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春江:阿含字典(2)
庄春江:阿含字典(2)
一心:1.心专注于一,即「心一境性」。2.定(三摩地、三昧)的另译。
一向:只这样;全都这样;明确地。
一法:一件事,参看「法」。
一食:以每日一食为修行的外道。
一时:1.某个时候;有一次,如「如是我闻,一时佛在……」。2.同时;在同一时间,如「一时知一切」。
一寻:古印度之长度单位,伸张两臂之长度为一寻。
一种:另作「一种子道」,字意为「一有种子」,即指剩一次受生者,果位之一,相当于「阿那含向」。(相关词「得一种」)
七支:1.七个部分;七个要素,如「以此七支习.助.具」。2.七个肢体,如「七支尽正」、「七支拄地」。参看「支」。
七仙:另译作「第七仙」,「仙」为「佛」的异译,「第七仙」指过去七佛的第七位,即是「释迦牟尼佛」。
七使:另译为「七随眠、七使法」,即「欲贪、瞋、痴、慢、疑、见、有贪(生存之贪)」。
七财:七种修行人无形的财富,即「信(自信)、戒(守戒)、惭(耻于自己之恶)、愧(耻于自己善之不足)、闻(闻法)、施(布施)、慧(智慧)」。
七药:七使之对治,参看「七使」。
七宝:转轮王的七项宝物,即「轮宝(代表降服天下的权力,另作「天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主藏宝(或作「居士宝」,代表财力)、典兵宝(代表武力)」。
七变:七次;七回。
九门:即「九个入口」,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嘴、生殖孔、肛门」。(相关词「四轮九门」「四转九门」)
二更:依汉人习俗即「晚上九点至十一点」,但依经文前后文义应是指「中夜」,参看「中夜」。
二林:为经文之「摄颂」,即指《中阿含一0七经》与《中阿含一0八经》二经有关「依一林住」的关键词,参看「祇夜」。
二谛:「真谛」(出世间真理)与「俗谛」(世间真理)。
入流:进入圣者(初果)之流,参看「须陀洹果」。
入处:另作「处」,根据地,如「六入处」即六根(参看「六处」)、「六触入处」即「六触」(参看「六触」)。
八人:另译作「四双八辈、四双八士」,佛法中八类证果位的圣弟子,即「向须陀洹、须陀洹、向斯陀含、斯陀含、向阿那含、阿那含、向阿罗汉、阿罗汉」。
八有:第八次的出生,「有」指有情之存在;有情之出生。
八戒:另译为「八关斋戒、八关斋法、八关、八支斋、近住戒」,即不「杀生、偷盗、淫、妄语、饮酒、涂香歌舞、奢华床座、过午食」。
八苦:经中归纳众生(有情)的苦迫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受阴」等八类,称为「八苦」,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与不爱的结合之苦、与所爱的别离之苦、所求不得苦,总括之,五取蕴苦」。
八众:指天四众与人四众,即「剎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四天王众、忉利天众、魔众、梵天众」。
八爱:指「十二缘起支」中的第八支,即「爱」(或作「渴爱」)。
八楞:八角,「楞」音译同「棱」。
八难:又译作「八无暇、八非时、八不闻时节、八不闲、八难之处、八不闲处」,八个难以修学佛法或遇不到佛法的地方,指「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边地、聋哑、邪见、如来不出世」。
刀风:译义不明,「风」指所有具流动性质者,「刀」指「锋利而有切割作用者」,南传经文无此句。
力士:即「大力士」。(同义词「有力士」)
十念:另译为「十随念」,十种忆念的修学法门,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念止息(定)、念安般(呼吸)、念身、念死」。
十善:不「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欲、瞋恚、邪见(痴)」。(同义词「十善行」)
十想:1.白骨想、青瘀想、【月+逄】胀想、食不消想、血想、啖想、有常无常想、贪食想、死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参看《增壹阿含四十六品九经》。2.无常之想、乐有苦想、计我无我想、实有空想、色变之想、青瘀之想、腹胀之想、食不消想、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参看《增壹阿含四十八品三经》。
十覆:即「十种覆盖障碍修道之事」,《别译杂阿含一七五经》作「五事」,相当的南传经文也只提到五项。
三有:欲有(欲界)、色有(色界)、无色有(无色界);指三界众生,「有」是「存在」之意。
三衣:另译作「三法衣、三法服」,出家众所能随身保有的三件衣服,即「大衣、上衣、内衣」,参看「持三衣」、「法服」。
三戒:1.三种修学,即「增上戒、增上定、增上慧」。2.「不杀、不盗、不邪淫」三种戒的合称。
三典:另译为「三围陀、三吠陀、三韦陀、闱陀经典、三旧典☆、三部旧典」,婆罗门传统的三类圣典,即「梨俱吠陀、沙摩吠陀、夜柔吠陀」。
三明:指证得宿命神通、天眼神通、漏尽神通(即解脱),另译为「三达、三达证、三达智、三昧达、三达明」。(相关词「三明者」)
三垢:「贪、瞋、痴」的合称,参看「三毒」。
三昧:为音译,另音译为「三摩地」,参看「定」。
三毒:「贪(另译作「淫」)、瞋(另译作「怒、恚、瞋恚)、痴」的合称,另作「三垢、三火、三缚」。
三界:1.欲界、色界、无色界(<a href="sg.htm">图说</a>)。2.色界、无色界、灭界(尽界)。3.欲界、恚界、害界。4.出离界、无恚界、无害界。5.过去界、未来界、现在界。6.妙界、不妙界、中界。7.善界、不善界、无记界。8.学界(初果以上的圣者)、无学界(阿罗汉)、非学非无学界(凡夫)。9.断界(断一切行)、无欲界(断除爱欲)、灭界(一切行灭)。另参看「界」。
三苦:1.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趣之苦。2.一切苦之三种分类,即「轮回苦(又作『行苦』)、苦苦、坏苦(又作『变易苦』)」,「苦苦」指肉体不适之苦,「坏苦」指「失去我所拥有之苦」。
三乘:声闻乘(或作「弟子乘」)、辟支佛乘(或作「独觉乘」)、佛乘(或作「大乘」)。
三时:1.指「早、中、晚」,如「昼夜三时」、「日日三时」。2.指「过去、未来、现在」,如「三时最胜尊」。3.指「寒、热、雨三季」,如「此顺西域三时也」。
三尊:指「佛、法、僧众」。
三发:三种举罪的来源,即「看见、听到、质疑」。
三结:生死流转的三种关键束缚,即「身见(另译作『萨迦耶见、有身见、身见、我见、身邪结』,执着『永恒、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的『真我』)、戒禁取(另译作『戒盗结』,誓守禁戒与禁忌)、疑(疑结,对正法的疑惑)」,为证得须陀洹果者必须断除者,《根有律》又译为「断三分结」。
三想:又名「三恶想、三不善想」,即「欲想、恚想、害想」,又名「贪欲想、瞋恚想(瞋想)、杀害想(恼想),参看「想」。
三爱:三类渴爱,1.欲爱(欲界的渴爱)、有爱(生存的渴爱)、无有爱(不想存在的渴爱)。2.欲爱(欲界众生的渴爱)、色爱(断除淫欲之色界众生的渴爱)、无色爱(断除淫欲与物质欲之无色界众生的渴爱)。3.自体爱(自我爱)、境界爱(贪喜俱行的渴爱)、后有爱(来生之渴爱)。
三会:三次说法大会。
三业:即「身业、口业(语业)、意业」,参看「业报」。
三漏:另作「三有漏」,即「三类烦恼」,内容为「欲漏(因欲贪而起的烦恼;欲界众生的烦恼)、有漏(因生存而引起的烦恼;色界与无色界众生的烦恼)、无明漏(无明引发的烦恼)」。
三聚:三种类集,1.等同「三学、三种学」,即「戒聚、定聚、慧聚」。2.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3.等聚(另译作「正聚」,即「八正道」)、邪聚、不定聚(参看「不定聚」)。4.善聚(「不贪、不恚、不痴」三善根)、等聚、定聚(参看「正定聚」)。
三宝:指「佛、法、僧团」三者,参看「佛」、「法」、「僧」。
下他:看轻他人。
下色:下劣的形色(长相)。
下利:同「下痢」。
下界:1.即「属于卑劣低下特性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参看「界」。2.指「下面的世界;地狱的世界」。
下相:相当于「止相」(定的项目)。
下风:流动于下半身者,「风」指所有具流动性质者。
下意:谦卑、温驯顺从,有时引申为「道歉」的意思。
上风:流动于上半身者,「风」指所有具流动性质者。
上首:最高的;第一的。
上座:对出家二十年以上者的尊称,另译为「长老」。
叉手:另译作「叉十」,合掌。
口四:十种恶行中有关言语(口)的四个,即「妄语(说谎)、粗语、两舌(挑拨离间)、绮语(无意义的话)」。
土丸:即「以泥土搓成的小丸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枣核大小的粘土球」。
土坏:土堆,「坏」读作「匹」。
土抟:另作「小土抟」,即「小土团;小土丸」,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小牛粪团」。
士夫:另音译为「补特伽罗」,即「人」。
大人:1.有成就的人;伟大的人。2.《相应部四七相应十一经》指「解脱者」才能称为「大人」,相当的《杂阿含六一四经》亦同,但译为「大丈夫」。
大士:有大能力的人,为对佛陀或解脱者之赞叹尊称。
大心:作「大想」之心,参看「小想」。
大施:大规模的布施供养,另作「大会、设会」。
大泉:大湖。
大乘:音译为「摩诃衍那、摩诃衍」,又作「上乘、胜乘、第一乘」,「乘」为交通运输工具,引申为「能将众生从烦恼此岸载至觉悟彼岸的教法与修法」。(相关词「是世人乘」「非我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
大冥:即「大黑暗」。
大师:领导一方之师,在佛教中专指佛陀。
大想:另作「多想」,将所想的对象扩大,假想观的一类。
大罪:解读为「大的过失;严重的过失」。
大德:1.尊称长辈,或出家年资比自己高者,如「大德阿难」。2.赞美词,相当于「伟大的!」,如「大德大力」。
大龙:音译为「摩诃能伽、摩诃能加」,1.指「解脱者」。2.指「大威力的龙或象」。
大岩:大山或大岩石。
小忍:稍候;稍等一下。
小乘:这里的「小」为「卑劣」的意思,「乘」是「前往;道路」或「载人车辆;交通工具」的意思,参看「大乘」。这是西元前后新兴的「部分大乘者」对传统「声闻者」不当的鄙视贬抑用语(骂人的话),显然是后来增入《增壹阿含经》者,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小想:另作「少想」,将所想的对象缩小,假想观的一类。
工数: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相近的经文作「印算,暗算,计算」,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核对,会计,计算」。
已立:已完成。
不坐:以不坐下来为修行的外道。
不乖:不违背。
不欣:不欣乐;不欢喜。(相关词「不欣未来色」)
不直:不正直;不诚实。
不勇:「宋本」作「不踊」,参看「不涌不没」。(同义词「不踊、不没」「不勇.不没」)
不悔:1.不后悔,如「若有持戒者,便得不悔」。2.不悔过,如「不羞不悔,无惭无愧」。
不得:1.不能,如「我不得度汝出家学道」。2.没得到;没证得,如「若我不得无上正真之道」。
不善:1.不好的,恶的。2.不熟练,参看「善」。
不着:解读为「不被粘着;不被控制」,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战栗;没有因害怕而起的扰动」。
不类:不贤;不遵从世尊的教导。
不辩:不聪明;无能。
不顾:不顾念;不回味;无期待。(相关词「不顾过去色」)
不听:不允许,不同意。(相反词「听许」)
中夜:将夜间三等分,其中间等分的时段。
中门:中央大门。
中食:午餐。(相关词「中食后」)
中国:指印度恒河中下游一带,佛陀游化(有佛法流传)的地区。(相关词「生中国者」)
中善:参看「初中后善」。
中道:1.离「永恒、断灭」或「纵欲、苦行」等极端的观念或行为。2.指八圣道,参看「八圣道」。
中际:《俱舍释论》说:「三节者,一、前际,二、后际,三、中际;谓:过去、未来、现世。」
丹枕:即「红色的垫枕」。「安置丹枕」,《中阿含六一经》作「两头安枕」,《相应部二二相应九六经》作「两头安置红色垫枕」(「垫枕」之原巴利语为「帆柱」与「容器」的复合词,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垫子」)。
云何:1.怎么?如何?如「云何有常(怎么是常恒的呢)?」「云何知」2.什么?如「云何为多闻?」「于意云何?」「云何顺趣流注浚输(会朝向何方流去)?」3.为何?什么原因?如「云何有四?(参看「云何有四」)
五力:信力、精进(活力)力、念力、定力、慧力。
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五见:五种邪见,即「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五使:五种烦恼,即「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烦恼,或「贪、瞋、痴、慢、疑」。
五怨:另作「五拔刀怨」,五位拿着刀已出鞘的仇家。
五根:1.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2.信根(以「四不坏净」为代表)、精进根(活力,以「四正断」为代表)、念根(以「四念处」为代表)、定根(以「四禅」为代表)、慧根(以「四圣谛」为代表)。
五通:五种神通,即「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神足通、天耳通」。
五阴:另译作「五蕴」,包括:色阴(包括物质声音与光线等具窒碍性者之聚集)、受阴(感受之聚集)、想阴(心中的影像之聚集)、行阴(意志力之聚集)、识阴(认识之聚集),参看「阴」。
五减:人的「寿命、色身、力气、健康、智慧」五件事逐渐减少,成为「短命、薄色、少力、多病、无智」。
五发:不正确的举他罪五法,即「非实发(不是依于事实举罪)、非时发(不在适当的时机举罪)、非义发(不对当事者有益的举罪)、虚言发(以粗涩语举罪)、非慈心发(依瞋心举罪)」。
五盖:另译作「五结」,指「贪、瞋、睡眠(昏沉)、疑、掉举(另译作「调戏盖、掉悔盖、掉举盖、调、掉」,内心躁动忧恼)等」五种修行障碍。
五趣:又作「五道」,为将「六道」众生中的「阿修罗」归入天或鬼或畜生道,成为五趣,参看「六道」。
仁者:客气地称呼对方,或简为「仁」。
内止:自己内心的沉静专注不散动,参看「止」。
内空:观察或思惟关于自己五蕴的空无我。
六见:六种邪见,参看「六邪见灭」。
六度:另译「六波罗蜜多、六到彼岸」,六种到彼岸涅槃的修行方法,即「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慧)」。
六界:分析构成有情的六种特性为「地(坚硬性)、水(凝结性)、火(温度)、风(流动性)、空(空间)、识(觉知)」。
六处:指「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即「六根」,另译为「六入处、内六入、内六入处、六内入处、六入、六情、诸入」。
六道:众生的六种分类,即「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另译为「六趣、六生」。
六覆:即「六种被覆盖的情形」,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六触:眼触(眼见色后的认知)、耳触(耳听声后的认知)、鼻触(鼻闻气味后的认知)、舌触(舌尝味道后的认知)、身触(身体接触后的认知)、意触(意识了别心所念后的认知),另作「六触入处、六触处、六更乐处、六更处、六更」。
分别:1.解说、分析,如「为人分别演说显示」。2.分辨、理解,如「分别缘起」。3.一一地,如「分别如是观」、「等受分别」、「分别论不分别答者」、「如不分别说。如是分别」。4.差别,如「有分别法.无分别法」、「分别.不分别」。
分齐:解读为「分际」,即「所及的范围」。
分卫:亦作「分卫食」,「乞食」的意思。
升斛:一升的量器,「斛」读作「湖」,古为十斗之量器,另译作「斗斛」。
天主:指「三十三天之天王;帝释」,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帝释天」。
天耳:另译为「天耳通、天耳智通、天耳智」,「六通(六神通之一)」,能听见三界所有的声音,不论远近。
天住:1.在白天安住,如「坐一树下,住于天住」,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日中住」,水野弘元《巴利语辞典》另作「昼住;食后的休息」,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日间的驻留」。2.安住于专注(呼吸)中,如「圣住,天住,梵住,学住,无学住,如来住」。
天竺:即「印度」之古译。
天眼:另译为「天眼通、天眼智通、天眼智、天眼智明」,「六通(六神通之一)」,能看见众生死后之往生情形。
天轭:天界之束缚,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别译杂阿含经》作「天界、天境界」,参看「轭」,南传注解书解说「天轭」指「五上分结」,参看「五上分结」。
天爱:尊称对方,相当于「大德、大人」。
天觉:译义不明,缺乏资料比对,或解读为「思惟(思慕想念)天界的美妙」,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少分:小部分。
少少:极少;微不足道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少心:作「小想」之心,参看「小想」。
少过:或作「小过」,解读为「稍微超过」,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相关词「或复少过」「或复小过者」)
少慢:少许的我慢。
幻法:幻术或魔法,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作「幻化之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三巴利(阿修罗王)的幻术」。
幻师:能施幻术或魔法者。
幻伪:虚伪;伪诈。
心木:树木可用的硬材,用以比喻重要的核心部分。
心受:由心理引发的感受。
心缚:心被束缚,《中部一六经》作「(五种)心的系缚」(感官之欲、己身、外色、饮食与睡眠、求生天界),《增支部五集二0六经》亦同。
心触:或可理解为「意根」接触其对象(法;心之所念)生起的了知(触知;有意义的了知)。
户扇: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硬木做的横闩」。
户钩:另译作「户钥」,即「门钥匙」。(相关词「户钩孔」)
支提:为译音,义译为「塔庙、灵祠」。
方便:1.具活力之精进,如「正方便起」、「勤欲方便」、「方便禅思」。2.方法,如「巧方便」、「下方便」、「知于方便行」。3.专心修习,如「不修方便」。4.便利,如「少作方便」。5.持续努力;勤奋,如「方便所得」。6.决定、决心,如「精进、方便、筹量,来诣精舍。」
日亲:指「释迦牟尼佛」,另作「日种胤、日种姓尊、日之亲、日光尊」,「日种姓」即太阳族,传为释迦族的祖先。
月殿:月亮。
欠呿:打哈欠,「呿」读作「区」,张开嘴巴的意思。
止相:定的项目,另作「止息相、息止相」。
止息:停止;熄灭,相当的南传经文常作「宁静(古译为「轻安」)与冷静」。
止论:应该停止不讨论的论题,「四记论、四记问」之一,另译作「止住记论」。
比丘:跟随佛陀或佛陀弟子出家修学的成年男性,另译作「苾刍」。
比舍:比邻之舍;邻居。
水特:公水牛。
水牸:母水牛,「牸」读作「字」,母牛或母马的意思。
牛牧:牛舍。
牛犊:小牛,「犊」读作「读」,小牛的意思。
世眼:世间之眼,指「佛陀」。
世尊:音译为「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另译作「众佑」,遍正觉者(三藐三佛陀)的十号(十种称号)之一,原意为最有福者(有幸者)。
世雄:佛陀的尊称。
他作:他人所作,意思是,苦乐祸福等一切,都是他人(特别是指自在的创造神大梵天)所作的结果,是「尊佑造(论)」与「断灭论」的一类。
令我:即「使我……;让我……」。
仙人:1.修行人。2.圣者;先知。3.解脱者。4.指佛陀,如「第七仙」。
出界: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出」解读为「完成」,即「引发行动完成的活力」,参看「方便界」。
出要:另译作「离、出离」,参看「出离」。(相关词「出要想」)
出家:舍去家庭眷属、财产、世俗事务而专心修行,参看「受具足」。
出智:另译作「超出智慧、出离智慧、出要慧、出要智慧、善知出要」,相当的南传经文无,参看「出离」、「智」、「慧」。
出过:即「超过;超出;超越」。
出离:1.有形的离开,或心理上的离开束缚。2.为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的过程。
加行:另译为「前方便」,即「致力于;着手于;从事于」。
功德:1.功能福德,善行之果报。2.「种类」的意思。
可意:合意的;喜欢的。
句味:文字与词句。(相关词「同义.同句.同味」)
四大:地(坚固性)、水(凝结性)、火(温暖性)、风(流动性)。
四扼:四种束缚,即「欲、有、邪见、无明」。
四取:即「四种执取」,另译为「四受」,1.执着欲贪(欲取、欲受)。2.执着「有我」的言论(我语取、我受、我取)。3.执取(与解脱无关的)禁戒与禁忌(戒禁取、戒受)。4.执着邪见(见取、见受)。
四受:1.四种执取,即「欲受(欲取)、见受(见取)、戒受(戒禁取)、我受(我语取、我论取、我取,即执取有『真我』的言论)」。2.四种承受,即「有现作苦行后受苦报、有现作苦行后受乐报、有现作乐行后受苦报、有现作乐行后受乐报」。3.四种感受,即「欲界系受、色界系受、无色界系受、不系受」。
四姓:另译为「四种姓」,即「婆罗门(祭司族)、剎利(武士族,另译为「剎帝利」)、吠奢(平民族,另译为「鞞」读作「丙」、吠舍、毗舍)、首陀罗(奴隶族)」。
四流:四种瀑流,以瀑流比喻烦恼,即「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有流」的「有」指「有情之生存」,「见流」的「见」指「邪见」。
四风:四种风;即「住风、持风、不动风、坚固风」,另译作「不可坏风、坚住风、持风、上风」,「安住、常住、究竟、坚固」,「住风。持风。不灭风。牢系风」,「住风」另作「安住风」,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四食:四种有情生命的滋养,即「物质食物、触(生感受)、思(活下去的意愿)、识(五蕴之统合)」。
四恩:由《增壹阿含三十一品七经》的前后经文比对,「四恩」疑为「惠施、仁爱、利人、等利」四法(四摄)。
四牒:折叠成四层。
四道:另作「四通行、四断、四行、四正行」,即「苦习尽道,苦尽道,乐非尽道,乐尽道」,为能通往解脱涅槃的四种模式。
四转:其它版本作「四轮」,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其注解书解说为「行、住、坐、卧」。
四摄:惠施(布施)、爱语(另译作「爱言」,即「亲切的话;好听的话」)、行利(利他之行为,另作「利行」)、同利(等利;同事;与他人并肩共事)」,另译作「四事摄、四事、四摄法、四摄事」。
四辩:另译作「四辩才、四无碍解、四无碍辩」,即「法辩(分别诸法)、义辩(分别其义)、词辩(分别词句)、应辩(很有自信地提出看法而不怯弱)」。
外空:观察或思惟关于自己五蕴以外的空无我。
外道:泛称佛弟子以外的修行者,另译作「异学」。
失念:即「失去专注力;混乱心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同义复词「失念不定」)
失意:失去正念,对男女来说则指引起欲念。
布萨:为音译,义译为「清净」,佛陀采用当时传统的宗教惯例(吠陀祭典),每半个月集合全体僧众(缺席者须请假),透过教诫砥砺与教说学处(戒条),确保僧众的清净。后来演变为上座长老主持,先进行僧团事务的处理与议决,后诵戒(每一条学处)确认无人违犯的宗教仪式。
平等:1.无差别,如「平等不二」。2.同「舍」(宁静不执着),如「平等观」、「平等慧」、「平等心」。3.完全,如「平等尽苦」、「平等解脱」。4.平衡;均衡,如「平等修习」。
本二:指出家前的妻子。
本要:另作「我本有要」,为「本有要誓」的省略,即「我与某人原本有约定」。
本际:起始点。(相关词「不知本际」)
正向:「正确的修行」的意思,即「依真理而修行」,「正」是「正确的」,「向」是「修行」的意思。全句作「善向、正向、直向、诚向」,另译作「善向、正向、直向、等向」,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依善而行、依正直而行、依真理而行、如法而行」。
正志:正确的意向,另译为「正思惟、等治、正治」。(反义词「邪志、邪思」)
正见:正确的见解,另译作「等见」。(反义词「邪见」)
正受:音译「三摩钵(罕)【金+本】底」,另译义为「等至」,「钵(罕)【金+本】」读作「玻」,字面上的意思,「三摩」是「正」,即「正确地」,钵(罕)【金+本】底」是「获得」,合起来是指1.进入初禅以上(根本定)之定境,故另译为「正定现前」。2.单存地指「达成;达到;进入」,如「初禅正受」、「随意正受」。
正命:正确的生计;正当的经济生活,另译作「等命」。
正定:正确的定,另译作「等定、等三昧」,参看「定」。(反义词「邪定」)
正念:正确的专注,另译作「等念」。(反义词「邪念」)
正度:通往正道的渡口。
正脱:正确地解脱。(反义词「邪解脱」)
正智:1.究竟智。2.正确地了知。(反义词「邪智」)
正业:正确的行为,另译作「等行」。(反义词「邪业」)
正语:正确适当的用语,另译作「等语」。(反义词「邪语」)
正说:正确之说。
正慧:正确之慧。
正观:正确的观察与思惟;正确的看法,参看「观」。(相关词「正观者」)
瓦师:制造屋瓦的工匠。
甘馔:美味的食物。
甘露:另作「甘露味、甘露法」,义译为「不死」,意指「解脱」(不生者不死,解脱者不生)。
生地:出生地;故乡。
生酥:牛乳稍为发酵成为酪,酪进一步发酵成为生酥,生酥再进一步发酵精制成为熟酥,熟酥进一步发酵精制成为醍醐。
生网:另译作「罗网」,即「发芽」。比对「网」之巴利语,另有「芽或苞」的意思,此处应作「芽或苞」解。
由旬:为音译,另译作「由延」,古印度的长度单位,现代有七、十一、十四、十九公里之不同考定。
由诃:为音译,宫殿名,另译为「大正楼」,「诃」读作「喝」。
申恕:为音译,树的一种。
白衣:古印度在家众多穿白色衣服,就以「白衣」指在家人。
白佛:对佛陀说。
白控:其它版本作「白鞚」,即「白色驾驭马用的皮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缰绳是白色的」。
白络: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黄金网」,「络」读作「酪」,「网」的意思。
白练: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迦尸国的布」。
示现:1.奇迹,如「神足变化示现」,另作「神变」。2.显现、展现。
伏者:输的人;败的人。
伏鸡:孵蛋的母鸡。
先来:原先;本来。
共法:共同的法。
印文:同「印纹」,所印下的纹路。
向者:刚才;之前。
向问:刚才所问,「向」为「刚才」的意思。
向厌:朝向「厌」(而修),参看「厌」。
名色:五蕴中的「色」加上「受、想、行(思)」,按《杂阿含二九八经》将「名」解说为「受、想、行、识」等「四无色阴」,但《杂阿含二八八经》将五蕴以「三芦鼎立」为譬喻,分为「识」、「名」、「色」,将「识」独立于「名」之外,而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此外,经文对「缘起支」的内容,通例亦为「识缘名色」,故「识」应不包含在「名」中比较合理。另,《相应部十二相应二经》则解说「名」为「受、想、思、触、作意」,也不包含「识」。
名身:「受、想、行、识」(名)之类集(身),参看「名」、「身」。
名称:1.名字,如「母名称『戒』」。2.名望与称誉,如「名称远闻」、「有大名称」。
合掌:礼敬。
因佛:全句为「因佛法僧……」,解读为「依佛、法、僧而修学」。
因集:参看「因」、「集」。
因缘:1.缘起的另译。2.「尼陀那」的另译,参看「尼陀那」。
地味:大地初凝之味,像酥一样的颜色,像蜜一样的味道。
地肥: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地饼」,意义不明,有解说为是一种菌菇类的植物。
地界:参看「四大」、「界」。
地神: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地居天」,泛指「居住于地上之天众」。
地狱:另音译为「泥犁、泥黎」,「六道」之一,该处环境恶劣,众生由恶业报而化生,没有男女欲,受众多苦,参看「六道」。
在家:拥有家(家人与财产)的人,参看「出家」、「非家」。
多闻:已受教诫的。
奸罔:奸诈欺骗,另作「奸罔、奸诈」。
好色:1.指「好的容貌」,如「彼有好色」。2.「(眼所见)合意的东西」,如「又见好色」。
好法:善知正法。
好义:善知道里,或善知什么是有益的。
如如:真实的。
如来:另译为「如去」,音译为「多萨阿竭、多陀阿伽度」,1.诸佛证同一真理而成佛(来);指佛陀,如「如来、应、等正觉……」,为三藐三佛陀的十号(十种称号)之一。2.在「我见」下以生死流转中有实体来来去去;指生死流转的主体,如「如来死后有」(死后如来存在)、「异色有如来耶」?
如刺:另作「为刺」,像刺一样令人苦患。
如病:另作「为病」,像生病一样令人苦患。
如唯:解读为「唯如;只有像……;只像……」。
如杀:另作「为杀」,如要暗杀自己的杀手一样具危害性。
如意:如己之意;自在不勉强。
如实:即「如其原貌」,另译作「真实」。(相关词「真实法」)
如痈:另作「为痈」,像长肿瘤一样令人苦患,参看「痈」。
守习:「习」为「集」的另译,参看「集」,「守」即「守护」。(相关词「守因.守习.守本.守缘」)
安居:另译为「夏坐、受夏坐、坐夏安居、结夏安居」,僧团制度,在印度夏季中雨季的三个月中,出家众选择一固定处所居住,不作游行。
安隐:同「安稳」,「稳定不变」的意思。(相关词「不安隐色」)
成佛: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彻底的正觉)者」,即证得无师自悟的解脱者,具足「十力」能说法教化众生,参看「佛」、「阿耨多罗」、「三藐三佛陀」。
成劫:指世间的山河大地和众生形成的时期。(反义词「坏劫」相关词「七劫成坏」)
扛舆:载运的车辆,「扛」(罕)【手+冈】音译同「扛」,肩负重物的意思,「舆」读作「于」,车子。
有司:另译作「右伺」,掌管捕捉、处置犯人的官吏。
有见:实有、常恒的见解。
有身:另音译为「萨迦耶、自身」,义译为「常住身」、「己身」。
有垢:有杂染烦恼,「垢」为巴利语「污染」的对译,可进一步解读为「烦恼」。
有流:「有」是「爱取有」的「有」,指生命之存在。有流即有之流,以河流不断地往前流比喻生死不停的流转,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有为:依条件而生的;被作的,又译为「造作」。
有娠:另作「有身」,怀孕。「娠」读作「身」,怀孕的意思。
有师: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阿阇梨」,依往下经文,此指「内心有烦恼污染者」。
有时:某个时候。
有习:有(支持)其(存在的)滋养(食;习),引申为「有其条件」,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食」,参看「食」,《佛说本相猗致经》译作「有本」。
有结:1.「有情生命存在」的束缚,参看「有」、「结」。2.与人结怨敌对,参看「有杖有结」。
有爱:生存的渴爱,包括色界与无色界的渴爱,「有」指「有情之生存」。
有对:1.占空间而具有障碍性者,如「不可见有对」、「有对想」。2.相对应,指「相似」或「相反的对比」,如「灭者无有对」、「无明者以明为对」、「不苦不乐觉以无明为对」。
有说:另译作「有咒说」,解读为「祝福之咒说」。
有余:1.执取,如「因爱而住,故说有余」。2.燃料,如「火有余得然」。3.存在,如「更有余不」?4.「亿波提」的异译,如「有余众生忧」。5.其他的,如「更有余沙门梵志」。
有学:另作「学人」,指佛弟子初果到第三果的圣者。
有腻:「腻」形容「极亲密,关系密不可分」的样子。
有斋:有清净的;善的。
有觉:禅修时心念集中朝向所缘处(即心念之所依,如呼吸)称为「有觉」,另译为「寻」。
有观:禅修时心念持续不间断地集中停留在所缘处(即心念之所依,如呼吸),另译为「伺」,参看「观」。
此等:1.像这样的,如「此等天人师」。2.这些,如「此等诸法」。
死法:"「死」为「魔」的异译,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魔」,「死法」指「魔的法;魔的状态」,「魔」是欲界的最高天众,其特性就是「不离欲贪」,也不愿意看到其他众生离欲贪。
"
汝许:你的允许。(相关词「我许」)
池堑:护城河,「堑」读作「欠」,指「深坑」或「护城河」。
牟尼:1.沉默。2.沉默的圣者,指「佛陀」,如「大牟尼」。
牝象:母象,「牝」读作「聘」。
肉段:为义译,音译为「闭尸」,受精卵生长到第三周者,为人类胎儿成长的第三阶段。
自分:自己。
自守:守护自己。
自作:自己所作,意思是,苦乐祸福等一切,都是自己过去宿因所作的结果,是「恒常论」与「宿命论」的一类。(反义词「非自作」相关词「苦乐自作」「苦自作」)
自依:以自己为归依,另译作「自归、自归己法」,此词相当的南传经文巴利语为「自己」与「归依」的复合词。(同义词「自依止」)
自念:自重自爱。
自洲:以自己为依靠,另译作「自然法灯」,此词相当的南传经文巴利语为「自己」与「洲」的复合词,而巴利语「洲」字另外还有「灯」的意思,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自己为依靠」。
自首:即「自行认罪」。
自恣:1.自在地,如「五欲自恣」。2.僧团规制,于雨季结夏安居的最后一天,大家集会,就所见、所听闻、所怀疑,自在地指出别人的过失,以互相砥砺改正,称为「自恣」,这一天也称为「自恣日」,参看「受岁」、「当怀受我」。
自记:即「自己记说」,参看「记说」。
自恶:解读为「自得恶名」,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自举:1.傲慢者。2.持「我见」之妄想者。3.称赞自己。
自护:另译为「自防护」,「守护自己的根门」、「守护自己的心」的意思。
至凑:前进;前往。
色味:对色的回味与爱着,参看「色」、「味」、「味患离」。
色界:另作「色有」,即「无男女欲或感官之欲,但还有物质之欲特性的众生界」,在欲界之上,参看「三有」、「三界」(<a href="sg.htm">图说</a>)。。
色相:参看「色」、「相」。
色患:因色而起的祸患,参看「色」、「患」、「味患离」。
色贪:即「色之贪;对色的欲望」,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色集:色的起因,参看「色」、「集」。
色离:对色的出离,参看「色」、「离」、「出离」、「味患离」。
行本:「行」解读为「诸行」或「行为」,「本」解读为「根本;起源」或「动机」或「本分」,如「行本净」、「不与行本相应」(本句相当的南传经文无)、「随其行本皆悉知之」、「皆由恶行本」、「不见诸行本末」、「行本有所因」、「能自炽然不失行本」、「不识行本」、「皆由前世行本之所致也」、「行本由何缘?因何而有行?」「从守行本,阿难!便有刀杖」。
行信:解读为「保持信心」。
行苦:一切生起的,有作为的,条件所成的都是无常变异,一切无常变异的都是苦。
行欲:全句为「彼或欲断苦因。行欲」,「行欲」解读为「努力修习(行)离贪(欲)」,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我于此苦因勤行,因勤行而离贪」(菩提比丘长老将「勤行」英译为「具决心的奋力」)。(同义词「彼或欲断苦因行欲」)
行筹:另作「受筹」,计算人数用的小木片之分发者。
衣被:即「衣服」,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佛剎:佛土,即「三千大千世界」,由一千个「小千世界」(一千个梵天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由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每个「大千世界」(佛剎)中只出现一佛。
佛眼:即「佛陀之眼」,指「佛陀观察众生根性熟度与烦恼趋势的眼力」。
佛图:佛塔,后来指出家众住的地方。
何立:以什么自立?以什么为生活依靠?以什么为建树?
伽陀:为音译,经的九种分类(九分教)之第四类,另译为「偈他(罕)【口+他】(读作「记陀」)、偈、偈经」,为流传于边地有关佛法偈颂的集录,成立于第一结集后。
作田:全句为「有三种作田,随时善作」,即「有三项耕田应做的工作,要随其时节适当地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农夫)有这三种预先应做的工作」。
作使:另译为「作使人、作使者」,供差遣的仆役。
作坞:即「造堤」,「坞」读作「屋」或「物」,「小堡垒」的意思。
作意:1.注意。2.思惟。
作藏:译义不明,或解读为「属于自己的宝藏」,或解读为「埋藏的宝藏」。(相关词「不作藏」)
作证:亲身体证。
别房:译义不明,或解读为「个别独立的寮房」。
别知:别别知,一一了知。
利根:敏锐;聪明。
利智:另译作「深利智慧、利智慧、明利智慧」,「利」是「犀利、锐利」,即「犀利之慧」,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利慧者」,其注解书解说为这是「能在一坐间迅速断除所有的杂染而证果者」,《杂阿含二七六经》以利刀屠牛为譬喻说是「以智慧利刀断截一切结、缚、使、烦恼、上烦恼、缠」,参看「智」、「慧」。(相关词「于法利智」「于法,利智」)
利语:说对人有利益的话。
劫贝:为音译,另音译为「劫波育」,义译为「木棉」、「衣树」,「劫贝衣」(另译为「劫波衣、头鸠罗衣」)即「棉衣」,「劫贝纱缕」即「棉纱棉线」。
劫浊:「五浊」之一,指世间到了污浊的时代,灾害频繁,资源枯竭。
困笃:重病、疲累、困苦。
坐禅:静坐禅修,另作「宴坐、燕坐、禅思、独一静处,禅思思惟、独静禅思」。
妙色:美妙的形色(长相)。
局住:或解读为「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彷徉:读作「访洋」,或作「佯佯」,漫步,或缓步而来回地走。
忍者:1.忍耐;忍耐的,如「常行忍辱,亦复赞叹行忍者」。2.接受;接受的,如「一切见不忍者」。
快哉:太好了!
戒身:即「戒蕴」,戒的类集;戒的一类。
戒等:相同的戒。
我劣:我比别人差的自卑,其实是强烈自尊心的「卑慢」。
我见:生命中具有永恒不变者之观念,这样的执着,即是「我执」。
我使:由执取有(真)我而有的烦恼,参看「我」、「使」。
我所:另译为「神所有」,即「真我」所拥有的;属于「真我」的。「真我」是指「永恒、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的我,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邪见)。
我舍:我的房舍;我家。另可引申为「以我为依靠,就像房舍一样」。
我欲:由执取有(真)我而有的欲贪。
我胜: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
我等:1.我们。2.(自己实际上是不如别人,但却)说自己跟别人差不多,认为自己跟别人一样,另作「言我相似」。
我慢:高举自我;傲慢的妄想,这是最深沉细微的我执,到解脱时才断尽。
我趣:我朝向……,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以我为归依」。
更乐:「触」的异译,即「从过去经验对境界的认识」。
求歌:寻求哪边有歌可听?
求舞:寻求哪边有跳舞可看?
沙门:泛指婆罗门以外的出家修行者。
沙弥:为音译,另音译为「舍罗」,义译为「勤策」,受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宝物)而未受具足戒的男子。
决定:1.确定;不犹豫。2.不退转;预定的未来(命运)已确定。
牡象:公象,「牡」读作「母」。
狂乘:整句为「狂象、狂人、狂乘」,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游走的象、马、车、货车、人」。(同义词「狂象.狂人.狂乘」)
究竟:彻底地;完全地;圆满地。
良田:好的田地,比喻值得供养(植福)的对象。
见到:指证得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三果、向第四果,但未能具有「八解脱」等无色定定力的六类圣者,另译作「见至」。
见定:或可理解为「依见(观想)所成就的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见等至」(见正受),参看「正受」。
见法:整个定型句为「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即「看见(理解)了正法、证得了正法、了知了正法、深入了解了正法」,本句只用在形容得「法眼」者(证初果者)对正法体悟的情境,南传经文的定型句为「已见法、已得法、已知法、已深入法」(《中部五六经》、《中部七四经》、《中部九一经》、《增支部八集十二经》、《增支部八集二一经》、《增支部八集二二经》、《长部三经》、《长部五经》,《相应部十二相应三三经》也有类似的经文「已见、已知、已即时获得、已深入此法」)。(同义词「见法.得法.知法.入法」「见法.得法.知法.起法」「见法.得法.知法.深入于法」)
见欲:贪着(自己的)见解。
见迹:已见圣道的足迹,即「入道」之意。
见浊:「五浊」之一,指众生多邪见的情况。
赤珠:「七宝」之一,红色的宝珠。《翻译名义集三》说:「钵摩罗伽,《大论》:『此云赤光珠。』《佛地论》:『赤虫所出,或珠体赤,名赤珠。』《智论云》:『真珠,出鱼腹中、竹中、蛇脑中,不必唯生蚌胎也。』」
身三:十种恶行中有关行为(身)的三个,即「杀、盗、淫」。
身见:另译作「有身见、有身、自身见、身邪结、身见结」,音译为「萨迦耶见」,意思是具有独立不变个体、永恒我的观念。后来的论师可能如《杂阿含一○九经》所说,从五蕴作分析,得出「二十种身见」的情形,即1.以色为「我」,其他四蕴就是「我所」,2.以色为「我所」(异我),其他四蕴即为「我」,3.以「我」在色中(色中我、我在色),4.以色在「我中」(我中色、色在我),每一蕴都有这四种情况的身见,五蕴共计二十种,其中,第3.种与第4.种合称为「相在」。(相关词「是我、异我、相在」「是我.异我.相在」「是我,异我,相在」「有我、异我、相在」「有我.异我.相在」「有我,异我,相在」,反意词「不见我、异我、相在」「不见我.异我.相在」「不见我,异我,相在」「非我,不异我,不相在」「非我.不异我.不相在」「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
身受:由生理引发的感受。
身苦:身体的、生理的病苦。
身诤:另译为「身暴躁」,即「暴躁的行为」,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身坏:身体机能崩解;死亡。
身证:指证得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三果、向第四果,并且具有「八解脱」等无色定定力的六类圣者。(相关词「得身证」)
身触:1.亲身经历;亲身体证。2.「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其对象「色、声、香、味、所触」生起的了知(触知;有意义的了知)。
车钏:译义不明,或泛指车上所用的金属环。
车磲:「七宝」之一,贝壳类之宝物。《翻译名义集三》说:「『牟婆洛揭拉婆』或『牟呼婆羯落婆』,此云青白色宝,今名砗磲。《尚书》大传云:『大贝如车之渠,渠谓车辋,其状类之,故名车渠。』」《一切经音义》:「七牟娑洛揭拉婆(梵语或言『目娑啰伽罗婆』,唐言:『马脑』,论中或云车渠也)」。
邪命:非法(不正当)的生计;非法的经济生活。
邪聚:错误之聚集,参看「等聚」。
那术:为音译,又译作「那由他、那由佗、尼由多、那述、那维」,译义为「兆」,为古印度的一个数量单位。
尨色:毛杂有许多颜色,「尨」读作「旁」。
尪瘵:读作「汪债」,瘦弱有病的样子。
厄碍:压迫障碍,「厄」此处读作「恶」,危迫的意思。
事水:另作「持水」,奉事祭祀水神,恭敬地持有水,以水为神圣。
事火:奉事祭祀火神,恭敬地持有火,以火为神圣,信奉此,并以此为修行者也称为「事火」或「事火梵志」。
侍人:服侍照顾(他)的人。
供养:恭敬地供给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须。
儿妇:女儿。
两舌:离间;挑拨是非。
具念:专注的。
具明:即「具足离无明;到达离无明的境界」。
卑床:矮座位,「床(罕)【丬+木】」音义同「床」。
取担:另译作「担因缘」,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拿起重担」,内容均指「渴爱」。
受身:同「受生」,有下一生。
受持:1.记住。2.依之而行。3.接受。
受教:接受命令或使唤。
受岁:僧团雨季安居的最后一天检讨会议(自恣)之后,比丘、比丘尼的僧腊(出家年资)即增加一岁,谓之「受岁」,或作「受新岁」。
味欲:对欲的味着;心理对欲的回味。
呵骂:呵斥责骂。
呵谏:「呵」:「呵斥」,「谏」:「指正」。(相关词「呵谏教诫」)
咒说:另作「咒说」(咒:罕【口+兄】音义同「咒」),参看「有说」。
咒愿:另译作「嚫愿」(「嚫」读作「趁」),受布施者接受布施后,对布施者的祝福。
和上:西域龟兹语之音译,通常作「和尚」,梵语音译为「乌波陀耶」,义译为「亲教师」,即弟子对师父的尊称。
周匝:周围,引申为「周全地;仔细地」。
命行:另译作「寿行」,特别指活者的生理上运作。
命根:指生命整体的维持与持续力,另译为「寿」,参看「寿暖及诸识」。(相关词「得命根」)
命浊:「五浊」之一,指众生寿命短的情形。
夜叉:泛指欲界之诸天众(《相应部四相应二三经》也称波旬为夜叉),夜叉众有善有恶,常手执金刚杵(杖),又译为「药叉、阅叉、悦叉」。
奉火:以火奉献供养火神。
奉事:1.职务;勤务。2.应作的事。3.服侍,如「敬重奉事」。
奉辞:辞别、告辞。
宗正:官名。
居士:1.房屋的主人;拥有房屋者。2.四姓中的平民阶级。
岸持:(池水)由堤岸所维持。
店肆:店铺。
彼岸:生死流转的另一边,指解脱。
彼彼:1.到处,如「彼彼乐着」。2.一一,如「彼彼说义」、「彼彼触因」。3.那些。如「彼彼分」。
彼时:那时。
念信:忆念(自己的)信心。
念食:1.指「意思食」。2.以「正念」为出世间修行的滋养。
念众:即「忆念四双八辈之圣者」,另译作「念僧」,参看「六念」。
怖林: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卑萨嘎拉林」,一处树林的名字,「恐怖」之巴利语音为「卑拉哇」,有些相近。
戾语:(回答时)说话乖戾不服从,表示「顽劣不听从别人的指正;不接受别人的劝告」,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戾」读作「利」,凶恶的意思。(相关词「戾语法」)
所作:指「所应当完成的;应当作的」。
所相:所想;所缘。
拔济:另作「济拔」,「拔」解读为「拔出」,此处的「济」解读为「救济;帮助」。
拘拖:可能为「钵」(罕)【金+本】的音译。
放恣:放荡。
放逸:怠惰;放纵自己。
放烟:另作「起烟」,做烟熏。
斧柯:斧头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小斧头柄」。
易满:即「容易满足」,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反义词「难满」)
易养:即「容易维持」,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反义词「难养」)
明目:即「明眼人,好眼力的人」,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明暖:「明」或解读为「表现出;显现出」,「暖」是「暖性;有温度者」的意思。
明达:明白通晓;清清楚楚。(相关词「明达智慧」)
明触:在六根对六境的认识了别中,没有贪瞋痴、我执之无明,参看「明」、「触」。
朋党:结伙。
果蓏:瓜瓠,果实,「蓏」读作「裸」,无核的果实。
沽渍:其它版本作「沾渍」,即「沾湿了」。(相关词「沽渍衣服」)
波旬:魔王的名字,为欲界最高天(他化自在天)之天王。(同义词「天魔波旬」「弊魔波旬」)
法如:正法(缘起、四圣谛)的真实性。
法行:另译作「随法行、法行者」,果位之一,相当于「向须陀洹果」,以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而得证者,参看「信行」。
法住:正法(缘起、四圣谛)的安住性;持续稳定性。
法依:以法为归依,此词相当的南传经文巴利语为「法」与「归依」的复合词。(同义词「法依止」)
法味:即「正法的词句」,参看「法」、「味」。
法性:事物的原状,实相。
法服:另译作「法衣」,指「僧服;比丘、比丘尼所穿的衣服」。
法空:疑为「法定」之误植,《瑜伽师地论》的释文作「法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法之决定性」,解读为「正法(缘起、四圣谛)的决定性;缘起的固定过程(如凡是生者必然走向老死,这样的进行过程是固定的、必然的、决定的)」。
法洲:以法为依靠,另译作「自然法灯」,此词相当的南传经文巴利语为「法」与「洲」的复合词,而巴利语「洲」字另外还有「灯」的意思,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法为依靠」。
法界:1.法的要素(特性);正法(缘起、四圣谛)的持续存在。2.法的范围。(参看「法」)
法要:正法之摘要。
法师:诵法者。
法想:对「意根」的对象之「想」,参看「法」、「想」,相当的南传将文亦同,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心的现象的认知」。
法尔:法(缘起、四圣谛)的特性就是这样,不是由谁所订定的。
法语:正法之语;说的都是正法,另译作「法说、法说法语」。
沸星:《翻译名义集》解说此为「正名富沙,清凉云。亦云勃沙,此云增盛,明达胜义故也。亦底沙、亦云提舍,此翻明。又云说度,说法度人也。什师解弗沙菩萨云,二十八宿中,鬼星名也,生时相应鬼宿,因以为名,或名沸星,或名孛星」。依此所列,则有「清凉、增盛(明达胜义)、明、度(说法度人)、星宿的名称」等多重意思。
治生:1.营生;谋生。2.作买卖;做生意。
狎习:亲近,「狎」读作「峡」,亲近、陪伴的意思。
直士:解读为「值士」,值班之守卫。
直心:1.正直之心。2.自然直接之心,不作其他意想,如「直心受请,不解其意」、「直心流露」。3.专注之心,如「直心于一所缘」。4.真诚之心,如「直心发露(忏悔)」。5.深切之心,同「深心力」。
直向:依正直而行,「向」是「修行」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直见:即「笔直之见;正直之见」,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直道:没有岔路的明确道路。
知己:知道自己具备了哪些法,如有这「信、戒、闻、施、慧、辩」等。
知已:1.已经知道,如「知已,世尊!」、「此苦圣谛已知,知已出(疑为『已知出』之误,即『已遍知;已彻底的了知了』)」。2.知道了以后,如「作如是知已」。3.觉察了以后,如「觉知已」、「知已冷也」。
知地:如实了知「地」,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证知地」,即了知「地」之「无常、苦、无我」。
知施:全句为「立高慢者知施,黠慧者知受」,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祭品落下,愚者的教说即是布施」。
知根:了知正法之根,就如同树依根而立。南传注解书指这是有学圣者(初果到阿罗汉向)所具有的。
知习:了知「集谛」,「习」为「集」的另译。
知节:即知节量、知适量。
空行:1.观空之修行方法,如观「生无来处,灭无去处」的缘起生灭,《增壹阿含五十一品八经》称「空行第一之法」,《杂阿含三三五经》称「第一义空经」。2.空之诸行;因缘和合生灭之有为法(不实来实去),另作「空诸行」。
肢节:为义译,音译为「『钵(罕)【金+本】(读作玻)』罗奢(读作蛇)佉(读作区)」,受精卵生长到第五周,长出手脚者,为人类胎儿成长的第五阶段。
卧果:译义不明,《中部一二经》作「卧荆棘床者」。
舍利:为音译,义译为「身体、尸体、遗骸」,遗体火化后的遗骨也称为舍利。
舍罗:1.为音译,指「筹」,计算人数的东西。2.沙弥的音译。
芥子:即「芥菜的种子」,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初使:以三天使的到来表征「老、病、死」,「初使」即表示「老」,另作「第一天使」、「初天使」。
初夜:夜间的前三分之一时段,另作「前夜」。
初明: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的那一夜所证得的第一个神通,即「宿命通」。
初业:在最前端的行为;最基本的行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最初的善法」。
初禅:离「五盖」,达到「觉(寻)、观(伺)、(踊)喜、乐、心一境」等五个条件(五禅支)的「定」。
长老:对出家二十年以上者的尊称,另译为「上座」。
长夜:长时间;长久以来。(相关词「长夜安乐」「长夜生死」)
长者:1.财物官。2.有钱人。
长益:增长。
阿含:为译音,另译作「阿含慕」,义译为「传来」;由师徒的传授传承,辗转传来。(相关词「阿含经」)
阿梨:疑为「阿阇梨」之简译,参看「阿阇梨」,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大德;尊师」。
阿黎:解读为「雅利安」的另一音译,即「圣」、「圣者」之意。
陂池:蓄水池,「陂」读作「波」,不平之地;凹地。
青相:尸体的淤青景象。
非有:被灭除,存在(生存)之「有」的否定。
非我:另译为「无我、非神、非身」,「永恒、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之「真我」的否定,因为这样的「真我」只存在于错误的观念中(即「邪见」),不是事实上的存在,参看「神」、「我」。
非明:「明」的否定,参看「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灭慧」。
非法:不正确之法;不正当之法;恶法,参看「法」。
非家:不拥有家(家人与财产)。
非时:1.即时;即刻;立即,如「非时通达(立即到达;立即获得,南传经文亦同)」。2.非时令的,如「非时花」。3.不是适当的时机,如「今是非时」。4.将来的;不确定时间的;需要时间(等待)的,如「舍非时乐,得现前乐」。
佷戾:读作「横力」,恶性瞋恨,不接受劝诫。
信行:另译作「随信行」,果位之一,相当于「向须陀洹果」,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接受)而得证者,参看「法行」。
信解:经深刻的了解后生起的信心。
剎利:武士族;行政首领。(同义词「剎利王」「剎利」与「王」为同义复词)
前际:即「过去」。
南无:礼敬。
哀鸾:意义不明,或形容「声音清澈」,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咽钳:译义不明,或解读为脖子上的金属环饰物。
威仪:1.仪态。2.指六根守护,如「有漏从威仪断」(另译作「有漏从护断」)。
客担:或解读为「担客」,挑着担子的人。
封着:解读为「封滞粘着」,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相关词「无所封着」)
封滞:攀住占用,南传注解书解说为「以爱、慢、见之方式趋近五蕴的情况」。
屏处:无人之处;隐密之处。
屏厕:厕所;粪坑。
帝种:其它版本作「苦种」、「虎种」,种族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虎路」或「虎足」。
度脱:脱离。
度堑:渡过深坑,引喻为度过生死轮回的解脱,「堑」读作「欠」,指「深坑」或「护城河」。《中部二二经》作「障碍已除去」。((同义词「渡堑」)
待时:以待死亡之来临,参看「时到」。
律语:戒律之语;说的都是戒律,另译作「律说」。
律仪: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自制」,即在六根对六境时,保持对合意的不起欲贪,对不合意的不起瞋恚。
后有:下一个「有」(存在之有),即下一生;来生,另译作「更受有、更受生」。
后夜:另作「末后夜」,夜间的后三分之一时段。
后际:即「未来」。
思行:思(伺)之行(根源),(一个)想法的根源;思惟的根源。
思禅:即「禅思」,参看「禅思」,《长部二一经》作「禅定;禅那」。
按行:巡视。
持戒:1.背诵波罗提木叉(「学处」,或称为「戒条」)。2.行为遵守戒律(尸罗,德行)。
持身:维持这个身体。
持法:记住(所听闻)的正法。
持策:握着马鞭。
持辔:读作「持配」,握着控制马的绳子。
指鬘:指鸯掘魔罗(另译为「央瞿利摩罗」)杀人后取其指头穿成环挂在脖子上,用以计算或证明杀过多少人,因为他相信他的老师所说杀一千人便能得解脱的教导。
施处:即「舍处」,舍断、断念之依住处(决定处;确定处)。
施设:1.解说,如「施设出世间福」,另译作「分别说」。2.订立,如「沙门瞿昙施设无余涅槃耶?」。3.设置,如「施设大施」、「施设床座」。4.说、描述,如「无所施设」、「施设世间」。5.因缘和合者,另译作「假」。
映障:遮蔽障碍。
是时:1.那时,如「是时佛告比丘」。2.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时机,如「今正是时」;「宜知是时」。
星宿:1.指「天空上的星星」,如「诸有星宿之光,月光最为第一」。2.指「天界一座宫殿的名称」,如「有天宫殿,名为星宿」。3.指「占星术」,如「晓了星宿,预知吉凶」。4.指「一天界之名称」,如「其上孤果者星宿天所食」。
枯熇:干枯,「熇」音译同「烤」。
柯叶:枝叶。
毗尼:另译为「毗尼、毗奈耶、鼻奈耶」,译义为「律、调伏、灭除」,《毗尼母经》说「毗尼」包含「忏悔所犯、随顺如来所制所教、能灭七诤、令烦恼灭、舍恶见」五种意义。
毗舍:印度四姓中的平民族,参看「四姓」。(同义词「毗舍」)
流行:1.广为流布;众所皆知,如「令童子名流行」(使大家都知道尊者阿难被称为童子)。2.广为流布;众所皆行,如「非法流行」(大家都作非法的事)。3.运行,如「依须弥山日月流行」。
流注:流入;流向。
流转:(从生到死,再由死到下一生的)流动转变。(相关词「生死流转」)
津际:另作「津济、边际」,渡脱的出口;生死大海的岸边。
洛莫:冷落疏离。
相在:认为「我」在色中(色中我),或色在「我」中(我中色),参阅「身见」。(同义词「我在色.色在我」「我在色、色在我」「我在色,色在我」「相在不?」)
相染:(男女间)互相思念,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过渡思念」。
相与:「给予」的意思,「相」原作「交互」(副词),此处指「给」与「接受」都已成立的相互关系。
相应:1.连结;契合,如「与法相应」、「业相应品」、「阴相应(蕴相应)」。2.被束缚,如「染着、相应」、「与苦相应」。
祇夜:为音译,经的九种分类(九分教)之第二类,另译为「歌咏、祇夜经」,成立于第一结集间后期,内容包括修多罗的摄颂(录十经为一偈),以及以八众为对象所说佛法,为偈颂体。
背舍:解脱,脱离其束缚。
胡跪:双膝或右膝着地的跪礼。
茅荻:茅草与芦苇。
苦切:呵责,另译作「责数」。
苦法:伴随着苦的情况。
苦治:处罚。
苦苦:生理上的苦,如肉体受到打杀或寒热等各种感觉的苦。
苦贪: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强烈的贪欲」。
苦阴:另译作「苦蕴、苦盛阴、患阴、苦聚」,即「庞大的苦」。
苦边:另作「苦际」,指「苦的尽头;苦的结束」。(相关词「转向苦边」)
若力:另译作「气力」,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健康」。
若内:整个定型句为:「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此处的「若」,比照巴利语经典为「或」的意思,「过去、若未来、若现在」指「时间」的不同,「内、外」指属于「自身之内」或「自身之外」的差别,「粗、细」指「形体」的大小,更指对辨识者而言「显著程度」的差异,「好、丑」指对辨识者而言的「喜好」分别,「远、近」指对辨识者而言的「距离」的不同,整体而言,就是指「所有的(色等等)」。
若时:参看「若」、「时」。
若集:参看「若」、「集」。
若迁: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此处的「若」是「及;并且」的意思,「迁」是「死亡;去世」的意思。
若触: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无过失」。
计我:即「想象有永恒的我;认为有永恒的我」,参看「计」。
计着:执取粘着。
计数:计算数量。(相关词「思惟计数」「计数思惟」)
迦露:名医的名字,另音译作「迦留」。
迥野:极荒野的野外,「迥」是形容「遥远」的意思。
重担:另译作「担」,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内容均指「执取五阴之(烦恼)负荷」。(相关词「重担、取担、舍担、担者」「重担.取担.舍担.担者」)
面色:脸色。
面诃:当面斥责。
食相:尸体被蚕食的景象。
食堂:即「用餐的地方」,相当的南传经文无。
食莠:食稗草,「莠」读作「又」,稗草。
食集:滋养物的起因,参看「食」、「集」。
挍饰:解读为「刻意的装饰打扮;讲究的装饰打扮」,「挍」音义「校对」的「校」。
毘尼:为译音,义译为「律」,指「波罗提木叉」或其解说。
毗纽:《别译杂阿含经》作「那罗延」,力气很大的天神名字。
洄澓:即漩涡。
恒伽:为音译,河名,又译为「恒河、恒水、兢伽河」。
倒见:颠倒的邪见,如「常、乐、我、净」违反「无常、苦、空、非我」的真理,被称为「四倒见」。
俱作:1.共同从事……,如「俱作跋耆事」。2.一同发生,如「龙火.佛光一时俱作」。
俱执:音译为「憍奢耶」,绢布。
俱舍:全都停止。
修力:修学之力量。
修住:解读为「修习之住处」,「住处」为「所保持的地方(或状态)」,参看「住」,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相关词「修余微细修住而住」)
修义:修学正确而有利益的,《别译杂阿含经》含作「真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正行」。
剖坼:「破坏」的意思。
害念:另作「害意、害觉」,加害别人的念头。(相关词「无恼害意」「起害意者」「有害意瞋」「害意着恶」反意词「不害觉」)
害想:伤害他人之想。
家家:字意为「从一良家到另一良家往生者」,果位之一,相当于「斯陀洹向」。(相关词「家家者」)
宴坐:另译作「燕坐」,独坐;静坐禅修。(相关词「从燕坐起」)
展转:同「辗转」,「互相」的意思。(相关词「展转随喜」「展转相依」「展转相承」)
差降:依序;循序;次第地;差别的。
差违:差别相违;碰不到;不能会合。
师宗:以之为老师,跟随他学习。
徐庠:另作「徐详」,缓慢而周密的样子。
徐觉:解读为「慢慢醒来」,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恐怛:即「恐惧忧苦」,「怛」读作「达」,「悲伤、忧苦」的意思。
息心:1.寂止的。2.心已止息(烦恼)的圣者。
扇备:扇风,「备(罕)【韦+备-人】」读作「备」。
拳扠:以拳头打,「扠」读作「差」。
时到:1.到了做某事的时间,另作「时至」。2.指死亡时刻到来。
时发:在适当的时机举发他人的犯戒过失。
时说:在适当的时机说,另作「不失时节、应时语」。
晏然:悠闲;没有作为的样子。
根元:同「根源」。
消食:消化食物。
消息:照顾。
消炀:另作「消烊」,「炀」、「烊」均读作「洋」,「金属熔化」的意思,「消炀」解读为「消失熔化」,无相当的南经文。
浚输:疏通渠道;使通往。(相关词「随浚随输」)
涅槃:另译为「泥曰、泥洹、无为处」,「寂灭、寂静、清凉、无极、无为、灭界、息迹灭度」皆为其同义词,1.贪、瞋、痴与所有烦恼、渴爱的止息。2.熄灭。3.泛指任何束缚的去除(与「解脱」同义)。4.指不来人间者,如称不来人间的阿那含者为「有余涅槃、有余依涅槃」。5.解脱者的入灭,另译作「灭度、般涅槃、圆寂」。
特牛:公牛。
特犊:小公牛「犊」读作「读」,小牛的意思。
留难:为难;阻碍;妨碍。
疾智:另译作「捷智、捷疾之智、速疾智、捷疾智慧」,「捷疾」为同义复词,「迅速、瞬间」的意思,即「瞬间之慧」,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速慧者」,其注解书解说为这是「对所有五蕴的无常、苦、无我,能瞬间了知者」,参看「智」、「慧」。
病差:从疾病中复原。
病瘦:即「生病而瘦弱」。
疹患:生病。
真人:另译作「善人、善士、正士」,1.指阿罗汉,如「未识真人罗汉」、「提婆达兜以害真人」。2.泛指修行人,如「世有真人往至善处」。(相关词「真人法」)
真谛:真理、真实。
破墎:《杂阿含七一经》作「超越境界」,并解说这是比喻「断生死」,《中部二二经》作「沟已填满」,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的沟渠已填满」。
神足:「六神通」之一,为飞天、穿墙等自由移动身体之超乎常人的能力,另译为「如意足、如意足示现、神足通、神足力、神足变化示现、神足示现」,参看「示现」。
纯一:完全无瑕。(相关词「纯一满净」,参看「满净」)
耆婆:1.人或天神的名字。2.指「人」。
耆旧:即「年长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相关词「耆旧长宿(长老)」)
胁风:流动于腹部的气息,「风」指所有具流动性质者。胁(罕),指两肋腹部。
胸行:以胸腹贴地而行的动物,如蛇。
能仁:「释迦」的义译,指「释迦牟尼佛」。
能作:能制造,另单译为「作」。
能知:能感受,另译作「能觉、觉」。
能起:能生起;能产生,另单译作「起」。
能教:能发号司令;能推动主导,另译为「教作」。
能语:能说话,另单译作「说」。
脊痛:背痛。
般若:为音译,译义为「慧」。
茵蓐:另译作「床褥、茵褥」,即「棉被与垫被」。
记说:1.深奥法义的明了解说。2.深彻事之决定说,如记说所证之果位,或所往生之处。3.「九分教」的一分,另作「受记、记说、记别、授决、受决、授记、受记经、记别」,经的九种分类(九分教)之第三类,成立于第一结集稍后时期。(相关词「不记说」)
贡高:高傲无礼。
起意:生起意念;有(这样的)心。(相关词「恒自起意」(自己一直起这样的心)、「恒欲起意」、「终不起意」)
躬襞:亲自动手折衣,「襞」读作「必」,动手折衣的意思。
逆呵:斥责。
退法:六根识知六境时起执取贪着。
回向:1.转向,如「今天帝释乘千辐宝车回向我众,必欲还斗……」。2.指业报的发生作用,如「回向中之最」(《别译杂阿含经》作「获报得如是」)。
马祀:杀马祭祀的祭典。
骨相:尸体剩下枯骨的景象。
高相:相当于「举相」(精勤的项目)。
高幢:高挂的旗帜,参看「幢」。
恚念:恶意的念头。
恚恼:瞋恚恼怒,「瞋」是「动怒」的意思,「恚」是「怨恨」的意思。
捃拾:捡拾,「捃」读作「俊」。
栖宿:住宿、栖息,「栖」音义同「栖」。
牸牛:母牛,「牸」读作「字」。
牸犊:小母牛,「牸」读作「字」,母牛或母马的意思。
假说:1.假借而说;借着……而说,有「比喻而说」的意思。2.以其因缘和合而说。
偷婆:为音译,又音译作「塔婆、窣睹波」,译义为「方坟、圆冢」,即「供奉舍利(遗骸)的塔」,另作「俞(罕)【金+俞】婆、塔婆、塔庙」,俞(罕)【金+俞】读作「偷」。(相关词「偷婆处」)
动摇:有所构想;有所认为;有所计画;对……动了心。
问讯:「对……表示敬意」,另译为「敬礼;礼拜」。(相关词「共相问讯(互相问讯)」
唯然:肯定回答语,即「是的!好的!确实!」这里的「唯」为「答诺」助词,「然」为「答应」动词。
坚住:紧紧地握住;稳固地保持着,参看「住」。
坚厚:为义译,音译为「犍南」,受精卵生长到第四周者,为人类胎儿成长的第四阶段。
执受:1.「执取;被吸引」的意思,另译作「取」,如「执受相,执受随形好」,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被引诱」。2.「保持;维持」的意思,如「执受安乐住」、「已满者随顺执受」。
婆罗: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林藤」或「蔓草」。
寂没:静止消失,与沉没消除。
寂静:平静的;安宁的,指「涅槃」。
寂默:1.寂静,如「寂默无声」。2.平静,如「诸根寂默」。
宿人:老人;年长者。
宿昔:或作「宿宵」,指「昨夜」。
常恒:「常」与「恒」为同义复词,永久不变的意思。(同义词「常恒」)
庶几:译义不明,或解读为「布施」。
强忍:勉强忍耐。
强言:不合理的强辩,《折疑论》:「强言则乖(强上声强言则不合理但着言说则乖离也)」。
强梁:另译作「强良」,1.强蛮横行,如「长夜强梁」。2.未被调伏,勉强压制,如「强梁禅」。
惟行:译义不明,或将「惟」自当语助词,解读为「修行」。
掉心:即「心掉举」的意思,「掉」为「掉举」的简译,参看「五盖」。
掉悔:另译为「掉、掉举、调戏、掉动」,心浮动静不下来。(相关词「若掉动者」)
掉慢:解读为「心浮动与傲慢」,或「因傲慢而心浮动静不下来」,参看「掉悔」、「慢」。
扪泪:擦眼泪。
舍戒:舍弃(比丘或比丘尼的)戒律,指「还俗」。(同义词「退戒」「舍戒」「还戒」「舍戒就俗处」「舍戒还家」「舍戒罢道」)
舍相:平静之项目,另作「舍离相」。
舍背:不支持;背叛。
舍担:另译作「舍离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放下重担」,内容均指「渴爱的永断无余」。
教令:1.命令;要求,如「受王教令」、「即教令研磨」、「乳母当即教令除去」。2.教导,如「教令修习」、「先时所教令」、「以法教令」。
教信:教导(施主生起)信心。
教起:主导生起;推动产生,另作「等起」。
教语:解读为「教导的话」,即「教说」。
梵行:1.以梵天德行为榜样的修行。2.泛指清净的修行。(相关词「清净修梵行」)
梵志:1.泛指立志于修清净行者。2.指婆罗门教之信徒。3.指四姓中的婆罗门。(相关词「梵志子(梵志的儿子)」)
梵动:由于经文中以渔网譬喻六十二见,「梵动」的「动」疑为「网」的讹音,即「无上之网」。
梵轮:意思同「法轮」,即推动了众生的清净修行(梵行),就像轮子被转动一样。
弃物:如被拋弃之物,指尸体。
枭首:斩首悬挂于竹竿上示众,「枭」读作「消」。
欲求:感官之欲的探求。
欲界:另作「欲有」,即「具男女欲或感官之欲特性的众生界」,参看「三有」、「三界」(<a href="sg.htm">图说</a>)。。
欲欲:感官之欲的意向;欲意。
欲爱:感官之欲的渴爱;欲界众生的渴爱。
欲热:感官之欲的热望。
欲觉:感官之欲的希求。
淳熟:朴实成熟。
清凉:为「涅槃」的同义语(增语),参看「涅槃」。
深法:深奥的真理,参看「法」。
净口:1.为「净口行」之略,即「语言行为清净」,如「净身行。净口.意行」。2.守某些饮食禁戒,以之为修行者,如「有净口外道出家尼」。
净色:1.清净之色;清净的长相。2.细微之色。参看「色」。
净戒:即「清净的戒行;德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德行」(音译为「尸罗」)。(相关词「住于净戒」「具足净戒」「自持净戒」「净戒具足」「自念净戒」「自持净戒」「受持净戒」「奉持于净戒」)
净信:坚固的信心。
净界:即「清净界;美妙界」,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空之探究》:「光界与净界,与第二禅名光天:第三禅名净天的次第相合。」(七十四页)
净相:1.合意的影像(以验证自己有无贪欲)。2.清净之相(以生净信)。
净浴:净行者;清净行已成就者。
净眼:1.清净之眼。2.指「佛陀」。3.指「法眼净」之初果,如「愿净眼记之」。
牵挽:随意拖拉旋绕,轻视对手的意思。
犁杂:不纯的杂色,此处的「犁」,意思是指「颜色混杂不纯」。
现法:当生;这一生;此生,又译为「见法、现见法」,参看「说现法」。(相关词「现法离诸炽然」)
异名:不同的名称,参看「异」。
异忍:不同的信受;不同的信仰。
异我:异于「真我」者,指「我所」,即「真我所拥有的」,参看「身见」。
异求:不同的希求。
异见:不同的见解。
异受:不同的受持,参看「受持」。
异姓:不同的姓氏,参看「异」。(相关词「异姓.异名.异宗.异说」「异姓异名异宗异说」)
异宗:不同的宗派,参看「异」。
异法:1.另一个;另一件。2.不同的说法。参看「异」、「法」。
异信:1.不同的信仰。2.除了从相信以外。
异时:1.其他时候,如「复于异时」。2.变异的时候,如「若异时」。
异欲:1.不同的喜好;不同的修行,另作「异乐」。2.除了从(自己的)偏好以外。
异习:不同的努力修习。
异阴:另一个五蕴;即者「下一生」,参看「异」、「阴」、「五阴」。
异意:另作「依异法」,不同的师承。
异闻:1.不同的听闻;所听闻不同的法。2.除了从(古老的)口传听闻以外。
异说:不同的教说,参看「异」。
异学:1.指「外道」。2.不同师承的修学。
皎洁:洁白光亮。
众生:一切有情识的生命,另译为「有情」。
众合:八热地狱(八大地狱)之一,「众合」为「挤压」之意,此地狱众生常受挤压凌虐之苦。
众数:「数」是「计数」,指生死流转,如「不堕于众数」。
眼眴:眨眼,「眴」读作「眩」,闪着眼以示意,或转动眼睛的样子。
笮具:「笮」读作「则」,竹帘,「笮具」或指「竹子编成的容器」。
累足:另译作「足足相累」,即「两脚上下相叠」。(相关词「屈膝累足」「累足而卧」)
羞愧:为同义复词,「羞于自己善之不足」谓之「愧」。
习于:习惯于,熟练于。
习法:1.修习之法。2.集起的本质;起因,「习」作「集」解,「法」作「本质、原状、实际的条件因素」解。
习近:「亲近」的意思。
脯肉:熟肉干,「脯」读作「府」。
莫着:不要执着。
袈裟:为音译,义译为「染色衣;染衣」,即僧众所穿的僧衣,须经染色(坏色)以别于在家者所穿的白衣。
许倩:答应帮忙,「倩」作动词读作「庆」,请人帮忙做事。
贪伺:贪的意念。
贪想:贪之想象;贪之认知。
贪觉:即「贪之寻思」,参看「觉」。(相关词「恚觉」)
贫活:贫困生活。
轭鞅:读作「饿央」,为驾驭马车或牛车的曲木与皮绳。
野干:狐狼(介于狐与狼中间的野生动物)。
钗镊:发夹头饰,「钗」读作「拆」。
陶家:制造陶器的工匠。
雪揣:雪团,「揣」读作「ㄔㄨㄞˇ」。
竟冷:清凉寂静。
卤簿:皇室出巡或出游时的前后卫队。(相关词「卤簿前后」)
圊厕:厕所,「圊」读作「清」。
淫舍:妓女户。
淫欲:1.同「淫欲」,即「性欲」。2.「贪」的另译。
婇女:侍女。
晡时:太阳快下山的傍晚时候,「晡」读作「不」之平声。
猗息:另译为「轻安」,宁静的意思,「猗」读作「一」。(相关词「身猗息」「心猗息」「身心猗息」)
罣阂:「罣」、「阂」为同义复词,「障碍;阻碍」的意思,无相当的南传经文。(相关词「罣阂法」)
最色:最上之色。
胜如:高下优劣;差别。
胜念:解读为「(对佛法)有坚定的忆念」,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胜信:解读为「(对佛法)有坚定的相信」,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胜进:解读为「向上进步」。
胜解:1.深刻而坚定的理解。2.全心投入。
胜乐:解读为「(对佛法)有坚定的好乐」,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博士:即「受学博闻之士;有广博学问的人」。
喝吐:其它版本作「噫吐」,「呕吐」的意思。
堪能:有能力。
寒乞:乞食所得很少。
尊者:高龄而值得尊敬的,另译为「具寿、有寿」。
恶口:粗暴的言词,另译为「粗言」。
恶元:邪恶的根源。
恶伺:邪恶污秽的念头想法。
恶戒:破戒;不守戒。
恶知:错误的知见;错误的理解。
恶度:通往邪道的渡口。
恶道:不好的众生类,包括「地狱、畜生、饿鬼」,另译为「恶趣」。
恶慧:没有智慧。
恶露:不干净的;不愉快的;不美好的;不善的,或泛指任何不干净的事或物。
掌护:解读为「守护;维护」。
捶杖:即「以杖捶打」,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棍棒的触打」。
普缘:解读为「普遍地依于」,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智果:全句为「智果、智功德」,即「智之果、智之功德」,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智之果」。印顺法师在《空之探究》说:「智果智功德的无相心三昧,也就是无相心解脱,唯是无漏的(初果到四果)。」
棺椁:「棺」为「棺材」,「椁」读作「果」,即「下葬时加在棺材外的套棺」。
无力:没有力量,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无衣:指裸体外道。
无杖:比喻为不受杖打之苦。
无见:虚无、断灭的见解。
无明:另译作「痴」,即「无知、贪瞋痴、我执」。
无果:即「没有果实(可收获);没有成果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无果实的」。(反义词「不空无果(不会没有成果的)」
无施:布施没有果报。
无殃:无灾害;无祸患。
无相:不着于相(想;心中之相)。
无食:1.无执着;无染着:无爱着。2.没有食物;没有滋养物。
无记:不予回答;不予论述。
无常:没有恒常不变的,参看「变异」、「变易法」。
无汤:没有热水。
无势:没有势力;没有力量。
无会:供养没有果报。
无极:彼岸;涅槃。
无道:粗暴;暴力。
无对:1.无障碍性者,如「不可见无对」、「依于无对」。2.无相对应,指「无相似」或「无相反的对比」,如「涅槃者无对也」。
无闻:未受教诫的。
无说:咒说祝福没有果报,另作「无有咒说」。(反义词「亦有咒说」)
无阂:即「没有障碍」。
无学:指应当修学的都已亲身体证者,即指「阿罗汉」,参看「阿罗汉」。
无戏:解读为「没有错误的行为;没有犯戒的行为」。
无斋:没有清净的;没有善的。
无愿:作意于「厌、离欲」;于一切无所愿求。
猥多:众多;杂多。
痛论:有关「受」的教说。
发心:立志去做。
发荄:除根,「荄」读作「该」,草之根。
发喜:使其生起喜悦。
发遣:派发;令其离开,引申为使其能满意而离开。
发露:对别人表白。
窗牖:读作「窗有」,即窗户,「窗(罕)【片+聪-耳】」。
等受:解读为「平等受持」,即完全地修持。
等治:疑为「等志」(正志)的误植。
等活:八热地狱(八大地狱)之一,又作「活地狱、还活地狱、更活地狱、更生地狱、想地狱」。此地狱众生受苦而死,旋即再复活再受苦。
等问:正确、适当的提问。
等聚:「等」为「正」(正确)的另译,「聚」为「蕴」的另译,「聚集」之意,「等聚」即「正确之法」的类集,如「正念、正志、正精进、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的类集,即为「八正道」。
等说:正确的说法。
等趣:即「正趣」,意思同「等向」,向正确目标而(修)行。
等类:1.同类;同伴,如「各与等类眷属相随」。2……之类者,如「象何等类」、「如是等类」。
结使:指束缚与驱使众生的烦恼;烦恼的异名。
结漏:参看「结」、「漏」。
善入:1.彻底地洞察了,如「善观善入」。2.彻底地进入,如「善入于信」。
善心:即「好的心性(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善的信解者;善的意向者;好的性向者」。
善本:善的根本;德行的根本,参看「善」。(相关词「为诸善本、建立善本、念诸善本、善念诸善本、败人善本、无有善本」)
善向:依善而行,「向」是「修行」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善见:彻底地看到(理解);正确地看到(理解),参看「善」。
善来:欢迎!
善受:1.很好地把握了,如「闻善说法当善受」。2.好的境遇,如「善受善报」。
善味:辞句正确。(相关词「善义善味」「善义.善味」,参看「善义」)
善治:善于管理、处理、治疗、调教……,参看「善」。
善哉:太好了!
善思:好好作意(注意与思惟)。
善持:很好地注意到了;记得很牢。
善时:适当的时间或时机,参看「善」。
善问:即「彻底查问」,参看「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查问」。
善处:「恶道」的相对,包括「天界」与「人间」。
善逝:三藐三佛陀的十号(十种称号)之一,解读为「彻底的到彼岸,不再退没于生死海之义」,菩提比丘长老依巴利语英译为「幸福」。
善义:意义正确。(相关词「善义善味」「善义.善味」,参看「善味」)
善聚:善的一类;善类。(反义词「不善聚者」)
善趣:好的众生类,包括「天、人间」。
善捡:解读为「彻底查验」,参看「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反复查问」。
善亲:善良的亲朋好友。
善断:彻底地舍断,参看「善」、「断」。
善觉:1.彻底地明了,如「善见、善觉」。2.良好的念头,如「三善觉」。参看「善」、「觉」。
舒手:1.张开手抓,如「流离王便舒手捉一释女、舒手持钵、舒手以法乞(如法地张手接受乞食)」。2.张开手给人东西,如「悭贪不舒手」。
菩提:为音译,义译为「觉」,指解脱者的证悟。
菩萨:「菩提萨埵」的简称,为音译,义译为求「成佛」的众生(有情),「菩萨」一词的出现,约在西元前二世纪左右,初期专指「三藐三佛陀」过去生修学时。
萎熟:老化雕萎,或形容垂头丧气的样子,此处的「熟」,指「成熟而老化」。
虚妄:不真实;错误的。
越次:不按顺序。
越戒:整组定型句为「越戒、缺戒、穿戒、污戒」,均是「破戒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定型句作「戒的毁坏、瑕疵、污点、杂色」。
超度:超越。
进向:解读为「精进修行」,参看「正向」。
进却:进、退。(相关词「进却回转」)
酥精:另译为「醍醐」,是味中之极品,用以比喻最殊胜之法。
量度:或解读为「思惟观察体验」。
开仰:解读为「开启仰望;引发修学的意愿与自信」。
开悟:作动词是「开导」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想要警惕激励他」,作名词是「解除疑惑」的意思。(相关词「方便开悟」,参看「方便」)
开节:「元本」作「阙节」,解读为「品德有缺失」,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相关词「不求彼开节」「不求彼阙节」)
开敷:昼度树的花盛开。
开觉:「解开;使之醒悟」的意思,南传经文无此句。(相关词「开觉观察」)
闲居:独居。
闲房:空房。
集坐:集合而坐;坐在一起集会。
顺次:依着次第;照着顺序。(相关词「顺次师者」「顺次教诫者」「顺次说者」)
顺法:顺着正法;没有违逆正法。
顺语:(回答时)说话顺从,表示「能听从别人的指正;能接受别人的劝告」,为「戾语」的反义词。
黑绳:八热地狱(八大地狱)之一,此地狱众生受铁绳捆绑凌虐之苦。
塔庙:即「供养舍利的塔」,参看「偷婆」。「塔」与「支提」佛陀时代是不一样的,「支提」可以住人,「塔」是供养舍利的,但后来塔旁也有看守人居住,「塔」也可以称为「支提」了。
微相:字面意思是「细微之相」,但汉译经论中也有用以表示「神通」者的意思,如《寂调音所问经》说「愿现微相令彼贤士而来会此……世尊受寂调音天子请已,于大丈夫白毫相中放一光明……」,「表现微相」应作「现神通」解,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神通之作为;神通之准备」,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神通之技巧」。
意三:十种恶行中有意念(意)的三个,即「贪、瞋、痴」。
意界:涵盖所有具有「意」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意」,菩提比丘长老依巴利语英译作「心」,参看「界」。(相关词「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有意界、法界、无明界」)
想集:参看「想」、「集」。
爱行:由渴爱而来的伺察、考察。
愧力:耻于自己善之不足,谓之「愧」。
愍念:同情体恤(你)。
业处:1.工作之所在处,如「工巧业处」。2.实行、行为之所在处;修定的所缘,如《清净道论》说的「四十业处」。
业报:行为后,对行为人或被行为人的后续潜在影响力称为「业」,此种「业」由于后来其他条件的成熟,使之由潜在的力量转成显现的力量,称为「业报」。其中,对行为人自己的影响力,深植于内心中而对来世有深远的影响,一般称此为「等流因果」,同时也能影响来生的个性习惯,称为「业习」,而影响被行为人的部分,可能受到被行为人的正面或负面回报,一般也称此「善恶因果」。(相关词「知业」「知业有报」)
业尽:即「灭尽所有以前的业」,参看「业报」、「灭尽」。按:这是苦行派尼干的错误主张:以苦行灭故业,诸业尽已则得苦尽」。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沙门婆罗门持这样的论点与见解:『凡人所经验的所有苦、乐、不苦不乐,都起因于他过去所作。』」这是典型的宿命论。
极心:心极……的倒装句,心中很……。
极边:1.「边界」,如「此是世界之极边耶?」2.「极偏僻;生活困难或文化未开的地方」,如「堕在极边」。
杨枝:另译作「齿木」,清洁口腔用的咀嚼木片。
毁呰:另作「毁訾」,责备、批评贬抑的意思,「呰」同「訾」,读作「子」,批评、指责他人的过失。
灭界:即「受想灭定」(或作「灭尽定」)之境界者。(相关词「有灭界」)
灭尽:1.止息,同「灭」。2.摧毁。
灭观:另译作「观察灭尽」,此处的「灭」或「灭尽」应为「止息」的意思,《相应部三六相应七经》作「(保持)看到尽灭」,「看到」古译为「随观;随看」,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凝视」,「尽灭」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止息」。
烦师:受其学生影响而退堕的不幸老师。
暖汤:热水,「暖」音义同「暖」。
当止:应当止息。
当吐:应当排除,参看「吐」。
当有:未来(世)存在,参看「当」、「有」。
当没:应当止息,参看「没」。
当来:未来。
当舍:应当舍弃,参看「舍」。
当灭:应当灭除。
当尽:应当摧毁。
当识:「当」此处是「未来」的意思(与「已(过去」、「今(现在)」相对),「识」为「识知」,指「以宿命神通『回忆而知』过去生的种种」,「当识」即指「在未来(以宿命神通回忆)的知」,参看「当」。
粳米:稻米。
经行:在一定的直线距离缓慢专心地往返步行。
经纪:生活资源的经营、安排管理、提供所需。
经劳:做劳务,如「经劳比丘有作事须往林树间」,或可引申为「努力于」。
义品:《杂藏》的部类之一,与南传《小部》〈义品〉相当。
义发:出于对当事者有益的动机举发他人的犯戒或过失。
义语:说对人有助益的话,另译作「义说、义说义语」。
群党:1.成群结党,如「不为群党,言无益事」。2.分化团体,私自结党,造成团体的不和合,如「称说群党」。
脚机: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脑根:解读为「脑之主要识知功能部分」,古人对脑的结构认识或不如现代,《一切经音义》解说为「言脑后玉枕也」,指「后脑杓」。相当的南传经文的「三十二身分」(观身体的三十二部分)没有「脑及脑根」一项,或许与其将认知功能放在「心(脏)」的观念有关。
叶屋:以树叶树枝搭成屋顶的简陋房舍。
号佛:即「称号为佛」,参看「佛」。
解脱:1.生死轮回的止息,不再有下一生。2.束缚的解除,如「于苦不得解脱」。3.定的异名,如「八解脱」,参看「八解脱」。3.「倾心于」,另译为「信解、胜解」,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献身于」,如「解脱六处」。
诘论:应要提出反问的论题,「四记论、四记问」之一,另译作「诘问记论」。
贾客:商人。
赀输:罚金或税捐。
游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以乞食为生,并随机教化大众,另称「行脚」。(同义词「游行人间」「人间游行」)
游戏:1.「神通力」之另译。2.比喻纯熟自在。
道士: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乞食者」。
道智:或相当于「断智」、相当的南传经文的「洞察慧」,即「洞察而离贪瞋痴之慧」,参看「智」、「慧」。
道迹:道路;方法。
道说:1.单纯地指「说」。2.隐含说人长短,说人缺点。
道树:另译为「觉树、菩提树」,指「菩萨坐在树下悟入成佛的那一种树」,每位佛的「道树」树名种类不一样。
道证:解读为「证得了道果」。(相关词「初受道证(第一位证果者)」「若得辟支佛道证」「于我法中得成道证」「设不获道证」)
达嚫:供养,供养物,「嚫」读作「趁」。
过渡:超越。
过堑:《杂阿含七一经》作「脱诸防逻」,并解说这是比喻「断渴爱」,《中部二二经》作「柱已拔起」,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的标住已根除」,参看「脱诸防逻」。
遍身:即「全身」,「遍」为「完全;充满」的意思。(相关词「周遍身体」「遍身四体(肢)」)
遍津:到处是流出来的液体。
遍择:解读为「广泛而充分地的抉择」,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遍觉:解读为「彻底地觉察」,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铍刀:读作「皮刀」,双刃之刀。
雹节:昼度树的花苞初绽,参看「生如鸟喙」。
顿受:另译为「顿受持」,敏锐地学习奉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应学」。
鼓备:鼓风;扇风,「备(罕)【韦+备-人】」读作「备」。
佥共:都共同……,「佥」读作「千」。
椷梯:作「蹬梯」,「阶梯」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炜烨:读作「伟业」,光辉盛大的样子。
稗子:外观像稻子的草,「稗」读作「败」。
像法:另作「相似法」,正法之似是而非(只是类似,但却不是)者。
宁见:宁可认为。
实寂:「宋本」作「贯穿」。
实眼:解读为「确实有(见真实之)眼」,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确实具眼」。1
实处:真实、如实之依住处(决定处;确定处)。
实发:依于事实举发他人的犯戒过失。
实尔:确实如此。
实语:所说的都是如实的,另译作「实说」。
殷勤:努力;奋力。
慢生:「慢」的生成,参看「慢」。
慢起:「慢」的发起(发动),参看「慢」。
慢集:「慢」的起因,参看「慢」、「集」。
慢过:「慢」的过失,参看「慢」。(相关词「慢过.慢集.慢生.慢起」「慢过慢集慢生慢起」)
惭力:耻于自己之恶,谓之「惭」。
惭耻:为同义复词,耻于自己之恶,谓之「惭」。
惭愧:「耻于自己之恶」谓之「惭」,「羞于自己善之不足」谓之「愧」。(同义词「有惭有愧」、「有惭.有愧」、「可惭可愧」)
榛莽:长满杂草的榛树林,「榛」读作「真」。
演道:说法教化。
漏尽:另译为「漏尽通、漏尽智通、漏尽智、漏尽智明、第三明」,「六通(六神通之一)」,即「摧毁所有的烦恼」,指「解脱」,参看「漏」。(相关词「七漏尽力:1.如实知2.观欲如火坑3.心不住欲4.修四念处5.修五根五力6.修七觉支7.修八正道」「有漏尽者(另参看「三漏」)」)
满足:1.成就,如「修习满足」。2.圆满,如「诸相满足」。3.满意,如「欲无满足」。
满净:遍净、完全清净。(相关词「纯一满净」,参看「纯一」)
渐次:一步步依序进行。
尔时:那时;当时。
尽法:消散法;消散的本质;消散的实际条件因素。
尽智:即「灭尽之智;舍离一切杂染(烦恼)之智」,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尽寿:终生。
睡眠:1.睡觉。2.同「痴」。
福田:布施的对象就如能让布施者生福之田地,故称接受布施者为福田。
福利:益处。
福德:功德,另译为「果福」。
种姓:原意是「血统」,引申为「阶级」。
称量:1.反复推敲,如「称量分别、观察称量、称量观察」。2.作买卖的称斤论两,如「弃舍称量及斗斛」。3.计算,如「出内称量」。
端政:同「端正」。(相关词「端政之色」)
算术:1.即「计算」,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会计」,如「随其伎术以自存活……或明算术……」。2.包含「计算、称量、思惟、观察」的意思,如「知诸算术」、「明诸算术」,相当的南传经文无。
精麤:精细与粗糙。
紧兽:为音译,另音译为「紧叔迦」,树名,开肉色花。
绮语:轻浮的言谈。
闻香:1.所闻的气味,如「鼻所闻香」。2.以香味比喻听闻正法的可贵,如「闻香最第一」。
聚木:一堆木头。
聚沫:一团泡沫。
盖缠:「盖」与「缠」均为烦恼的异名,参看「五盖」、「缠」。
说处:1.指「说明与六内处、六外处有关的法」。2.指「依过去、现在、未来」(三处)之所见、所闻、所识、所知而说」,如「三处说」。3.说法的地方。
诱诳:诱拐欺骗,「诳」读作「狂」,「欺骗」的意思。
豪姓:另作「豪族」,大家族;望族。
轻安:宁静。
远离:1.远远地离开。2.隐退。3.独居。4.断除……念头。
遥见:即「远远地看见;在距离还很远的时候就看见」。
鄙法:低劣卑下之事。
铜盘:即「铜盘」。
颇梨:为音译,即水晶,另译为「水精」。(相关词「水精色」)
悭垢:吝啬,「悭」读作「千」。(相关词「悭吝」「调伏悭吝心」)
悭贪:吝啬又贪心,「悭」读作「千」,吝啬。
抟食:另作「抟食粗细」,物质食物。
毾登:读作「踏登」,细致的毛被与毛席。(登:罕【登+毛】)
綩綖:读作「宛延」,垂挂饰物,《一切经音义》解说为「珍妙绮锦筵绣褥舞筵地衣之类」者。
踊跃:雀跃。
增上:1.提升,如「增上慧学」。2.加强,如「增上执持」。
增伺:1.指贪欲。2.修定时,加强集中专注力于所缘的一点上。
增益:扩大。
增语:1.名称;称为……,如「增语说传」。2.「有对」的反义词,指精神上的,如「增语触」(意触)。3.指「同义语」,如「缘名色有识,缘识亦有名色,由是增语」。
审谛:「审」是「仔细、慎重」,「谛」是「真实;不颠倒;真理」,「审谛」者离「散乱、轻慢、颠倒」,也可解读为「思惟真实」。
广布:1.扩大,如「当广布无常想、当广布一法、广布无际、分别广布、发露广布」。2.广为散布,如「广布佛舍利、广布田种」。
广演:另译为「说义、已说、广演、大教经」,音译为「优波提舍」,义译为「论议」,经的十二种分类(十二分教)之第十二类,成立于部派分化后。(「优波提舍」亦为尊者舍利弗的别名,从其父「提舍」之名而得)
弹罚:解读为「责罚;处罚」。
慰劳:1.安慰,「以善言慰劳众人」。2.见面时的客套寒暄,如「共相慰劳」、「面相慰劳」。3.探望,如「慰劳看彼」。4.教导,如「世尊慰劳共我语言」。5.体恤友爱,如「六慰劳法」。
摩刷:刷去寄生虫。
摩纳:为音译,另译为「摩纳磨」,意思是未成年的年轻人;学生。
摩醯:为音译,河名。
敷座:铺设座位,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直译为「施设(安立)坐具(坐所)」)。
数力:思惟简择的力量。
数断:译义不明,若将「数」解读为「一次次的轮回」,则解读为「断除轮回」。
暴下:解读为「被施以暴力」,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楼橹: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瞭望楼」,「橹」读作「鲁」。
润泽:水流;……之流;等流。
热行:译义不明,或指「拔须发、不坐、蹲行、卧刺」之类的烦热行。
瞋心:1.愤怒之心。2.怀恨之心。
稽留:「稽」与「留」为同义复词,「留待;停留」的意思。(相关词「若小稽留」)
箭鐬:箭头,「鐬」读作「会」。
缄簏:读作「间路」,竹编的收藏箱。
编发:指「将头发结辫的外道」。
缘生:即依缘所生起者。
缘着:解读为「执着;执取」。
缘缘:译义不明,尚无明确资讯可供比对。(相关词「缘缘集」)
荫馏:读作「印六」,覆盖加温,指孵蛋。
诸流:「流」,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瀑流」,指「烦恼的大洪水」,「度于诸流」者指「阿罗汉」。
诸记:「宋本」作「诸说」。(相关词「随顺诸记」)
诸阴:指「色、受、想、行、识等一一蕴的合称」,参看「阴」、「蕴」、「五阴」。
诸漏:即「所有的烦恼与杂染」,参看「漏」。(相关词「不起诸漏」)
谄曲:狡猾;不老实。
谄黠:狡猾聪明。
调伏:1.调教使之驯服,如「不能调伏焰摩迦比丘」。2.去除,如「调伏欲贪」。3.受过训练的,如「比丘调伏」。
调马:已受调伏,温驯之马。
论本:1.论题。2.论说的根据。
诤讼:即「起争执」,《相应部三五相应二三五经》作「不带来僧团的分裂」。
趣向:朝……修行。
轮回:从出生到老死;去世到再生的流转,另作「流转」。
遮道:1.障碍修道。2.违背正法。
迁移:从此生到来生的迁移;指死亡。
锄粪:施肥。
余树:其它树木。
驶流:瀑流;洪水。
黎庶:百姓,人民,疑为「众生」的异译。
儆策:警惕,「儆」读作「警」,告诫的意思。
愦丙:「清本」作「愦闹」,「丙」宜为「闹」之讹误。
愦乱:杂乱;众务纠缠。
玩习:反复学习,「玩」读作「万」,同「玩」。
駏驉:读作「巨虚」,为公马与母骡交配所生。
学力:即「有学(人)的力量」,另简作「力」,参看「有学」,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相关词「五学力」「五力」「信力是学力」)
学戒:1.另译作「学处」,指「戒条」,参看「戒」、「波罗提木叉」。2.有学人的德行,参看「有学」、「戒」。
懈息:1.懈怠,如「昼夜无懈息」、「心不懈息」、「日悔无懈息」。2.休息,如「使王懈息」、「闲静懈息之处」、「乐住为懈息」。
择法:检择、辨别状态情况,参看「法」。
担者:另译作「持担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重担的背负者」,内容均指「人」。
挝打:读作「抓打」,「敲打」的意思。
整御:即「征服统领」。
昙花:优昙婆罗树所开之花。
横法:全句为「明于事者,明于横法」,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之注解,解读为「懂地理风水者」。
树节:树枝,比喻「枝节部分,不是核心部分」。
机关:能运转的机械。
澡豆:除污垢油腻的豆粉;清洁剂。
澡洗:清洗,或洗澡。
炽然:同「炽燃」,1.如火烧之逼迫,如「三毒炽然火、大火炽然、其焰炽燃、现法离诸炽然」。「炽」读作「斥」,猛烈燃烧的意思。2.努力,如「当自炽然、当自炽燃、炽然佛法」。
烧然:同「烧燃;燃烧」。
磨迮:压迫,「迮」读作「则」或「作」。
磨灭:另译作「摩灭」,磨耗消灭。
稣息:另译为「安息」,英译为「安慰」,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同义词「稣息者」相关词「稣息处」)
萦发:另作「萦其发」,盘卷头发于头顶,「萦」读作「营」,旋绕的意思。
缚束:即「束缚;捆绑」。(相关词「不缚束人」「缚束成筏」)
缚缴:「缚」为「被绑;被束缚」,「缴」为「纠缠不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迷恋;意识不清」。
兴起:等同「生起」。
亲厚:好朋友。
亲亲:亲属。
谛听:仔细听!注意听!「谛」读作「地」,名词为「真理」,副词为「仔细地」。
谛观:仔细地观察、检视,「谛」读作「地」,名词为「真理」,副词为「仔细地」。
谙练:即「熟练」。(相关词「谙练宗族」)
输税:缴税;纳税。(相关词「如己输税」)
辽落:辽远空旷的样子,空洞之意。
锦衣:羊毛衣,另音译为「拘沾婆衣」。
随次:依序;依次(引申为「每次」)。
随念:反复回忆;处于紧随着记住的状态;深切地注意。
随时:1.随其时节。2.时时;保持着。(相关词「随时学三学」)
随顺:「依着次第;照着顺序」的意思。(相关词「行随顺法:依照正法的次第修行」)
随学:效仿。
随忆:即「忆念」,「随」可以作虚词,也可以解读作「顺从、跟随」。
随觉:找到、知道。
随观:仔细观察。
霏那:疑为「功德」的音译,「功德」的另有「种种」的意思,如「五欲功德」即为「种种功德」。
颔头:点头同意。
龙象:巴利语为一字之二个含义,或龙或象,经文中的龙象常常是用来形容佛或阿罗汉的。
龟坼:读作「均彻」,龟裂的意思,「坼」,破裂的意思。
穄米:外观像黍(读作「属」)的杂粮,「穄」读作「记」。
阇维:为音译(「阇」读作「蛇」),另音译为「阇毗、荼毗、荼毗、耶维、蛇旬」,义译为「燃烧、烧身」,火葬的意思。
应器:又译作「应量器」,衡量个人食量的容器,即指「钵」(罕)【金+本】。
应识:解读为「应该被认识;应该被识知」,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戏论:即「障碍;虚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增生」,瓦尔许先生英译为「增生的趋势」,也有英译为「障碍;妨碍:拖延」、「幻想;妄想」的。
檀度:即「布施波罗蜜多」,「檀」为「布施」音译(檀那)的简略,「度」为达彼岸(涅槃)的意思,音译为「波罗蜜、波罗蜜多」,参看「波罗蜜」。(相关词「行檀波罗蜜」,「行」为「实践」的意思)
檀越:为音译,义译为「施主」,施与僧众衣食者。
营作:做事;工作。
营事:做事;处理事情。
禅伺:其它版本作「禅思」,参看「禅思」,「伺」通「思」,参看「伺」。
禅思:1.远离人群,独坐专心思惟,如「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如是念……」、「专精禅思,作如是念……」、「当勤禅思」。2.修禅那,即「修进入『初禅』到『第四禅』的色界定」,如「修习禅思得神通力」,「系念禅思」。
禅食:以禅定之喜乐为出世间修行的滋养。
禅头:1.人名。2.指「人」。
糠糟:读作「康遭」,废弃无用的谷壳渣。(相关词「于内身坏碎。如糠糟聚」)
粪扫:1.丢弃之污秽物,如「粪扫衣」。2.晒干当燃料的粪便,如「无有人更益草.木.糠.粪扫者」。
缝紩:缝合线,紩读作「至」,「线」的意思。
声闻:听闻(佛陀教说)者,即佛陀的学生,另译为「弟子」。
臂钏:手镯,「钏」读作「串」,金属环。
临趣:解读为「向…...方向而去」,参看「趣」。
举相:精勤之项目,另作「精勤相、精进相」。
举罪:举发他人犯过错者。
薄共:「薄」解读为「少的;浅的;稍微的」,「共」为「互相」的意思。(相关词「薄共论议」)
迈世:走出世俗;离世俗。
闱陀:即吠陀。
鲜净:干净明亮;干净清澈。
鸽色:鸽子的颜色;浅灰色。
薅除:读作「蒿(ㄏㄠ)除」,「拔除」的意思。
断行:奋力;精勤。
断见:即「断灭的观念」,如认为「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一无所有」的观念。
断事:裁判。
断法:属于会毁灭者。
断知:因舍断而彻底了知。(相关词「断知法」「色断知」「识断知」「三结断知」「名色断知」)
断种:无子嗣。
断断:四正断之一,前一「断」为「断除」,后一「断」为「勤奋」之意,参看「四正断」、「断」。
断关:在关口处阻断,经文中以「五下分结」比喻为「关口」,「断关」即「断除五下分结」。《中阿含二00经》作「无门」,《中部二二经》作「无门;无闩;无横木;无遮的;无障碍的」。
归依:另作「归命、自归」,保护;救济;避难;投归于。
瞿昙:为音译(读作「区谈」),释迦牟尼佛的姓,另译为「乔达摩」。
瞻视:1.照顾(病患),另作「视瞻」,如「瞻视供养」、「视瞻病者」。2.向前看,如「回顾视瞻」。
缯衣:丝绸衣,「缯」读作「增」,音译为「迦尸细衣、迦尸衣」。
缯盖:以丝绸覆盖,或丝绸作的伞盖,参看「缯衣」。(相关词「香华缯盖」)
缯褥:丝绸垫被,参看「缯衣」。
萨罗:为音译,义译为「湖」。
转少:转而减少。
转结:另译作「转结缚、转诸结」,解读为「转去结缚;松开束缚;断除束缚」。
离车:为音译,另音译为「丽掣」,族名,属剎帝利,住在毗舍离城一带。(同义词「鞞舍离丽掣」)
杂苦:或作「苦杂」,间杂着苦与乐。
黠慧:聪明,黠读作「狭」,聪明的样子。
伞盖:「伞」音义同「伞」,「盖」也为「伞」的意思,参看「拄杖持伞」。
謦欬:读作「庆咳」,咳嗽作声。
坏有:离有;无有;消灭。
坏色:染色的,指「僧衣」。
痴命:愚钝而活命;感觉迟钝的生活着,亦即「浑浑噩噩地生活」,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罗剎:为译音,另音译作「罗萨」,指食人肉之恶鬼。
羸人:羸弱的人;虚弱的人,「羸」读作「雷」。
羸劣:衰弱,「羸」读作「雷」,「瘦弱的样子」。
识身:1.具有「识」的身躯。2.识的种类,如「六识身」。
识界:参看「识」、「界」。
识食:「识」是指「有取识」(执取生命存在的识),即执取身心,能攀缘色、受、想、行;能维系五蕴和合,滋养生命的识。
识神:即「识」,另作「神识、魂神」。
识阴:参看「识」、「阴」。
蹴风:译义不明,「风」指所有具流动性质者,「蹴」读作「促」,「踢」的意思。
边见:极端(而错误)的见解,指「常见」与「断见」。
边城:边疆的城堡;位于国家边境的城堡。
边际:尽头。
难入:陷入苦难,「难」读「ㄋㄢˋ」(nann)。(相关词「世间难入」)
难师:质问(他们的)老师;指责(他们的)老师。
难问:同「问难、难诘」,责难式、挑战式的提问,「难」读「ㄋㄢˋ」(nann)。
靡水:大水。
愿食:以发愿之愿力为出世间修行的滋养。
颠倒:错误。(相关词「永住颠倒」)
劝助:即「以规劝、教导帮助他」。
严驾:即「备车!」。
严整:1.充分地整理准备。2.严格地自我要求。
筹量:审查;思量;观,参看「观」。
觉力: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检择力;思择力」。
觉支:另译为「觉分、觉意、菩提分」,觉(解脱)的构成要素。
觉味:1.正觉之味,如「觉味、息味(止息之味)、道味(正道之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解脱一味」)。2.受味,参看「受」、「味」。
觉知:感受而知道(如「看到」、「听到」等);觉察而知道;体会。
觉迹:解读为「正觉之路(道迹)」。
触相:1.身所触之相,参看「身触」、「相」,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能被身识知的所触上从细相执取相」。2.根、境、识三者和合生触之相,参看「触」、「相」,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触集:参看「触」、「集」。
触阂:即「接触而受阻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接触而变坏」。
触娆:侵犯。
释种:指「释迦族人」。
饶益:有帮助。(相关词「多所饶益」「饶益梵行」「不饶益苦(没有助益的苦)」)
栌磉:「栌」读作「卢」,指「斗拱」(柱上的方木),「磉」读作「嗓」,指「柱下的基石」。
铧锹:读作「华敲」,挖地耕田的农具。
摄心:即「收敛自己的心」,《相应部十六相应三经》作「收回心;除去心;使心与之断绝关系」。
摄僧:「摄」有「管理、安定、聚合」的意思,「僧」为「僧众;僧团」的简称。
栏楯:栏杆,「楯」读作「吮」(ㄕㄨㄣˇ),栏杆的横木。
璎珞:由珠宝串成挂在脖子上的饰物。
癞病:痲疯病。
跻风:译义不明,「风」指所有具流动性质者,「跻」读作「机」,「登临;上升」的意思,南传经文无此句。
魔天:魔界的有情;魔神。
魔动:由于经文中以渔网譬喻六十二见,「魔动」的「动」疑为「网」的讹音,即「恶魔之网」。
纤佣:细而直。
变易:变化。
变异:即「变成其他状态;异离」,参看「变易法」。
鳣鱼:「鳣」音义同「鳝」,另译作「鳄鱼」。
观息:观察呼吸;专注于呼吸的观察,此处的「息」指「呼吸」,参看「观」、「息」。
爨灶:读作「窜造」灶(罕),烧东西的地方;炉灶;窑。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