要注意。「过去诸佛及弟子」,释迦牟尼佛这时候说法,这是现在,在现在的以前,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的佛出现的,所以过去诸佛、及诸佛的弟子,跟他学习佛法的人。「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他们那么多的圣人都是学习这个般若波罗蜜得无上菩提的、及入无余涅槃的。「学」这个字,学习,在佛法里面讲呢,这个次第就是闻思修,用三个次第来学习佛法的。
闻思修,就刚才说是所听闻,所听闻的就是有文、也有义。思就是思惟,思惟这文里面的道理、去思惟。「闲居静处专精思惟」,这个经里面现成的语句是这样说,就是你要「闲」,就是不要做其他的事情,那么你在寂静的地方,就是没有人打扰你、没有人来干扰你,你能够专注地思惟这个法义,这个般若波罗蜜经的道理,要这样思惟的。专精思惟,说我们一边做事、一边思惟,也是思惟,但是你的精神不专注,你做事了嘛!做事不专注。我一方面驾车、我一方面思惟,这不算数,就是念佛也是,这都不算数。你一定要把其他的事情都放下来,专心做这一件事,这叫做专,叫做专一。那么内心里面去思惟,思惟你所听闻的道理,你不能离开了所听闻的道理之外去思惟,不可以。
这个思惟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对于所闻的佛法的道理,会更深刻地理解,理解得会更深刻了、更真实了。说是我听别人讲解的时候,我听明白了,可能过一会儿就忘记了;说是没有忘记,但是不十分的清楚。假设你若再经过内心的思惟呢,就会明暸得更清楚,而且更深刻,它有这样的好处,也能记忆的时间久一点;你若不经过思惟,很快就忘记了,这个思惟反倒是很重要。
我们现在的佛教,我们中国佛教,可能我们大家都会感觉到,佛教不是兴盛的,不兴盛,佛教是很衰微的,为什么那么衰微呢?就是这个思不够,对于听闻的佛法,要拿出来时间、拿出来精神去闲居静处专精思惟,没有做这件事。所以我们在家的佛教徒和出家的佛教徒,对于佛法的理解都是很浅薄,因为你没经过思惟,你明白的佛法很浅,明白的佛法不深刻,就是没有经过思惟!所以佛法衰了!
说是,我说我们现在的佛教,在家的佛教徒也好、出家的佛教徒也好,多数都是念阿弥陀佛,多数都是念阿弥陀佛,修四念处的人很少。四念处是什么?四念处就是禅,就是坐禅的人很少。说是也有啊!有是干什么呢?就是祖师禅,而并不是如来禅。为什么不修如来禅呢?如来禅要通达佛法你才能修;祖师禅比较容易,就是「念佛是谁?」你就这么想就好了,就可以了,你不需要把教义深入地学习,不需要,把这些经书放在藏经楼上给虫子吃,不要管它,我们是离文字相的,然后就是坐在那里「念佛是谁?」这个容易做。但是容易是容易,成就的人很少,成就的人不多,所以佛法衰了!佛法衰啊!我若再说,也就我有口过了!怎么可以说祖师禅好像不如如来禅,怎么可以这么说呢?是可以这么说的,可以说祖师禅不如如来禅。
如来禅是佛告诉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说得明明白白的,你就这么样修行就成功了。但是不要!把那个放在那,不要管它!自己不明白什么是佛法,「念佛是谁?」就这样子,然后「我开悟了!」开什么悟啊?这样说连闻慧都不具足!不要说是思慧。闻慧不具足、思慧也不具足,说是他开悟了?有那种事情?
「闻是般若波罗蜜经耳,是功德故,渐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过去诸佛及弟子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学」就是经过闻,还要经过思、思惟,还要经过修,修是什么呢?就是得禅定,修学禅定,在禅定里面去思惟这个般若义。这个时候,就由有分别入于无分别,由有为而入于无为,是开悟了,得无生法忍了,得成圣道了。学习佛法,「学」这个字,就是闻思修,是名为「学是般若波罗蜜」,这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才能入无余涅槃。
这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根性的人,这个人有大悲心,广学佛法,慈悲一切众生的苦恼,感觉众生就是迷迷糊糊地在生死里流转,受了很多的苦还不觉悟,还继续地重复去受苦。这个发大悲心的人,要来救护这些人,这个菩萨他修六波罗蜜渐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没有这样大悲心的人,他也感觉到生死是苦,我要修学圣道,那么这个人呢,「入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是什么呢?我们凡夫有三件事:一个是迷惑、烦恼,这个迷惑是一件事;然后就是造种种的生死的业力,种种的生死业;第三样事就是受苦,由惑、业的力量去得一个苦恼的果报,这三样事,惑、业、苦这三样事,就是在生死里流转。现在「入无余涅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这个惑、业、苦没有剩余的,全部的消灭了。全部的消灭了,最后的境界就是真如的境界,就是真如法性。在真如法性的清净的理性上,没有惑、业、苦的遗余,达到这个境界,叫做「入无余涅槃」了。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人,他不入无余涅槃,因为他感觉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众生受苦,我不可以入无余涅槃;我不管了!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受苦,不关我事!这个有大悲心的人,不能这样子。他一定还要保留一个身体,保留他这个身体,不入无余涅槃,保留这个身体在十方世界广度众生,这个人呢,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广大的智慧。其实佛的功德无量无边,不只是智慧,还有很多的功德,但是这么多的功德中,以智慧最殊胜,所以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提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并不表示只是智慧,佛还有其他的无量无边功德的,所以也都包括在内了。有大悲心的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大悲心,只是自利,自己得一个自了汉,入无余涅槃;那么这就是入无余涅槃,这是小乘佛教学者是这样子。大乘佛教呢,大乘佛教的学者有大悲心,所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在九五年到了新加坡去,有当地的法师介绍我去见一位锡兰比丘,这位比丘有八十多岁了,接近九十岁了。于是我就问他,我说:你将来到那儿去?这个老比丘很灵啊!他立刻就知道我这句话的意思;我将来还回到这个地方来!我说:你不入无余涅槃吗?他说:入无余涅槃就完了!这翻译的人就这么翻译,他是说英文。这句话,我认为他还是有慈悲心,不入无余涅槃,还继续不断地在这个世界上弘扬佛法、度化众生,这南传佛教的比丘也有这样心情的。但是他又说一句话,他说:南传佛教也好、北传佛教也好,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哎呀!我一看,这个人,他不会像其他的小乘佛教学者,不同了,他相信大乘佛法了。
但是这里这两句话呢,大乘佛教的学者得无上菩提,小乘佛教学者入无余涅槃。小乘佛教学者,你说他是小乘,他不同意他是小乘,会这样子。有的时候会讥嫌我们大乘佛教的事情,但是我这么想,说南传佛教是小乘,是对的。因为什么呢?你入无余涅槃之后,你不度众生了嘛!你没有大悲心嘛!说你是小乘,不是对了吗?没有什么不对嘛!
这是说「过去诸佛及弟子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没有例外,都是学这个般若波罗蜜得圣道的。
「憍尸迦!未来世诸佛、今现在十方诸佛」:未来世的佛、和现在的十方诸佛及弟子,未来世的诸佛及弟子、现在十方诸佛及弟子,「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都是这样子,三世诸佛都是相同的。你离开了般若波罗蜜,我不学般若波罗蜜,我离文字相,我不学;不学,你不能得圣道。我们若是从这上来看,你不学习佛法是不行的,你只是看一句话头,那是不行的;从这一段文就可以知道,只是看话头,你不学习佛法,你不能得圣道。
「何以故?憍尸迦!是般若波罗蜜摄一切善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这几句话有点解释疑惑了,解释疑惑;说是世间上的很多很多的善法,就是在佛法里面也有很多法,怎么完全只是说般若波罗蜜呢?这怎么合道理呢?这底下解释。是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它能够包摄世间上的一切善法也都在内了,世间上一切的善法,也是从般若波罗蜜流出的。「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声闻人,就是这个钝根的,小乘佛教里面钝根的佛教徒,他学的苦集灭道的法门,也是从般若波罗蜜里面流出来的。「若辟支佛法」,就是小乘佛教里面的利根人,这个人他修学的,也是苦集灭道这个法门,也是从般若波罗蜜里面流出来的。「若菩萨法,若佛法」,这个菩萨是因,佛是果,由菩萨而成佛,这样的法呢,也是从般若波罗蜜里说出来的。所以说般若波罗蜜就包括了一切的世出世间的善法,都包括在内了。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
这是第三科。前边是诸天劝持,劝我们受持学习般若法门,说完了呢,第二科就是释迦牟尼佛来印证他,说他说得没有错;这底下第三科是「天主劝持」。「天主」就是释提桓因,释提桓因是在须弥山顶,有三十三个天,释提桓因是三十三天里面的主,所以叫做「天主」,不是天主教那个天主,不是那个主。他来劝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这里分二科,第一科「举三咒叹」。
释提桓因就对佛说了:「世尊!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这底下是赞叹般若法门的殊胜的意思。咒这个事情,这个世间人也有咒,佛法里面也有咒;但是现在说呢,是说世间的咒。世间的咒是怎么回事呢?世间的咒是非佛教徒,他不是佛教徒,他得到了四禅八定的时候,他也能说咒,说出来一种咒,说出来这种咒呢,也有种种的作用。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大家可能会读过《密勒日巴尊者传》,很多人会读过这个,张澄基翻译的《密勒日巴尊者传》,说密勒日巴,说他离开家了,他家里的人被很多人欺负,他回到家,知道这件事情,他心里很恨;然后他就去学这个咒,学好了咒回来呢,就念这个咒,就把这些有仇恨的人都杀死了,就是有这种事。这正好就是这个意思。
说世间上的人有咒,这个咒从那儿来的呢?就是非佛教徒的这些神仙,就是非佛教徒的人得到四禅八定了,他能说咒,他说了咒呢,这个意思呢,他因为有禅定的力量,他的心力特别强,也就是要有神通了,心力特别强,他说出这个咒以后,他付予这个咒的一种力量,他说它有什么作用,它就有什么作用;譬如说我这个咒,说出这个咒,你念这个咒的时候可以杀人,这个咒就有这个作用;说是念这个咒就可以下雨,你若念这个咒,那么就下雨;说是我想要得他心通,你念这个咒,就能知道他心通;你念这个咒可以有神通变化,种种的神通。
我们看祇树给孤独园这个精舍的因缘的时候,舍利佛尊者和那个劳度叉外道比这个神通的时候,那个劳度叉外道现的神通,现得还是很好的,他能现出一个山里面有树、有花、还有很美妙的境界,就是有这些神通,神通境界。有神通的这些外道,这些有禅定的人,他说出咒来,他付予它的力量,付予它,他说念这个咒的时候能够有他心通,那么你念的时候就能得他心通;你念这个咒能得到千万岁的长寿,那么你念的时候就能得长寿,就是他付予这个力量的。当然不能说百分之百的准,可是有的时候它是准的,有这个事情。所以这些咒,在印度因为外道很多,但是外道也不是全有神通的,有一部分有神通,他说出那个咒有这个作用,是大得名声啊!大家都是,哎呀!这个外道这个咒这么厉害,大家都是归依他、称赞他,向他学习,有这些事情。这样情形,就是很多的人,我看不但是很多人,一般人,连佛教徒可能都在内了!哎呀!这个咒这么厉害,都是心向往之,去归依他、向他学习,都是这样子!想要得到这种利益,因为这个咒这么伟大,不得了。
现在释提桓因呢,就是按照这个,根据这个情形说,外道那个咒,你感觉了不起!佛教的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是「大明咒」、是「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是超过外道的咒,不知几千万倍!比那个还强,就是这样意思,所以叫做「大明咒、无上明咒」。「大明咒」,明是光明的意思,这个明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的意思,这个大智慧咒就是这样意思。「无上明咒」,没有咒能超过它的了,世间上、社会上,一般大众所认为的这个咒怎么怎么了不起,都还不如般若波罗蜜这个咒最好,就是这样意思。「无等等明咒」,这个「无等等」怎么讲呢?这个「无等」,没有人能同他相等,就是佛嘛!佛在一切众生中,一切众生都不如佛,所以「无等」。但是佛是怎么成就的呢?由般若波罗蜜才成佛的,学习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般若能与佛等,所以这个是无等等的明咒,这是最殊胜的地方。
这说了三个咒,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都是赞叹般若波罗蜜法门的殊胜的意思。这底下呢,就是「举生善灭恶」来解释这个赞叹。
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能除一切不善,能与一切善法。佛语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
「何以故」,什么原因佛说的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超过社会上一般大众所说的那个咒呢?「是般若波罗蜜能除一切不善,能与一切善法」,这个般若波罗蜜所以说它能够超过外道的咒,是因为它能够破除一切有罪过的事情,外道的咒虽然很好,能令你造罪,造罪了,当时虽然有那么大的威力,念这个咒能杀人,不需要用刀、不用枪,你就在这里坐着,你把这个咒念好了,你那个仇恨的人就死了,有这么大的厉害啊!但是在佛法来讲,那是造罪的!你在杀人嘛!杀人,这是一个罪过的事情!有罪过的事情应该诃斥他,才是对的,怎么能说赞叹他呢?这是不对的嘛!
我现在又有妄想,我就想起这个韩信,韩信的确是个军事家!他战无不胜,是不得了,帮助这个汉高祖打天下成功了,封他为三齐王、淮阴侯,最后是把他软禁起来了,最后被杀死了。说是本事那么大的人,最后他要造反,怎么糊涂了呢?你有军权、政权在手里边的时候,你这时候造反,才有本钱造反嘛!把你都软禁起来了,你没有军权、也没有政权了,你造什么反呢?你这时候造反没有本钱,不是糊涂了吗?为什么糊涂了呢?莲池大师讲,他杀人太多了,应该要糊涂才能……就被人家杀了。就是杀人太多了,这是有罪!在佛经上说,你杀人太多,那个大将军,都是要下地狱去,下地狱了!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