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文集:华严宗五教十宗的教判
华严文集:华严宗五教十宗的教判
华严宗五教十宗的教判
一、 华严经的传世
华严宗是依华严研究发展出来的一个宗派。华严经为佛成道貌岸然后二七日中所说的一部大经。由于它的陈义太过高远,所以文殊菩萨结集出后,即藏之龙宫,迨佛后七百年顷,始由龙树菩萨自龙宫诵出。相传,藏于龙宫之华严经有上、中、下三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品。龙树诵出者为下本经。于我国晋朝义熙年间,由佛陀跋陀罗译出三万六千偈,得经六十卷。此经并不完全。后于唐武则天朝,由实刹难陀译出四万五千偈,得经八十卷。后有德宗朝的波般若三藏,又译出入法界品广本,得经四十卷。此三种华严经中,在我国流传最广的,当推八十华严。
二、弘扬华严经的人
这部号称为要根本*轮的华严经译出之后,马上引起佛教学者的兴趣与研究。其中最有心得者,当推杜顺和尚(五五八-六四0)。他精研大经,深得经义。杜顺,唐初雍州万年人,隐居终南山,专心禅观,作华严法界观门、五教止观及十玄章等,为本宗教学之章本。师生平颇多神迹,深受唐太宗的归敬,赐号帝心尊者。住世八十四秋,寂于宫中御座。其弟子智俨和尚(六二0--六六八)居云华寺,人尊称为云华尊者。师承杜顺,习法界观。尽得其旨。遇异僧,嘱研十地品蝇六相义,可窥法界宗旨。师不一月思惟,豁尔贯通,乃盛弘华严,作有华严经搜玄记、华严孔目章、五十要问答等,奠定本宗基础。继承智俨法业者为法藏大师(六四三--七一二)。师本康居国人,祖父归顺唐朝,移居长安。师十六岁入太白山,研习经论,后至洛阳,师事智俨,研研华严经。颇有所悟,讲演大经五十余遍,武后敕号贤首国师。作有华严经探玄记、五教章、华严旨归、华严经传记、金师子章等。贤首依华严经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为五十宗,乃本宗之集大成者。师受武后归敬,尊为贤首菩萨。曾参与翻译新经,并为之作疏,惜未终卷而寂。所幸有澄观大师(七三八--八三九)续其慧业,发扬光大。澄师,浙江会稽人,秉赋特异,勤于课读及以著作,终身以十誓自持。修学一以华严为专业,旁通诸宗,著有华严大疏二十卷、随疏义钞四十卷,纠正慧、苑之偏失,重振华严宗风。般若三藏译四十华严,并为之作别行疏四十卷。另有华严玄谈、法界玄镜、华严略策、华严纲要、入法界品十八问答、五蕴观、三圣圆融观门等。澄身师历九朝而为七帝门师,时人尊为华严菩萨。住世一0二载。他的传人是圭峰山草堂寺宗密大师(七八0--八四一)。果州西元人,少通儒学。出尘后,先从荷泽学禅,后潜心圆觉经,深达义蕴,著大小钞,以疏其。读清凉疏钞,精勤吟味,大有所悟,乃宗崇华严,并于澄师执弟子礼。著有华严心要注,新华严经合论、普贤行原品别行疏钞、华严原人论及禅源诸诠集都序等十数部。唱禅教合一说。人尊之华严五祖。值会昌之乱,佛教因而衰微, 华严宗派亦不绝如缕。
三、华严宗的判教
华严宗以五教十宗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五教是依佛经所诠法义的浅深,把佛一代所说教相分为五类,如华严一乘教义章说:[就法分教,教有五类。]又华严经探玄记说:[以义分教,教类有五。此约义分,非约时事。]五教的分类是: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内分相始教和空始教)三、大乘终教,四、大乘顿教,五、一乘圆教。十宗是依佛所说义理,区别它所据以立论之所宗崇,分为十种,如五教章及探玄记说:[以理开宗,宗乃有十。]这是由于五教(经论)所诠的义理,因众生的机类不同,从而各处自所尊、所崇各?,所以开作十宗:一、我法俱有宗。二、法有我无宗。三、法无去来宗。四、现通假实宗。五、俗妄真实宗。六、诸法但名宗。七、一切皆空宗。八、真德不空宗。九、相想俱绝宗。十、圆明具德宗。兹将五教、十宗摄义略;释如下:
五教
(一)、小乘教也叫作愚法二乘教。这对那不堪接大乘教法的小根机的众生所说的教法。它所依的经以四阿含及提胃经为主,律依十诵、四分及僧祗为主,论以婆沙、俱舍、发智、成实为主。所谓愚法就是此教只明人空,不明法空,纵然有时少谈法空、 但也不甚明显。又此教只依六识、三毒建立染净根本,未达大乘法理的广大境界。找非菩萨乘,而命名为小乘。
(二)、大乘始教大乘始教是封从小乘始入大乘而根机尚未纯熟的众生所说的教法,也可以说,这是大乘的初门。封后面的终教而叫它做始教。于中又有空始教和相始教的分别。空始教依般若等经、中、百、十二门等论为所依经论。此教以破相遣为宗旨,但明诸法皆空、未尽大乘法理、故名空始教。相始教以解深密等经。瑜珈、唯识等论为所依经论。主张众生根性有五种不同。其中定性二乘及无性阐提的两种根性不能转入大乘而成佛。说入法二空,真如凝然不变;广谈法相,少及法性。纵说法性也摄在法相之列。又此教但在生灭事相上说阿敕耶缘起,所以叫它为相始教。
( 三)、大乘终教 终教乃大乘的终极之教,亦名实教。又因此教主张,二乘根性及一切有情悉当成佛,方尽大乘至极之说,故名终教。此教以楞伽、楞严、密严、胜鬕等经起信、实性等论为所依经论。说真如具生灭、不生灭二义,随缘而生万法,森罗万象。体即是真如,理事圆融,性相不隔。多谈法性,少及法相,从说法相,亦会归性。所说皆尽诸实宝理,故名实教。
(四)、大乘顿教 顿者:此教修证,皆一时顿成,不落渐次。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顿修顿悟的教门。离言说,离心缘,一时顿解,一念顿时成,所谓一念不生,即名为佛。故谓之为顿。此教不说法相,只辨法性。无八识、二无我之差,可谓此教教义。此不同于渐次修成的始、终二教,亦有异于圆明具德的一乘圆教。清凉国师以为,它颇近于禅宗,故本宗特另立之为一教。
(五)、一乘圆教 这是一个圆融无疑、圆修圆证的教门。此教依华严终义,说性海圆融,相即相入,缘起无尽法界。彼此互不违凝,如因陀罗网,重重无际,微细相容,主伴无尽。于中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因赅果满,果徹因源;十信满心,即摄五位而成正觉。所以独享一乘教之名。
十宗
(一)、 我法俱有宗 已入佛法的人天乘认为,我法俱有实体。小乘中的犊子部、正量部、密林山部、法上部、贤胄部等派属之。彼立三聚法,谓有为、无为聚及胜义我。然此一部,诸派共斥,一、 呼为附佛法之外道。所以把它叫作我法俱有宗。
( 二)、法有我无宗 小乘佛教中说一切有部、雪山部、多闻部派属于这一这宗。此宗说诸法五种所摄--心,二、心所,三、色,四、不相应,五、无为--,主张万法的存在是有的,主观的我是没有的,故名法有我无宗。
(三)、法无去来宗 诸法过去及未来的体、用都不存在,惟有现在的有为诸法及无为法是实有的。此乃大众部的主张。他如鸡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法藏部、饮光部及根本化地部等派也同具此思想。
(四)、现通假宝宗 此乃说假部所立之宗旨。此部认为,过、未之法总无实体,而在现在有为法中,在五蕴者为实,因为它直接以一切物质为色,以一切领纳心为受,乃至以一切心王为识,所以是实;在十二处、十八界者为假,因为六根、六尘是相封的假法,?不直接举示诸法,相封而非绝封,所以是假。十八界也是一样。故名现通假实宗 成实论及其他经部别,亦持此说。
(五)、俗妄真宝宗 此为说出世部及其末计等所持之主张。他们认为,世俗语法是虚妄的出世法才是真宝的,因为世俗法由颠倒生,而出世法非由颠倒生,换言之,世谛是妄,真谛是真,故云俗妄真宝宗。
(六)、诸法但名宗 此乃小乘部派中一说部等所立之宗旨。他们认为,一切诸法唯有假名,都无实体,因为有世间法,必有出世间法,相封法故。世间既然是虚妄,出世间亦无pud 体,相封法故。相封之法,自无实体,故名诸法但名宗。
以上六宗属小乘教。
(七)、一切皆有宗 此为五教中的始教(空始教)。在无相大乘思想中,不论有漏或者无漏,当体均都是空无自性。般若经乃三论为此宗立论的依据。一切诸法生,即无生,纵缘起故,悉皆真空。故名一切皆空宗。
(八)、真德不空宗 此为五教中的终教。此教主张,一切诸法唯是真如。真如具足无量性功德。真、妄、染、净一切诸不法,莫不皆由真如缘起,故名真德不空宗。又以真如之理、万有之事无疑鎔融,澄观又称它为空有无疑宗。
(九)、相想俱绝宗 此乃五教中的大乘顿教。相是指所缘的境相,想是能缘的心想。此教主张,一念不生,即名为佛。泯所缘的境相,绝能缘的心想,真显法性,故名相想俱绝宗。
(十)、圆明具德宗 此乃五教中的圆明教。此教主张,性海圆明,备具众德,无尽缘起,一多相即,主伴具足,事事无疑,故名圆具德宗。澄观则称之为圆融具德宗。
四、 结 语
五教与十宗,俱从华严教海所诠法义开出。其相互关系,前六宗愚法乘教,后四宗,则一切皆空宗属大乘始,真德不空宗属大乘终教,相想俱绝宗属大乘顿教,圆明具德宗属大乘圆教。就十宗之创说而言,杜顺初祖五教止观中,第一门难虽有法有我无门之小乘教,但未配宗。至三祖贤首国师,方开五教为十宗,故十宗乃贤首所首创。尤其十宗中八、九、十三宗,实为华严特有的判法,不可不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