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六十四日(三) 业无所属是正见的大旗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六十四日(三) 业无所属是正见的大旗

   念佛法门,本来是依持名念佛作为一个最殊胜的自他二利的音声佛事,这种音声佛事的确对我们凡夫有情来说十分方便,但若是方法不得当,我们往往会不乐于此事,许多人念佛就会有那种所谓的苦的缘起,或者在念佛上有被动,或者说在念佛的缘起认知上有问题。

  实际念佛最直白的是可以使我们避开诸恶的行为,在这个娑婆世界你这一动念能不能离开无始以来的习惯,好比说昏沉,不是一个人昏沉,大家今天都比较昏沉,因为天比较热,这么长时间一段都是阴天,突然有这么个温度,大家心理都有点松弛,一松弛我们的习惯就来了,什么习惯?想休息,就是这个无记的习惯,无记跟休息很容易联系到一起。

  我们的习惯来了,一般都感到很舒服。我们讲的这四个环节——习惯、执著、迷惑、痛苦,这个习惯都很舒适,只要你感觉到没有伤害、没有冲击,你体会不到它相续的是什么——好比说大家都会轻视你、指责你,或者说找你麻烦,或者开除你,可能你就不敢睡了。

  这个习惯也是个缘起啊,这也不是啥坏事,这里面一点好坏的东西都没有,你看,他就是舒适,也没有伤害,就是把这段时间休息了对不对?但这段休息是习惯性的休息,就是你越培养它越睡不够,你越睡就越睡的多。很多走过般舟的人就知道,很少睡眠的精神头就比那些天天睡眠的人精神头要好得多,为什么呢?它是个习惯,并不是真有内容,并不是说这个所谓的休息是真正的需要,它是一种习惯的重复。

  我们就从这个来看一看我们的习惯——它是个重复。不信你看,天天没事就睡觉的人,他这个无记业睡的机会是最多的,但是越睡越贪睡,要是不让睡,很容易生烦恼。以前我经常去一些寺院参加打七,就是头一低这样的菩萨是最不能说的,有的一说他会蹦起来跟你拼的,他会说我清楚我知道,因为他在一种脑袋说浆不浆的状态下,这个人是无记的,他很舒适,就是习惯性的一种舒适。

  习惯可以延续出来业,这个执著并不是说我们要执著这个睡,还不是,是你不睡不舒服了,你就要执著了,你就会迷失在这个地方,什么叫迷失呢?你不这样做你就受不了,你就迷失了。就象抽毒品一样,很多人知道毒品这个东西对人不好,抽毒的人都知道,但他就迷失在这个地方了,他不抽就痛苦,那么他就变得要去很执著了,有钱的可以把生命搭进去,没有钱的人就去抢别人、骗别人,那苦业就变成事实。那这个无记的睡能不能变成事呢?要养成习惯了,一样会重复迷失在这个里面,你不睡受不了的,受不了你就要执著它——我要睡,我必须得睡多长时间。这个还不是苦业,是你的生命在这个地方过去了,现在过去了都没有问题,但它会积攒出来一种业,积攒出一种你认定的事实,后面那就复杂了,这个东西(畜)就出来了,你储蓄的多了,那就畜生了。这不是骂人的,我们认为畜生的来由象是蹦出来的一样,不是,就是你这个事实的储蓄、积攒,执著、迷失、苦业——你就成畜生了,成为事实了。

  这是很简单的一个动作,你警觉了就根本没问题,你就跟这个(畜)根本没关系,但是积蓄的久了,成为事实了,那就畜生了,这可不是骂人的,等你改头换面的时候,完了,那就是苦业。没改头换面的时候,很多人再提醒他都不当回事,说离我远着呢,其实根本都不远,一点都不远,真都不远。这都不是骂人的话,我们大家都有份啊,我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都是一样的。我坐在那儿,我说我就试试看用两秒钟能不能进去,两秒钟脑袋瓜子一木就进去了,无记的状态就出来了,很简单。这个“木”是什么呢?就是在积蓄一个东西。积蓄什么呢?就是无记业。这个无记业一旦成为强大的事实,难逃罗网。

  这是很严肃的一个生命相续的话题,跟别人没关系,不要认为是谁在说我们,没有任何人需要说我们的,我起码在提醒我自己与我的同类。皮毛换上的时候就不是提醒的问题了。我真是不知道咋讲啊,只能说我们有这样一个因缘,只能有这样一个提醒,因为夏季跟春天里这个业是最容易成熟的,春眠不觉晓,所以说春天动物的出生率是最高的,很多搞养殖业的,春天大型动物出生的最多,成活率最高,为什么呢?积蓄的力量在那个时候最容易成熟,什么成熟呢?就是我们的意识在那个时候最容易昏沉,啪,一下中阴过去了,一伸手就成驴手马手了。那个时候笑不出来,没人能笑得出来,那时候哭爹叫娘都没有用了,为什么它们会叫那么悲惨呢?哞~哞~,但晚了,因为它已经出生了。

  这个“畜”字,就是储蓄、积蓄啊,加个草字头就是存款了,这里不是存款,是存“业”。它跟我们没有关系,但我们这样做,不警觉它就有关系,你要固执这个业,你说我就这样坚持,那我们就等着改皮换毛再见,这是决定的!因为啥?你不念佛了,你念这些东西了。我们真是心作心是啊,这个法界,你看这么多生命,下至蜎飞蠕动,上至大鹏金翅鸟,龙天护法,人非人等,这么多生命从哪来的?就是从自己的心作心业,事实重复,执著、迷失、苦业造成的。

  菩萨。不要相信它跟你有关系,或者不要把它当作是你,那你也太可笑了。但这个地方跟觉与不觉有关系,不觉悟与认知它,你怎么不堕到这里面(畜生)呢?因为大家禅定的功夫就不用提了,没有出神入化的方便,就不知道生命本来就是相互依托变化的。我们不懂这个,不懂就不怕。不怕就继续积攒。积攒就要去面对事实。事实就得自己去受苦报。这个不用吓人,真不行了哪一天我们拉出来一个看一看,哪个牛马过来了,真叫上它的名字了,我们大家可能就警觉了。

  中阴是靠什么呢?就是业力重者,业力交织在哪个地方,它就一定会去趋向那个东西,重者先成熟。我们身上的善恶业都很多,但是重者所牵。所以为什么鼓励我们念佛呢?鼓励我们认识缘起呢?来了解音声佛事呢?很多人真是一念佛就警觉了。我们的钟、鼓、板,实际都是音声佛事。我们都有睡的习惯,我们都有这种休息的习惯,我们每天都需要休息,但你如果不警觉这个习惯,把这个习惯当作事实来储蓄它、积累它、迷失在其中,或者说你不这样做你就受不了,那你就会执著这个事情,苦业必然现前!

  业无所属啊,业一定是无所属的。菩萨,这个地方一定要深信,一定不要把这个业往自己身上套,自己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悲悯者、可怜者一样的。业是无所属的,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你要认为业是属于你的,你就大错特错了,人就会为尊严而奋斗,就会乖戾斗争,就会自己坚持,或者说“我就要这样”的心理就会成熟。

  业无所属,业不属于谁,起码说作为凡夫众生这一点是公平的。有的人就会说谁谁谁说你什么了,说他什么了,这都是把业定在别人身上了,这样的人就是挑是非的人,没问题,挑个是非就是个是非心,但说业无所属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在这个地方根本不能讲任何一个人,这是共业所现,这个地方一定要有个审视与观察。

  业无所属是我们修行人的最基本的一个理念,这是个自尊,也是个正见。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搞是非呢?或者喜欢说别人这个业那个业呢?这就有定见与是非心。什么是非?就是会把一个事当成事实扣在别人身上,然后让人去坚持,造成斗诤,造成固执,造成业力的执著。世间的斗诤都来自于业有所属了,说你是什么人、他是什么人,好了,开始斗诤。那我们要是学会认知了法无自性、业无所属,人什么也不会斗,自己也不跟人斗,也不跟人较劲,也不赌气活着。赌气活着是最坑害人的!很多人一生中就是靠赌气来推动自己的,那可麻烦了,那真是没有智慧,真是所谓的愚痴与执著了。一个业本来跟你没关系,本来是个习惯,你把它揽在自己身上,你去执著它,你去强化它,那你要到哪一道去啊?你要干什么?拿自己的法身慧命赌气吗?

  我们都知道目健连尊者神通第一,很无碍的一个人,但他就喜欢睡觉。别的比丘都打坐、经行的时候,他就睡了。他睡眠的机会多,就有其他比丘说他。他毕竟是证果者,很容易警觉自己,避开这些讥嫌,他就问世尊去了,他说世尊这个如何避免过多的睡眠?我们都知道睡眠是人类的一个正常状态,但是过多的,就是不择时候,不择场合。世尊讲法的时候,阿那律去睡觉,世尊就骂他说你做螺丝吧,一睡就睡三千年。他就去经行,七天七夜不睡觉,把眼熬瞎了,世尊教他修天眼,他成就了天眼第一。

  这个过多睡眠,不择时间,不择因缘,多会遭人轻慢,并不是说这是个好坏事,你自己也会轻慢的。慢,实际就是一个业力的状态;轻,就是不遭重视,你自己都不重视,会有一个不重视的业报。所以目健连尊者问怎么不要过多地睡眠?世尊跟他说出户外,就出去到外面去,到通风的地方去。他说还不行。世尊说揪揪耳朵。他说还不行。那搓搓脸。说还不行。用凉水来洗一洗脸。还不行。世尊说还不行,那睡觉!还不行那就该睡觉,这个不为过的。但我们要在什么地方都睡,那就麻烦了,不讲场合、不讲地方,这就是养成习惯了。尤其是学佛的人,因为我们大部分学的休息的东西,大家相互都是用比较仁慈信赖的东西来接触的,所以容易进入休息的状态。但这个休息,它是个习惯,并不是说真正的休息。要是真正的休息了,我们还真鼓励大家,只怕习惯不警觉,慢慢慢慢变成苦业了,那这个习惯就变成一个恶性的东西了,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休息了。说恶性是啥呢?就是给我们带来了苦的果报了。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修行人、学佛人,应该怎么警觉自己呢?实际完全只是个习惯,不能去坚固这个习惯。一定警觉乖戾这个东西,乖戾比你的习惯更厉害,它本身就是苦业,就是固执强化。一定要警觉这些东西,下面就是对抗,这个对抗更划不来了,跟谁抗呢?说我故意要这样做,我一定要这样做,那就惨了,那就把自己惩罚掉了,把自己推到一个真是无明的地方,那就真是无明的恶业了。因为在世俗中这样的恶业特别的多,在单位、同事、家庭很容易这样子。因为啥呢?没有智慧的教育,没有真正的善心的交往,所以多产生恶性恶意的对抗,那你积累出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

  业无所属是学佛人一定要敬起来的大旗,就是正见的大旗。一定要在这个地方有个确认性!业无所属,要在这个地方真正去反复认知,一定要反复认知。因为这个业是某个人,这必然是一个冲突与对立的一个最起码的导火索。没有哪个业属于哪个人的,法眼净者无所染呐,他就知道这个业、业之性、业无性,任何一个业一表现出来,这个无属性就展示出来了,人就能自行解脱,而不是自行坚固与冲突。一般斗诤都是来自于说某某人说你某某某业了,某某某业是你,就开始闹矛盾了,积攒。我鼓励大家学佛尽量在这些地方用功,这是很简单的基本正见,最基本的一个正见了。你说我就不用正见,那就麻烦了。基本正见能使人轻松快乐,能使人有喜悦的东西。这个一定要清晰,睁开我们的法眼,法眼就是正见的作用。

  起码“业无所属”这个话你要记住。记得住了,我们基本上就不跟任何人去对抗,不跟任何人去冲突,起码说不在任何事上迷失,这样你就活一个无事的闲人。因为它不困你了。若是做一个无事的闲人,并不是说你无所事事,是你在这个事上知道了它没有属性了,你就能做一个闲人,心地就会闲。闲人讲的是心地,不是其他。这样我们就真正地能念佛。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二十2011年7月20日

返回目录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