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宽运法师:戒杀与放生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来源:   作者:宽运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宽运法师:戒杀与放生

 

  西方寺举行水上放生法会,不期然想到许多有关放生之不同音声。不少人反对放生,认为动用这许多人力、财力放生并无实质的意义,何不将金钱用作慈善用途?亦有人认为因为有放生的人,拓大了狩捕事业,令更多生命无辜被捕;更有人说回归大海之生物,可能被大鱼吃掉,或再次重投渔民之捕网,或因水质不适应或放生时不如法而死亡,是故放生等于放死;更有人说这么多异类生命,如何能放尽?

  其实,放生之真正意义,是长养我们的慈悲心。慈善事业固然重要,但不能令我们戒杀;说到放生令狩捕事业拓大或放生等于放死等之循环因果问题,非人力所能控制,正如我们也会死,但那是以后的事,不能因为会死而放弃求生之意念;至于这么多异类生命,如何能尽放之问题,更不必考虑,一切随缘随分去做,能做多少就多少,千万别因为做不完而不干,更不要误听诽谤放生的人说放生会令物类繁衍过多,而违背自然规律。古有明鉴:「楚不捕蛙而蛙反少,蜀不食蟹而蟹自稀。」须知所有一切异类实乃累劫宿世共业所致,其中因由非我等薄地凡夫能了知。鼓励赞叹放生之功德很大,相对地,阻挠质疑放生之罪过亦不会小。

  一、放生功德第一

  《大智度论》有云:「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古德把「不杀第一」说为「放生第一」,原因是不杀已经很好,但不杀生者不一定肯放生,放生者肯定不会杀生。为甚么「不杀是诸功德的第一」呢?不杀生乃至放生未必能成佛,但残忍杀生肯定不能成佛。

  《普贤行愿品》说:「尊重及随顺众生是供养诸佛之最好方法;若能令众心生欢喜,就是令一切如来欢喜。因为有众生,菩萨才能成佛,一切众生是树根,诸佛是华果,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是成就佛菩萨的智慧华果。若没有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正觉。」

  一切众生皆爱惜身命,如来又以爱惜一切众生为心愿,是故能救众生身命,便是成就诸佛的心愿。倘大众常怀不杀、放生之慈悲心,菩提心便随即发芽生长,佛法亦由此而生。正如《维摩诘所说经》说:「虽起身见如须弥山,犹能发起大菩提心,生佛法矣。」因此说「诸功德中,不杀第一」道理在此。

  二、茹素、放生,双管齐下

  六度万行以布施为首,布施分财施、法施、无畏施。难得是放生功德在同一时间内三施俱全,是既简单又成效最快之善举。付出钱财买物放生是财施;放生时为物命三皈依、忏悔、念佛回向,经过简单而隆重之仪式,乘此陀罗尼力,死后得以超生,摆脱三恶道苦,是法施;物命得以延续生命,心无畏惧,是无畏施。不杀为诸戒之首,放生为众善之先。仁慈济物,博爱利生,为人先当以仁存心。仁爱乃化育之本,长养万物之根。

  古德曾说:「下功断缘戒杀,中功断缘茹素,上功断缘放生。」说明戒杀放生是一体两面,双管齐下,相辅相成,成效特别显著。茹素是戒杀,即今后再不犯杀业;但茹素不放生,以前所欠之杀债还是不能清偿,放生不茹素,积来之功德又会因吃肉而消弭。又常听人说:「食斋不如讲正话,只要心地好,不用持斋拜佛。」却不审好心的真正意义,为自己的口腹而伤害其他生命,又何能称之为好心?

  又有人鼓吹斋心不斋口,说甚么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求。大意是口不必吃斋,心吃斋就好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梁武帝时,有一则类似的公案。有香阇梨法师,住在益州青城山的飞赴寺,每年春季的时候,有很多人带酒肉上山吃,香师看见人食肉的时候,必然相劝断肉,可惜没有人肯听。

  当时益州有一位罗研朝,与出家人很有缘份,既认识香师,又认识宝志公。一天,罗居士出门,途经宝志公住处,于是往探访志公。志公问他:「益州的香贵或贱呢?」答说:「甚贱。」志公说:「既然贱,为甚么还不走呢?」这位罗研朝甚不明白宝志公的意思,回去将此话对香师说。香师恍然大悟。于是在山上挖了一个坑,坑内注满水,然后召集那些带肉上山吃的香客,请大家吃饭。今次香师不但不劝他们吃素,反而煮了很多肉给大家吃,他自己亦大吃鸡鹅鸭鱼等。吃得饱醉时,香师命人扶他到坑边,张口大吐鸡肉,那些吐出来的鸡,即刻复活能飞能叫。吐出羊肉,羊亦立即奔走。吐出的鱼鹅鸭,能在坑内游泳,登时满坑都是动物。香师便飞升而去。大家看得非常惊愕,自此以后,都誓断辛杀,再没有人敢携酒肉上山了。

  香阇梨法师运用神力,将活生的畜生吞进肚里,穿过肠脏,然后又从口吐出来,是真正的「酒肉穿肠过」,但我辈凡夫,又怎能做到呢?

  三、戒杀、放生之好处世上有人穷,有人富;有人聪明,有人愚笨;有人长寿,有人短命;有人受尊敬,有人受鄙弃,这许多之不平等是怎样形成的呢?宗教家及科学家均不正面回答这问题,唯有佛以「因果」解释最为圆满。上述之穷通、寿夭、贤愚与杀生、放生、布施等产生极大之互动关系。因果论中,种瓜不会得豆。贫穷乃由悭贪造成,荣华富贵则从布施中来。要「得」必先「舍」,肯帮助别人,别人受到恩惠定会偿还,众缘和合时,财富亦会随之而来,这就是所谓福报。相反,平时不肯助人,我行我素,需要别人帮忙时,非但不顺利,且处处障碍重重。悭贪是因,贫穷是果;布施财是因,得福是果!

  为甚么有人聪明,有人愚笨呢?聪明人常乐于把知识传授别人,常读诵大乘经典,为人说法,或常劝人信佛念佛,此谓之法施。人能以法布施,内存智慧便脱颖而出,人亦变得聪明伶俐。反之,虽知善法,遇求法人请教时,却不肯教导于他,或见苦不救,来生就变得愚痴呆笨。吝法是因,愚痴是果;法布施是因,得智慧是果!放生属无畏布施。观世音菩萨常以无畏施于众生,故众生有急难时,称念观世音菩萨,菩萨即寻声救苦。生命被网捕后,将被屠宰时,倘能买牠放生,令彼重获自由,你便是观世音菩萨,你怎会不长寿?被你救活之众生,那有不感激你、不尊重敬仰你之理?即使因业障要受报,但因慈光太强,令怨家债主看不见、寻不着,得以暂时隐藏,享受安乐。此之谓善能伏恶果。相反,如经常杀生,非但慈光不显,新旧债主便互报行踪,重者要你偿命,轻则要你受伤多病或破财或被恶口毁骂鄙视,令你苦恼。杀生伤生是因,短命病苦是果;布施无畏、放生、护生是因,长寿健康是果!

  经云:「戒杀放生之人,得二种福报,一者长寿,二者多福多寿无病。」

  今世遭受的痛苦、疾病、不治之症、灾难乃至刀兵大劫,乃缘于多生累劫所造杀业而招感之杀报。解决方法是以放生来偿还欠债。日常生活时有所闻之因小口角造成误杀,都是因宿债而讨命之现实例证。如常行放生,可以消弭此等杀业。

  印光大师说:「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己。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

更多宽运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