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传道法师:法句经讲记(十二)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6日
来源:   作者:传道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传道法师:法句经讲记(十二)

 

  ◎1997.6.5讲于法云文教协会

  法句经讲记(十二)

  释传道

  〈多闻品第三〉十有九章

  壹、释品题

  多闻品者 亦劝闻学

  积闻成圣 自致正觉

  劝,音(券)khoan3去贯切

  致,音(智)ti3地记切

  本品名为「多闻品」,意在阐明多闻正法之于学佛的重要性。故其内容,「亦」同于前一〈教学品〉,系「劝」勉为佛弟子,本着「闻」法的种种益利,精勤依法修「学」。

  究竟闻法可有那些益利与功德相应呢?印顺导师在其《成佛之道》的偈颂中说:『由闻知诸法,由闻遮众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意思是说由于闻法,吾人始知有善法恶法,有流转生死的有漏(漏,烦恼的别名)之法,也有趣向清净解脱的无漏之法等诸差别。于是进一步抉择善法而扩充它、增益它,抉择恶法而遮止它、息灭它。

  又由于闻法,吾人乃知依于佛所教示的解脱道与菩提道次第而行,于是便能远离无义的苦行禁忌与偏邪小道,终而证得贪、瞋、痴永灭无余的寂静涅槃。足见多闻正法,实为进入佛法之门的锁钥,深入佛法奥处的阶梯;修学佛法,即应从多闻熏习入手,方能步步升进,趣向佛道。

  只是中国佛教,自明、清以降,即独崇净土与禅宗;对于佛法义学,可谓偏废已久。因此,每误以为诵经、礼忏、禅坐、念佛才是修行;听闻经教,则与修行无关!台湾佛教承继了中国佛教的遗绪,故而净土与禅宗,也大大地被弘扬起来!于焉,『一句弥陀超百亿』,或『即刻开悟』、『即身成佛』之说,也就甚嚣尘上地为人所传诵。

  试问:若未能透过多闻熏习,了达佛法义理,并以之对治自己的烦恼串习,积集修道的福智资粮,难道真能藉由盲修瞎练,即得断惑证真吗?这未免太不符合因果理则了!更何况,知道诵经、念佛等等修持方便,难道不是因为闻法而来的吗?岂可就此抹煞闻法的益利功德,甚至将解门与行门打成二橛呢!

  要知道:知,是行的一分;由多闻而来的慧解,岂不正是行践的眼目吗!行践若缺乏闻法作基础,就犹如双眼被蒙蔽,而行于棘藤蔓草中一般的危险。尽管也是行吧!却不明方向,不辨就里,不识路途中所隐藏的障碍危机,更不知如何安然度过它。这必得透过亲近善士、多闻正法,而后进一步如理思惟、如法修行,才能于深佛法得正见、起正行,甚而彻证诸法实相──这终极目标的圆证,仍缘于最初的闻法而来。

  故说「积」累多「闻」熏习的道法资粮,循次成就闻、思、修慧,最后在定慧相应中破我见、证无生,即得「成」为入流之「圣」者。只要再假以时日的向上熏修,「自」能获「致正觉」解脱,乃至圆满佛果。

  贰、释颂义及因缘

  1多闻能持固 奉法为垣墙

  精进难逾毁 从是戒慧成

  2多闻令志明 已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 见义行法安

  3多闻能除忧 能以定为欢

  善说甘露法 自致得泥洹

  4闻为知法律 解疑亦见正

  从闻舍非法 行到不死处

  持,一音(池)ti5地祈切

  一音【徐】chhi5出其切

  垣,音(凡)hoan5喜权切

  墙,音(蔷)chhion5出强切

  踰,音(盂)u5英渠切

  毁,音(匪)hui2喜鬼切

  增,音(晶)cheng1精经切

  致,音(智)ti3地记切

  泥,音ne7奴低切

  洹,音(凡)hoan5喜权切

  学佛,即于佛法信仰、理解、修行、证得的始终历程。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重在强调威权式的『信即得救』,或不可怀疑的服从实践;而特重道德的纯净与智慧的开发,所以是道德的理智的宗教。尤其智慧,更是佛教不共于其他宗教的特质所在,佛法的修学,亦即智慧的修学。有了智慧而去修学一切法门,一切法门方得成就;如若离了智慧,那一切的修学,不过徒增我见憍慢而已,什么也难得成就!

  那末,该如何修学智慧呢?智慧的修习次第,即如前述,需依四预流支:首先,依生得慧而『亲近善知识』,『多闻正法』。『从多闻(听经、看经)佛法中,对于佛法生起正确深刻的了解,知道世间与人生的真相,深彻的信解佛法,三宝、四谛等功德。』1此即『闻所成慧』;闻慧成就,不但于甚深法义确信无疑,更进而引发其实践趣求的愿欲,这也即是信根的成就。依于闻所成慧,『如理思惟』观察所闻法义,从而更深刻的悟解佛法,即得『思所成慧』。思慧成就,必有见诸实际事行的戒行德性,是以定能严持净戒,而完成身语意三业行的清净,这也就是『如法修行』而净戒具足了!

  以上的闻慧、思慧,乃属散心分别慧,还须进一步修习禅定,然后在定中起观,而更发深慧,才算是『修所成慧』。至此,虽成就了闻、思、修三慧,却仍不成开悟证果的圣者,因为这三慧,都还是世俗有漏慧,必得在不断地如法熏修中,长养真信,持守净戒,修习正定,因定慧相应而破我我所见,现证无漏慧,才能了脱生死、永断烦恼!

  由上所述,可知在修学智慧的浅深进程中,闻法──多闻熏习,是其中的重要关键。试想:连佛弟子中以智慧第一著称的舍利弗,尚且要赞叹地对佛说:『我不闻佛说法,就如瞎子一般!』更何况我们这些福报浅薄的愚痴无闻凡夫,要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更是非闻法不可!听闻了佛法,以法为明镜,随闻而修行,那才可能生起真智慧、具足正知见,而终得自解缠缚,不复轮回!

  是故,偈文中说「多闻」正法,而于行善为恶的业感与价值有所确知,即「能」生起止恶行善的愿求,受「持」戒行德性坚「固」不移易。不仅已生恶得令断,未生恶令其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其增长,更随时随刻「奉」持佛陀的教「法」与教诫,以「为」调制身心、立身处世的「垣墙」,而「精进」不已。待于佛法生实信、住净戒,则不论遭值何种境界,均「难」以使其心行「逾」越真理法义,抑或「毁」弃戒行德性。「从是」而后,行所当行、止所当止,若能更于禅定中深观缘起正理,则「戒」定「慧」三学的「成」就,即指日而可期。

  「多闻」正法,而将人生世间的实相谛理一一地认识到自心中,能「令」心「志」逐渐澄澈清「明」。对凡夫而言,这就有如自层层缠缚的罗网中渐次理出头绪来,以前看不清楚的,现在清楚了;以前不能释然的,现在可以坦然面对了!这全是因为心志「已」然「明」澈,而「智慧」力「增」加的缘故!有了「智」慧,「则」更能广「博」地思惟悟「解」所听闻过的法「义」,而用于实际事行,净治身心。惟其于真正的事修中体「见」佛法真「义」,那才能「安」于所修「行」的佛「法」,不因外在的际遇考验而退堕!

  「多闻」正法,又「能除」去吾人的烦恼愁「忧」,因为内心安住在闻法的喜悦中,复能用之端正身语意三业行,故能远离人我是非,跳脱业习的束缚。尤其若「能」常「以」修习禅「定为欢」──禅悦为乐,常于定中思惟观察法义,又能将行而有得于心的「甘露法」──解脱法要,「善」对大众解「说」,教学相长,则「自」能获「致」贪瞋痴等烦恼的永远除灭,「得」证解脱生死的「泥洹」(涅槃)。

  总而言之,「闻」法是「为」了正「知」佛陀的教法──「法」与教诫──「律」(戒),并付诸实修,以释「解」心中对人生世间的诸多「疑」惑,同时「亦」将所体「见」的佛法「正」理,用于对治自己的烦恼恶习,使自己超脱迷惑与忧悲苦恼。所以当「从闻」法而「舍」弃一切邪恶「非法」的心行,去除一切恶,奉行一切善,再能破却对自我身心的执着,即得「行到」涅槃「不死」──烦恼灭尽无余的「处」所。

  佛所以宣讲这四首偈颂,是由于以下的因缘:当时,在舍卫国,住着一户贫苦人家,夫妇两人不但生性悭吝鄙恶,又不信因果道德。佛愍怜其愚痴,就收摄起熠熠慧光,将自己装扮成一个苦哈哈又毫不起眼的沙门(修道者之泛称),到他家去托钵乞食。

  正巧这家的男主人不在,他妻子一见到有修道者前来托钵,内心十分嫌恶,什么道理都不说,劈头就是一顿骂。这沙门就婉言地对她说:「我是一个修道者,常行托钵乞食以养命修道,你可以不必敬重我,却不得任意骂詈。我所求的,也不过就是一钵饭罢了,你就随缘种种福田吧!」

  女主人闻言,又满怀怒气地说:「纵使你现在立刻死去,我都不会给你食物的!何况你看起来身体那么健壮,竟敢奢望我的食物!多说无益,不如早点滚出我的视线,到别家托钵去吧!」

  领教过这女主人的悭恶之后,沙门于是站到她面前,两眼一翻,大气一吐,就以神通力幻现出死相来。随后身体迅速膨胀脓烂,口鼻尽有尸虫钻出,甚至连腹中的溃烂不净,都四处漫流。女主人见了他这模样,惊恐异常,就丢下他夺门而逃!修道者也就收拾起这些不净相,到离那屋子数里外的树下,坐着歇息去。

  话说男主人在回家的路上,撞见妻子一脸惊恐地狂奔而来,就知事有蹊跷。等妻子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男主人不禁勃然大怒,便问修道者而今何在?妻子回答说:「他人已经走了,不过应该还走不远。」男主人于是就怒气冲冲地带了弓和刀,循着修道者离去的方向去追逐他。

  修道者当然是老早就等在那里了,男主人一见了他,马上就张弓拔刀,欺身向前要砍杀他。这一次,修道者就将四周幻化成一座琉璃城,而自己就置身在这城中央;尽管男主人绕着城墙走了几圈,仍是不得其门而入,那气极败坏的模样,活像热锅上的蚂蚁!

  既然进不去,只好开口向修道者喊话了:「你为何不开门呢?」

  修道者说:「要我开门也不难,只要丢弃你的弓刀便行!」

  男主人心想,或许我该先依他,等进了城内,相信凭我赤手空拳,也能给他一顿痛快!心念至此,于是就丢弃了手上的弓刀,等他开门;可是等了半天,修道者仍然迟迟不肯开门。他按捺住心里的火气,又再度向修道者喊话:「我都已经将弓刀丢了,你为何还不开城门呢?」

  只听到修道者缓缓地答言:「我的意思是要你丢弃心中的恶意弓刀,而非你手上有形的弓刀!」

  这下子轮到男主人心虚了:「难不成眼前这位修道者是一位圣者,要不然怎会知道我的起心动念呢!」一想到这,心更虚了!这可怎么好呢!伤害圣者,这可真是罪过了!不如赶紧忏悔认错才是正途。

  着即向释尊所乔装的修道者顶礼悔过,并自禀白说:「都是我家那个识见浅薄的糟糠之妻所害,才会有眼无珠,冒犯了圣者您,还差点铸下大错!愿您慈悲垂怜我们两个愚夫愚妇,切莫就此舍弃我们。待我回去带我那糟糠来,劝她与我一同随您修行去!」

  说完,这男主人即先行告辞,回家里去。一进门,他妻子便问:「那沙门那里去了?」

  男主人就将所遭遇的神变之事,一一地说给妻子听,还告诉她说:「趁着那位圣者还在那里,你赶紧前去向他忏悔吧!或许还能灭除之前所犯下的过错!」

  于是,夫妻两人就又回到这位修道者所在的处所,五体投地地向其悔过,希望能作为弟子,随他修道去。因而又长跪在地而问言:「您所展现的神通变化是那么的神奇,这是因为您已证得圣果的缘故吧?您的意志有如琉璃城,坚固而难以逾越;您的内心清明安定而无忧苦之患,究竟您是修习何种道德,才能达致如此神妙之境界呢?」

  释尊所乔装的沙门就回答说:「这是因为我向来广学博闻不轻厌,奉持道法不懈倦,又勤修戒慧不放逸,故而今生得以成就道业,圆证无上的涅槃。」于是,向夫妻俩说了以下的四首偈颂:

  「多闻能持固,奉法为垣墙,

  精进难逾毁,从是戒慧成。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多闻能除忧,能以定为欢,

  善说甘露法,自致得泥洹。

  闻为知法律,解疑亦见正,

  从闻舍非法,行到不死处。」

  说毕偈颂,释尊就现出原本庄严圆满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来,一剎时,赫赫的光明遍照天地。这对夫妻又再一次地受到震憾,不禁更加惶恐戒惧的决意洗心革面,一时,累世以来的烦恼恶尽断,得预入圣人之流的须陀洹果。(待续)

  注释:

  1.印顺导师,《教制教典与教学》,页173。

返回目录

-----------------------------------------------------------------------------------------------------------------

更多传道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