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六 一乘普度品---药草喻品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9日
来源:   作者:冯达庵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六 一乘普度品---药草喻品

 

  三车穷子之喻,皆接迂回之机;本品乃接径直之机,为法华正宗。世尊说此,所以迦叶等之不及;缘彼等只从声闻道得悟也。此中原含多喻,藉明一乘普度之旨;诸译以药草喻标名;略取一事为例耳。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是能从一门得悟如来真实功德者。须知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穷劫说不能尽;门门皆能引学人到一切智智地。众生应由何门而入?则如来以一切智智观诸法理趣,众生心行,通达无碍;随其机宜,方便引导之。

  迦叶等从声闻入手,遮尽凡情,得近心体藩篱;法华会上蒙佛强力加持,心窍忽开,与如来真实功德相应;对于一乘,遂深生胜解而信乐之;有穷子得宝之叹。如来喜其开悟,故重言善哉以褒之。如来功德,无量无边;荐入之门,亦无量无边;一一详说,自然穷劫不尽。一切法无不融归般若波罗蜜,则成一切智;具摄此智无所欠缺,是名一切智智(旧译略称“一切智”,颇与声闻“一切智”相混)。得到一切智智之地,即是究竞圆觉;全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矣。如来具一切智智,故于诸法理趣,众生心行,无所不达;达则各就机宜,指引一门令深入之;使当机将来于法华会上得悟佛之知见,终到一切智智地也。

  复告迦叶:譬如大千世界,所有卉木药草,种类无量;大小复岐;密云遍布,一时等澍;一切植物,皆沾雨泽,各得滋长;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植物特性,彼此互殊;所呈相用,势不一致;然而受润则一。如来度生,亦复如是。三界众生同闻法音,如各沾雨泽也。同蒙法益,如各得滋长也。而因根机利钝不同,结果不无差别。虽有差别,受化则一。

  植物蒙甘霖滋润,而生机勃兴;众生蒙如来化度,而法身萌动;理致相若。植物同一滋润力,而结果万殊;众生同一化度力,而证果互异;总因种性本来不同,正可彼此交喻。

  迦叶,如来度生,法惟一味,所谓解脱相,究竟得至一切种智。众生闻如来方便法,受持读诵修行;虽不自知如何得度,而实际渐渐度脱,归于大空。机缘成熟,乃为说一切种智,俾臻究竟。汝等于如来难解难知之旨,已能信受;甚为稀有!

  诸佛度生之法,只是一味;是谓唯一佛乘。一乘要旨,直透心源;其能顿然解脱三界缠缚者,以佛性涌现于心,识执无从作梗也。始见佛性,尚属浑略;尽量开发,一切种智乃得圆成。所谓解脱,约成佛之因。所谓究竟,约成佛之果。然如何方得契悟一乘,则须施设种种方便教法为入门预备。行者苟能如法受持读诵,初虽不知佛境何似,及定力坚强,六尘不扰,会得大空之时;佛性即有显现之机。若由善知识加以开示,则脱颖而出;且知此性为一切种智流露之一斑。把握此中要领而密持之,自然疾达究竟之地。行者造诣未深,不能勉契此旨;故曰难解难知。其知之者庶称真实信受。如迦叶等此番之恍然大悟,固甚稀有之事也。

  首段言一切智智;此段言一切种智;乃同体异名。前约妙观察智之满足;后约大圆镜智之洞开;皆成佛要道也。

  迦叶,如来以智光普照五趣众生,犹如日光遍照一切,无所拣择。众生随慧力高下,分三乘接受。所以施设三乘者,譬如陶家制器,泥质是一,款式殊多;盛蜜,盛酪,盛粪,各因其用而变其相。复次,迷人未学三乘教,不知解脱;如生而瞽者不识颜色;瞽者经良医授药而目开豁,于颜色乃有所见;然不能见之事,无量无边;须神通具足,所见乃广;然三乘人虽得神通,而于一切种智所行无量无边妙境,仍非所知;须洞达一乘,所知乃尽。

  此段经意,晋隋二译俱有之;秦译缺失。内含三喻:一日光喻,二陶器喻,三生瞽喻;是于上文雨泽喻(诸译名药草喻)之外,举此三种以畅其义也。智光,即一切种智之光。五趣或作六趣,乃开合之异(阿修罗附入天趣则云五)。智光如日,无所不照;接受与否,则视有无遮障耳。遮障未甚者,可设迂回教法以引之。本段经文所谓五趣众生,即指迂回机而言。所经之道,虽属枝末;曲垂方便不得不尔。陶器千差万别,无非各就所宜而施设焉。三乘教法亦复如是。生而瞽者,对于五色疑为非有;此如迷人不信佛法。信而安于小就。如来智光仍有遮障。能破此障,乃与一乘相应。

  论曰:《法华》推为释教诸经之王,以众生能“即肉身显佛境”也。其要在肉身中指出一切种智之秘密而开敷之。开之熟。则成清净莲华。华叶无量无边,各藏分位种性;一一亲证无遗,即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性各详为身形,于互摄互熏之间,成为清净内境;其中条理,无穷无尽;一一与外境相配,莫不洞明其由;则名一切智智。任何众生现身外迹,以一切智智观之,皆与内境相通。循其条理,导归性海,使发明自心之一切种智焉;斯契佛知佛见矣。众生苟遇其缘,无不可度。品名一乘普度,以此。普度之法,视根机所宜,方便施以相当三密。众生初虽不解所谓,但能一心受持,潜令无明摧破;终获一切种智之流露也。

返回目录

------------------------------------------------------------------------------------------------------

更多冯达庵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