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0~19)
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0~19)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0)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3.25
能用消除人生痛苦的智慧去度众人,
这个人就是菩萨
提要:
■ 苦从烦恼来,爱的烦恼会把人毁灭
■ 求到了也苦,因为要忍气吞声
■ 怨的人,只是比死人多口气
■ 人生的路总要走完,可别像狗追兔子
■ 能用消除人生痛苦的智慧去度众人,这个人就是菩萨
苦从烦恼来,爱的烦恼会把人毁灭
苦从哪里来啊?就从烦恼来,烦恼会把人毁灭。一个人有所爱,爱就是烦恼。我年轻时候看过一本书,叫《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年纪轻轻,结果开枪自杀,因为他爱啊。爱都是掉在烦恼里,常听到一句话,“你自己说,你现在到底还爱我不爱我?”说这话时,他已经掉在烦恼里了。爱与苦如影随形,离不开的,乃至会发展到夫妻吵架、家庭冷暴力。从前只听到有的妇女想不通去吞金自杀,现在发展到男孩子也吞金戒指了,(众笑)我昨天看报,一个姑娘把金戒指脱下来放在桌子上,还给男孩子,这个男孩子就说:“如果你不相信我是真情,我做给你看!”马上把金戒指吞下去。
求到了也苦,因为要忍气吞声
求不得苦,有求就是烦恼。“我想吃的东西,你怎么今天买不到,明天买不到,咋搞的呢?我吃了才痛快,吃不到我真烦啊……。”已经在烦恼了,因为他求不到。现在最大的烦恼是毕业以后要自己找工作,找不到工作是烦恼,找到了也烦恼,因为在老板面前要忍气吞声呀,结果回家发脾气,拿老婆出气。
怨的人,只是比死人多口气
怨憎会苦,怄气时还有快乐吗?怄气本身就是烦恼啊,而且有人恨起来,“我一想起这个人,我就想咬他两口!”夫妻之间如果产生怨气了,男的一把抓住女的头发,女的牙齿厉害,马上咬!(众笑)即使还没有气死,你心里有无比的怨气,你也没希望。许多病,尤其是死亡,跟病人的情绪很有关系。“怨”字怎么写?“死”字上面的一横去掉,下面加个心,这是什么意思啊?就是一个人怨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棺材里啦,上面一块棺材板还没有盖上去,还好透口气,如果棺材板一盖,就是上面加了一横,死掉啦!(众笑)所以怨只比死多一口气。为什么有怨呢?没有觉悟呀,他不懂佛法呀。有人说,“你们信佛的人有时候也怨嘛!”因为他还没有学成就,还在路上呢。
人生的路总要走完,可别像狗追兔子
行苦呢,人活在世间上总要谋生,不谋生饿死,佛教也是不主张的啊,可是别像狗追兔子那样没完没了。上海有个文化广场,原是解放前的跑狗场,跑狗就是赌博啦。狗都有编号,你买第几号狗的狗票,如果它跑第一,老板要赔你多少倍的钱。放出来的狗都是拼命地跑,因为前面有只兔子,狗喜欢追兔子,那么追到了没有啊?没有一只狗追到的,追到了这个赌场就开不下去了。狗为什么追不到兔子啊?这是一只电动兔子啊,你能够追得过它吗?结果嘛,老板发财,而那些买狗票的,差不多都是扑个空。
能用消除人生痛苦的智慧去度众人,这个人就是菩萨
社会上追名追利就好比狗追电动兔子,真正追到的有几个?从前有句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人最珍贵的不是名和利,而是能消除人生痛苦的智慧。如果亿万富翁没有痛苦的话,那你追求名利还有一点道理。恰恰相反,这些人比老百姓还痛苦。人为什么要追求啊?因为有欲望,如果人放下了欲望,才是真正的幸福。如果人能够把这个极其美好的,能给所有人带来快乐幸福的智慧,传播到全世界去教育全人类,这个人就是伟大的人。在我们佛教来说,这个人就是菩萨。所以成佛非但要有智慧,而且还要以智慧去度众生,如果离开了人群,离开了度众生,那你也不可能是菩萨,更不可能成佛。今天就跟你们讲到这儿。(回向)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1)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3.26
完全没有苦的常乐境界就是涅槃
提要:
■ 人世间快乐增加的同时却又增加了痛苦
■ 完全没有苦的常乐境界就是涅槃
■ 修行人放弃了涅槃的彼岸,走上为名为利的老路,那是不可能离开痛苦的
■ 涅槃跟生死没有关系,是修行最高的理想
■ 涅槃译圆寂,圆是圆满智慧悲心
■ 要烦恼断尽,必须与烦恼断绝感情
人世间快乐增加的同时却又增加了痛苦
我们在人世间受尽了各种的苦,也尝到了各种幸福的快乐,怎么样才能使我们达到完全快乐没有苦呢。世间上人几千年的努力,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快乐不断增加,痛苦也不断增加。这一点人们虽然明白,但是往往不想提出来讨论,我看也讨论不出什么名堂来,可能还会引起反作用,既然努力没好结果,那干脆就不努力了,人就消极了。所以谁也不想提出来讨论,结果人们积极地去创造快乐,又引得痛苦在积极地增加,就这样延续了几千年。
完全没有苦的常乐境界就是涅槃
是不是这种完全没有苦的境界不可能达到呢?完全可以达到。这个境界就叫涅槃。走哪一条路才能达到呢?只有在佛陀的智慧里,以佛陀圆满的没有漏洞的智慧来给我们作引导,去铺平人生的道路,我们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这个境界又叫彼岸,我们现在的地方就叫此岸,此岸是无穷无尽的苦,彼岸是绝对的乐。修行就是从此岸到达彼岸。
修行人放弃了涅槃的彼岸,
走上为名为利的老路,那是不可能离开痛苦的
可是现在佛门里有些人,受歪风邪气的影响,放弃了这条路线,而走上了为名为利的路。像他们这样,是绝对不可能离开痛苦,获得圆满快乐的,因为他们走的是人世间的老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们没有觉悟,还没有醒过来,再加上人世间名利的种种境界,使他们很受迷惑。另一方面,由于佛教传到今天,历史上出现了很多错误的观点,更使他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所以我们今天弘法,就是要弘扬佛陀讲的话,这才是真正的佛法,能引导众生从此岸走到彼岸。我讲法时也不得不阐明一下,因此话就多了。可是又不能不这么讲,老话说不破不立,不纠正错的,正确的也竖立不起来,所以辨证的说法,既要立又要破。
涅槃跟生死没有关系,是修行最高的理想
“涅槃是佛教全部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理想”。佛教的修行不是修长生不老,也不是修永远不死,而是要圆满我们的智慧,达到彻底的觉悟。涅槃就是这种境界,所以跟生跟死没有关系,可是有人偏偏要说,涅槃就是死了,因为他只看表面现象,不了解实质。
涅槃译圆寂,圆是圆满智慧悲心
涅槃是印度话,又称“般涅槃”,翻译成中文,就叫圆寂。圆是圆满智慧,我们以智慧上的成就作为我们修行的功德,所以叫智德。我们将来的成就,归纳起来要修三种德,一种就是智德,我们学习佛陀的智慧,自己还要圆满佛陀的智慧。一种叫悲德,悲,不能解说成悲哀,而要解说成人类的同情心。要想自己幸福,你必须使周围人幸福。一个人单独幸福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是群居生活,即使你到深山老林里,如果你没有智慧的话,你也不会幸福,只能叫寂寞,孤单。悲就是拔苦,要把自己的苦解除,还要帮助所有的人把苦解除,这颗心就叫悲心。我们的悲心必须建立在为众生拔苦的基础上,众生就是我们的悲田,就好像土地一样,我们悲心的种子应该种在众生的土地上,将来才会开花结果。
要烦恼断尽,必须与烦恼断绝感情
还有一个叫断德,一切对我们不利的行为习惯赶快断掉,而且要断得快断得干净。修行快就是因为烦恼断得快;对烦恼手软,断得慢,你修行就慢。有许多老修行很懂佛法,也照样在修行,比现在佛门里不懂佛法又不修行的人好得多,为什么仍然很难成就啊?因为他对自己的烦恼藕断丝连,多多少少还想保留一点,由于长期跟烦恼相处,结果跟烦恼发生感情了,所以进步慢。这是讲断德。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2)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3.26
圆满断智悲三德,谁也不会反对
提要:
■ 圆满断智悲三德,谁也不会反对
■ 把死说成圆寂,往往会脱离真实
■ 圆寂是智慧圆满,烦恼寂灭
■ 佛法智慧,没有漏洞,就如千年暗室,一灯照破
■ 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想穿了就觉悟了
圆满断智悲三德,谁也不会反对
我们修行的功德,不是在功德箱里放点钱,那只是培自己的福报。你肯帮助出家人安定生活,帮助弘法事业蓬勃发展,你福气就大,这是培福。现在人把培福也称为功德,真正讲起来,修行的功德就是智德、悲德、断德。不论你是在社会上工作,或者是在学校里念书,这三种德我看谁也不会反对。所以佛教的精神不可能有人反对,佛教的精神也是永远不会消灭的。为什么今天有人反对?因为他们不懂佛法,他们把佛法看成是迷信,所以反对。如果能了解佛法,所有的人全会信佛法,这是有事实依据的。拿我来说,本来不信的,可是今天我信了,你们也是这样。只要一了解佛法你就会信,也就是说所有不信的人一了解佛法,他就会信。拿刚才讲的追求智慧,断掉烦恼,发扬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同情心,无论什么朝代谁会反对?
把死说成圆寂,往往会脱离真实
再回过来讲圆寂。看到一个和尚死了,佛门里不说他死了,称他圆寂了。结果就使得社会上人产生了误解,认为圆寂就是死了,这个误解跟佛门里长期保留世俗风气大有关系。世俗上的人总喜欢说好话,往往会脱离真实,尽给人戴高帽子。世俗上的人认为我说好话总没错啊,可依佛法来看,说好话说得过份了,不符合事实也叫妄语。死了就应说是死了,不能把死了说成圆寂,圆寂有圆寂的解说。
圆寂是智慧圆满,烦恼寂灭
比如唸佛也不要随便乱唸,有旅客到寺院去参观,问导游,“什么叫阿弥陀佛?”导游说:“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谢谢你。”这笑话不笑话?怎么会闹出这么一个笑话来?我想可能是因为现在唸阿弥陀佛的人,他不管什么情况,随时随地一开口就是“阿弥陀佛”。你帮了他小忙,他开口就唸:阿弥陀佛。人家就误会了,以为佛门里的“阿弥陀佛”就是“谢谢你”。又比如听电话,中国人开口“喂”,外国人听电话,开口“Hello”,(众笑)佛门里唸佛的人听电话一开口,“阿弥陀佛”,外国人会想,大概阿弥陀佛就是“Hello”的意思。(众笑)唸佛随便乱念,也是对佛不恭敬。所以佛教里的术语也不要随便乱用。死跟涅槃完全两回事,涅槃是智慧圆满,烦恼寂灭,这叫涅槃。
佛法智慧,没有漏洞,就如千年暗室,一灯照破
佛教的智慧有哪几种啊?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三类,佛陀的智慧不论是低级还是高级,一点漏洞也没有。首先是人天乘的智慧,我们都是人,所以称人道。如果我们在人道里能够学习佛陀的智慧,在人道里能够没有漏洞,你在人道里干事情,就不会干错,眼光也不会短浅,也不会光看表面现象,也不会受人迷惑。
痛苦要用智慧去解决,满屋子的黑暗,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能把黑暗赶出去,没有智慧的人拼命地赶,能赶得出去吗?白起劲。有智慧的人就懂:只要电灯一开,光明一出来黑暗一下子就没了。光明就是表示佛陀的智慧,佛经里有句话:千年暗室,一灯照破。这个房间一千年都在黑暗中,可是你只要点一盏灯,黑暗马上没了。这就是比喻,有了佛法的智慧光明,无始以来的愚痴无明就会被赶出去。
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想穿了就觉悟了
还有出离乘智慧,出离是出离生死,我们都在生死的苦海里。人怎么会死?因为生下来就必然会死,生下来的头一天就是开始死亡的头一天,过一天就往死亡走近一步。所以我们不相信,已经生下来了可以永远不死,人类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这种事。秦始皇派徐福去找长生不老的药,徐福自己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有生必有死,这是佛讲的,如果生下来可以有办法不死,佛也变成骗人了。就好比佛讲的有聚必有散,今天我们相聚,可是等到课听完了,马上分散,不可能只有聚没有散。人们常这么说:想想穿。没想穿的时候悟不出来,想穿了就觉悟了。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3)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3.26
死从生来,解决了生,也就没有死
提要:
■ 不懂佛法的人往往把生命看得毫无价值
■ 看破红尘的人生活更有意义
■ 追求名利和爱情,往往是追求死亡
■ 死从生来,解决了生,也就没有死
■ 不是妈把你生下来不好,是你进入胎里去投生不好
不懂佛法的人往往把生命看得毫无价值
从前有人写了一本《思想通史》,污蔑佛教说“涅槃就是死亡,佛教徒追求涅槃就是追求死亡”。恰恰相反,社会上的人不到死的年龄偏要去死,这才是在追求死亡呢。我年轻时,常在上海各个大学里讲课,有的大学生告诉我,“我们学校里有个快活林,有的大学生谈恋爱失败了,就去快活林上吊。”那不是追求死亡吗?信了佛以后,就知道人身难得。死了以后,你再想做人就难喽。要获得人身,佛经里有个比喻,海面上有块木板,木板上有个洞,海水在动,木板也在动。掉在海里一只瞎眼乌龟,它想把头钻到洞里它就不会沉下去。瞎眼的乌龟,可能一千次一万次都钻不进去。我们无始以来六道轮回,能获得人身的机会,就跟盲龟去钻木头的洞差不多,那是极难得到的。那种自寻短见的年轻人,糊涂透顶,好像死亡能解决一切痛苦似的,他们因为不信佛,把生命看得毫无价值。如果年轻人都能够信佛,我看可以少死很多人。
看破红尘的人生活更有意义
大学生还有句话:“我看破红尘了。”他们认为:生活没意思就是看破红尘。哪有这么解说的?实际上看破红尘的人生活更有意义!红就是名,人家说:“某人现在出名了,红了。”尘是灰尘,什么东西最肮脏?钞票最肮脏。从来没有一个人会拿钞票去洗的,所以尘就是利。名和利被你看破了,这叫看破红尘。
追求名利和爱情,往往是追求死亡
追求名利的人往往是在追求死亡,因为他们没有觉悟啊。企业倒闭了就去跳楼,恋爱失败了就去上吊,你也太渺小了,难道你这一生就为一个人而活着?从前闹革命有一句话: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以我劝你们,千万不要学梁山伯与祝英台,(众笑)他们愚痴到极点。梁山伯怎么死的?因为祝英台唱了一句:“我已经是马家人。”他失恋了,病也治不好就死了。死了一个就够了吧,结果祝英台偏偏要在石头上撞死,这样子为爱情而死,有什么好处呢?结果坟墓里飞出两只蝴蝶。(众笑)原来是做人,为爱情而死,变了畜生。(众笑)梁山伯祝英台被世间上的人称赞,在佛门里就必须批判!一颗心为众生为全人类,你就伟大,一颗心为一个人你就渺小。
死从生来,解决了生,也就没有死
圆是圆满。圆满一切智德,非但要圆满人天道的智慧,还要圆满出离道的智慧,生死多么苦啊,怎么样才能解决生死问题?这要从根子上去解决,如果不是根子上去解决,你永远解决不了。比如锅底下有火,锅子里水开了,想叫水不开有一种办法,你去加一点冷水,能解决吗?没多久又变开水了。根子上怎么解决?你把火灭了就可以了嘛。你解决了生,就没有死亡了,死从生来呀。听说现在全世界最尖端的科学就是研究生和死的问题。要解决生的问题没有智慧行吗?人类现在的智慧解决不了,你还得用佛陀的智慧。
不是妈把你生下来不好,是你进入胎里去投生不好
有的年轻人生活上遇到波折,不怪自己没有智慧,却怪妈,“都是我妈不好,把我生下来。”可是在我们看来,不是妈把你生下来,而是你钻到妈的肚子里去了,肚子里已经有了,所以只能生下来,要怪只能怪你自己。阿罗汉,为什么没有生死?因为他再也不会去投胎了,男女的事情对他没有迷惑性,见到这种境他一动都不动的。如果一动,就会投胎。世间上的人就没有这种把握,别说死了以后,就是活着的时候,看一眼也动心。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4)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3.26
菩萨度众生,靠智慧来促使因缘成熟
提要:
■ 生死从爱来,爱的迷惑性很强,所以又称惑
■ 对人天道的“有”不要贪著,要出离生死就要空掉烦恼
■ 一切有都是由缘所生,缘变了事物也就改变了
■ 菩萨度众生靠智慧来促使因缘成熟
■ 菩萨只有一个任务,怎样使众生从迷茫走向觉悟
■ 菩萨不会被自私、狭隘的感情粘住,“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生死从爱来,爱的迷惑性很强,所以又称惑
从前我在单位里,一天跟同事在马路上排队等车,准备去听大报告。旁边有个年轻人,在他面前走过一个姑娘,他的头跟着眼睛转过去。(众笑)只要看见一个境,就已经像吸铁石那样吸住了,所以要具足出离道的智慧,你才能离得开生死。出离生死就必须要出离烦恼。生死从爱来,爱就是烦恼,爱的迷惑性很强,所以又称惑。
对人天道的“有”不要贪著,要出离生死就要空掉烦恼
人天道的智慧都在抓个有,样样都要有,人没有衣服不要冻死?没有饭吃不要饿死啊?佛陀的智慧,不是否定人天道的有,而是叫你不要贪。坏就坏在一个贪上,一贪必然会损人不利已。出离道呢?出离道的智慧是空,你要了脱生死,必须要空掉烦恼。
一切有都是由缘所生,缘变了事物也就改变了
菩萨道的智慧比人天道大大提高。菩萨也离不开人天道,因为菩萨要度众生啊,他不可能离开人间到深山老林里去,所以菩萨仍然回到有里去。可菩萨道的“有”跟人天的“有”就两样了,菩萨有智慧,知道一切有全是因缘所生。因缘就是条件。条件具足,事物就出生;条件不具足,事物不出生;条件改变了,事物就改变。
有人谈恋爱谈了整整八年,到了第八年又不行了,为什么失败?条件改变了,多了一个第三者,多了一个条件,事物就改变了。
菩萨度众生靠智慧来促使因缘成熟
菩萨知道度众生要靠因缘,有缘才能度众生,菩萨就创造各种各样条件来使因缘成熟,其中一个条件就是智慧,菩萨要靠菩萨的智慧来度众生。菩萨智慧要大到什么程度?菩萨要遍知有情心。有情就是众生,我们今天就讲人。你要度一个人,你必须要对这个人的心完全了解,你才度得了他。如果你要度十个人,百个人,这些人的心你全要明白,要有这么大的智慧。你说话要说到对方心里去才起作用,并不是像课堂里的老师,写写提纲,解说解说黑板就行了。
菩萨只有一个任务,怎样使众生从迷茫走向觉悟
菩萨对众生的爱完全像天上的太阳,他对每个众生都是平等对待。有钱人,太阳也给他光明,穷人,太阳也给他光明,阳光普照没有偏爱。你如果能够做到那样,你就没有自私,没有执着。菩萨在人间,只有一种思想:我怎么样创造条件,使这个人从迷茫走到觉悟,他只有这样一个任务。
菩萨不会被自私、狭隘的感情粘住,
“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而且他在人间,从来也不会被某一种自私的、狭隘的感情粘住了,因为他有智慧,能够明白一切缘生法全有成住坏空四个过程,也就是说从各种条件聚合起来的事物,必然在条件变化的时候也要变化,条件分散的时候它也要分散,这是规律,有聚必有散嘛。如果你对此有觉悟,在分散的时候你就不会痛苦。今天我们两个人不分开,明天还是要分开的,明天不分开,明年还是要分开的,明年不分开,死了还是要分开,哪有不分开的?只要能够在相聚的时刻珍惜相聚的时光,努力为人家创造幸福,这才是现实。分开了,难受啊,痛苦啊,有啥意义?谁也不会因为你难受痛苦而得到利益。所以菩萨在人间不会掉在痛苦的泥坑里。菩萨的心始终住在空里,可是他始终在运用各种条件来鼓动众生。经书里有句话:“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菩萨虽然在人间,他不会染上烦恼的污泥,也不会耽于空寂,他始终在运转,这就是菩萨的境界。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5)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3.26
观天有边,实是被假相所迷惑
提要:
■ 菩萨在天上,菩萨也在人间
■ 把圆扩大到遍虚空,就叫满
■ 空的境界,只能亲证,难于言说
■ 观天有边,实是被假相所迷惑
菩萨在天上,菩萨也在人间
你们所知道的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菩萨,好像都在天上,因为人间看不见。哪里哟!菩萨就在人间。即使在天上,他有上天的本事,难道没有下来的本事啊?那么人间是谁?你能够做到这样你就是菩萨。可能你们没有听到佛法之前也受了点神秘主义的影响,把佛教看成是神教。信神的有句话,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神。而我们有句话:众生都能成佛。如果你修人天乘的智慧时,能以佛陀的智慧来指导一切,再进一步你修出离乘的智慧时,能了脱生死,断掉所有烦恼的苦,再进一步修菩萨乘的智慧能够达到圆满,那你就是佛了,这种圆满就叫涅槃。
把圆扩大到遍虚空,就叫满
再跟大家讲讲圆寂的圆。真正要你们讲圆,我看你们也讲不出来。其实很简单,你看着(画个圆),这就是圆。有许多东西讲不出来,但是佛陀的智慧非常巧妙,他用另一种方式来讲。比如每个人都喝过茶,茶是什么味道?喝过的人心里明白,嘴上说不出来,“茶嘛就是茶味喽”,等于没讲。只有能用另一种方式来讲,茶不是甜的不是酸的不是辣的不是苦的,这还不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要你自己亲自去尝一口。可是你尝了你还是讲不出来,所以佛法是不可说不可说,凡是说出来的话,都是启发你。
同样道理,不是长的不是方的不是扁的,去掉了其他形状剩下就是圆。只有圆才能满,因为圆任何地方没有缺少。说“圆外面还是没有满还是空的嘛,就算小圆变大圆,大圆外面还是空啊。”那就再大再大,大得像虚空那样,那不是满了?所以你要想亲证到这个圆,刚才跟你们讲的种种智慧,人天道智慧,出离道智慧,菩萨道智慧,因缘所生法等等,这些道理你都要明白,还要亲证到这个境界,到这时你才会彻底觉悟,明白一切。
空的境界,只能亲证,难于言说
好比你穿了袜子搔痒,跟你脱了袜子搔痒,体会两样的。穿了袜子搔痒,总有点隔了一层的感觉。等到你亲证这个境界了,你就会明白:这种智慧从哪里产生,这种智慧到什么程度才能彻底。今天没有亲证,我口上讲讲,不过启发启发。
当你亲证了这个境界,你就明白了:真理在空里。也就是刚才讲的,你真正要圆满,你只有证到无边无际的空。由此可见,圆只是一个名相,一个假名,不过是为了使用语言的时候方便一点,真正的真理是说不出来的。空能说得出来吗?你说“空就是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可没有把空解说出来。你说空就是空,那你仍然没有把空说出来,你用第二个空解说第一个空,仍然不叫空,因为你还有空的名词空的观念。要连空的名词空的观念都没有了,那只有把嘴巴闭起来。你用眼睛看,这是天空,还不对,天空还有一个天,要天也扫掉,嘴巴也不说,没有空的名词,看见了,心里明白就是。(众笑)当然我们今天不可能完全明白,我这是打打比方了。
观天有边,实是被假相所迷惑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观天空,总以为天空是那么小,等到它跳出井来看天空,原来天空是如此广大。其实以我们的眼光看天空,仍然是小。而且人眼看天,会发现天有条边,你不把边空掉,你就错了。天哪有边呢?我们看起来有条边,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不远,最多就看到这里,所以有了一条边,这条边是假的啦。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6)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3.26
佛性不会死亡,所以烦恼也就与生俱来
提要:
■ 一切“有”全要变化,所以既不能否定又不能肯定
■ 空是真空,有是假有
■ 把不可能的事想成可能,你会痛苦的
■ 佛陀的真理,不可说不可说,佛陀的圆满不可思不可议
■ 佛性不会死亡,所以烦恼也就与生俱来
一切“有”全要变化,所以既不能否定又不能肯定
所以要真正达到这种境界,你要悟到一切“有”全要变化,因为一切“有”全是因缘所生法,条件聚合起来就产生,条件变化就变化,条件分散就没有。你又不能否定它,你又不能肯定它,一肯定就错。比如,你肯定现在是九点二十八分两秒,这就错了,现在已经三秒了,你能肯定吗?你即使花个很大的时间,帮一个同学数头发,数下来有八万四千根。你刚说八万四千根,有一根头发已经掉下来了。宇宙人生一切的一切全是刹那刹那在变,你能肯定吗?可也不能否定,明明眼睛看得见,手摸得着,可是摸到以后却要变。
空是真空,有是假有
佛法上有句话:空是真空,有是假有。说,“这个眼镜明明真的,不是假的嘛。”假不是这么解说的。我年轻时经常有青年人到我家里来哭诉:“老师啊,他现在变了。从前他说是真心爱我,那是假的啦。”很清楚了吧?会变就是假,不变才是真。所有人世间的一切都会变,所以全是假。就像天上的浮云,它一会儿变龙一会儿变蛇,一会儿变尾巴,一会儿变狮子。人世间也是如此,变了以后你再想恢复过来,可能你没这么个本事吧?
把不可能的事想成可能,你会痛苦的
人生相聚犹如天上的浮云,分开了,什么时候再聚就不知道了。临别时说得好听:“再会,再会”,天知道,有几个再会呀?我年轻时候坐火车,经常跟旅客谈谈,很容易就谈到佛法方面去,临别时他们要下车了,跟我握手:“再会,再会。”到今天再也没会,应该说:“永别,永别。”(众笑)所以你们要理智一点,在人世间不要幻想,不可能的事情你想成可能,你会痛苦的。
佛陀的真理,不可说不可说,佛陀的圆满不可思不可议
宇宙的真理就是圆。有一年,我坐火车,一个年轻人和我同时往窗外看。我问他“你看,站台上屋柱是方的还是圆的?”他回答是方的,我说“不对,是圆的。”他说:“明明是方的嘛。”我告诉他,屋柱为什么方?是人把他砌成方的,人类制造的东西不能算数,它不是事物的真相。人用什么把它砌成方的?用水泥。水泥颗粒每一粒全是圆的,如果有一粒是长形的,肯定是两粒圆的拼成长形。所以他说的是形象,我说的是真理。
你要知道,即使这么小的颗粒是圆的,这也是相对的真理,不是绝对真理,为什么称圆?是因为跟方比,相对而言。再小的体积,你把它分,哪怕你没办法分了,你用机器把它压成粉末的粉末,只要你眼睛看得见,乃至用显微镜,用怎么样高级的仪器,如果看得见你就再把它分,分到看不见了,有没有?还是有。可是看不见,找不到,说不出来,这就是空。所以佛陀的真理不可说不可说,你只有凭自己思想去想象。你能想象还不是佛陀的圆满,当你想象都想象不出来了,什么都没得了,(众笑)这就是佛陀的智慧,所以叫不可思不可议。
佛性不会死亡,所以烦恼也就与生俱来
这个什么都没得了,不是断灭空,不是否定了有。既然什么都没得了,还有什么?还有能存在。能在宇宙中是永恒的,能不会毁灭。既然有能,这个能就会产生作用,就会有缘起,有缘起了就会有成住坏空。事物产生了,这叫成;能够保留一个时期,这是第二个阶段,叫住,也就是存在;第三个阶段要变坏;第四个阶段要分散。分散了以后不等于完全没有了,它的物质元素,它的能还是存在,等到条件具足了,它又出生了。
比如,闪电的光,这个光可以消失,可是宇宙的电是不会消失的,等到条件聚合在一起了,又闪电了。又比如,灯泡可以坏,电不会坏,人可以死亡,心不会死亡。我们心中的觉悟,我们心中的智慧——这在佛门里又叫佛性,这是永恒的。如果起了反作用,那就是烦恼。烦恼会死亡吗?人死了,烦恼仍然在,因为心不会死亡。所以人投胎生下来了,有觉悟也有烦恼,这是与生俱来的。今天就是修不要让烦恼来干扰觉悟。我们的觉悟要慢慢地扩大扩大,一直大到像虚空那样无边无际,这就叫圆满。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7)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3.26
遍满了还有来去吗?
所以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提要:
■ 没有比较,就叫绝对,就叫满
■ 遍满了还有来去吗?所以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 有形象必有来去,必有败坏,所以说“一切有相皆虚妄”
■ 《金刚经》说“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 人是假相,把人间的痛苦快乐空掉了,保持这个觉悟,就能感受到涅槃的
境界
没有比较,就叫绝对,就叫满
再来解说满。小桶放在大桶里,你在小桶里灌水,一下子就满了,你只能说小桶满了,不能说是绝对的满,因为大桶里没有满。你把大桶里也灌满了,也不能叫满,因为大桶外面没有水。你是以人为制造的桶为标准,真理可不根据你制造的这只桶,真理是在宇宙中。所以修行就是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怎么样才能成为圆满?小桶外面有大桶,大桶外面又有大桶,你不达到像虚空那样大,始终不会圆满。把小桶大桶全去掉,像虚空那样,没有比较了,就叫绝对,就叫满。
遍满了还有来去吗?所以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什么叫如来?如来就是佛。《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我们人就不能叫如来,因为人有来去。前面有空,你能走过去,前面满了,你就走不过去。又比如排队走路,人家在你面前,你能走过去吗?要人家走过去,这个地方空出来了,你才能再进一步。如来的境界没有来去,没有来去也就是遍满了,遍满了还有来去吗?宇宙的真理就是永恒,只有遍满、不动的东西才能永恒。
大概在十年前,晚报上报导,科学家发现宇宙有种永恒的光,遍满整个宇宙,但是人眼睛看不见。科学家测量这个光,无论哪个角度全是一样的,平等的,也就是说这个光没有哪个方向强,哪个方向弱。科学家就给它取个名词,叫宇宙光。因为它遍满宇宙,所以没有来去。假如有来去,那么肯定有强弱,光从强的地方射到弱的地方去了。看到这个报道,我就联想到佛经里有句话: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我们今天看到的佛像那不是真正的佛,这只是释迦太子的身体,真正佛就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所以称如来。
有形象必有来去,必有败坏,所以说“一切有相皆虚妄”
真正佛没有形象,假如有形象就不可能遍虚空,也就不可能圆满。有形象必然是渺小的,必然有来去,有形象必然要败坏,所以《金刚经》里说一切有相皆是虚妄。
《金刚经》说“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见到如来?《金刚经》里说:见相非相,即见如来。你有这个觉悟,就看到了佛的觉悟,也就等于见到佛了。“见相非相”,因为一切相皆虚妄。相就是形象,树有树相,人有人相,屋有屋相,柱有柱相。你假如要真正进入佛的智慧,进入佛的观点,达到佛的境界,你必须从见相非相这条路去修。看见一棵树,是不是树?是树,也不是树;看见人,不是人;看见山,不是山;看见水,不是水。这不是自说自话,这是科学。难道这真是水吗?我们念书的时候就知道,二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合起来就是水,水还会变成汽。哪有山?都是泥沙堆起来的。这是人吗?瘦子嘛皮包骨头,胖子嘛皮包猪油。(众笑)
人是假相,把人间的痛苦快乐空掉了,
保持这个觉悟,就能感受到涅槃的境界
从前有钱人把说相声的人请到家里来,请了宾客给老太太祝寿。两个说相声的出来了,穿了长衫,摇摇扇子。谁知他一开口就说:老太太不是人。满堂的宾客大吃一惊,第二个人说了:不是人是谁?“是西天王母娘娘身边的天仙女”,大家鼓掌。
你问我,“你说我不是人,我是谁?”“你是未来佛。”今天我们是人,人是假相,我们根本就不是人。(众笑)现在暂时做人,将来就要成佛。犹如演场戏,一个年轻人舞台上演爸爸,回家却是儿子。所以,一切都是假相,要看看穿。人世间的幸福快乐也是假相,因为它会变。人世间的痛苦,虽然确实痛苦,也是假相,因为痛苦也会变。因此不要因为快乐而傲慢,以为快乐能永存;也不要因为痛苦而悲哀,这就是佛陀的智慧。如果这点你真能做到,你痛苦时会毫不痛苦,这是空的观念已经渗透到你的痛苦里去了,你空掉了,快乐时也不迷掉,知道快乐也不永恒的,快乐也空掉了,一心一意保持你这个觉悟,就能感受到涅槃的境界。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8)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3.26
菩萨不著“有”,把“有”作度生的桥和船
提要:
■ 菩萨不著“有”,把“有”作度生的桥和船
■ “有”不可能从有来,有从空来
■ 快乐留不住,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 若要快乐永久住,常把快乐送别人
■ 把快乐送别人,你比他先快乐
■ 空不是否定有,有不是事物的全过程
菩萨不著“有”,把“有”作度生的桥和船
昨天讲到涅槃是极其快乐。这个快乐是把痛苦空掉以后的快乐,同时也不贪求人世间的快乐,因为人世间的快乐会变,你把会变的东西都空掉了,你所得到的就是不会变的。什么东西不会变?空不会变。一万年前也是这个样,一万年以后仍然这个样,永远不变。凡是“有”全要变,我们今天作为凡夫,我们要生活,我们不可能不要“有”,修菩萨法的人要广度众生,盖讲堂就是为了讲法,我们办杂志就是为了弘法。但要明白,这个“有”是给我们利用的桥梁,是渡船,将来到了彼岸,我们就不应该再去抓桥梁,抓渡船,因为没有必要了。所以《金刚经》里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一切都圆满了,你还抓“有”干什么?全都不需要了。要进入涅槃,我们必须要懂得这些道理。
“有”不可能从有来,有从空来
一切缘起的事物本身就是性空,因为一切缘起都是从空里缘起的。空是永恒的,缘起是暂时条件的聚合,有是从空来。空怎么会产生有?因为空中永远存在各种事物的能。有不可能从有来,有是从空来。树怎么长出来?是从空里长出来。地面上没有树,是空,土地下面没有树,也是空,靠种子生根,慢慢长成一颗树。如果没有空,树是长不出来的。比如房子里边就长不出树来,因为地面上有房子。生孩子也是如此,必须要怀孕的妇女把怀里的胎生下来后,肚子里空掉了,才会有第二个孩子,你不空就不可能有第二个第三个孩子。所以,你们假如要想得到幸福,从人世间来讲,要少犯错误,少走错路,从根子上讲不要在有里求,要在空里求。
快乐留不住,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有人问我:“有时候我也有快乐,可是快乐一会儿就没了,有什么办法能够把快乐留住呢?”我看人世间的智慧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嘴上说得好,“但愿花好月圆”,有可能吗?十五的月亮圆,十六就不圆了。春天花开,夏天就谢了。“白头到老”有几个?如果真的大家都能白头偕老,怎么现在出现了老年婚姻介绍所?说说罢了。有许多好话尽是讨个口彩,讨口彩本身就是骗人的。好比说“祝你幸福”,就凭你这句话我的幸福就来了?(众笑)还不如一支歌,“幸福不是毛毛兩,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若要快乐永久住,常把快乐送别人
要想快乐经常在你们身边,只有一个办法,“若要快乐永久驻,常把快乐送别人”,你要空掉,它才不会消失,“有”就要消失。你把快乐送别人,那不是空掉了?事物必有因果,事物必有反应,这是真理。什么叫反应?桌子一敲就响,这就是反应。你把快乐送给别人,别人也会把快乐送给你,你经常送给别人,别人经常送给你,那就是对了。你不肯送给别人,你的快乐消失了,没有人再给你快乐了。所以对一切有不要执着,赶快空掉。别人反馈回来,咱们也不要执着,我送管送,你来管来,来了我也不执着,我还是要送,送了还是要来,像流水那样经常地流动,快乐就不会死亡。
把快乐送别人,你比他先快乐
你们可能会想,我送给别人我没得了。这是愚蠢的想法。你把快乐送给别人,你的快乐并没有消失,而且你会比他先快乐,那你吃亏什么?
举个例子,好朋友住院了,你想买点营养品去看看他。当你想去看好朋友的时候,你已经快乐了。你为好朋友去买东西的时候,心里也一定是快乐的。奶粉水果,买了一大堆,拎去医院,他也笑嘻嘻。可他是后面快乐,你前面早就开始快乐了。
总不会买东西时哭丧着脸,又哭丧着脸去送好朋友,所以当你给人家快乐时,你哪会痛苦呢?
空不是否定有,有不是事物的全过程
我说这个话可不是一般人说的好话,而是修行人的修行的话。修行怎么修?就要修一个空,这个空不是愚蠢的空,把自己的有送给别人。要不断地送,那你就必须要不断地有,你没有咋送呢?你要不断地有,就要不断地培福,我的辛苦不是为了我自己快乐,而是为了周围的人,以及广大的人快乐。这就是空跟有的辩证法。
有一年,上海有一个大学请我去讲“空和有的辩证关系”。其实我两句话就讲完了,后来的话都是说说笑笑。这两句话就是,“空不是否定有,有不是事物的全过程”,这就把空跟有的辩证关系讲完了。
今天给你们这些讲话,对你们以后,不管是人生,不管是修行,都会有很大的好处。今天就讲到这里。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9)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 2006.4.8
智慧圆满,烦恼断尽称为涅槃
提要:
■ 智慧圆满,烦恼断尽称为涅槃
■ 涅槃不是死亡,死亡也不能叫涅槃
■ 死亡跟往生净土也不相同
■ 一切要以释迦佛的话为准则
■ 人们常喜欢听假话,却不喜欢听真话
■ 真话听不进去,就会把你赶走
涅槃~又称般涅槃,华译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又译灭度,又是不生不灭的意思,一是灭除世间生灭相而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为佛教全部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理想
智慧圆满,烦恼断尽称为涅槃
今天继续讲涅槃功德。涅槃翻译成汉文叫“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也就是智慧圆满烦恼断尽,像这样的境界就称为涅槃。
涅槃不是死亡,死亡也不能叫涅槃
涅槃不是死亡,同样死亡也不能叫涅槃。现在佛门有许多名称用得紊乱,虽然是对人的赞叹,可也有点失实。比如一个人没有到这个境界,也说他圆寂了,多少年以来都是这样。因为中国有一个传统,认为说好话总是没错的。其实你好话说得不符合事实,也是打妄语。而这种风气在中国佛门非常普遍,哪怕是一个持戒的修行人,他也会这样随随便便说话,那你这个戒就持得不太认真。
死亡跟往生净土也不相同
例如现在佛门里人死了就叫往生,所谓往生跟一般人的死亡是不同的,你怎么知道他往生了呢?也许他没有往生呢,那你就打妄语了,如果你说“往就是去,生就是投生,无论在哪投生都可以叫往生”,这倒不算打妄语。但是唸佛人那里说的是指往生极乐世界。如果这个人死了,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大家都说往生了,这就变成了大家都在打妄语,大家口业都不清净了,而且把佛门里的法都搞乱了,可是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个罪很重。佛门要清净,这种不清净的风气,千万不能传布。
一切要以释迦佛的话为准则
也许他们有根据,某个朝代有一个法师说过,“万人唸万人去”,可是佛没有说过这句话呀。阿弥陀佛在四十八大愿里有说两种人去不了。末法时期最可怕的现象就是依人不依法,只传布人的话,而抵触佛的话。求生极乐世界,必须要按照《佛说阿弥陀经》里说的要求,临终前要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还要根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境要观得起来,一切都要以释迦佛的话为准则。怎能说只要唸就能往生?
人们常喜欢听假话,却不喜欢听真话
中国长期以来说真话人家不高兴,乃至认为你背罪过;说假话,只要说得人家高兴,反而认为你有功德。这样修行还有什么希望?全乱掉了。我听到一个笑话,一个孩子满月了,请了很多宾客,就把孩子抱出来让大家看一看。一个客人说:“这个孩子面相真好,将来肯定荣华富贵。”主人听了很高兴,另一个说:“这个孩子将来肯定要死的。”主人听了怄气,马上把他赶出去。其实前者说的是假话,后者说的是真话。这故事听起来挺好笑,可确实是如此。
真话听不进去,就会把你赶走
我过去常说:你们别看我今天在这儿弘法,有些人对我很尊重,可能有一天他们也会把我赶走。因为这些人都是干假事的,你说真话,他假的干不下去了,你说假话说他好,他就高兴了。这些人你们将来也会碰到的。你们以后出去弘法,假如人家问你,谁是你老师啊?”你就很直的告诉他:“我是跟傅老师学的。”傅老师这个名,香也香得很远,丑也丑得很远。(众笑)假如他本人是香的,他肯定看见你欢喜,假如他是臭的,肯定会说:“什么?我不要我不要。”你就说“你不要我,我也不要你。”(众笑)物以类聚嘛。我能够弘扬正法到七十七岁,不是靠我的力量,是护法的力量。只要你弘扬释迦佛的法,护法就护持你,这是摧不垮的。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