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华严宗>>正文内容

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三卷 第49讲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7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三卷 第49讲

  《四十华严》第49讲(2008年02月27日)A

  我们今天再看经文,这个七十五页第三行;我们先看一段经文,大家对对地方。

  “十方三世諸如來,所有道場菩薩眾, 劫海修行功德相,一切于此林中現。

  普賢大行諸菩薩,已于剎海具莊嚴, 其數無量等群生,于此林中無不見。”

  这个是整个偈颂的一个结论。经文文字也很简单,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佛,一切自性。就是生命中所有的生命因素,他统称为十方三世。诸如来通常我们讲是所有的生命因素。古代讲的如来是无来无去,就是本来存在的意思。

  这些如来他所在的地方,就有很多菩萨众,那菩萨呢就有道场。菩萨道场之间有什么关系啊,我们通常也不详细地去说明,也不详细去了解。因为这种文字很枯燥。道场就是庙,菩萨大概就是里面的方丈。那这样解释就没什么好讲的。

  这个,菩萨是行菩萨事业。菩萨事业,他一定要与众生相处。那么与众生相处的时候,众生有喜乐,有顺逆。这个顺逆产生的时候呢,需要怎么解决?这个解决的状态跟过程,那就是所谓的道场。

  所以,我们一般把道场认为他是一个固定的硬件设施,其实不是。道场是无所不在,只要你是想帮助众生解决问题,疏导情绪,这个时候那个道场就成立了。所以只要有菩萨在行菩萨事业,那就一定有道场。他一定跟众生有关。不管你是在前期,我们讲的第一阶段教学的部分,或者在后期法身大士的这种实践,通通叫做道场,通通叫做菩萨道,都是在饶益众生的部分。

  “劫海修行功德相”,他讲的劫海就是时间。劫是时间的最大单位,海就表示这个时间相当相当的久。“修行功德相”就利益众生,同时也利益自己的生命因素的成长,使自己的生命也跟着成长。那这个通通叫做功德。有益于众生有、有益于自己生命成长的部分通通叫功德。

  那么这些事相,我们一定是通过事相来成长自己。不可能自己坐在那边想一想我就成长了。想的不算,一定从实际的接触当中、实践当中,那么才产生的。那个实践就叫相,而这个实践对于自己对于众生的生命成长都有帮助。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我们现在来修行,“师父我怎么开悟?”好像师父一讲你就开悟了。不是,这个需要“劫海修行功德相”。假如你没有这种经验啦,没有这种大愿,那你就别想了。所以我们才跟各位讲说,你要发愿就要发做不到的愿,做不完的愿,尽行寿尽未来际。你看看菩萨都这样子啊。

  好,那么多的功德相,“一切于此林中现”。在这个逝多林里啊,全部显现出来。这里面,其实佛陀跟我们装了一个密码。这密码你不知道啊,那你就走过去啦,你就永远没看到。

  这个密码是什么呢?因为这是文殊师利菩萨在跟我们讲的。文殊师利菩萨是有智慧的,是一个空性智慧的,他能感受生命的存在,百分之百地感受得到,所以他能解读这一组密码。但这组密码对我们来讲,都没人知道。现在各位有缘也有福报,我就偷偷地告诉你。(众笑,鼓掌)

  这部经问世以来啊,大概没人讲过啦。你不要看两三千年了,你要能够解开这组密码的人,那还不多。我讲一遍,大概的我把这种状况讲一遍。因为我也是第一次讲,可能讲得不太完全。但是你一定要留意到,这有一个基本观念。这在今天的佛教社会来讲,就是犯大不忌,也就是不应该这样讲。但是这组密码我们必须跟你做个介绍。这个里面牵扯到有关的,就是净土的存在与戒律。

  净土是什么?各位知道吗?净土最初的原型的概念是什么?你知道吗?这我们一开始讲就要想到这个地方来啊,我希望大家心境要平静一点。不然你听了不全啊,你会造业。净土的原型,原始的定义,原始的概念,你知道什么样子吗?

  现在你不知道,你知道的净土啊,是意识形态的净土,根本不存在,是你的意识形态。你怎么跑出来的那个东西啊?英文就翻成Pure Land,那更是莫名其妙!英文我不太懂啊,不过Pure Land这个字我应该也看得懂。就有这样的一个问,很奇怪的观念产生。

  净土是什么?我们从《弥陀经》上面来看,净土啊,你一定要留意到这一点。佛教的诞生不管是早期的原始佛教,或者是中期的大乘佛教,你要留意到啊,都在印度,不是在中国。那么佛陀在印度成佛,不是在中国成佛,你要先搞清楚这一点。

  那印度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还是文化很昌盛的地方?你应该要弄很清楚。印度的文明照讲不比中国文明差,这个第一个啊。

  而且佛陀成佛的那个时代,在印度这个历史上来讲,他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一样,不是政治而是文明,同样的兴盛,非常兴盛的时代。但是呢,你要留意到,佛陀是在这么兴盛的时代里发现啦这个文明不够完美,有个缺点。

  那个缺点在哪里,他不知道。他知道,那些是很昌盛的文明时代,但是啊还不够完美。要怎么完美啊,就变成他的疑情,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疑情。他在找那个完美的答案,他找不到。在现有的文明环境里,他找不到答案,因此他脱离僧团。

  他当时跟外道,当然现在叫外道,现在我们叫人家外道实在是没道理。对不对?因为他的母文化,文化的基地嘛,就是印度文明嘛。那现在来讲他就是印度教,当时叫婆罗门教。

  而且当时他在婆罗门教里,他也得到最高的成就,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定。你要留意到啊!当时跟他一般成就的那些大德们,那如林啊。中国人喜欢叫林嘛。杏林,有没有?都用林来称呼林。如林,用林来形容这一行业的那种殊胜。那他当时在印度教里,他也是这个了不起的成就者。

  那么这个成就者他觉得还不够完美,因此他脱离,脱离了那个团体。现在我们叫僧团。脱离以后呢,他自己再去精进。又找了六年,也找不到,最后昏倒了。我们的佛传写得很简单,那我们就很简单带过去。

  昏倒了,你不知道,大概是百病丛生,体力不支啊,这样昏倒了。那么刚好有个牧羊女,牧羊女把他救活了。灌一杯或者一碗,这个羊奶不错啊,一灌就活了。那你现在病了不要乱灌啦,现在的羊奶都有激素啊,以前的羊奶没激素。

  然后他就活起来了。活起来了,你看头都不晕眩,马上就到尼连河洗个澡。然后就发觉不对,然后就重新开始坐到菩提树下,“若不开悟,誓不起于座”。对不对?

  这个只有三句话,我估计正常时间应该要三年。三年你都就知道。这里面那有惊天动地的大喜事,我们都省略了,省略就不要讲了。那么,在这个时候他开悟了,他成佛了。

  这个时候,我们从历史的眼光这个高度来看的话,佛陀算是印度文化中的这个肥沃的土壤里的一个奇葩。

  那当然,接着将近五十年的时间,他在弘法,那就所向披靡。所有印度人,那些高级的修行人,那么一听他讲法,那就????了,通通皈依到佛陀这边来。包括当时那个雄辩五天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还有苦行非常卓越的在印度教。尤其这个应该是祆教就是拜火教,摩诃迦叶他属于拜火教的系统,他不是克里希那的系统。那不管是不是,其实他们都是克里希那的文化系统。这些大成就者,通通来到释迦牟尼佛的麾下。对不对?在这个当中啊,当然对印度文化就起着很大的压迫作用。

  那么从印度文化的立场来讲,佛陀讲的对不对?当然对啊,他是一朵奇葩,他是一个亮点嘛。因此他的主张、他的理论、他的行法,在往后的两三百年间,是不是他会像雨后春笋一样的遍撒大地?对不对?他一遍撒大地以后,再开花结果掉下来的种子,是不是通通掉到印度的文化泥土里去?那是不是会被印度文化再吸收?

  那一吸收,佛陀的教法就不殊胜了。因为你的东西,我家也有。是不是?刚开始专利十五年是你的,专利期满以后大家都可生产了。对不对?甚至于我在改良以后,说不定比你的都好啊。是不是这样?同样的他有很好的主张,他的修行方法已经融入了印度的各种宗教教派里头去了。因此佛教就式微了。

  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啊,所以佛教开始改革。就成为第二次大乘佛教兴起的原因。

  你不用争,什么南传好、北传好,原始佛教好,大乘佛教好。告诉你,大乘佛教他在融合当时的印度文化状况,从新再开第二次奇葩。所以第二次佛教兴盛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那就是龙树菩萨。他举着佛教复兴的大旗啊,重新来过。

  在里面就产生一个问题了。我们现在告诉各位,这往后历史我们不讲,今天不谈那个。

  就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当时佛陀成就了,他能够折服这些人。但是大家要留意到啊,这些大德,像舍利弗、目犍连这些人,原来都是在婆罗门教下。他们都依止最高的宗旨,那叫做至尊首神。现在,我们北京有人把他翻译成至尊首神,叫做克里希那。这是他们的主神。也就是宇宙天地间的至高的主宰。这个克里希那有一个天国,只要跟着他修行的人成就以后都可以到他这里来,也就是死后升天国。这个后来被西方人copy过去啦。他的这种观念啊,就是死后可以到克里希那的天国去。

  那么像舍利弗这种人,“那我原来死后有天国去,现在到你释迦牟尼佛这边来。那我也证得你讲的阿罗汉了,那我请问你,我死后要死到哪里去?”“原来我在克里希那那边,是死到克里希那那边去,来到你这里,我死后到哪里去啊?”

  这个问题就产生了。我相信这个问题啊,现在没有历史记录,佛教也不记录这些。舍利弗这个人一定问过不知道多少遍,问到释迦牟尼佛都烦了。有够烦!你现在你都不知道,有够烦!

  有那么一天啊,那佛陀大概火大了,所以放光嘛,火大就要放光嘛。(众笑)就拉着舍利弗的耳朵啊,半个钟头之内,连续叫了三十四次的舍利弗。你去算算看,你诵一部《佛说阿弥陀经》要不要半个钟头?前后两段不算啦,光是叫舍利弗就叫三十四次。我相信舍利弗大概都懒得回头了,因为讲一句话你就叫一次舍利弗。佛陀的个性当然比我好,要是我的话,我叫你你不转过头,耳朵就把你拉过来,“我在跟你讲,有没有听?”这叫耳提面命。就告诉你说,“你证得阿罗汉以后就死到阿弥陀佛那里去,那个就是净土。你死后就应该到阿弥陀佛那里去,那个极乐世界去。”

  这个地方,你或许没感觉到。这个是讲,死后你有个归宿,那个极乐世界。这个观念到现在已经被扭曲了,这是阿罗汉去的地方。你要弄清楚啊,他是针对那十六大阿罗汉,没有跟一般人讲。有四个菩萨,只有四个,但有十六个大阿罗汉,另外有一个就是释提桓因。所以昨天跟各位讲,你当释提桓因不错,相当不错的。

  这里头啊,这还不是净土的原型。佛陀提极乐世界的这样的一个净土啊,重点不在于要阿罗汉都到那边去。

  当然,为什么极乐世界是阿罗汉的最后的归宿呢?这个是可以进一步研究跟发展的。假如各位要写博士论文的话,这是非常好的主题。没有人研究了。因为到了极乐世界以后啊,你才要进行真正的生命成长、茁壮与百分之百兑现的工程,是在极乐世界开始的。

  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可以不可以直接就进行而不要到那里去呢?可以。

  那为什么阿罗汉要到极乐世界里去呢?因为阿罗汉是修次第解脱道,也就是从印度教原来的修法来的,所以通通归结到极乐世界去,从那里开始。那我们这个地方直接修学佛法的人,你就可以直接入法界,不一定要到极乐世界去。

  但是这个观念现在讲不清楚,现在你的意识形态通通把你绑死了,这个是佛教徒的悲哀。你从今天以中国人的立场在这里修行,你应该要怎么修?这一点要看清楚!

  而当时他讲极乐世界是给印度教徒修行到极乐世界去的,佛教徒是在这里直接要进法界的!

  好了,那么佛教徒从这个世间要直接进法界要怎么修呢?这是第二个课题。

  刚才讲为什么阿罗汉要到极乐世界去入法界。第二个课题是,那么今天在这个世间的人直接到佛法中来,直接修行入法界,是要怎么入呢?这里啊,就有一个你的修行可以直接入法界的地方。那个地方其实他是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殊胜的。

  这个,一直没人讲,我把他取名叫做僧团净土,或者你也可以叫做佛陀净土,或者叫做释迦净土。这个词目前没人讲,没人提出来。僧团就僧团,僧团是很殊胜的。可你都不知道僧团为什么殊胜。

  为什么住在僧团里头的人值得人家恭敬顶礼跟膜拜?为什么?你不知道啊。为什么见到师父要顶礼啊,要供养啊,你不知道啊。“请师父加持啊”。师父怎么加持你,师父都欠人家加持,还要加持人,加持你啊?怎么加持呢?不是。什么原因?师父当然殊胜啦,所以我把它叫做僧团净土。

  佛陀在僧团里,因为他自己在净土里面,没错。他成道以后度了众生到一千二百多人时候。人多,人多就不好带了。

  各位可能不知道啊,假如你要拍一部佛陀的电影,那应该是很精彩的,不会不好拍内容。这个电影里,在那个时候,佛陀坐在树下,饭后嘛,有没有?《金刚经》上面讲,饭后,收衣钵洗足矣,然后就坐在树下。可那些小和尚在打球啊,那足球一踢“嘣”就砸到他的头,那眼镜都掉了,所以头上长一个包。对不对?那他就树下打坐,那可能啊,打棒球一棒打过来,就打到他头上,又一个包。可能打排球啊,就掉到他头上,又一个包,这不一定。

  反正他在休息的时候,这年轻的和尚、年轻的小沙弥啊,他们可能在游戏。那就很乱啦。佛陀已经满头包了,再一直加上去。然后里面又有人吵架,又有人打架,有人闹分裂,闹情绪,都有啊。因为那些人还没有证阿罗汉。证阿罗汉的脾气更大。各位还没有看过,我们僧团吵架的状况。

  因为在印度教里啊,他们有很多记载。那些叫牟尼,那些叫阿罗汉的,叫Acharya 的,这些大圣人,大成就者,那常常吵架,脾气又大。而他们一生气的时候就会诅咒,一诅咒就成为人间的灾难。这个就是他们闹脾气的地方。

  那佛陀在当时搞了这些,当然他也不管,因为他心里是如如不动的。可是这些阿罗汉啦会跟他告状。这一告状的时候,就发生什么事来说“师父你看怎么办?”师父就要说“既然发生这个事,那我们就怎么办。”那个,发生什么事就怎么办,这叫因事制戒。戒律是这样产生的。

  戒律制定一段时间以后就产生一种状况。佛陀会把这些戒律综合起来,因此就有所谓重戒跟轻戒的区分。各位要知道,戒是佛陀所定的,也就是维持净土的纲领。我们叫三纲五常、四维八德。这些纲维,净土维系的纲维就是戒,佛陀时代叫戒。

  佛陀以后,各道场自己组织起来的,就叫做律。律是因为时空环境变化,以及这个区域性、文化性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那么戒律合起来就是维持这个修行范围之内的一块净土。知道吗?这个净土的成立必须有戒律,没有戒律没有净土。

  今天我们看到的极乐世界,是没有戒律,因为到那里去是佛陀的成就圆满了,你看不到戒律,但是在那里面的人都维持戒律。而在这样的一个净土里,这个戒律所规范的净土里,他有几个特色,净土有个特色。

  第一个特色,是以培养跟兑现生命自性善根为生命的目标。他不像我们这里,我们这个五浊恶世是以赚钱竞争为人生的目标。对不对?有没有留意到?所以规范到道场里头来的人不是来赚钱的,也不是来竞争的,他是要来修行的,培养自性善根的。有没有?这是第一个宗旨,假如你进来这里不是为了这一个目标来的,你就不是进僧团了。所以净土里有一个特色,你到极乐世界去干嘛?什么离苦得乐,你都搞错了。到极乐世界去啊,是那里好修行,让你的生命因素,每一个因素都很容易成长起来,发芽生根很容易。但是你在这里不行,因为你在这里有太多的感情啊、事业啊还有点点点放不下啊。对不对?这些东西缠绕着你,所以不叫净土。在那里,没有。只有一个目标,让生命成长。对不对?这是第一个特色。

  第二个特色,在净土里啊,我们叫五尘,其实还有法尘。法尘通常无形,我们就不讲,因为你在第一个目标上面,你已经把法尘约束好了。五尘就色声香味触。这五尘境界,叫做五尘不清。你的重点不在于色声香味触上面,因为你的重点是在兑现生命因素嘛。有没有?你留意到。五尘不清那就产生一种状况,那也是《阿弥陀经》上面讲的,都是和雅音,都是微妙音,有没有?你去注意看看。我看各位《阿弥陀经》都没读到这个。因为既然都是和雅音,那表示什么?表示这净土里头的人,只看到好的没有看到不好。就万一不小心说你骂我,那我也说,你唱的歌很好听,对不对?他和雅音,微妙音嘛。类似这样的状况。你就看到,人际关系应该是非常圆融和谐,每个人的心境都很安详,很宁静,有没有?这个就是净土的特色啊。

  那我们想净土是什么?我们到净土以后,“我一想要吃什么,他就跑什么来,我吃完他就自然消失了。“那现在你到餐厅去吃饭就有了,不要跑到净土去了。对不对?你看他的目标在这个地方,这第二个特色。五尘境界对每一个人来讲,对整个净土里头的人来讲啊,那都是美好的。

  第三个特质,在净土里,他是直接成就,他跟外面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都在成长。因此在这里面除了宁静,除了幸福以外,没有别的。我们可能在想,那应该如何建设,一建设就麻烦。要不要电梯?电梯要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外币汇率怎么算?那就麻烦起来了。所以这个就问题大了,他不是建设不建设。他没有那些问题。这个世间好与不好,已经不是重点。那是五尘嘛,五尘不清嘛,你有没有留意到?非常重要的,在这个世界里。净土里头只有一个,这个就是我们讲的“供养十方诸佛”,每天以供养十方诸佛为第一要务。

  所以你会发现,在净土的成立,在我们这个世间,他的原始动机,叫原始要义,原型啊,就是指僧团,僧团是净土的雏形。而我告诉各位这个净土可以扩大,走入人间,成为人间净土。这个人间净土啊,是佛陀的理想与目标。佛陀说要普度众生,有没有?要怎么普度众生?这个世界要建立人间净土。

  建立人间净土的时候啊,彼此和谐。你看他有三个要件,就是:

  整个自然是永续的,是和谐的,用现在的话来讲自然生态平衡。

  第二个,人心是宁静的,安详的。每个人的心境没有斗争,所以这个社会呢是无争的。

  第三个,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社会之间呢他是祥和的,他是圆融的,没有争吵的。

  这个才叫净土啊,佛陀要普度众生,那难道他不建设人间净土吗?可是他最重要的是从僧团净土开始。这个各位一定要留意到。净土的原型是从僧团来的。

  僧团的存在啊,他的最小单位是五个人以上,最小的单位是五个人。那么他的条件就是六和敬,和敬。他有理和敬,有事和敬。事和敬有六条叫六和敬。理和敬就是理、和同修,大家都同一个理。我们修华严的大家在一起都修华严。这个叫做理和敬。那理和敬以外,事和敬,事情的事啊,有六条,叫六和敬。就是以和合为宗旨,展开这一切。

  所以这里面我们看到僧团本来就是一个人间净土的缩影。那么从僧众,就是比丘僧团,比丘尼僧团,一直到比丘、比丘尼僧团,乃至于四众僧团,就是在家众加进去。那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僧团,这个都表示僧团净土逐渐在扩大。

  那我们中国这个僧团净土扩大得相当不错。在历史上,人间净土我们在展开。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佛堂,几乎啊,所以明清时代就叫做“家家阿弥陀,人人观世音”,或者叫“户户观世音,家家阿弥陀”。这个就表示佛教很普及。人间净土的情况逐渐起来。那么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戒律。

  那我们今天可不可以推动这种人间净土呢?可以,而且非常好推动,这个也就是普贤乘在第四期佛教思想中,他要进行的一个实修工程。我们跟各位讲,圆融道里,尽行寿行菩萨道就是推动人间净土。

  人间净土第一个就是要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中心价值观。而且所要推动的是人人要懂得守法,遵守法律、遵守道德、遵守伦理的这样一个基本概念。因为戒律本身就是这个,法律、道德、伦理,他是族群公约的条件。透过这些啊,那么才好进行经营管理。全社会,可以架构起来。这个时候的社会,和谐、安宁、圆融、无争。这个就是人间社会架构的一个雏形。

  这个后面还展开相当微细的部分,那我们就不讲了。

  那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这个经文里头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净土的架构。在这样的净土里啊,“十方三世诸如来,所有道场菩萨众,劫海修行功德相,一切于此林中现”。你看看,一个净土啊,多少菩萨在修行,多少功德利益都在这一块。

  这个林,逝多林当时就是一个僧团净土,逝多林就是僧团净土。因为有这个僧团净土在这里殊胜地展现,所以佛陀的整个境界啊就在这里出现了。

  我们要想成佛,跟各位讲,不难。你有没有一个地方,恰当的地方,就像结界这样围墙一样围起来,在这里面所有的人都遵从这样的一个方式:理,修一法;事,就是六和敬;理事圆融无碍。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那我们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经营,这样的经营啊,就容易有成就,而且直接就入法界。

  那在这个过程里,你看十方三世诸如来,所有的生命因素兑现,所有道场菩萨众,就是你跟众生相处的时候,那个过程就是道场。“劫海修行功德相”那么多的事相。而且不是一件两件,过去现在未来,这叫三世啊。你在各个方面所进行的也都可以这样兑现了,对不对?“一切于此林中现”全部在这个僧团净土里,可以兑现,这是伟大的一项工程。

  各位,您发愿吗?(众鼓掌)

  我们从经文看过来啊,这个很简单念过去,很简单啊,其实他要你做的就是这么样一个伟大的工程。我相信很多人可以做,你在生活中都可以去推动。普劝一切众生遵守法律,遵守道德,对不对?维护伦理。做人要有个样子,不能强词夺理。

  今天早上我到医院去。医院回来出来,那个前面大家都排队,车子在排队啊,等着缴费要出场了。那个车子怎么搞的会倒退,那部车子倒退啊,撞了这部车,然后他说“你追尾。”我说:“没说你呢,你还找我。”你看这样的人心,世界不乱吗?那还是国家的高级干部!你看看怎么办?这个不讲道理。这其实很简单嘛,“对不起,对不起,我没注意嘛。”车子怎么打滑向后退的,就一个道歉就好了嘛。那只是一个差错,不是什么。人家一定会找你麻烦吗?他就是不道歉,“怎么样你去告啊,是你追尾啊。”你看看,仗势强词夺理。这样的情况,社会绝不和谐。被你撞的人,他一定不高兴嘛。不高兴,那个怨气就会留着。那你假如一个道歉,“对不起”一句话就好了。一切误会一切,人家都能包容。那你为什么不这样呢?那个大概啊,是在小地方当高官啊,进到这个大医院来所以说他有特权啊。特权惯了,他不知道别人的跟他什么关系。这个就是不当。

  那社会假如不把这道德伦理加以推广的话,那这种摩擦来讲,跟他争他一定会赢啊,交通警察反正没在现场嘛。那怎么你的头怎么会撞我的屁股?这一定你追尾嘛。对不对?可你说“车子打滑”他说“没有啊。我就踩刹车啊,怎么会打滑,是你来撞我的。”那永远扯不清,会变成悬案。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老是觉得,守法、道德、伦理非常重要。

  再来就是我们昨天讲的,感恩,尊重,包容,珍惜。这种心境你要有,这个就是我们要讲的大学上面所要推动的。假如我们不赶快积极推动大学的话,那这个社会因为现代化,西方的这种错误的核心价值观,他会一直腐化我们的人心,让我们一直堕落。

  现在已经有人预言啊,未来的半个世纪,这地球会毁灭,会进入冰河时代。那时候你要怎么办?那就是人心的问题啊,而不是世界的灾难。世界的灾难是来自人心,人心必须要挽救。所以要推动这人间净土,成为我们眼前不能再迟疑跟等待着一项重要工程。

  好,这个是从这个偈子里面,我们看到跟各位谈一下。

  这个佛陀的净土啊,我们总是看到他很美,经文一直讲下来,他都很美,而大家不知道,这个美其实在我们人间都能兑现。

  那各位,你在你的家里就能做到。家里像个小道场,对不对?就你们几位,几只都不灵了,你想全社会能安宁吗?你们几个人,你们吵起来像不像几只动物一样?所以叫几只,你都处不来了,那你想在社会上你怎么跟人家相处?所以家里这几个你要想办法。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最好的办法就是家庭华藏工程。家庭,你不能每天在一起啊,你一个礼拜要抽一天,家里几个人大家就放下身边的工作,也不做家事也不接电话,大家都坐下来,学习聆听、欣赏、接纳。那彼此父母子女之间啦,就能充分沟通,有哪些误会不能交谈的也都能够充分沟通,不会有隔阂。我们现在有冲突就是彼此不了解。

  所以这个,我想在这个时代啊,我们物质文明这么昌盛,用物质文明来协助我们,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拥有一个祥和的社会,我们更能做。假如我们这些物质文明不能导向这个方向,那他将会成为灾难。物质文明就是古人所讲的,这个“知识能成人也能害人”,“钱就像水一样,能载舟能覆舟”。这些物质文明也一样,他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利益跟帮助,那也可能害死我们。那我们要被他害吗?我们要用他呢,还是我们人类对他用了呢?这个就我们自己来做抉择。

  我想我们推动人间净土啊,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而且也非常可用的。

  好,这个,透过这个地方我们把他提供给各位做参考。这个在人类还没人讲过。我仔细地跟各位分析一下。对你意识形态里的佛法来讲可能有很大的冲击。你可能认为净土就是你想象的那一种,后面图画的那种才叫净土。我告诉你,当你在这里是心境乌烟瘴气的时候,你想那个境界会现前吗?不可能。但是当你在这个世间非常祥和,大众相处非常美好,每个人的心里都很宁静的时候,那个境界就现前。他不是极乐世界。他就逝多林,逝多林园,他就是僧团的净土嘛。僧团净土,僧团也是人建立的。既然僧团那些人可以建立,我们也都能建立。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建立?

  所以学佛我们鼓励各位从家里你先建设好,家庭净土。进一步你去扩大,你的生活范围,你的区域。我们的净土很快就会连接起来。我们祝福这一天的早日来临。我们相信到那个时候啊,那“所有道场菩萨众,劫海修行功德相”有各位的一份。(众鼓掌)

  好,最后两句,“普贤大行诸菩萨”。你这样做的话,就是普贤大行诸菩萨。对不对?在建设净土的过程里,奉献心力的每一位都是普贤大行的各位菩萨。

  “已于剎海具庄严”,你已经在这刹海,刹是空间最大单位,劫是时间最大单位,那还加上去啊,那就是多得不得了了。在这么大的空间里,你已经具备了种种庄严。

  你看,“其数无量等群生”。大家都推动,大家都对众生进行服务工作,那就是我们讲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嘛,那不是“其数无量等群生”?你不可能说有哪个人漏掉啊。

  所以人间净土啊,才是真正普度众生的一个法门。我们要不要去推动?就看各位你来发心。今天你发的愿够强,你去外面看天空一定很亮。你愿不发起来啊,那当然是太阳下山,当然天黑啊。

  “于此林中无不见”,这个就讲,这个境界在僧团里头看得到。僧团净土是最小的单位。你把他扩大以后,你看看,所有的净土通通在这里头兑现。所以这个世间怎么样,僧团就怎么样。那么僧团的积极、进步,他展现出来,社会也会那么的良好。

  各位留意到啊,这个是我跟各位讲的另外一个。我常讲啊,可能你都不注意听。我说你在这里修法,在这里听经,回家只是黑白修,修修看而已。反正你修了也没印证,都是自己在家里尝试尝试摸索摸索。告诉你光是这样子做你下辈子再来的因缘果报,不是王就是天王。你会说“来听你讲经就会这样吗?听别人讲经就没有啊?”跟你讲,听别人讲经就没有。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啊,他怎么会有?但我是很清楚地告诉你。

  但你知道为什么会有吗?你光是这个地方你看,从僧团、到家庭、到社会、到全世界都变成一个净土。那僧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好坏啊。所以佛世时代、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为什么?因为僧团越来越不好嘛。僧团假如现在开始重新改革,再让他健全起来,他影响社会又影响出去了。这里面就产生一个问题,僧团是核心。

  今天你来这里,我教你的是核心的问题,你在核心上去揣摩。那你的生命不是向社会展开,是在历史的时间进程里展开。所以当你下辈子再来的时候,那一定是非常良好的一个状况。

  假如你用佛法想去害人,下辈子你就知道那是什么灾难。因为你是站在核心的地方。你到这里来听经,到这里来学佛,任何,包括刚才讲的家庭华藏工程回去尝试,失败也好那无所谓,因为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你一定要去尝试。失败只是你的一个试验。那个摸索那个试验其实就在修行了。你下多少功夫,下辈子就多少福报、多少善根,你跟多少人讲你就多少因缘。你不用担心,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

  有的人告诉你一些,我不是批评啊,举个例子你看看。有的人说,你来念一个佛号,有没有?那个佛号是不是佛法?当然是佛法,但他不能代表整个佛法,他是佛法中的一个东西而已啊。有人给你一个咒语,有没有?现在有人专门只修一法。什么准提法啦,什么大随求法门啊。这只有一法。台湾还更多,什么孔雀明王法,就只有一法。那一法当然是佛法,但是他是佛法当中的一个什么?一个零件而已。可你把那个零件当做一部汽车,那就很好玩了。你就买个电瓶,背在身上,你以为四个轮子啊?那只是一个零件,你把他当做全部,你说你要修到哪里去嘛?所以他会告诉你下辈子会怎样,不会啦。因为他都不了解这辈子怎样,他怎么知道下辈子怎样?

  而我们不止这辈子跟你讲得很清楚,而告诉你过去现在未来的种种状况。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你在这里有许多你可以一再琢磨,可以一再地去揣摩,一再地去摸索的东西,太多了。这是他不可思议的地方。这个法门本来展开就相当地多。

  你可能会讲:“昨天你那样讲,今天又往这头讲。”昨天讲轮胎,今天讲电瓶,怎么会一样呢?对不对?讲轮胎一定要讲摩擦力学嘛,是不是?讲电瓶一定讲电学嘛。讲灯光,怎么样讲光学啊。所以这是不一样的。你要讲引擎动力学就更不一样了。所以在这个华严里头,他就像这种状况,方方面面他都要涉及,他不可能没有。

  但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他涉及到的是你生命中的核心问题。这是我们一再讲的,这是大学,中心价值观,一直再跟各位强调这个问题。也就是因为这个法门,在无量无边的法门当中,他有一个中心的指导原则在。我们抓住那个中心指导原则,你展开各方面都很好运用。

  好吧,我们就到这里告一个段落,休息一下。

  《四十华严》第49讲(2008年02月27日)B

  好,我们大家再看经文七十五页,长行文的部分,我们先看一段经文,

  “爾時彼諸菩薩。蒙佛三昧光明照故。一一皆得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大悲門。以得如是大悲門故。攝受利益安樂眾生。即於其身一一毛孔。各出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眾色光明。一一光明。各各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菩薩身雲。複出一切世主相似身雲。充滿十方一切法界。普現一切諸眾生前。隨諸眾生身相言音。種種方便教化調伏。令其成熟。”

  我们先看这一段。

  这里是讲到这些菩萨们。我们一讲到菩萨就好像跟我们没关系呵,其实这个菩萨都是指我们自己。因为你不觉,所以跟你没关系。你只要觉,因为菩萨是指觉醒的生命因素嘛。

  今天至少你能来,就是一个觉。觉有大有小,有深有浅。那你觉得不大,但是呢,我想重要比大重要,你所觉悟的是重点的觉悟,那比那个不重点的觉悟啊那来得殊胜。有很多人觉悟到赚钱,有很多赚钱的技巧。有没有?知道吗?有很多人他有识人的能力,看人的能力;有的对于数字特别地敏感,他有这种特别的能力。这个都是一种觉醒。但是这些能力跟这些觉醒可能不太重要,可有可无。

  像我的爸爸,他是一个耳朵跟眼睛很厉害的人。他教的学生五六十个人,每人一种乐器一起演奏,演奏完他点名。那个就站起来说“对不起,我高半音。”他再点一个,“对不起,我低半音。”他就那么多人他听得到。我只听到有够吵而已。他就听到谁高半音低半音,他就知道。合唱在唱,大家都唱完了,我说“很好很好。”“什么很好,谁谁谁叫起来,这些人怎么唱错?”他厉害,他耳朵非常厉害。那我就不行,基因遗传也要能得到,没有的话根本就没有啦。

  同样的,我们个人也一样,像有这些能力,你没有这些能力并不重要。可是生命因素的觉醒对你的幸福与不幸福可影响之大。而且有钱没钱无所谓,大家一律平等。不是有钱的人才会觉悟的权力,你要知道啊。

  所以这一点你要知道,你既然来了,你就要去肯定,你是已经觉醒了。

  那么这些菩萨们,就是包括我们在内。

  “蒙佛三昧光明照故”。“蒙佛”,我们通常解释是佛的三昧,是吧?不是。是觉悟的三昧,觉悟三昧光,照到你身上。那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你可能感觉不到,因为你对于光以为是灯光的光。觉悟三昧光是心光,不是灯光,心光。不是星星的星,心光。

  所以当你去留意到,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有两种状况,大概只有两种状况,一个是顺境一个是逆境。当你在逆境中有一种感觉的时候,你那种感觉,那就是佛光。有没有?逆境有没有?走投无路,像没办法,有个瓶颈不能突破,突然间“噢,对,就是这样。”有没有那种感觉?那就是佛光。你在顺境也一样,顺境这样子不知道对不对?有没有危险?有没有风险?当你开始在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你会说“嗯,我应该要怎么样子”人生的顺境。你也会“噢,对,还要哪件事情还没做。”这个就是佛光。这个佛光你没有训练,只能叫“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的意思就是随机啊。像师父这样抬头看看大家,你也会抬头看看能不能对照。其实这个就叫普照了,这叫随机,没有特别特定。

  但是,三昧光,就不一样了。他是有训练的。就是从你这边有训练,佛光就跟你会对照。就我们讲,这边发射台,你那边接收台。“佛光普照”是只有发射台没有接收台。

  那现在佛三昧光不要再特别训练三昧光,因为他在训练的过程里就都有了,所以他只要普照。从佛光普照来讲,佛是主动的,他普照,他只要发射嘛。可是佛三昧光的这个部分,是佛光普照以外,你那边有一个可以跟他接收的,这是不一样的。所以佛的三昧光对佛来讲都只是佛光。对我们来讲就是三昧光就很重要了。那是你这边要训练的。

  当然佛也有一种特别的状况,就是跟他因缘相应的,那么他会起作用。那这个部分都不是作意,都不作意,因此,他没有所谓作意的部分,他只是随缘。这个在前边我们讲到啊,入法界以后,性起法界的智力会跟你缘起法界的业力互相激荡,那个时候就是指那个部分。这个就叫做佛三昧光。但是他的智力起作用是永恒的,就是他的那个发射台的基地发射是永远的,他不是特别选的。可是你这边的业力要跟他相应,是你的业力,是你的接收台的问题。对不对?你要留意一下他是有这种区别。

  那么这样的情况来讲,重点还是在菩萨这边,不在佛这边。是不是?有没有感觉到?所以菩萨这边的条件具备到哪里,好像佛的作用跟你就不一样。你的感觉是说“佛特别眷顾我”,不是。是你的条件已经有所改变,那你跟佛光相应的部分就有所不同。有没有到海边晒过太阳?跟煎鱼差不多。日光浴,特别是晒一晒,你翻过来晒这边。因为你角度不同,晒的感觉不一样。对不对?有晒过的你就知道,没晒过的就不知道。

  因为人的生活里,我们基本上在修行的领域里是讲你一直在前进。在你一直往上提升的时候,每个人因为业力不同,他会遭遇到种种的挫折跟困难,这个也各不一样。当你每一个境界,我们通常讲境界,不讲挫折困难,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你都会有应变的状况。

  通常顺境的人是比较疲,我们是不是叫比较疲啊?比较懒啊。因为顺境嘛。那开车开到很顺的路上,你大概就会打瞌睡。因为他很顺,你会懒,而会有一种惯性,那会容易疲倦。

  当那路势很不好,弯来弯去的时候,你会很谨慎,对不对?谨慎的时候你那个时候,其实你是什么,最高昂的时候,精神状态会最高昂。因为那个时候只要一疏忽,你就出状况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人在有境界的,这句话很好听,有境界就是你有状况的时候,你有状况的时候,那你就会很投入。所以你也会感觉人生特别精彩。虽然结束以后你会觉得很累,但是在菩提道的提升、过程里他不会累。这是最大的不同,因为物理现象、生理现象会有疲倦感。可是在真正的菩提道上来讲,生命的成长不会有疲倦感,不会有。好,这是物理跟生命上最大的差异。

  我们也希望各位,你来听经学佛,希望能够找到你那永不疲倦的法门。大家都很想奋斗,也常常会觉得后继无力。那我就跟你讲,你一定要好好修行。定力一定要修,修定功。不管是禅修的定,或者是念佛,或者那一法门,不要紧,那你训练那个定力,这定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定力以后,你的生命能量会无限的这种充电啦。

  那我们告诉各位,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感受那份宁静,一心不乱或者置心一处。你从来没去尝试,按照疑情去摸索。当然这个不摸索三年五年以上的功夫,你是没有办法达到的。

  但是当你往那边走有片刻的宁静啊,你那个昨天讲的,你那个油箱马上就充满了。那一个片刻的宁静啊,用现在的话来讲叫瞬间充电。有没有?现在买电池常常有那瞬间快速充电的嘛。一插很快,几十分钟就充好了,不必说一次要充八个钟头以上才能用。那种快速充电的情况,在这个摸索上是很重要的,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有帮助。我们希望你最少先得这样一个能力。

  但是,你假如经常试验的话,下辈子你来修行就很快了。你说“我这辈子修不好。”不要紧,下辈子你就比谁都快。因为你已经有摸索过,有经验过。

  好,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第二句,“一一皆得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大悲門。”

  前面我们跟各位讲过,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有三个要件。因为我们从普贤乘的立场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有三个要件。我这个讲的跟《起信论》不一样,《起信论》是讲摩诃衍乘。摩诃衍乘,我跟他定义是叫真理,唯一的真理,绝对的真理。那我们一般来讲翻成大乘,大乘其实就是真理。他说,菩提心具备三个条件,就是直心、深心、大悲心。

  那我们跟各位定义的这个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就是最高级的菩提心。他也有三个条件,但是跟这三个条件不太一样。第一个他叫出离心,第二个是大悲心,第三个叫行愿心。

  《起信论》讲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那我们把直心叫做出离心,大悲心不变,另外改一个叫做行愿心。这个有些不同,当然你解释把他归类在一起也可以,那我们认为不一样。大悲心是一个核心。

  从贤首国师在讲《华严三昧章》的时候,他也是引用《起信论》的直心、深心、大悲心。但是直心他是指观法,观,修止观的观,要直心。不要扭扭捏捏,也不要找理由。但这个直心他重点就是我们讲的净识,要到达净识这个阶段才有可能。

  我现在讲这个是比较深啊,也比较枯燥,但是你一定要把他弄清楚啊。

  这个直心,直观啊,你简单讲就是直观心,他就是要你到达净识的标准。

  深心,他就是行要深,所以他应该叫行深心,修行的行。这个行深心其实是讲定力,也就是止观的止法。

  所以他直心、深心讲起来,合并起来就是止观二法,二法的用心,止观二法的用心。

  所以我简单地讲说,他是出离心。出离心是指…因为这两个面是不一样的,因为观法他是指工程面的修行开始线,那个深心是指技术面的修行开始线。换句话说,到这个地方来啊,我们才叫出离心产生。所以,这两个东西是并在一起的。这个从学理上来讲,他是很深层的,比较枯涩的学理铺垫。

  那大悲心是指对众生要有大悲心。

  所以这个直心、深心、大悲心,贤首国师在华严三昧章里头,他各展开十个心。这十个心都有广大心,三个都有广大心,三个十心就有三十心啊,那都有广大心。他后面的解释是针对,观如何广大,行要如何广大,对众生要如何广大。他是这样的这种区别。

  那我们不详细跟各位谈了。

  第三个就是行愿心,行愿的重点是在无尽的超越。止于至善,那个目标,从现在来讲是遥不可及,那是不可思议的目标。要你发愿也是发这个愿。

  你不要发愿“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今生能出家。”今生能不能出家,现在就可以。不要发愿,现在就可以出家。你就是不想出家。才发愿今生最大的愿想要出家。想出家现在就可以啊,你为什么要发那个愿?这个不是发愿啊,要想出家你绝对可以做得到。你就是不想出家才要发愿出家。那个不叫发愿,那个是你要去做的事情。

  发愿本来是你这辈子你本来就做不到,做得到也不穷尽。就我们讲普度众生,度众生要度尽众生,度尽众生你怎么度得到?家里那一个都度不好了,同一个屋檐下那几个都度不好了,差点被度走了,还讲。所以你说要度尽天下苍生要怎么度啊,你要发这种愿。要断尽烦恼!一个烦恼都弄得乌烟瘴气的,还所有的烦恼要断,众生无边烦恼都要断。自己烦恼都断不了,还要断到众生烦恼去,那你要怎么断?这个叫做永无止境的愿。

  发这个愿你就不会退心。这个不是念给别人听的,是你在内心深处,最深的地方要走出来,要去实践要去做的,别人讲不清楚的。

  所以我们同修们有个习惯就是“好了别讲了,你做就好了。我支持你。”因为有很多东西讲不清楚,发自他内心的东西。他要这样去做,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去利益别人的事,有什么不好?鼓励去做。你不要误会什么,因为误会什么是讲不清楚的。他既然是想要跟着观世音菩萨的愿力走下去,那你怎么讲清楚?要跟地藏王菩萨愿力走下去,你怎么讲得清楚?这都讲不清楚的。那通常我们就不问了,只要他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众生,是在做利益众生的事,我们就随顺,随喜功德。就是这个原因啊。

  这个是,我们要跟各位谈的,阿耨菩提之心三个要件。

  那么,这个地方他单提大悲门,也就是大悲心。大悲心他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对自己的下手处。

  “我也很想对众生行大悲愿,那怎么行呢?”众生一有事你就烦起来了,“那个你自己处理就好”,对不对?“那个你处理就好,”那你的悲心呢?

  我跟各位举一个例子,你参考看看。父母亲啊想把他的人生经验传给子女,这是大悲心。子女要接受父母亲的人生经验,这是智慧。各位你想想看,你的子女要听你讲话,那这当然没问题,这个不叫大悲,这个是应该的。问题是你在教,你子女不听的时候,那就不是智慧而已啦。你要有悲愿,你才有可能,不然对子女,“这个从小就讲不听了,我看算了。我宁愿去给把他床给叠了。” 我们历史上很多。

  为什么子女不能传呢?因为不会教。因为父母跟子女之间有一个关键,他很容易跳电。什么跳电呢?因为,你在讲什么,你要做什么,子女他其实在你不留意的时候,他在旁边就看得很清楚。

  所以当你生气的时候,孩子比你自己更早知道你在生气,你知道吗?你在高兴的时候,孩子比你更早知道你在高兴。尤其那个六七岁七八岁的小孩,你去注意看看,他才开始懂事,从哪里懂?他从父母亲的身上懂。所以他对外面的人还不了解,他对父母很了解。

  所以当父母在生气的时候,你看,孩子都很乖,都在书桌上。当你在高兴的时候,他爬到你头上去啊,因为他知道你很高兴,你不会骂他不会打他。当你生气的时候,他是知道他不乖点,等一下就遭殃。

  换句话说,人性的问题,子女比你自己更了解。所以当你有什么毛病有什么缺点的时候,你没有办法说他,因为他比你更了解。

  所以告诉各位,凡是子女的事啊,父母只有忏悔。你就一直拜,每一件事情不通,你就一百零八拜。一件事情不通,你就一百零八拜,拜到他喜欢跟你沟通,你那个业才会消,要不然下辈子会再来。

  我们都没有谈过子女的事啊,讲到你纯属巧合。这个情节绝对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人家说“情节纯属虚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我告诉你,这个情节是真的,因为在这个世间,一再普遍地上演这些戏,但是我们一直不在意。因为我们只演给别人看,自己从来没看过。因为你自己看过,你也忘了。因为你也是七八岁时候看的。

  所以,你看你的父母很清楚,可是你自己不知道。你的一切言行,你的子女看得很清楚。所以当你不知道的时候,这个家庭灾难就一再地发生。

  所以,我们为什么五大议题,把子女列为第一议题!这个子女不是要修理子女啊,透过子女自我反省嘛,去忏悔。这是真的,你要是认为这是内心的痛,那你就好好地忏悔。

  所以我举这个例子是告诉各位说,这个大悲心的存在,往往不是你自己所能想象,你要发起这大悲心还不容易。因为悲心是针对众生来的。你能不能够反观一下,而更有耐性的,运用智慧去推动,利益他的事,这个才叫做悲心。你只要对他有用,那你可能要牺牲自己。因为你要耐心嘛,去运用智慧,来摄受他,来降伏他。

  那你怎么办?没有智慧,你只有用时间啦。用时间你就只有拜忏,因为你不能用大脑,你一启动大脑,你就上当。因为他比你更清楚,知道吗?尤其是子女这个问题,你一启动大脑,他就知道啦。你不启动大脑,怎么办?你就拜忏啦。因为他会在后面监督你,比你更清楚,那你下一步要怎么样,他都很清楚啊。

  所以,悲啊,大悲的悲啊,是运用大智慧,去降伏最难降伏的众生。而这里面不是你大脑想象得到的。因此你只能够说,我怎么运用大智慧?什么叫大智慧?只有带这个疑情。那在早期,你只有一直拜忏,拜忏以后一百零八拜,一百零八拜一直拜,你就改变自己。你怎么改,你也不知道。

  但是你要记得啊,针对那个事相,那个事相出现啊,那叫业相,业相现前我马上拜,针对那业相去拜。你要是没有业相啊,莫名其妙地拜,不起作用,那只是增加福报而已。针对业相去拜一百零八拜。当他一再出现,你就一再地拜。一段时间你就发现,不可思议的情况发生了。因为你已经改变,而你不知道,外在的环境会先改变。这个就是佛法不可思议。

  所以大悲的东西真的,大悲心是利益自己,不是利益别人,真的大悲心啦!

  所以在最后《十大愿王》那边,讲那大悲心。没有大悲心,不能成就。因为以“大悲水浇灌菩提树”啊,有没有?那菩提树才能够活下去啊,所以“诸佛菩萨为智慧华果”,众生才是树根啊。有没有?众生是树根,那你就要用大悲水浇众生。才会成就诸佛菩萨的智慧花果。关键就在这里。

  所以,大悲心是我们自己的一种本质,你要经常运用,经常去历练。什么叫做大悲心?而他到最后真正的是利益你自己,“若无众生诸佛菩萨不能成正果”,有没有?这个很清楚啊。

  所以他下面讲,“以得如是大悲門故。攝受利益安樂眾生”。

  这个众生你要记得啊,众生不是别人,众生包括自己。所以我们说不伤害众生,就是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别人,众生是包括我们自己的。脑筋不要去想太多。

  那佛怎么割他的肉,喂鸽子呢?是不是伤害自己啊?那个叫做意识形态。他在为众生的时候,是没有自己的,无我他才能割肉。你能割吗?

  我这里长一个包包,想用针把它刺一个洞,刺了三天,刺不进去啊。奇怪怎么又很用力了,怎么扎不进去?手到那里就停住了。你想要再扎进去,扎不进去啦。你在怕什么?我不知道。你说你不怕吗?我就拿针想要把它扎进去,怎么会怕呢?可到那里就自然Stop,“S、T、O、P”就出现了。不为什么。这才是小小的,明知嘛,你都做不下去了。你说你割块肉给鸽子吃,你说救人还差不多,就鸽子干嘛?不是,你有我就做不到。

  我跟各位举个例子,来果禅师有没有?认得吗?来果禅师。三四十年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跟虚云老和尚一样的大成就者。他当时还没出家,应该还没出家。他爸爸得病,医生说吃肝会好。他在想没钱买肝啊,就到厨房去拿把菜刀,自己就把他割开了,就割了一块肝给他爸爸吃,然后裤子拿起来就绑起来,也没消毒,也没缝针。你回去你自己割割看。你绝对不能割,为什么?因为你脑子里面装的太多复杂的东西。

  因为他很单纯,他古人啊,他孝顺父母,医生说这样子可以啊,没钱买,就自己的割给爸爸吃。他很单纯。所以他不会感染,因为他没有感染那个东西,生命因素里没那个东西。

  你呀,很抱歉,你太多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杂讯在,你知道吗?所以杂讯使你不得不去感染。就关键就在这里!你不要有那么多,现代知识给你很多那叫科学,其实你脑筋里面都是那些杂讯啊。还没开始,你就病倒了。那时代他们没有。他就是这个样子。你现在像看演戏,假如要拍成电影啦,你都认为不可思议了。不是,那是真的。没什么不可思议的,他就那么单纯嘛。

  但你现在不行,为什么呢?因为那是无我,他只想到爸爸。爸爸的身体,爸爸身体要紧啊,那我割块肉给他,就这样而已嘛。所以他要是这辈子再来,肝移植他一定成功,有人会捐肝给他。

  那我们想太多了,都不行。就算肝移植,现在的医学啊,你也会相互排斥,不能用。因为你没有福报嘛,人家前辈子已经修了那福报,这辈子随便割个肝给他都可以用。那你不行啊,这就是无我的现象。

  我们有太多的知识。知识、讯息太复杂以后啊,你都污染了,你无法无我。所以知识越多,人是越麻烦,如何克服,就是自己来。

  好,我们看下面的经文。

  “即於其身一一毛孔。各出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眾色光明。一一光明。各各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菩薩身雲。”

  这个地方讲“身”,这个“身”是“菩萨身”。菩萨受这佛的三昧光明照顾,他开始起作用,他的“身”因为大悲的关系,开始起作用。

  每一“毛孔”,毛孔是讲最微细的空间单位。

  “佛刹极微尘数众色光明”,这个是指量大。“众色”是各种颜色。“光明”就是光线,光线通常我们讲就是智慧的妙用。换句话说,他以这种大慈悲故,所以在任何小细节的地方,他都能够运用大智慧的作用。

  “一一光明,各各化现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菩萨身云。”有没有?都化现出来。就是他可以用各种媒介来利益,来完成。

  这个经文你要会解读下来。你就会看跟你的生活完全有关。你要不会解读,那就像《封神榜》一样,对不对?跟你完全无关哪。那跟电影情节一样。

  第一个是“菩萨身云“。

  第二个“複出一切世主相似身雲。充滿十方一切法界普現一切諸眾生前。隨諸眾生身相言音。種種方便教化調伏。令其成熟。”

  他这个地方讲啊,示现菩萨身云,或者世主的相似身云,充满法界到众生前。

  各位知道,菩萨要教化众生是在人间教化,所以呢,除非他示现他本身的状况。那么这个“菩萨身云”就是,我们现在讲叫示现做宗教师相,或者示现做教师相,教师就是老师啊。不过这个老师跟现在老师不一样。现在的宗教师是职业化。这个,现在的老师啊,是量产化的,教学生是讲量的,越多越好。这个是西方,希伯来思想的一种产物。这是不对的。

  他这里讲的是我们中国式的。老师跟宗教师,他的身份跟地位是非常殊胜的。各位可能不知道,那状元,考了状元,考状元知道吗?在这里转过去,国子监那里。那考了状元独占鳌头,是全国第一了。这个人要回家乡去啊,那么要谢师。谢师谢哪个?就是他私塾的那个老师啊。那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国民学校的那个启蒙老师。老师有那么崇高的地位。

  现在,谁成功谁会请那个老师出来?因为已经量产化了,所有的学生都是量产。而学生对老师也没有那个恩、也没有那个德的感受。老师给学生的不是知识,是恩、德,你要留意到是在这个地方。那我们现在跟老师所学的,乃至宗教师所学的都是知识,这是不对的。

  所以这两个在这个地方来讲,叫做“菩萨身云”。其他一切就是“世主相似身云”。世主就是世间主,就是各行各业的领袖。“相似身云”就是除了领袖以外一般的行业行规,不一定当老总。也不一定当老总,可能当个经理,经理就相似了,当个主任,当个小主管,这个叫做相似身云。

  “充满十方一切法界普现一切诸众生前。”在一切众生前面。因为众生是最基层的,那么这个从菩萨到世主,就比较中间的,菩萨是属于高阶的,那世主是中阶的,那再来就是最基层的这些众生。

  “随诸众生身相言音。”跟着众生一样,运用什么?言音就是爱语。那么示现出来跟你一样,就是同事。所以他用的就是同事、爱语、利行,这个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佛教在世间绝对是用人的方法度人,不用非人的方法来度众生。假如有人跟你讲的不是用人的方法,而是用那一些奇奇怪怪的,那就是非佛法。法律准不准许,我们不管,但是佛教一定告诉你,佛教一定用人的方法度众生。所以他不会悬疑。他不会用那种你听不懂看不到的。

  “你做一下我看看,我看看,恩,有有有,我通了,我通了,我知道。”有没有?那叫神经啊。你怎么不能用讲的呢?你装神弄鬼的,那不是佛法。这都邪魔外道。法律准许我们就不管,但是佛法一定告诉你,他用你所能接受的方法。

  所以佛法教你的法门,你也一定、绝对能修,能学。但是假如有那个人教你那个法,“我告诉你,你晚上到我这儿,我给你点一下你就通了。”“我早上几点怎么样,到哪里我给你弄一下你就通了。”没有那个法。那个不是佛法。

  佛法绝对是你日常生活中,你理性能够理解,然后透过那个理解,可以到达不可理解的地方。而他一定需要一段时间。假如没有时间,马上就可以怎样,绝对不是佛法。

  所以他一定透过布施。布施就是给众生一个利益。我们讲叫精神粮食的布施。这样比较清楚。一个布施一个爱语,利行,对你有利的这种状况,大概就是这两三种。而他自己本身跟你要同事。同事,现在我们公司那个同事那两个字。这个同事其实讲就是跟你同样的状况,很接近,很贴近。他不会弄成高高在上,跟你之间有一种神秘的关系存在,不是。人很奇怪,太接近太平凡的,你又不相信,你要那种高高在上的,你琢磨不到的。那个他好装神弄鬼啊。你要知道,当你在期望那种状况的时候,你是很容易被骗。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学佛信佛绝对不要狂,狂啊,狂热啊,把那个你所跟随的这些大德啊,给偶像化,给神格化,这个是我们绝对禁止的。所以我们说禁止造神运动。你不要去造一个神出来,把那大德扛到轿子里面,在那边装神弄鬼啊。这个不对。

  而这个时候人心在迷茫的时候,最怕的是这种状况。

  那各位你有没有?我们很多朋友们,都有那一种造神、偶像崇拜、装神弄鬼的状态。我们不欢迎,绝对不欢迎。你不要把自己弄成神秘兮兮的,也把对象弄得神秘兮兮的,这个都不是佛法。

  这部分我都跟各位交代很清楚啊,你要在造神运动啊,我们绝不接受。那我也希望各位,你也不要迷信,也不要去造神,也不要偶像崇拜。这个你一定要弄清楚,这个部分。

  好,下面讲的就是他的方法。

  “種種方便教化調伏。令其成熟。”

  佛在种种方便教化众生的时候,有一个东西不用,就是神通。

  有一个很有名的我们每年办斋僧都要请他来的,叫做宾头卢颇罗堕尊者,通常叫长眉罗汉。他就是在佛的时代里,大家在僧团。刚才讲的,僧团是一个僧团净土,在净土里大家都在精进。

  那个时候有一天,外道他们有神通啊,来就把所有阿罗汉的钵,吃饭的那个碗啊,把他收起来了。现在讲好听叫收起来了,因为讲文雅一点,要不然其实就是把他偷走了。偷走了大家吃饭没钵了。没钵,在哪里?他把它挂在那个上面,屋顶上。

  佛规定说不能用神通。然后大家没饭吃啊,就看钵在屋顶上怎么办?他就生气啊,他伸手去就把他拿下来。就变成一个长臂,臂很长啊,去把钵拿下来大家吃饭。

  那这个就犯戒了,佛制的戒嘛,阿罗汉不能用神通啊,他用神通了。用了神通以后,这些外道就跑去跟佛讲:“你看,你们那个弟子用神通。你说不用神通,他怎么用神通?”

  那佛说:“噢,他用神通哦,用神通就要接受处罚。”因此就规定他不准入灭。不准入灭,知道吗?就是不准死啊。不准死就麻烦了。阿罗汉可死可不死啊,佛就规定他不准死,“以后有人请吃饭你就要代表我去”。知道吗?“有人请吃,斋僧,就是请出家人吃饭的时候,那你一定要去。”

  所以,你看公案里面有很多。人只要斋僧,请出家人吃饭,一百人以下。他有没有来?你看那供佛的桌子下方有一盆这种花,不是那种花,插花的花,放着。假如他有来,有到现场来吃饭的话,那个花三个月不会凋谢,三个月不会凋谢。所以很多人在请吃饭,看他有没有来,你就看那个花谢不谢。因为这种花三天就凋谢了。剪下来的花不是很快就谢掉吗?他花就不谢。

  因此我们汉传佛教很喜欢请师父吃饭,斋僧。我们现在这个不叫吃饭,这个叫做劳师动众。

  他们请吃饭当然有很多仪式,供养啊等等。在印度这个供养更多。我们传统的请师父吃饭,供养也很多。斋僧的时候那会有大批的布,布料,现在叫现金。供养以后师父带回道场去,道场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分享,不是每个师父都来,道场不可能每个师父都来。他是派两个代表来。你一堆送给他,他就带回去。那么请一百个人,这个城里所有的道场都请,每个寺院派几个代表来。在家里吃,吃到一百个,一百个人坐满。然后呢,东西要分给每个道场,是这样的。

  斋僧是很隆重的一个仪式,也是以往这些大官或者富翁、成功的企业家,在护持三宝的一个做法。

  在种种方便当中,不用神通。他用了神通那他就被处分了,不能入灭。所以他也很忙碌。现在世界各地到处在斋僧。

  我们一年就办一次,今年是八月二号,斋僧大请客。那去年我们有两三千人,两三千个出家众来吃饭,那个有个报纸的记者去帮我们录影下来。他说奇迹,所以我们是台湾去年十大新闻中的第五条。他的奇迹是说,两三千个出家人吃饭鸦雀无声,比军队里的吃饭更安静。这个就是奇迹啊。现在假如各位一起吃饭,你就会知道,那个灯大概会快掉下来了,叫做闹哄哄。别人也有办,他们办的比我们大,四五千个,但是乱糟糟的。我们是绝不乱,非常宁静。他就在探讨为什么会那么静?为什么会那么静,那叫法会的殊胜。

  所以种种方便。但是你记得,什么方便就是不用神通。这是佛教的根本。他有没有神通?有。但是有神通他示现给你看,也不讲明。

  那,我们现在很多人常常用神通度众生,告诉各位,那不当。常常听同修们在讲,某某大德,某某谁怎么样子用神通度众生。告诉你,通通错,你会迷上去通通错。要是你有智慧你看得到,你也知道说“噢,他怎么样。”也就这样子而已,你不会迷上去。你会迷上去的本身,就是不当。他绝对没有神通。真有神通的人不会用神通。

  我跟各位讲,真有神通的人不用神通,因为神通真的很不值钱。我跟各位讲一个例子。有两个师兄弟,师父走了以后就分手了,三十年后再见面。

  那个师兄就问师弟:“那,你到底学了什么?”

  “我就师父教的就会《普们品》。”

  “《普门品》?三十年才只有《普门品》?”就很不屑。那就问说…他们是在渡船的渡口上面遇到。

  那师弟就问师兄说:“那师兄,你会怎样?”

  他说:“你看。”他就从路边拔了一个树叶,丢在河面上,“啪”他跳上去,就一苇过江,他一叶过江。然后就在对岸等着。

  他就在这边等着船夫啊渡他过去。渡了以后算钱给他:“多少钱?”

  “两毛二”。

  然后上岸。

  师兄说:“你看怎么样?”

  他说:“很不错。你练多久?”

  他说:“我练三十年。”

  “三十年!?噢,三十年功夫,我只要两毛二。”

  三十年功夫他只要两毛二。你觉得够吗?有用吗?(众笑,鼓掌)

  那师兄很生气啊:“那你到底会什么?”

  “我只会诵《普门品》。”

  “诵了给我听。”师兄命令当然要诵啊。

  “我要诵经要摆案子。”就要摆桌子啊。当他在布案子的时候,开始天上,太阳不见了,乌云过来了。他开始诵经的时候,那个就像下雨一样,没有下雨啊,但他的附近就很凉快。三十年他就只会这个。而且他绝对恭敬地持诵。诵经之前焚香,这仪式一定做。那我们现在,通通简略了。简略了你就没瑞相。

  他就诵完了。诵完结束了,在礼佛三拜的时候,那云就退开了。要不要什么神通?那没有神通。他说“我就只会诵经啊,那外面那个跟我无关。”

  你要是认为说“我诵《普门品》就要这样子啊。”那你完了,因为你诵《普门品》在招云嘛。对不对?他不是招云,他只诵《普门品》。那个祥云布现,那不是他要的。知道吗?他只是不小心,因为师兄在这里吆喝,所以护法现个祥云给师兄看而已,不是他的功夫。他不是修这个功夫。因为他有在修法,所以他有护法。师兄对他,他又不能怎样,但是护法会示现。但不是他要叫护法做的,也不是他呼风云雨的,呼风唤雨的,不是啊。

  各位要知道,真修行,是这一个样子而已,就是修行啊。你说“噢!他这样也有神通。”他不是神通,他那只是护法,教导他师兄。因为他师兄弟同一个师父嘛。你要看到护法还是具体存在的,不是没有的。

  这是我们自己在学佛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经文讲到这里啊,大家都以为开始在用神通了,因为有方便教化。方便不用神通。你要留意到。这些境界这些状况,我们要坚持,我们不否认有神通这种东西,我们也不否认说佛法修行会出现神通。但是我们不是为神通而修的,你要弄清楚。所以我们平常也不用神通。

  因为你不用,那护法在旁边护法就知道。该什么时候现什么相,护法会去处理,那都不是我们修的。你只要好好修法,护法自然就会展现。这个是佛法中讲修行,讲生命改造的过程里,那不可思议的状况。那不可思议也不是我们所要的。你只要改造生命。你只要去想,怎么让我的生命到达止于至善的目标,这样就好了,这个就是我们修法的一个状况。

  我们希望每个同修啊,都能够在这里获得真正的利益。

返回目录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