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五集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五集
耳根圆通章第五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昨天把这个心性的基本结构跟它活动的大概状况,简单的跟各位提了一下,我想这个部分是在各位自己行法上要去做的,你不能进行的话,那就只有变成一种知识。我希望各位不要把它变成知识,它是一个你实际实践的一个过程。
在我们修学的整个过程里,一些前提性的基本要件你自己必须要具备,要不然这里面你进不去。我们一再地跟各位讲“行者本色”,行者的本色你到底有没有?这我就没办法再跟你讲“行者本色”是哪些了。这讲了我想最少要二十个小时以上,你自己也要去体会,要怎么体会呢?就你们师兄弟之间要多交谈。
有些人他以为他是独觉阿罗汉自己抱着书本猛啃就可以,没有用;也有很多人是一条鞭法,他直接找和上,我跟和上谈好就好。你是宰相啊?对不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都没有办法,这种人际关系不良的人就是人格有问题了,所以你要晓得如何跟大众相处,透过相处当中你对心性你才能了解。
昨天,我们也淡淡的跟各位提了一下心性学跟心理学不一样。心理学它只是从统计数字上去处理,这些学者他是用他所要的资料,他不是实际上去看到心性活动的轨迹。我们修行人不一样,你是进入了,你自己进入了那个轨迹,你掌握得到。
虽然我跟各位讲,修行人真修行不要什么仪式、什么打坐、拜忏这个都可以不要,但是要问的是你是真修行吗?你不要懒了以后你就和上说“我真修行不要上殿”,那叫做去死好了。你真修行谁给你肯定?你自己能肯定吗?可以肯定,你要怎么肯定?我挑三斤的人,我今天挑三斤,明天挑五斤,我每天进步一斤,这个是真修行。我们有很多人要修行,“我先跟你讲:我是不能炒菜啊”,“我先跟你讲:我是不能弯下去啊”,那你修什么嘛你,你自己敢向自己挑战吗?你还没有开始就解甲易兵。你这叫修行吗?把道场当什么?龙发堂啊。你自己向自己挑战,你有没有战胜自己,超越巅峰,这个可以,因为那是一个行法嘛。我有病,是啊,我有病怎么样?你向你的病挑战,你才有可能战胜它。你要不向自己的病挑战,你无法战胜它,你看到病你就垮了,你还讲什么。
我常跟大家讲说假如因为你的条件差,就要让人家认同你,那你完了,你最好去找救济院。我们条件差的人就是不让人家知道,要让人家说,唉哟,看不出来,你不要让人家看透透,看透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什么都要让人家看出来呢?这就是基本条件,你要是没有走过那一条路,你的心性自己看不出来,绝对看不出来,所以修行人说“带几分病好修行”关键就在这里。因为你必须向你的边际挑战才能突破,就在那个挑战的同时,你才看得到,那是一个大福报、大善根。
你现在就说,哎呀,我这样不行,在外面反正混也不进去,那就干脆混到空门来。我佛慈悲为怀,那要怎么处理,这要怎么修行,你说嘛,修行吗?可以同情你!你是个修行人还是被同情人,这一点先弄清楚。
我们都知道,大家要往前迈一步,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勇气才有可能,因为要迈出那一步是未知的领域,你只有迈向未知的领域,你才能看到你心性的起伏,才有可能看到。所以透过这种状况你走过了,那么人家有什么问题,他只要开口你就知道,甚至于坐在那个地方那种脸色、那种神情,大概你也知道。为什么?因为他心里的东西他在外面显现出来,无法隐藏的,透过语言的描述他会掩饰,有些是故意掩饰,有些是无知,像你们在讲那境界、做梦,都是无知啊。你不知道讲的那些,把你内心的什么秘密吐露出来,你不知道。但是你走过那个心性的人,心性轨迹的人你就很清楚了,所以这里面在谈的跟心理学不一样。
我们要告诉各位的是,你是一个行者,一个行者在成就的人叫做在第二世界里面;一个行者在未成就的因地里面讲是他是面向第二世界那边走的。一个非行者,不管他是国王,他是什么学者,他都在这个第一世界里头绕,他一直找那个连结点,因为他要生死轮回。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所以今天各位是个行者,那你就看清这一点,你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不是你有什么,台湾话讲的“我是个修行人,所以我很了不起”,不是这样子,你修行者是什么?别的我们不谈,我们从华严行者来看,什么叫华严?你先弄清楚。一个华严行者跟一般行者有什么不同?那华严教义跟一般佛教有什么不同?你这个先弄清楚嘛。我们一再的跟各位谈,它差别在哪里。
这是在西安的时候一个同修问的,那天我身体也很不好,想出去也走不了,刚好上了圭峰山爬的很累,回来又再“师父我跟你请法”。请了那么多法这个请的不错,问到重点,所以我就把它记录了一下,你看一下。华严讲的一乘教义“不共别圆”叫做一佛乘,这个一佛乘的法跟三乘法有什么不同,大乘、中乘、小乘差别在哪里?你要能够分别的出来。当然,分别的出来你已经进入华藏妙海了;你分别不出来,最少这疑情要带着。
我跟各位一样,我也不懂,我问人家,人家说华严是“一乘不共别圆”,“一乘不共别圆”又怎样?“就是跟人家不一样。”我说:“哪里不一样?”“不一样”,然后说“我有事我先走了”。这还是华严大家,我想他也对,很慈悲,就是不一样啊,“不一样”下一句他没讲,要是我的话就拍桌子说:参!他不会这一招。
我大概搞了十二年才找到了这个答案,现在免费送给你。我想你拿回去也是当知识而已。海云说,说这样,对你来讲又怎样,只是多一份资料而已,那就没意义。简单的讲,这个一乘教义就是讲法义、教理、行果;一般佛教讲的叫做教理、行果,不讲法义。它不是不讲,因为它法义是佛陀讲的,其他呢,他就依教奉行,他就依教奉行了,反正佛陀讲的都对。所以我们讲一般三乘,包括安藏,都是讲教理行果,所以有声闻乘教理行果、菩萨乘教理行果。它不讲法义,法义都是佛讲的,佛讲,你只有依教奉行了,这是标准的乖儿子,佛陀的乖儿子。
那我告诉你,经过五、六百年以后,佛教面临了脱胎换骨的境界。这五、六百年下来,整个印度的客观环境有很大的变化,佛教僧团本身的生态也起了很大的变化。因为佛教已经几次分裂了,在教义上大家都有争执了;印度教、婆罗门教也经过式微以后再复兴了。佛教在跟人家讲的时候,不能再老是讲佛说佛说。大家都讲佛说,是非一大堆,所以一再的结集,一再的结集,都是要勘定佛说。自从大乘兴起以后就不再结集了,你有没有留意到,读佛教史的人?因为你不是从心性下手,你从知识下手,因为不再结集就没有结集所以不再结集。这我也知道,因为没有结集所以不再结集了,那为什么它不再结集了?没人知道。
结集,事实上说明着一个问题,就是找寻佛陀所讲的,把它留下来,不能问为什么,因为佛说的都对。可是在阿含藏里头我们却发现到,佛陀曾经教过:不能因为我是佛所以我说的都对,你们要自己去验证,要以自己为洲渠、要以自己为岛屿、要以自己为灯塔,不能够用佛陀的话当做灯塔、当作依赖,这佛陀交代的很清楚。那么这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一乘教义的存在,佛是依法而成佛的,你要记得,佛不是天生掉下来的,佛是依真理的过程去做自我的训练而成就的。
所以迦叶有一次跟佛陀吵架,佛陀是很尊重他苦行,他是头陀行第一。他这个死脾气还是常常露出来,有一次生气了,他就骂佛:“你不要来成佛,你不来我是圆觉,你一来我变声闻了。”本来是中乘,现在变小乘了,都是你成佛。因为他还在那边钻,钻不出来嘛,碰到佛他认输了,认输是认输,嘴里输了,心里很不高兴。当然他心里也输了,他也知道,可是一想到心里就呕心,这老大哥输给小老弟越看越不起眼,尤其在印度的那种阶级层次里,佛陀是刹帝利出身,那大迦叶本身又是婆罗门,对不对?所以有这种情况。
但是这里面告诉我们那个真理的存在,佛陀是按照真理的轨迹而成佛的。成佛以后,佛再来讲给你听还是讲那个真理!那我们呢,是听佛来讲那个真理呢,还是自己去找那个真理的轨迹来走呢?这个差别就在这里。三乘就是:佛这样讲一定是符合真理的,我就照着它这样去做,这个就三乘。一乘就是:那真理是什么,我直接进入真理里头。关键就在这里。
大乘兴起之所以能够卓越就在这个地方,它可以离开佛来讲。这一点当时的经家、觉悟者深深体会到这里,当时的译经家也完全掌握到这里,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你可以发现所有的大乘经典一律都是无神论,它这一点就是跟印度教不同的地方,最不同的地方。
你再仔细的看,它不但是无神论,而且非常冷漠。真理那个东西是不带任何的人情,它就是在那个地方存在着,你不找它,它也不理你,那就是禅家们说讲的“兰花生幽谷,无人也芬芳”。真理就是真理,它在那边存在着,你认识它也好,不认识它也好,它就是那样永恒的存在,一乘教义就是去找那个东西。那一个真理存在的状态叫做法,它只是存在,真理存在的那个状态那个叫法,就最高的那个层次。第二个部分就把那个真理存在的状态把它给表达出来,这个叫做义。所以这两个部分,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因地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他会很矛盾,会有冲突,因为你不了解真理是什么,因为你所得到的都是真理的文字、描述真理的这些语言,甚至于呢,还有一些是后人自己意识形态的东西。
上次我跟各位讲了佛陀成佛以后,他的恋爱史没人研究。我们都以为佛陀成佛就没感情了,他感情冷冰冰了,你大概不知道佛陀成佛以后是怎么恋爱的,因为从来没人讲,因为你讲真理的时候不会讲到恋爱,因为没讲到恋爱你就一直以为在他的人生成佛以后的岁月里,他大概都没有感情,然后你会解释:他有,他不是小爱,他是大爱,他才不是乱爱。不是啦,你那是意识形态。他假如没有感情的话,那他爸爸死了他为什么要回家去抬棺呢?对不对?你还没看到啊!他会不会对他的妈妈有一种思念之情?你大概都不知道,然后你说不会,他不可能有,他是大彻大悟的人,他是究竟成就的人。你究竟成就又怎么样?不要吃饭啊!所以给你讲一讲,阿罗汉走路都是离地三寸,法身大士走路就离地五寸,登地菩萨就离地三尺,佛走路就是走在半空中。这是你意识形态,你自己胡扯,你没有了解到实际的过程。
佛不会那么自私说:“我说的就对,别人就不对”。我们在讲有时候是口头禅,惯性用语会用的斩钉截铁,“凡是、我说、一定”,这个是凡夫的话,佛不会这样。佛会讲真理就是真理,然后讲到那边你又听不懂了,什么不生不灭,你讲啊;不增不减,你都会背,那你讲的出来吗?佛讲那些其实你是听不懂,不懂呢,很爽,对不对?因为不懂,叫你讲,讲不出来,但是不生不灭就对了。什么叫不生不灭?如何不生不灭?那就是一乘,你要走到那个上面,去所以我们跟各位讲在这两个“法”跟“义”,你要自己慢慢去体会。
佛陀讲的绝对没错,但你要去验证,验证佛陀所讲的那个东西。这不是怀疑,是你自己要能够肯定。古人讲不要“拾人牙秽”,人家剔牙齿掉下来那个你自己再吞下去,神经啊,人家讲话喷出来的口水你赶快又去把它舔一下,不是这样。你讲的那个真理是什么?我要走上去,我要进到那个真理的轨迹里面去,去了解真理,不是从人家讲的当中把它搬下来,不是,所以我们特别强调行法就在这里,现在讲的,你知道吗?知道的不算,一定要做到,你知道就跟着去做,马上去做。你不要马上讲结果了,你先讲你的感受,自己的感受有没有,很笃定、很踏实,你能够一再又一再的去实践跟兑现,那个才算!你不能够透过实践而兑现的,通通不算。
我们昨天跟你提到说,观世音菩萨在观世音佛那边发菩提心,观世音如来教他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很简单呀。他为什么又要回到那个地方,他就是跟着观世音如来而实践,今天他成就了叫观世音菩萨,他把那一个因地的实践变成他果地的生命因素,这个才叫成就,这实践以后会兑现。你今天不是,明明就往东走怎么跑到北边去了,我就往西走怎么又跑到那边去,为什么方向老弄错呢?出现的境界老是跟你的行法不同呢?那就不对了,这个叫做实践不利,闽南话讲的懵修。
师父要讲经了,大家赶快来,讲完经是非一堆,回去又开始了,所以每个人面向佛个个像菩萨,背向佛个个像罗刹。你哪在修嘛,你来到这里拜佛拜佛拜完了:你知道吗?知道什么?昨天师父骂人耶,骂三个,三个有名字一个没名字,开始了,那个没名字的是谁,可能是你呀。这下辈子大概是长颈鹿,报马不要报成那个样子嘛,你是来修功德,还是来当新闻报道?这个就是没有真实践。你怎么去兑现呢?
所以一乘教义很简单,你走上去,走到真理的轨迹上面去,那真理的轨迹你自己要弄清楚。这个都是指你自己的,不是我讲你听的,这种知道不算,在你内心里头你自己要去实践一遍,那一个部分,关键,这关键一定要弄好。
那么下面这一段,我想“今者,华严一乘教义则不然,何以故”,我举了这个,它这里几个字,“释迦牟尼乃依法之至真等正觉而成佛”,他这个“释迦牟尼”打字的时候以为我忘记写了,所以他又把它加上去。这释迦牟尼后面也没有加“佛”字,也不要“佛”了,不是没有佛。“值此至真等正觉是什么?所以必以法身佛毗卢遮那为究竟”,这毗卢遮那也不要“佛”,“是乃必将绝对真理的境界和盘托出,如此而言即是法”,那么下面才是法者何也。我在写的时候没留意,他很留意,所以他就接了他自己后面的话。
这个我们讲这里面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你假如依据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来修的话那就叫三乘,讲到大乘。你假如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真理是什么?那就进入法身的领域了,那就是毗卢遮那佛。所以《华严经》之前都讲释迦牟尼佛,《华严经》之后才讲毗卢遮那佛,就从法身的立场来讲,这境界就高了一阶了。就这一阶,所以华严才叫做一乘法、一乘圆教关键在这个地方,你要把这个区别出来。我们来学华严,华严是什么?华者,花也,严者,园也,华严者,花园也,可以吗?可以,考试都及格,永远不开悟。它真正的教义在这个地方,大乘跟一乘之间的差别就差这么一点。
所以法身佛大乘也讲,大乘讲法身佛的时候已经是到华严的领域里头来了。但是,你在讲的法身佛大概都无味,不是原味,只有壳子而已,没有讲到里面的内容,里面的内容就是从毗卢遮那佛为什么会出现来谈的。这个毗卢遮那佛是一个还是多个,这个就是从大乘的立场来看毗卢遮那佛的问题了,那你就会看到,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叫毗卢遮那佛,那阿弥陀佛的法身佛叫什么?药师佛的法身佛叫什么?你就通通跑出来了,万佛名经打开一万一千一百尊佛里头他们的法身佛都一样吗?都同一个吗?还是不同一个?是很多个吗?好,这就来了。修密的更糊涂了,五方佛到底是,哇,迷糊了,中台八叶院里头一翻开,他们是法身佛还是报身佛?你问题就来了。所以你要彻底了解这个一乘教义以后,那密法很多东西你就很自然打开了,因为密法的根本经典还是《华严经》,基本上就在这里,就是从这个地方教义展开的。
所以我们讲法义就要从法身开始讲,跟你大乘的不一样,大乘对于法义的那个部分没有为什么。就像上帝教一样,上帝就是上帝,他是本来存在的,你不能问他:上帝是哪一根筋弄错了,闲着无聊要造这个世界、造人出来,他造人为什么不都造好人就好,为什么要造一些坏人?对不对?他既然知道那个蛇是可怕,他就不要造蛇,他造蛇干嘛,对不对?他也知道智慧果是不好的,那就不要造智慧果,他又为什么造出来?这些你都不能问,因为他有他的智慧,他是万能的。那他为什么要虐待人类?为什么要地震、为什么要海啸?你都不能问。这个叫三乘。一乘的话那就不一样了,通通弄清楚,他那时候就是因为感冒打了喷嚏以后要擦鼻涕不小心就把这世界弄起来了,所以常常刮台风、有飓风,这样讲上帝又不庄严。所以在谈一乘真理的时候它是赤裸裸的,它没有意识形态,没有任何的人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也没有什么不好看,也没有什么庄严不庄严,没有那些,它就只是存在而已。
你所有的那一些,你意识形态里的东西都不当,现在这些问题就在这里,你的意识形态无法去检别意识形态,你必须不用意识形态才有可能检别意识形态,这一点你又跳不出去,这个就一乘教义里头它最大的特色,它能够知道什么叫真理,什么叫大脑轨迹,然后又能够从你的大脑轨迹里头跳出去,这当下就不只是出三界了,他已经成就了,到第二世界以后的世界去了。
那我们里面所讲的,他在三界内、三界外自在出入,他没有无明的障碍。要知道只要有无明存在,你就没有办法自在,就是因为他无明已经取消了,所以他在三界内、三界外他就自在出入,这个叫做无碍。所以我们在讲自在这两个字很简单,大家也很喜欢,从一乘教义的定义来讲,所谓无障碍或者自在,它的基本定义就是没有无明,它把无明给破除了。你留意到这一点,这个是一般定义定不到的地方。我们什么叫自在,自在就是无障碍,什么叫无障碍?无障碍叫自在。其他就看你自己了,因为你问两个答案我都答了。
好,我们简单的把这个法义跟你解释一下,“法乃真理的状态。唯华严思想能于华严经中将这个真理的状态透过三世间以及体相用,很清楚的把你列出来”。那真理的存在是什么?它透过三世间跟体相用把它表达出来,这已经很啰嗦了,因为那种状况是不可说不可说,可是它又把它说出来,一说就很啰嗦了。所以有些时候我们觉得再讲真啰嗦,可是不讲又不知道,那就要讲给你知道那就饶舌了,关键就在这里。
然而这个绝对真理的状态要如何的确切很恰当的表达出来,这个就是义的范围,所以义就是诠释真理的状态,所以我们在讲义理、义理,有没有?就是指这一个。法就是真理如如的那个东西,“唯有能将真理的境界完整的诠释出来,教理行果才能一体的呈现,是故举凡能将法义、教理、行果六门一体呈现的经典,不论用什么名字来称呼它,都属于法界大不思议经典”,换句话说,它们都是《华严经》的易名,名字虽然不同,但都是《华严经》,它只要能够把这个六门一体表现的,那都叫《华严经》。
因为要把那个法跟义讲出来不容易,讲的就会很多很多。那一般讲教理行果那简单,因为前面的东西不要讲。上帝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创造世界,这个讲不完了,那意思就是你的脑筋是怎么动的,动对的、动错的这个范围大,但是因为太复杂,我们通常都不要了,佛讲的就好了,按照人家讲的,下面那一段我来做。
你不能够去探讨法义是什么,你就不知道生命的无限,你就不知道这个法界的富贵,你就不知道生命的灿烂。法义是很沉重的东西,所以我们通常都不去探讨它,直接从教理行果下手,直接从教理行果下手的人我们叫德少,德少就小心量、下劣心,他不是没有求真的心,有,但是太小了。
那么,要探讨法义的这个部分那需要所谓上上根器者,那各位你不管怎么样自己要勉励自己,那个部分我不见得能够这辈子获得,但最少呢我要培养下辈子一定要获得,不要一直以为,哎呀,不行啦,这辈子又要娶妻生子又要赚钱又要买房子,那你就歪了,你要那些世间法的事,可以,但是你要种一佛乘的因,下辈子来你很快就成就。但是你这辈子这个认知一定要打开,要打开,探讨法义的这个东西真的很难,很难。
最近,我们在跟学术界多一点交往,结果发现学术界也有这个毛病。就法义来讲,哎呀那个没办法,我们还是教理行果来探讨。行果他也不探讨,因为是学者嘛,他只探讨教理,法义也没办法。甚至于现在西方世界在探讨宗教的这个部分,它不谈法义。我才跟他们讲说,法义就好像基础物理学,教理是相当于应用物理学,你没有理论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没有用,不会进步。这个世界进步大概就到这里,往后再进步的大概不多了,原因就在于对于法义的探讨,不只是宗教,我们相信在自然科学的领域里也发生同样的情况。因为在这里面他没钱赚,教理的部分它是应用的,有商品可以赚钱,法义这种理论的东西不值钱,所以世界的进步将会迟缓下来。没有为什么,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了。你说我们是怎么样,有没有通,我不知道,要怎么通?这样就通了,还要怎么通?你一定要入定,“啪”通了,我有看到了。那个就要到荣总还是台大去看脑神经外科了。我们从整个法界的结构上来看就很清楚。
这个讲《华严经》是怎么定名的,大家知道了,那个“大方广佛华严经”的这七个字的意义又怎么样,那是另外一个部分,也就是华严一宗与其他宗派不同的地方,就是在教理上特别追问一个“为什么”,那就是教理要再往前再推,就像人家说:上帝创造一切,那谁是创造上帝?那你是上帝的乖儿子就不要问,上帝最大,没有人创造上帝,你不可以问。你就接下来了,就上帝,上面不能再问了。华严这里教我们的就是还要再追问下去,上帝还没有创造这个宇宙之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对不对?
那你一发现你就:哎呀,上帝太孤独了,无聊嘛,一个人而已,因为在他没有创造之前就没有,什么都没有只有他一个,走在宇宙虚空中那不是很无聊?所以他创造几个小鬼陪他玩,所以我们就被捏出来了。在捏的时候还不小心送进烤箱的时候,第一次烧的太焦了所以他把它丢在非洲,第二次又怕把它烧焦了,所以还没烧好就丢在高加索山那边,所以他们现在都叫高加索,对不对?第三次烤的差不多了,这些人就叫做蒙古利亚,就是你们这一堆,他造人这样造出来的。
所以这一个探究为什么的精神是一佛乘的特色,而《华严经》在这里最特别的是代表这个系统。那《华严跟》一般佛教一般宗教有什么不同应该知道吧,所以这里再在教理上特别追问一个“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必须是彻底的探究、深耕、穿透,这不是用语言文字讲一讲,胡侃胡侃的,那个不算。人情应酬一下,这个不算。他这个完全是自己向自己负责的,所以在一佛乘里才有法义的存在。
那么其他的经典呢?或其他的宗派行者呢?可能也有这一种大善根器者。讲归讲,你不要否认人家,也有这种大善根器,他只是因缘不同没有走进华严而已。那有这种大善根器的人,我们要懂得恭敬跟尊重,不要一直争辩,“你们那个不算,我们这个才是”,这不是政治选举通通把对方抹黑就好,不好,你要看得到人家真的是具备这样的条件。就像我们讲只要能够法义、教理、行果六门一体呈现的经典都叫《华严经》,不管它叫什么名字。同样的,一个行者他在诠释的时候能够探究法义是什么,跟教理行果合并的,那么他的诠释呢它也是华严的领域,也是华严的思想。你从这个标准去看,所以我们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有没有?为什么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他通通能讲到法义来,那圆人的意思就是圆教人,他就法义通达了,任何一法来他通通讲法义,从法义开始讲。
所以我这个地方讲的法义不是你一般人所讲的法义,佛经术语拿出来解释一番那我都讲法义,那个不是,那个叫解释名词,那差的远了。你讲的法义是探究最终的那一个,有很多这些大德是有这种本事的,这些也都是圆教人,都是华严行者,不要轻视他。我们这里讲的法义、教理、行果六门一体,这样的经典不管叫什么名字都是《华严经》,这样的注解都是华严思想,这样的人通通都是华严人,你要去体会这个部分。这个是前面的地方我先跟各位谈一下。
现在我们要跟各位再谈的就是三阶十二门所要讲的一个重点,真正的整个修行层次。先讲置心一处,既然讲置心一处是一切行法的一个关键处,那我们参禅那要怎么参?要如何参?这就回到我们前面跟各位谈的“参是什么”,这里就不再讲禅是什么了,前面讲了很多了。
那么置心一处跟参禅有没有矛盾,有没有冲突?参禅的时候能不能够置心一处,我想大乘禅和子是很在意这个了。你既然叫我们参,参去吧,去参吧,吧参去,哪一个?你问我,我不懂就叫你参,那你鼻子摸摸也走了,那怎么办呢?那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重要关键,重要关键。
我们很简单的讲,参禅就是置心一处,这一点你可能抓不回来,到底这有什么不同。但是所说的置心一处是指由停心观入手。我们要跟各位谈这一个部分,所以五停心观大家都知道五停心观,五个停心观知道吗?哪五个?数息观是第一个,白骨观又一个,因缘观一个,念佛观一个,慈悲观一个,一共有五个,这个都是佛陀的时代以前在印度的修行人所修的。这修一个技术面,这是个技术面,佛陀他比较特别的就是这个基础要有,这五个停心观基本上叫做共外道禅或者叫做通外道禅。修禅定的即使这个地方你修到四禅八定,九次第定,会腾云驾雾像孙悟空齐天大圣,这个都没用,那个就是修五停心观成就的。你假如要修那个也很快,我们这上面就可以了,下面有水帘洞,你可以到那边去修啊,但是你还不能出三界,到最后还是被压在五指山下,是不是五指山我记不得太清楚了,记得小时候看西游记的。
佛教跟这个五停心观通外道禅,这五个都通外道禅,你不要以为你念佛了不起,外道禅,所以它后面就是用三十七道品做工程面,其中假如没有停心的定功技术做基础的话,那么三十七道品就流于知识的层面而已,你再怎么研究,它都是知识,三十七道品没用,你成为三十七道品专家那也没用,下辈子还是生死轮回,因为那只是知识而已。
我就跟你讲,知道没用,要做到,要怎么做到?你不要以为“我三十七道品通了,我已经进入无学位了”,那叫见鬼,无学位不是这样进入的,读通的不算,不是什么无学位用看书看来的,那些傻瓜在那边打坐干嘛?那不是,那只是知识,知识的不算,要你做到,四念处你做到没?这第一步,然后一直往后走七菩提分、八正道,四念处都没有,不要以为你七菩提分有,七菩提没有不要以为你会发菩提心,没有那回事,要发菩提心你三十七道品都及格,我只叫你及格,没有叫你圆满具足,及格就是指大概八十分左右以上,那三十七道品算及格了。圆满具足是指通通要一百分,那你去看看,假如你没有这个停心观的定功基础,三十七道品没用;假如没有三十七道品,只有这个停心观的定功,那你就顶多是孙悟空,对不对?高兴好,不高兴人家叫你泼猴,是不是这样?那你有很大的本事也没用,所以这两个要合并。假如只有三十七道品的知识没有定功,那你无法确实有效地改造你的心性,无法确实有效地提升你的生命品质,所以这两个一定要合并。
现在读书人很多,认为只要慧解脱就好了,不一定要有什么参加法会啦,法会当然我们流俗以后觉得法会没意义,跟你讲法会就是密法,密法的修法,任何一个法会,只是各位不了解啊。你不要以为办个蒙山、放个焰口,请个中尊和尚坐在那里演戏给你看,演到那里还要丢钱给我,我去捡铜板,你是小孩子啊,那是法会呀?那是密法修法,很殊胜的大法,你不懂啊,那你要参加,你不参加你怎么知道?你以为初二、十六拜门口,长板凳拿一个三杯米酒还有一个米筒插三支香,那不是在拜死人,那是密法在施食,修大功德。你以修法的立场去看它是完全不一样,一定要参与,一定要去做。参与不是坐在那里请人家当主尊就好,不是,你自己要当中尊自己要实际去修法。
打坐也是一样,你不要每次来都“我进大寮煮饭,我来护法,你们去打坐”。当然也要有人煮饭,有空还是挤进来坐两支香,不要光煮饭,煮也要煮,坐也要坐,护法是修福报,你打坐是你自己生命品质提升。那个定功定力要有,你没有定功的话,那个三十七道品的工程面都不算,那只是知识而已,这个是从基本佛教的立场,我跟各位提出来。
我们再看下面“如是观之,北传大乘佛教的工程面就更加复杂不是三十七道品而已,密教的工程面倍复如是”,它更复杂。这些我们暂时不谈,现在我们因为禅修,我们直接就讲技术面。那么我们就技术面而言,中国禅宗就把它扩大了,参禅形式发展参话头,其技术面已经由五停心观扩大到无量法门,五停心观是五个法门,透过参话头它就变成无量法门了,这关键就在于这个“参”,这个参它的技术面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统称为观照,叫做观照、照住、照见三个阶段。
我们这十几年来一直跟各位谈这三个,但是内容我没有详细讲,因为因缘不到,讲到那么细都看不清楚了,就好像这衣服,有衣服穿就不错了,还讲到这质料多好多好,你都没衣服,讲质料讲那么多干嘛?同样的,禅修的基础不够,那东西再讲也没用。
但我要告诉各位,这三个部分是我从一般的这种经典里头所看的,大概把它摘录出来。观照我们常讲,照见是《心经》上面的,照住在很多地方也有,但是,它们的内容表达都不够完整,不会说三个都很完整。我整理了很久,把我们的这种心路历程,我也把它分这三个阶段。能不能分四个阶段呢?那当然可以,你可以自己分,不一定我分的这个样子。
那我为什么用三个分呢,确定是很好说呢,我们跟各位讲过三玄、三要,三玄、三要是临济大师他在禅法教学当中一个很好的技术面,技术面的东西。所以三玄三要又叫做三玄九要,因为每一玄有三要,我这个情况就有点学他的,虽然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四个层次,所以叫做三阶四第。虽然前面打的是三阶十二门,四第就四个次第,每一个阶段都有四个次第,所以叫三阶四第或者三阶十二门,中国人用这个文字就是这样含糊笼统,这样也行,那样也行。你不要说怎么会这样,这样都可以。每一个阶段有四个次第,那有三个阶段,所以你叫三阶十二门也可以,叫三阶四第也可以,第就是次第的第,这个是先讲这个部分。
但是这个观里头呢?一止一观,通常我们讲这个观是讲技术面,技术面的话通常是只讲止不讲观,但是它有观,而这个观呢,观其实是工程面的部分,所以我们通常在讲止的时候是讲技术面。好,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继续跟各位再讲。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