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四讲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6日
来源:   作者:佛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四讲

 

  这也是学法修行跟我们日常生活所差别的东西,因为学法修行属于现象生命逆行相,从我们熟悉的生命过程和轨迹当中,逆行相。何为逆行相?过去有一句话,顺则成仁,逆则成仙成圣。而那个仙呢,过去不单单是指我们映象当中的所谓的神仙,真正的仙在这里也是指的正觉佛陀,称为大觉金仙嘛,大觉之仙,在菩萨戒本上称他为大仙首领,而那个所谓的仙是什么,为什么称为逆则成仙?他那个逆从何来?就是我们那个生命轨迹现象当中,所密藏之意,也就是为什么称佛法为心法,而心法不是我们用常理所能思维,所能想清楚。

  我们今天有缘通过这段时间的修学,通过师父给你讲授这里头,这些所谓的道理也好,境界也好,在你的生命记忆当中,为什么叫生命记忆,在你的生命记忆当中,他会存留一种力量,引发一种力量,就会把你现有的生命过程和经历去改变,去影响,我们可能没有接受佛法的时候,会按照某一种生命轨迹,进行自己这个生命过程,我们从开始接触佛法的一刹那,这个生命轨迹就会发生改变,这是佛法的力量,这也是我们生命真实的力量所在的地方。

  我们通过修学般若波罗蜜和般若思想呢,而这个般若思想是一切真理的核心,是宇宙万法的基理存在的那种最基础的东西,所以我们在修学般若思想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进行自我生命的一种改造,我们自己生命现象的那种改造,从一个非常不圆满的一种状态,而进入一种绝对清静安祥快乐的状态。这就如同我们手里头本来是很穷的一个人,通过你的辛勤努力,或者说你过去的家人很富裕,很有钱,但是你把你的家人给忘记了,很小就把你丢了,跟你的家人父母分开了,分开了你觉得你是个穷人,从来就不以为自己是富人,很有钱的人,但是随着你长大,你那个亲人想起来你在外面流浪,他想尽办法在各个地方去找,寻找丢失的亲人,突然有一天,在一个地方碰到了,但是你都忘记了。

  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有那门亲戚,很小就离开了,但是我们的亲戚他知道,我这个亲人啊,有什么特征,记得很清楚,他就想把你留到家里,因为你的家本身是很富裕的,本身是非常幸福的一个家庭,想把你留下,但是你偏偏觉得你是个穷命人,无福消受那个福报。一说留,你就害怕,跑了。人家又把你请回来,你就迷糊了,说这个人是不是在捉弄我啊?人说小肚鸡肠啊,越是心眼小的人,他算计就越多,很麻烦,你的亲戚非常慈悲,他想到这一大笔家当没有人继承,也没有人帮助打理,这怎么办呢?也是挺发愁,他就很希望你能去帮助他。

  就想个办法说,我们家需要一个工人,你给我们打工吧,你给我们做工给你钱,给工资你需要什么这里都有什么都可以拿去用,你觉得这样还可以,就去给他们家打工去了,有二三十年,等关系建立起来,不错啊,我这个主人还不错,挺好,有一天主人就跟亲戚朋友讲,我在哪儿哪儿丢了一个亲人,孩子啊,现在找到了,我这个所有的家当都是他的,这时候你突然发现,原来我也是富裕的人。师父讲这个故事的道理在何处?就是我们本身就具有跟佛一样的智慧和功德,福德受用统统一般无二。

  那为什么我们不得受用呢?甚至说有受用也很少,那可以说基本上可以忽略看成没有,真正受用差异相太大了。同样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你就是一奶同胞生下来,那个受用就不一样,你去看看周围的朋友,兄弟姐妹,他那个受用差别,他们家那个境况也截然不同,那你说为什么一个娘生下来,一块地里养起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常人就说了,人家命好,为什么人家命好呢,为什么我们的命就不好呢?这个问题有没有想过?更有一句懒人说的话:“命嘛”,其实他真认命吗?他还不认命,心贪起来比谁都贪,真认命就不会发生种种恶劣的行为。

  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心理,看人家好,心里不舒服,看人家不错,他心里就过意不去,就产生一种激变思想,穷则思变嘛。他不去考虑根本问题,为什么会差异,他没有想过,他想到的是什么,我怎么样去,那叫什么,拔了眉毛顾眼瞎,先把自己现在的事干好就行了。所以你看现在这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尤其现在国家这个社会经济,搞的都是泡沫性的感觉,一味的去挖能源啊,疯狂开采啊,今天我还见到他们一个朋友,在平山县开金矿呢,不错吧,听着挺好吧?其实那都是挖老祖宗呢,按照佛法的因果来说,山里的那些矿藏啊,这些矿产啊都是大地母亲啊,大地的经血啊,经脉,知道吗,血液啊,你把那些宝贝都挖完了,这个地气就没了,包括山里的所有宝藏,是大地的根苗啊。

  咱们种地都知道,种地得有地气吧?没有地气就没有力量了,地不肥了嘛,那你知道那个地气从哪儿来,就从他的精髓来。就象我们人一样,我们人的皮肤,毛发,为什么光滑,因为你的精神充足,精气神足啊,内在的精气神足,所以说,你看那皮肤毛发才会光滑。那为什么人老了,他那个皮肤就皱了,包括头发就会干枯,因为精气神没有了嘛,我们现在拼命去挖,拼命去开采,只能有一个结果,就是地气全部挖尽。

  很明显,邢煤开采那个煤矿,不是一直挖煤吗,把地都挖得陷下去了,站在那个铁道边你可以看得到,那个地全是这样下去的,而且一个村子都给搬迁了,原来务四村没有搬迁的时候,村周围长的那个梨啊,可好吃了,原来还没挖煤的时候,我记得小时候吃的梨,雪甜,那个煤一挖,梨树可邪门了,全死光了。我小时候,家边的周围,那个梨树可多了,一到春天那个梨花可漂亮了,现在全死光了,没有了,一颗梨树看不到了,为什么会这样子,他把那个地脉全抠光了,因为一个尽去掏那个煤,就把地脉伤掉,地就没有气息了,就象人老了一样。

  从过去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的角度也可以看得到,我们在中医里讲的什么,五藏就象五行一样,我们的肾主水,水主北方属黑色嘛,你可以看得到,大地当中有石油,煤,不都黑色的吗,你把石油,煤全都掏出来,还有铁矿不都是黑色的吗,你都掏出来,那有的玩了,就象人一样,人把那个精髓全都空干了,你看活不活了,弄得头重脚轻,对不对,现在为什么天上下雨没准,天都昏昏的,天上下雨没准,地上干旱也没准,晴雨没准了,气脉全乱了,整个自然界的生存规律全部打乱掉了,人只是这个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人为的去突出你这个人的环节,别的环节必然要受影响。

  包括现在很多的动物绝迹,这是人类自身文明就要导致什么,人类文明越发达得快,人类自身就毁亡得快,现在咱们就可以看得到,四十年前,可以说肺痨啊,肺结核都治不了,那时最严重的一种病就叫肺结核,基本上得了肺结核就是得了癌症了,后来发明青霉素啊,连霉素啊,西方人发明这个,好象肺结核能治了,我本身小时候就得过肺结核,肺结核好了以后还有别的病啊,什么癌症啊,高血压,糖尿病,全部都蹦出来了吧,这几年好象说要攻克癌症攻克什么,最后又来了一个最厉害的病叫艾滋病,你说这些东西从哪儿来,前两年说那个非典,那都从哪儿来的?

  这儿就可以看到因缘起,哪儿得非典的多,从哪儿得的,广州和北京嘛,这两个地方是最能吃玩的地方嘛,他那两个地方就成了传染点,从他那儿开始,往全国漫延,唯独西藏没有,高原区啊,他上不去啊,但这回青藏铁路通了,下回再有,估计也差不多了。所以这就是我们人为的,当然这是整个的共业,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改变,就包括我们领导,他也想这个社会好,人民的生活安康,但是他也尽了力,但是好多事他也没有办法,这就是人为的共业啊。

  那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要怎么样,要看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和空间,不是那么可爱的,我们要真正去改造,从自身开始改造,不要指望外面的环境会对你怎么样,外面的环境只能说随着你的改变而改变的,因为你只有自身改变了,你的生存环境才会为之改变。为什么?你自身从意识上认识到这些危害的时候,你自然而然的就会保护这个环境,因为这是你的生存环境啊,除非你不用这个生存环境,但是我们还得依赖这个环境去生活下去,只有从自我做起,从自我的观念更新,开始进行生命的真正的保护措施。

  如何保护生命现象呢?从自己的心灵世界开始,让自己的心灵世界敞开一扇窗户,让智慧的阳光照进来。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那个心灵世界是非常狭隘的,我们真正没有去容受世界,容受一切的力量和信念,从我们自身的生命现象就可以观察得到,处处都要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现在是功利主义冲斥着这个社会人群,所以说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我要索取什么才能付出什么,这种现象只能是增加这个我们自身那种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真正的人稍微懂得一点尊重和爱护,那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战争,就不会有争斗。

  这只能说从我们学佛的人良好的心愿出发,鼓励社会大众多一份爱护,多一份尊重,从我们这里头是这么一个观念,但是理想不等于现实,还要进行自我生命的一种改造,生命基因的改造,就是你从你的那种生命世界里头,去实现解脱的力量,能够真正的力量去影响别人,感化别人,那时候是你对人类社会最大的回馈。

  释迦牟尼佛是三千年前的圣人,但是他对人类社会的价值,是多少钱可以恒量的吗?他对人类社会的那种价值啊,无论是从他艺术方面,佛教艺术方面,无论是从他那种人文道理啊,人文信仰这方面,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那个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自从他诞生的一刹那,到现在已经三千年,他的智慧光明真的是普照万方啊,世界上多少人因为他弃恶从善,积极的改造自我,感化别人,所以说我们很有幸,能利用生命当中这么宝贵的一段时间,我们在一起学佛,学习佛陀的智慧,真理,这是对自己是最大的幸运,对你自己来说,你有生以来,决定不可估量的一种财富。

  这短短的几天,你听到的哪怕,你只记住了一句话,或两句话,可以告诉你,终身受用无穷,这比给你一万块,二万块好使,那一万块,二万块用完就拉倒。但是一句话,二句话可以终身受用,什么时候都能受用。我觉得应该是记住两句话以上,最起码是两句,一个开经偈,一个回向偈,每天咱们念念开经偈回向偈,就两句话了嘛,再白活,白活,你看,两句话以上,所以我们很幸运,能够做在这里,学习佛法,那是无始劫以来,无量百千万亿劫以来,积累的福报啊,不知道种了多少善根啊,做了多少好事,才能够坐在这儿听师父给你讲道说理啊,所以说我们应该感恩啊,感恩我们所有一切有缘的人,所有一切善缘,感恩一切一切我们的敌人,如果没有我们的敌人,也没有办法学习佛法,没有敌人你怎么想进步呢。

  想进步就得学佛法,从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感恩敌人。地对面,不是敌人,都是人们内部矛盾么。跟我们有善缘的人,我们更应该感谢,象我们各位菩萨,都在不遗余力的在护持我们的道场,每个人都在努力共成胜世,就是说共襄胜世,我们把佛法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能够放到我们的心里去,这就应了一句老话叫,佛在心中莫远求啊。其实真正的把佛放到你心里去了,而并非你那儿供一个佛像那么简单,你通过听师父讲这段时间的思想和智慧的道理,讲授那个经文的意义,真正的智慧法身那种功德力量,就会在你的生命现象里起作用,起化学反应。我们这种生命现象其实是一种化学反应,绝对的化学反应。你看我说话就是一种电波,声波,声波是通过空气在传播,空气也是化学物质,我们再通过大脑反应啊,电啊,生物电波啊,也差不多啊,也应该是化学反应。

  因为你这个生命现象,你看你今天跟人吵了一架,气得头疼,肝疼,按说你吵架只是嘴里吵,肝疼什么啊,气得心脏颤,哎呀,心脏病犯了,化学反应啊,因为你吵架毒素出来了吧,你身体里头就分泌毒素啊,毒素一出来就把你那个仪器啊,就开始反应了,他消耗你的仪器嘛。仪表开始工作紊乱了,这时候突然你听听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良好的东西出来了,一下就把你那个毒素消除了,一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会儿不生气了,你看是不是就跟化学反应一样么?一下子就没了,典型的化学反应,不过这个化学反应有时不稳定。因为你反映现象这个基体叫什么,开始进行的时候,反映过程在身体里进行,这个身体我们可以控制他,可以去修理他,尽量把好的反应进行下去,不好的反应剔除。

  但是有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化学里头也讲究不稳定因素,他那个成份活跃的东西就不稳定。我们的念头是最活跃的,什么东西你都要参和他你就气死了,我们还什么东西都爱参和人家,你别管干什么,你喝茶,你一天到晚干的所有东西,你统统都要加上这个烂玩意儿,你通通都要加个念头,反应起来吧。甚至来说,按说你两口子算亲近了吧,你两个之间也加个念头,为啥加个念头?月底了开工资了,一般都是如数上交,又一次或者喝酒,或者玩儿啊,打麻将亏了一百二百,正常嘛,然后你就得想办法这一百两百怎么说啊,没法说呢,然后念头就开始动了吧,首先你亏念头了,你就开始反应了,对面有觉察,因为有反应指标,一看你的指标怎么不对啊?这家伙有问题,要开始加个念头:我要查查他到底怎么样,行了,然后两口子开始干仗了,这就是激烈的化学反应开始了。

  就因为两个念头,一个念头钱,一个念头查钱,其实你要没这两个念头,你两个人是不是很好啊,通过理性去承认他,理性是什么?执行公式啊,他是个人,人就是这样,这理性公式成立了吧,你通过这个公式,你去看待他,他就是人,人就是这个样子,正常,对吧,你还有气可生啊?就没有激烈的反应,毒气就出不来了嘛,那样的话,你家那口就更理解你,我们家老伴真好,这样的反应多好,一片祥和,你看,你把一切搞得很祥和的话,他出来的都是好东西,你总点弄硫酸,硝酸你放里头,全部销溶掉了,盐酸和硝酸加起来成硝镪水了,什么都没了。千万记住不要制造硝镪水,一制造硝镪水就彻底溶化掉了。

  我们如何保持我们生命的健康状态保持下去呢?这就是要学的第三十一分:知见不生分。我们只要不要妄加评论,妄加观念,那你就会保持清醒和安祥。往往我们糟糕就糟糕在哪儿呢?我们没有了解事实真相的时候,凭着一个主观意识的判断,就认为他会怎么样怎么样,经常有这样的判断吧?你看,今天你们家那个人不回来了,这个人又去干什么去了,可惜你就没有中央情报局的监测水平,要有美国情报局那水平,你一定得调查他。但凡女同志啊,她有一种执着,这是一种天性,她认为我跟着他了,我就一辈子啊,都跟他了,他就得对我怎么样,你这种脾气,柄性,我给她总结:这个女的,要不就不爱你,要爱就爱死你。很麻烦啊,所以就会加很多很多的观念给这个大老爷们。这个大老爷们也听话,也贱,就象琼瑶小说里写的那些男主人公,像她这么大的小姑娘选则对象标准就像琼瑶小说里那些男主人公,但是,这就给你提供了一个堕落恶道的机会,因为你天天生活在自我知见意识圈里头,你自我认为很聪明、狠幸福、很满意的一个意识圈里头,然后不断再坚固这些东西,这是堕落的表现。

  你将来必定要沉沦三恶道去受无量苦去,在你的世界里头,充满了无非是贪嗔痴啊。你想,一结婚第二天,这女的就会说,你首先要把什么什么给我,财政大权上交,工资你得拿来吧,是不是第一个贪念?第二个是你不准看任何一个女的,你看任何一个女的你看我跟你玩吧?好比有一天,你家那人给某某某人说了两句话,放心吧让你看见了或者让你听见了,那你一定得找他算账,这是常事。这就是贪嗔痴就出来了,而且很愚痴啊,什么叫痴,没有智慧,你会认为他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你。

  两个人过日子互相理解一分,就幸福一分,理解的基础上是知见不生啊。我们不要总拿着自我的意识观念去观察人,你最容易观察谁?你家老头,因为你跟他近呀。原来搞对象时看他哪儿都好,小伙挺不错,浓眉大眼的。一结婚,好了,就你的眼睛大!你瞪着眼干嘛,成毛病了。这个人观念变了,角度变了,看问题的方法和感觉就不一样了。两个人到一起生活跟不到一起生活,那个角度不一样,那个感觉就不一样。那你说是谁骗谁了吗?不是啊,就是你当时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所以说,知见有局限性,认识有局限性,所以看的角度就不一样,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换句话说,你看不到他全面的东西,别看你们两口子在一起生活几十年,真正你能了解他的心思吗?很难,很难。

  这就是知见,我们的认识,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第一,知是对我们自身的认识,第二是对我们周围环境的认识,你能够有什么样的一种感受,决定了你自己的结果。这家长理短的事恰恰蕴含着真理的影子,不要小看这个家长里短的事,你能够把家长里短处理好,也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不要吹你能做多大多大的事,你家长里短处理不好你也做不了大事。你去看看,历史上那些皇帝吧,他可以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我告诉你,他家的事他弄不了,所以有一句老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为什么?因为他有知见有认识在里头,有一种认识在约束着他,所以就限制着他的判断力。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这种特别限制的空间当中,因为我们的映象和对自己的认识,对我们生存环境的一种认识和了解,这从世间法那种知见不生来说是这样。

  而出世间道更是如此,出世间道就是我们解脱对一个现象认识清楚的同时,就是对他的一种离开,对他的一种容受。什么境界呢?比如我们今天念佛,很好,心里也比较舒畅,你这种感受生起形成的同时,你要觉察他,并非实有,他是伴随着你那个清静觉性而出来的,你让这种认识能够还自于不生不灭之中。知见不生是什么意思呢?对自我生命现象的一种了知,还自于不生境界中,返观在不生灭当中去,不生是讲的不生不灭,我们自性当中的一切,是不生不灭的,而我们自性当中所展示的那种生命轨迹也是不生。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这就是我所讲的那个道理,只不过它的名词相比较多一些,就是说分几个名词相,我们把他名词相理解了,这个就好理解。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个“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对世界人生的看法。“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是说若有人说佛祖他解释的这种种法相,无非是包括这四种见识,无非是从这四个角度去分析判断,所有现象界的生命的。“须菩提。于意云何”。你能理解我说的意思么?“是人解我所说义不”。这个人真正理解了我所说的意思了吗?“不也。世尊”。他没有真正理解,并没有真正理解生命的真实的现象轨迹。“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在世尊圆满解脱真实生命现象当中,种种诸法之相,并非我们所理解的,所见到的所认识到的这种现象界当中的诸法之相。“即非”是在佛陀圆满正觉的生命境界当中,他所认识到的种种生命迹象,并非我们生命境界当中的一切现象。“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只是为了方便我们去理解,所以说佛给我们设定了一个名称,说这一切叫什么。这些叫什么,方便我们理解。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真正想获得圆满证悟解脱的这个人,这个众生,于一切法,在一切境界之中,“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应”是我们的直觉性啊,能觉性,换句话说,直接反应在本性当中那种作用力。“如是知”以能觉性直截了当的从本性当中去认识一切,站在本性的角度当中,认识一切。“如是见”是什么?认识一切的同时,感受一切,叫如是见,从空性的角度,如是见,感受一切。从空性的角度去建立一切的信念,对一切的认识,从生起观念开始,从自性当中去看待一切的观念,以空性来看待一切的观念。因为这样的一种作用,所以对一切法,他能不生相,是这个意思,“不生法相”,这叫无生境界,所以不存在相的东西。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就是所说的法相呢,所谓的法相,也并非是真正有一个相可得,因为他是绝对空性的,他并没有相可得,只是一个名词而已,“是名法相”。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这段主要理解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我们所要经历的这个生命过程,在我们真如自性当中,是没有一个实际的作用的,是个如幻的,要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这个生命过程呢,绝对真如真理从这个角度去看待生命过程,什么叫真如之理,就是致真的道理呢?就是空性,一切法的空性,我们看待一切的问题是绝对的空性,这个角度看待我们的生命迹象。否则从任何一个方面都是错的,从我啊,从人啊,世界万物都是不正确的,都有局限性。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如果有人用很多宝贝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在金刚经里不止一遍说过这话,这次已经推崇到极点。前面讲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后面讲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有这种比喻,成就究竟解脱功德的那种可贵性。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就是说你怎么样的修行布施,也不可能做到他讲的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但是你能做到一点,“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我们要发心成就和解脱,要成佛的人,有这种认识的人,能够接受这个经的教义,“受持此经”,哪怕只有四句话的意义,你听懂了,一句话,乃至四句话都可以。那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讲的四句偈是解除四大的约束,哪怕我们只懂了四句话,“受持读诵”,真正的落实到我们的生命过程当中去是受持,读诵是不断的熏染,不断的熏修。

  “为人演说,其福胜彼”。能够不但自利,而且利他。这种行为完善的人,这个福报,福德受用就比前面那个人还好,前边那个人用无量七宝去供养布施不如你这样做。为什么为人演说他这个福报就大?“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为什么会这样,为人演说这个福报就这么大吗?他不取于相啊,因为再大再多也是有相,他是绝对的空性,再多再大也不如他大。世界再多,无量世界,在虚空里头,没虚空大吧!比虚空大的有什么?你的一念心。把心改变了,福报就大了。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最后总结四句话,告诉我们如何看待身心世界的观点基础,就是出发点,教给我们如何对待生活的一个观念。“一切有为法”我们所有生活的境界称为有为法。这个一切有为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它如梦如幻,“如梦幻泡影”。你看,我们过去再好也过去了就跟做梦一样,像泡影一样,你说哪个是真的?再漂亮也会老,再富也会穷,再强壮也会衰弱。“如露亦如电”,象朝露一样,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就没了。象闪电一样,刹那间即逝。应该这样面对人生,这样看待人生所有的境界,这就是著名的四句偈。“应作如是观”你们知道怎么看待人生么?告诉你们:不要执着。佛就把这经讲完了,这些菩萨们都感谢啊!我们也感谢啊,各位护法大居士!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返回目录

----------------------------------------------------------------------------------------------------------------

更多佛光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