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日(二) 再谈净土教法的分水岭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日(二) 再谈净土教法的分水岭
我们把净土划成两个部分,这样区分一下(如下图):
虽然佛力平等摄化着一切众生,但有一类有情没有自力行持他不认同的,这个不认同就是资粮教育。
信顺佛力这一类有情,他只是被载负了,被放在这个愿力船上去了,他就不管了,这一类有情就是所谓的念佛者,念佛信顺佛愿佛力。
前一类信顺的是自己的业力、所行力、资粮力,这个没问题的,自力的行持也没问题的。
一个是念佛的认同,一个是自力的认同,都在佛力的普摄下,这是真实不虚的。
信顺佛力这一类,即下就被佛力摄化,他随顺佛力,即下就得不退转,这个是即生利益。印光法师讲即下即得往生。这是现生的利益。
信顺自力者是一定是死后了,得不退转。那为什么说死后往生彼国得不退转呢?他死的时候才放弃自力,这时候佛的摄化才能成就。
为什么早期念佛的基本上没有青年人呢?就是因为大家都讲这个死后的事,不讲活着的事,所以年轻人就不接触净土,今天一个居士给我发了大量的信息,就谈这样一个东西,说阿弥陀佛是死后了怎么样,药师佛是活着怎么样,要不然我今天就不这么来讲了,我感觉到还是需要再讲。
这个分水岭不是一个截然的分水岭,它可以交织的,因为在不定性的时候,有的人跑过来,说念佛忆佛真好,安稳,顺佛安心真好,一会儿他又跑到自己的业习中了,他就感觉到不安了,他说死以后再说吧!又开始徘徊了。那么这一类的人,真是累了,有时候遇到随顺佛愿这样的教法也会跑过来。
自力行持这里面就有三辈九品。因为他有自力所行之局限,或善或恶,或进或退,资粮足与不足,他给自己判定三辈九品,这个是没问题的。
信顺佛力者,就没有品位之说,就是佛告阿难——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一念往生,这一念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也不是活着也不是死着,跟这个没关系,就是信顺佛愿力故,即被佛力摄化得不退转。信顺佛愿,心与佛愿相应故,一念之下即得不退,这个就是即下不退转的实质的利益,即下安心,因为什么呢?与佛愿相应了就安心了。所以“十万亿佛土一念信即是”,这是真实不虚的,因为我们的心广大无边,诸佛如来的心广大无边。那么这一念随顺佛愿,心与佛愿相应了,就得不退转,心念不退转,你随顺之时就是不退转。这个是没有品位的,乘顺佛愿,直生报土。自力行持,多是边地疑城,因为或信不信。
今天让大家对比对比并不是有其他意思,主要是这个地方很坚固,我们若不去不断地分析,这个概念十分的坚固,会遮蔽我们的心灵。这里没有什么好坏,你说我就是个自力的支持者,这个没有问题的,你就那样去慢慢地看自己的作为就行了,看你安心不安心。
念佛者,依信顺佛愿,或者依心与佛愿相应为安心方便,他即下就得到安心的方便了,因为心与佛愿相应了。
自力者,心与业力相应故,多在业力中徘徊,就是在自己的业力作为中进啊退啊,信啊疑啊,徘徊的比较多。
自力没问题,但这是我们的生活习惯,认为否认了自己,那可不得了了,哪怕是恶业善业都受不了,就象坐在飞机上他也要蹦几蹦,为啥呢?怕自己忘掉了自己。佛力载负着,他也不安心,他要蹦几蹦,不愿意宁静地做一个闲人,不愿意休息下来。没问题的,你可以作为的。
所以说,一般安心人他都去赞佛,不依得失心而修证佛法了,感恩佛陀,赞叹佛陀,供养佛陀,供养现前有情,为什么呢?他没有事情了。
自力修行者往往表现的极端自私,他一定会很自私地说谁也不要耽误我的修行,我一定要修行到某个程度才行,大家一定要为我服务,我是世界的中心,因为我要了生死,我要往生,你们都得为我服务,他是所有的东西都会放弃,干什么呢?就为自己的行持。这样的人你一定不要惹他,他要正在修行,你惹他,他会跟你翻脸的。
信顺佛愿这一类念佛者,你要惹他了,他会跟你说,你信佛吧,信佛很有意义的,信佛很轻松的。
这个不是可笑的事情,这是很现实很现实的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用哪个方法来实践佛法,实践净土,我不推荐,我只说可以来对比对比。
这一类三辈九品的实践者,边地疑城者,多有徘徊,现下多不安心。不信我们遇到这样的人,你可以去问他,他基本上这样行持的,他说他安心,你吓唬吓唬他,他就不安心了。
信顺佛愿念佛者,谁吓唬也没有用,因为啥呢?他信顺佛愿了,心与佛愿相应了,他已经被载负了,你再吓唬他,他不理你,他说不要吓唬我,你吓唬你自己吧。
前一类人经不住吓;后一类人是吓不住,除非自己吓自己,为什么呢?一违背佛愿,想想自己的业力会害怕的,那么一念佛,心与佛愿一相应,刹那相应,心智的安乐马上就现前了,
这就作为一个分水岭,我们来看一看这两种修行净土念佛的状态,但这都为佛力所摄,没有佛力,他再自力他往生什么地方去啊?只是顺佛愿者容易安心。
所以,皆在佛力的普摄下,念佛法门中分出来这一类“安心起行作业”者,安心就是依佛愿因缘作为安心的方便,即“得不退转”这样一个安心。在这个不退转的愿力的摄化下,与这个愿相应,得到了安心念佛或者信顺佛愿念佛这样一个方法,这是一类修行者。
再一类,就是所谓的自力,根据自己的资粮、业习、作为等等,以求死后往生彼国得不退转,现行多是徘徊,多是不安的这样一个状态下的修行者,当然也有进趣安稳,这个地方因为不究竟,他有进趣,或者增上安稳。
信顺佛愿者是究竟安心的。这个心一安就彻底安了,就是有颠覆也没问题的,只要是安就是究竟安,因为是信顺佛愿依佛的果地觉为安心方便,所以这个安就很彻底,没有保留。
自力行持者,安心是相似安心,他有进趣,或者称为增上安心,在增上的修持上能安心,稍微不增上、功夫一退,马上就不安了。
顺佛愿念佛者,是究竟安心的,因为是依果地觉为因地心,依佛愿与自心相应为安心,就是为发心之缘起,实际这就是说的发无上菩提心者。
依自力念佛者,大概的是为了死后往生彼国的这样一个死后的因缘。所谓的死后,就是这一生的资粮积攒,回向往生彼国,到死亡这一刻,佛来接引往生彼国。
顺佛愿者有没有死亡呢?也有死亡,但他现下的利益是有了,死亡,爱死就死了,不爱死他就继续活着,但他是安心的。
依自力者,就像曾子一样,没到死那一刻是不会安心的,为什么呢?再也没有可犯错误的机会了,这样他才能安心。
这是两大类的修行,这个分水岭,实际在过去历史上是有判定的:
自力行持,这一类的修行我们称为“远公流”。远公大师在世的时候,那个时代的人自力还具足,远公大师在禅定中三见阿弥陀佛世尊,他有那个功夫。
中间,不舍万行,又回向往生的这一类,称为“慈愍流”。
顺佛愿念佛,这一类称为“善导流”。
过去称为三个流支,是净土修持的三种流派,大家都基本上比较认同这种说法。
但善导流的修行方式在这个时代,我认为比较对机一些。
这个时代,慈愍流的人少一些。这一类的人是比较善良的人,或者说要有持戒、精进这样的空间与团体的人。
远公流的的人群比较受制约,但现在这一类的人比较多。
善导流的人群不受制约,这一类是不分善恶男女大小是非的,大家都依佛因缘,如昙鸾法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同一念佛无别道。不管是谁,来念佛的人都可以,依信佛因缘而念佛。依信自力因缘而念佛,他也是在念佛,但他相信的是自力所行,这个没问题的,此处没有任何表态说反对自力或什么的,只是说你可以评判一下哪种方法比较合适你自己,比较方便。
善导大师提出来的是“安心起行作业”,就是说一定是在安心的情况下去作为的,“远公流”一般提的是信愿行,是从常规的信愿行下手的。角度不一样。
你说传到现在了,大家不都在大谈信愿行三资粮吗?这个没问题,不能反对,只能说这是流派不一。我们不能扼杀其他流派的教法。象这个慈泯流,一般不提,它就是不舍万行,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实际上我们大家的作为基本上都不舍的,象出家人到寺院里学习啊,作诸善缘啊,都在回向于极乐世界,但是善导流的根本是依愿力得以往生,回向不过是不留轮回果报之因缘罢了,就是不把我们的善根福德残留在三界作为轮回的资粮,而是作为往生的一个进趣方便罢了,或者作为一个现下的报恩行罢了,所有的行善作为只是在报恩,在令佛法住世,如此而已,顺应世间令佛法住世。
所以慈泯流一般都不太提,远公流和善导流这两个流派就比较突出,远公流这个支派在中国早期的传播是百分之百的,我用这个方法也实践了很多年,感觉很好,但这是很少一部分人在一个增上的方法上去修持,在增上的环境中修持才可以,必须得有增上的环境,增上的引导,增上的机遇,这个方法才能使人安心,要是不增上,要是一停止不前,人就会发慌,那就出问题。这是时代的一个产物。
(岁次辛卯六月初六2011年7月6日)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