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9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来源:   作者:妙境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9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乃至正忆念,是人当得今世、后世功德成就。

  这是前面释提桓因他赞叹学习般若法门的功德殊胜,然后释迦牟尼佛认可他。第一段是「述其三咒」说过了,现在第二段「明二世功德」。

  佛又招呼「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听闻了般若法门的文句和道理,然后能够「受持」,这个文义能受持在心里面不失掉,还常常地「亲近」,就是常常地温习、常常地去思惟、读诵、为人演说,所以叫「乃至」。「正忆念」就是修止观了。

  「是人当得今世、后世功德成就」,这底下释迦牟尼佛说:学习般若法门的这个人,他当能够,当能够获得今世的功德成就、后世的功德成就,这是标出来这么两种功德。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得今世功德?

  这底下解释。解释分二科,先解释今世的功德,然后再解释后世的功德。解释今世功德里面,由释提桓因他来发问,什么叫做善男子、善女人学习般若法门,现在得的功德呢?

  佛告释提桓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终不中毒死,兵刃不伤,水火不害,乃至四百四病所不能中,除其宿命业报。

  「佛告释提桓因」,这底下佛回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就是若有不管是出家的、在家的佛教徒,你能够心里面有信心、有诚恳的信心,能受持、读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文句和道理,乃至到去修止观的话。「终不中毒死,兵刃不伤,水火不害」,这个现在,现世这一生命之中呢,就是从生到死,不会中毒而死的;若是有人要害你,用毒来害你的话,不会有效的。「兵刃不伤」,用这个武器来伤害你,都不能受到伤害。若是用水、用火要来伤害你,也是无效的。

  「乃至四百四病所不能中」,这个毒和兵刃、水火是外边的,外边的这些伤害的事情。这「四百四病」是内身,自己身体里面,这个地水火风四大的不调合,就会有病;但是说「四百四病」怎么解释呢?就是一大有一百一病,四大就是四百四病。这个一百一病怎么讲呢?就从一样病开始,最少是一样病,最多是一百样病,说百就表示多的意思,说一就是表示少的意思;最少是一样,最多就是一百,这么样表示。那么地水火风四个大,那么加起来就是四百四病,是这样意思。这么多的病都不会中在你身上。

  「除其宿命业报」,这地方就是说出来一个范围,若是「宿命业报」,是不在内;如果不属于宿命业报的这个毒、兵刃、水火乃至四百四病,是不能伤害你的,这个就是这样意思。

  「宿命业报」怎么讲呢?就是前一生你造的罪,那个罪现在要受果报;那么你读《般若经》也是不行,还是要吃点苦头的,是这样意思。这里边也是有一点分别,因为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在前面已经说过这件事,我们众生,尤其是我们人,在生存的时候,当然难免就是有贪瞋痴的烦恼,就会做错事。做错事,大概地说分两类:一类是什么呢?就是你并不愿意做这件坏事,这件有错误、有罪过的事情,不是愿意做;但是有某一种力量逼迫你,逼迫你去做,你很勉强地把这个坏事是做了,这样的罪过呢,不一定得果报。不一定得果报,那么我们念《般若经》,受持、读诵《般若经》,那也可能就是消灭了。若是你做的这个罪业,你明明白白地、很欢喜地,做这件罪过的事情;由始至终,一开始的计划,最后去做这件事做成功了,你还是很欢喜,那么这一件罪过的事情是决定要受报的,那就是「宿命业报」,就是这件事。这样就是所谓「定业」了,你想要消灭那个定业,这是不容易;说我们若能够受持、读诵般若法门,能够修止观呢,有可能会轻受,重罪轻受,但是还是要受。

  现在这里说,我们每一天能够读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能思惟观察般若的道理,能修止观的话,不属于这一件业报的,不属于这个定业的,那么这个外来的这些伤害你这些事情,乃至到四百四病都是没有了,这些事情都消除了。我们现在能够学习般若法门,能得到这样的功德,这是一样事。

  复次,憍尸迦!若有官事起,是善男子、善女人读诵般若波罗蜜故,往到官所,官不谴责。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威力故。若善男子、善女人读诵是般若波罗蜜,到王所,若太子、大臣所;王及太子、大臣皆欢喜问讯,和意与语。何以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常有慈悲喜舍心向众生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得如是等种种今世功德。

  「复次,憍尸迦!若有官事起,是善男子、善女人读诵般若波罗蜜故」,这是第二。前面是不横死的一种果;这底下是「人不得便果」,别人得不到机会来苦恼你。

  「复次」,前面这是一种利益,还有第二样的好处。「若有官事起」,若有官事起是什么呢?就是和人有了冲突,那个人到政府去控告你了,就这一类的事情。「是善男子、善女人」,说这一位男、女,他是每天有功课,「读诵般若波罗蜜故」,他能读、能诵,或者是还能够修止观的话。「往到官所」,他到了法庭上去的时候呢,「官不谴责」,这个官他不诃斥你、不会诃责你的。「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威力故」,因为你每天读诵般若波罗蜜这个威德力,就会感动那个政府的官,他不诃斥你。

  「若善男子、善女人」,前面这是略说;这底下就详细说。「若善男子、善女人读诵是般若波罗蜜」,到「王所」、或者是国家的领导人,到王所。「若太子、大臣所」,就是到这些人的地方去,「王及太子、大臣皆欢喜问讯」,对你不但不谴责你、不诃斥你,看见你了心里还欢喜,还问候你,这样子。「和意与语」,他很和平地,他的心情很和平地同你讲话。「何以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常有慈悲喜舍心向众生故」,前面说读诵《般若波罗蜜经》的人有这种威力,但是这里面又说出个理由,就是读诵《般若经》修止观的人呢,他心是慈悲的,「慈悲喜舍心向众生故」。因为你本身常有这样的好心,你读《般若经》,而你内心又有慈悲喜舍的这种道德的心肠,所以你到这个国王、大臣,到那儿去的时候,他对你非常地有礼貌,对你「欢喜问讯,和意与语」,这个地方又说出这么一件事。

  这样说呢,就是读诵《般若波罗蜜经》的人,他一方面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的这个法门,同时呢,他内心里面这个慈悲心,慈悲喜舍的心情,也是时时地这样子面对一切人的,有慈悲喜舍的心肠面向一切人的。这个地方呢,我们通常一个人,也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如果心平气和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很正常,虽然不能说慈悲喜舍,心里面也是很和平的。那么什么时候有问题呢?就是利害冲突的时候。利害冲突的时候,你有慈悲喜舍的心,这个慈悲喜舍的心,应该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虽然是利害冲突了,他还是有慈悲心、有喜舍心。

  这个「慈」,就是他内心里面愿意你安乐自在,他的心情是这样子。这个「悲」呢,就是你有痛苦的时候,他想要救护你,使令你不痛苦,他有这样的心情。这个「喜」是什么意思呢?喜是说,那个人没有痛苦,完全是很自在、很安乐的境界,那么他也生欢喜心,这个「喜」。这个「舍」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舍是一种智慧的境界;就是有痛苦的人,有苦恼的人,他心情多数是恨,这个天老爷不公平!怎么我这么倒楣?他这个恨,这个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菩萨,他内心里面希望你不要瞋恨,去掉这个瞋心;说是那个人,他有很多如意的事情、有很多的财富、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权力,总而言之有很多如意的事情,那么那个人就生贪心,他对自己所有的这些如意的事情,都是有贪、贪爱心。那么这个读诵《般若波罗蜜经》的人,面对这个人的时候,他内心说:你要去掉贪心,所以叫做「舍」。如果那个人也没有不如意的事,也没有什么特别如意的事,这个心情就是平淡的这种心情,这种人是什么呢?就是愚痴;这个贪,有贪心,有贪爱心、有瞋心,同时也是有愚痴,但是贪心强、瞋心强,把那个愚痴心就不显著了,就是遮覆着;若是没有贪、也没有瞋的这个人,就是那个愚痴的心情,愚痴的烦恼显现出来,就是不明白道理。那么读诵《般若波罗蜜经》这个人,面对这个人的时候,他的心里面,就是希望你弃舍你的愚痴。所以这个舍呢,是这个读诵《般若波罗蜜经》的人希望一切众生弃舍贪瞋痴,叫做「舍」。

  当然,你现实的生活,他也是照顾你,希望你……你有苦,把你的痛苦解除了;你没有安乐的事情,希望能满足你有安乐。这个现实上的问题也愿意照顾你,但是这位菩萨呢,他有深一层的智慧,你要弃舍了贪瞋痴,才能根本地解决了苦的问题。如果说是我希望有很多的财富,但是你内心里面有很多的贪瞋痴,你的问题还没解决,你还是苦恼,还是苦恼人。

  所以这个「舍」明白点说,就是「般若」,就是菩萨他自己学习般若法门,也希望你学习般若法门,是这么意思,所以是「常有慈悲喜舍心」面向一切人。说是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子呢?这也是学习般若法门的成就,学习了般若法门的人,他能够调伏、能够息灭自己的贪瞋痴,他也就会有慈悲喜舍的心去饶益一切众生的。

  这样的人,你用这个水、火、刀、兵,或一切毒,都不能伤害他。就是他若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纠纷,到了国王、大臣、到政府去,政府的人对他还是很有礼貌,还会这样子,所以这叫做得现世的利益,会得到这样的好处。这个佛菩萨的智慧,学习佛法的人,这个佛菩萨的智慧和学习佛法的人,在这个经论上,多数是有深一层的开示我们、有深一层的开示我们,不是表面上肤浅的事情,不是这样意思。

  「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得如是等种种今世功德」,这一段呢,把前面这一段文结束了,会得到这样的……现在,你现在这一生,得到这样的好处。

  憍尸迦!何等是善男子、善女人得后世功德?是善男子善女人终不离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

  「憍尸迦!何等是善男子、善女人得后世功德?」这是第二段,解释这个。头一句这是问,什么叫做「后世的功德」?「是善男子、善女人终不离十善道」,这是一种。十善道,「终不离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这是得的诸善法的因。

  「终不离十善道」,这件事还不是容易,还不是容易的。说我读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我读《佛说阿弥陀经》,我读《华严经》、《法华经》,但是你若能发心修十善法,能不能发心?能不能发心修十善法?说我不说谎话,不要说十种善法,就是这个不说谎话这一个善法,你能不能坚持我一定不说谎话?能不能办到?能不能办到这件事?说是我一时的,我在七天内我不说谎话可以!过了七天以后就不行了!有的时候有的人……我看我们出家人应该容易,应该比较容易,但是也不是容易;这个在家居士做生意就是难了,就是难了。但是佛说法呢,就是不说谎话是对的。

  这个做生意赚钱是合理的,不是谎话,你不妨就向他真实说也可以嘛!说是我要赚你两毛钱,也可以嘛!我要赚你一块钱,这个话你就照实说,也可以嘛!我把这个货物就是很整齐地,我把它买来,弄得整整齐齐地,你到这儿来就可以用,你很方便,对你很方便嘛!你让我赚你两块钱,这也是对的嘛!这很合理,没有什么不对啊!所以你就说真实话,也是可以的。若是说他一点也不赚钱,我认为那还是说谎话,那里可以不赚钱呢?

  所以现在说是,佛告诉我们,你说真实话,你就是不说谎话。因为不说谎话,你本身、你将来,你不说谎话的果报,将来你这个口能放香气,口能放香气出来,是这样子。口能放香气,这是一个功德;另外一个功德,你将来、来生你说话人家相信你,就是有这个果报。你那个人,你常常说谎话,你说真实话,人家都不相信,就疑惑:你是真的吗?

  所以我们……尤其佛法里面讲究因果。我问你,说相信佛法,相信佛法,什么叫做相信佛法?你回答我这个问题。什么叫做「相信佛法」?第一个就是相信因果,就叫做「相信佛法」,相信因果呢,我若说谎话,将来得的果报是不好的;我若不说谎话、说诚实话,将来得好的果报,会得的果报是好的。所以应该不要说谎话。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粗恶语、不离间语、不杂秽语、不贪瞋痴,「不离十善道」。若是这一个人,他能够受持、读诵、演说、能修学止观,这样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的法门,他将来「终不离十善道」,这后世功德,不要说这一生他是十善,修学十善法,他死掉了以后,来生他还是不离十善道的,他不离,他还是能够这样修行。我还讲一个故事好不好?讲一个故事!

  我刚才也是说了,人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呢,不会做恶事;就是有利害关系的时候就有问题。这个故事是在什么地方的呢?当然这个故事不是现在的,是古代的时候的事情,是在我们中国的陕西省三原县,在这个地方。陕西省三原县这个地方,就是县政府所在地这个地方。这地方有一个卖豆腐花的这么一个李先生,人家称他为豆腐李。他这个豆腐花做得非常好,很多人都愿意吃,就是这味道特别好,后来从青海一个做生意的人,姓张,这个人是一个有财富的人,他从青海到了西安,从西安就到三原县这个地方来,也就是到这个豆腐店这个卖豆花这儿来吃他的豆腐花,感觉好吃;好吃嘛!就是天天早上来吃这个豆腐花。

  久了的时候,他就问这个老板,问这个豆腐李,说是:别的卖豆腐花的我也去吃过,但是你这个就特别,怎么这味道这么好呢?豆腐李说呀:因为你常常来,和我熟了,所以我可以告诉你。我是因为把这青蛙的腿加在里面了,一烧的时候,所以这个豆腐的味道好吃,就是这么回事,就很简单,就是这么一点儿。说是:那么你一天要杀多少青蛙呢?说:大概一百多只左右。那么这位张客人说:你为了过生活,每一天杀了一百多只青蛙,也不是太好。我看那个情形,这个人可能是信佛,可能是信佛。那么豆腐李说:是的,我常常做这种生意,杀了那么多青蛙,也感觉到心里面也有点不舒服。这个张客人说:你愿不愿意转行呢?转行,就不要杀这么多生命嘛!他说:转行有困难,我没有资本嘛,我们家里面这么多的人,要靠这个赚钱吃饭,没有资本不行,不能转行。这个张客人说:你若是真有意转行呢,我送给你两百两银子,你可以转行。说:好啊!他接受了。

  接受了以后,这个姓张的人就回到青海去了。那么这个豆腐李就重新用这两百两银子,就是卖那个锅碗瓢盆的这种店,卖这个锅碗这些磁器,做这个店,一晃就做了十年,发了大财了,这个生意做得好,发财了。发财了,而后这个张先生,从青海来的这个张先生,他是做生意的,又到了西安去;到了西安去,就想起来这个豆腐李的事情。就从西安又到了三原县,来看看这个豆腐李,看一看,豆腐李一看见他,心里也很欢喜,那么就是很热诚地款待他;款待他,但是心里有点不安,就和他太太私下里打主意,说是我们开这个店,他拿两百两银子来的,当时也没说清楚是借给我们的?是送给我们的?都没说清楚。他今天说,他是我们的老板,我们是个经理,也是有道理!但是我们今天发这么多的财,有这么多的财富,要分给他一半,我们心疼、心痛,可怎么办呢?两夫妻商议商议,就出来一个办法,说可以这样这样办。

  然后就回来了,对这位张先生非常的有礼貌,就是一直地劝他饮酒。饮酒,饮多了,就是醉了,醉了嘛,这位豆腐李和他的太太,就是用刀就把他杀死了。杀死了,想一想,这个尸首怎么办呢?就把他丢在河里面去,因为河离这豆腐店不远,丢到那里。若是浮上来可怎么办呢?说这样,因为开个豆腐店嘛,他也自己家里有磨,就拿上一片的这个磨,就是系在这个尸体上面,这样丢在河里面,他就不浮上来了。这样子谁也不知道嘛,就没有事了,就是这样子。

  处理完了以后,但是不久呢,没有几天,这个三原县政府的这个官任期满了,走了,又派了新任的这个县官来了。这个县官走到河边上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汽车,更不是坐飞机了,所以就是一般的抬轿子这样子走。走到河边的时候,喔!很多的青蛙呀!满地都是青蛙。这个抬轿子的人就报告了这个县大老爷说:这个走,不能下脚了,怎么办呢?这个县官也下轿子看。一想,这是有事情,有什么事情呢?这县官就说,说是:若是你们有什么事情,你们就引导我到发生事情那里去,让我看看。

返回目录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