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劝修念佛法门(二)
宽运法师:劝修念佛法门(二)
──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我们经常说:「一句弥陀一块金,多念结成净土因;各须勇猛不退转,菩提根生万法明。」意思是说,一句弥陀佛号就等于一块金,我们要多念才能累积成为往生净土的资粮,故此我们必须要勇猛精进才能不退转;由于凡夫菩提根浅,所以很容易退转,往往都是「一曝十寒」,那里会有成就?我们就好像大海里的小舟一样,在茫茫的海波中飘荡,有时好像往前进步了一点,一个大浪扑来,又往后倒退了很远;在人生的波涛中,众生就是这样的载浮载沈,飘泊不定;所以,要找到一个可以安身不退的彼岸,就必须勇猛精进。我们众生大多数都是自私自利、为自己着想多、为别人着想少;内心充满着贪、瞋、痴、慢、痴,迷惑于五欲六尘,终日忙碌于名闻利养的追求。确实是可怜可悯。
记得唐朝的寒山子写过一首《劝世诗》,其诗道:「急急忙忙苦苦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一般人都是为了家庭、子女而终日奔波劳碌,胡里胡涂的,转眼间就头发都白了;数十年的寒暑,一下子便过去了;人世间的人我是非、烦恼执着,是如此的多!我们那一天才能觉悟、才能放下?
明朝的憨山大师也有一首《醒世咏》:「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方。……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无妨;春日才见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贫穷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一场!」佛教说,一切都是无常的、空的,荣华只不过是三更里的梦,梦醒便烟消云散;富贵就好像九月的霜,太阳一出便溶化了;人生百年亦不过是一场戏,那有真实的呢?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生、老、病、死,谁能为我们代替?所谓自己的业自己了,即使是至亲亦不能代受;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必须自己来承担。有些人生前用尽心机争权夺利,到死的时候亦只能空手一双,什么也带不走。「山珍海味日食几何?大厦千幢夜眠三尺。」尽管你多么的有钱,即使是山珍海味,一日最多只能吃三餐;纵有一千座高楼大厦,晚上所睡的亦不过是三、四尺的床。所以,我们要认清人生的虚幻、无常,珍惜光阴,努力学道;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所以我们要把握生命,专志向道,一心学佛。师父上人经常告诉我,做任何事都必须要专一,不但要专一,而且要持久;只有持久,才能有所成就。
据《大般若经》记载:曼殊室利问佛说:「菩萨用什么方法来修行,可以很快便证得无上菩提?」佛回答说:「菩萨如果能专修一相庄严三昧,便会很快证得菩提。」所谓一相庄严三昧,即是专心系念于如来,专念如来的名字、想着如来的庄严、想着阿弥陀佛的相好。因为阿弥陀佛是诸佛中的第一,具备所有佛的智慧德相,所以观想阿弥陀佛、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即等同普观三世一切诸佛,即得诸佛一切智慧。由此可见,专一实在非常的重要。
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专一、精进?所以今天我要讲一个公案给大家听;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曾经为我们示现了一个精进修行的典范,祂以释迦菩萨身,连续七日七夜作了一首赞佛偈而速得成佛,因而获得精进修行的赞誉。
在《大智度论》卷四里载,过去久远前有佛名「弗沙」,当时有两位菩萨,一名「释迦牟尼」,一名「弥勒」。弗沙佛观察到释迦牟尼菩萨由于要度化弟子、要调众、领众,要花很多心思在弟子们的身上,所以自己的心仍未纯淑,而他的弟子的心皆已纯淑;相反地,弥勒菩萨放在弟子身上的心思比较少,所以自已的心已纯淑,而他的弟子的心却不纯淑。此时,弗沙佛心想,一人的心很容易得到化度,众人的心却较难调伏。弗沙佛很想令释迦菩萨早日成佛,于是便到雪山上去,在石窟中打坐入火定。那个时候,释迦牟尼菩萨是外道的仙人身,某日上山采药,见弗沙佛坐在石窟中,入定放大光明,看得非常欢喜,即以诚恳、恭敬心,翘一脚而立,叉手向佛,七日七夜,目不转睛,凝视佛像,一心而观,并作一《赞佛偈》曰:「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这首偈我们都很熟悉,在普佛及浴佛节的时候都会唱诵,却不知道原来是释迦佛在因地修行时候所作的。
释迦牟尼菩萨如是地七日七夜谛观弗沙佛,目不曾眴,因而在九十一劫中成佛,比弥勒菩萨成佛早了九劫。释迦世尊成道的时候,正是二千五百五十一年前的十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菩萨得到弗沙佛的帮助,速证菩提之后,于是,有人便问:「释迦牟尼菩萨,聪明多智,应该可以作很多的好偈,但为何七日七夜只作得一《赞佛偈》呢?」
《大智度论》中记载了如下的回答:
答:「释迦牟尼菩萨,贵其心思,不贵多言,若更以余偈赞佛,心或散乱,是故七日七夜只以一偈赞佛。」
又有问:「释迦牟尼菩萨,何以心未纯淑,而弟子纯淑?弥勒菩萨自心纯淑,而弟子未纯淑?」
答:「由于释迦牟尼菩萨,饶益众生的心多,为己身少,所以弟子纯淑,己未能纯淑。而弥勒菩萨,多为己身,少为众生,所以己心纯淑,弟子不纯淑。」
大家知不知道弥勒菩萨在那里呢?祂现在兜率天宫的内院修行,当其寿四千岁尽时──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将下生人间,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代替释迦佛说教,度化众生,所以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未完待续)
什么是「贵其心思,不贵多言」?本来佛七里面是不作开示的,因为开示也是「打闲叉」,是一种障碍、是多余的;开示只是为了鼓励大家生起信、愿、行的决心;释迦牟尼菩萨的心思能在七天之中变为纯熟,我们也希望能在七天里面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我们必须要做到真诚、专一,唯有「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所以,在《天台十疑论》中有讲:「一切诸佛,悉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心系念一佛,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专令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什么是「三昧」?我们昨天讲过「三昧」就是「正定」,因此我们必须专念阿弥陀佛,才能达到一相三昧的境界。
《宝王论》亦说:「修持一相念佛三昧者,当于行住坐卧,系念不忘,睡觉前亦应系念而寝,醒后应续念,不间断,不以贪瞋等间隔,如犯错,随犯随忏悔,不隔念不异念,不隔日不隔时,念念清净圆明,即是一心三昧也。」所谓「不隔念不异念」,即我们念佛必须在行住坐卧之间,念念不忘,不间断、不夹杂,亦不想其他的事情;所谓「不隔日不隔时」,即不要今天停下来不念,明日才念,更不要此时不念,等数小时之后才念。我们念佛必须要做到净念相继,绵绵密密,才有可能进入三昧。希望大家都能做得到。
接下来,再为大家讲解「忏悔念佛功德─系念法门」:
《大阿弥陀经》说:「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前世作恶,闻我名号,即忏悔为善,奉持经戒,愿生我剎,寿终皆不经三恶道,径遂往生,一切所欲,无不如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这是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时所发的愿。
《大阿弥陀经》其实是《无量寿经》的异译本,由于与《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都是只说二十四愿,所以两经同称「二十四愿经」。另外,为了与鸠摩罗什所译的《阿弥陀经》区分开,所以称为《大阿弥陀经》。
所谓「十方」即四方、四维、上下之总称,佛教主张十方有无数世界及净土,称为十方世界、十方净土;「十方无央数世界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即所有一切众生,闻佛名号,都能忏悔改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并发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能够这样行持、这样发愿的话,命终就不会堕落三恶道,而且直接往生,不需经过中阴身,还有一切所求都能遂意,真正做到心想事成,最后终得成佛。
我们都知道,法藏比丘其实早已成佛。这就是忏悔念佛功德系念法门的经典依据。
此外,《庐山莲宗宝鉴》里说:凡修持这个法门的人,首先应当严净坛场,烧香燃灯,广设供养,请一比丘及诸上善人主法作证,在佛前陈白,发露忏悔──因为如果我们做错了事而不说出来,是很难忏悔的,所以向佛说出来之后,便能将忧虑解除;然后不要理会家中的闲杂事等,并且要斋戒修持,专心系念弥陀名号,一昼一夜,每念佛一千声,即诵弥陀经三卷,如是三次,诚心忏悔回向说:「我今自忆,有生以来造诸恶业,愿以此念佛功德,得入如来大誓愿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三业所生,一切诸善,庄严净愿,福智现前,愿得临命终时,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颠倒,如入禅定,于一念顷,径生西方,极乐国土,见佛接引于七宝池中,莲花台上,蒙佛授记,得闻经法,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这个回向文,相当于我们平时晚课所念的「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愿海中…。」后文至「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大致相同。如果我们真能以这样真诚的忏悔心念佛,相信一定能够与佛相应。大家可以尝试去做,念一千佛号,就诵一卷《阿弥陀经》,这样就可以得到忏罪念佛的功德。
我们今天主要讲了两个念佛法门,一是「一相庄严三昧念佛法门」,一是「忏罪念佛功德系念法门」。如果大家觉得应机的话,不妨回去多作修持,有了感应之后,再来告诉我;我们一起来感受哪一个法门较为受用,所谓「佛有八万四千法门」,只要与我们最有感应的,就是最能成就我们的法门。
其实念佛本身就是最好的法门,不过念佛也有很多方法,我推荐给大家的是「持名念佛」;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直接,只要真诚、专一便可以,就像释迦牟尼佛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一样,可是,我们在七天里却不知打了多少妄想哩!
希望大家都能依教奉行。阿弥陀佛!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