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郑石岩:寻找著力点 第四篇 稳得住就做得好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3日
来源:   作者:郑石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郑石岩:寻找著力点 第四篇 稳得住就做得好

 

  [篇头语]

  人需要一颗安定的心。人若具备安定的情绪,稳健的思想和作风,凡事能定得住,自己的愿景或目标就能实现。这样的人不但身心健康,事业亦容易有成。

  安定的情绪,是理性得以伸展,感情自然流露的条件。

  理性与感情的调和,能引导我们顺利克服人生的每一项挑战,它孕育创意,解决问题,维持生命的存续与充实感。不过一旦情绪陷入激动不安,两者的调和就有了障碍,它使思考无法发挥作用,使感情化作激情。这时,个人的决定会偏离现实,铸成错误。因此,安定即是一种情绪智慧。心理学家彼德·沙洛维(Peter Salovey)把它分成五种功能,它们分别是:

  ·认识自身的情绪:能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知所抉择。

  ·妥善管理的情绪:懂得自我安慰、调适和摆脱困扰。

  ·自我激励的情绪:能盯得住,有效的发挥潜能。

  ·了解他人的情绪:用同理心与他人交往,表现友爱。

  ·人际管理的情绪:是领导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表现。

  每一个人的情绪智慧不同,但安定的心,却是情绪智慧的共同特质。定与慧是分不开的,所以佛经上要强调,“定慧一体”的实践方法。

  安定使人坚毅,使人罩得住,稳得来。它让我们在无常变动的社会中,仍能发挥智慧,孕育稳定的力量,去面对危机,坚持完成该做的事。《成唯识论》上说:

  “云何为定?

  于所观境,

  令心专注不散为性,

  智依为业。”

  依唯识心理学的看法,认为智慧的开启,要靠安定的心,专注于所面对的挑战,才真正流露出创意和实践的坚持。

  定的修持要透过禅定来训练。禅定在心理层面上,能发展三个重要功能:经验的开放,同理心的开展和生活的实现。不过,我们在这里所谈的定,则著重在定的基本行为。因此,“稳得住就做得好”这一篇,要讨论坚毅、肯定性、安定感和如何面临危机的挑战。

  首先是坚毅令你挺得住。坚毅的人愿景明显,内心安定,不怕困难,不优谗畏讥,因此能挺得住,有力量去坚持把事情完成。要培养坚毅必须注意:

  ·健康的自我评价:这能带来较好的自我认同,对于外来的批评和阻挠,有较好的抗拒力,能坚持达成自己的目标。

  ·不断充实自己:从主动学习、人际交往和实际参与中,提升能力和自信。

  ·学会坚毅的习惯:坚毅的习惯是自己能承受挑战,克服危机的保证。

  根据柯巴沙(S.O.Kobasa)的研究,坚毅的行为包括:热中于所做的事,感觉生命在掌握之中,能将改变视为挑战而非威胁。个人若想在这个多元、竞争的社会里,能挺得住,走出成功的人生,坚毅是不得不培养的性格特质。

  其次是在运动中培养坚毅。勤于运动,不但能保持身体的健康,而且可以培养精神力量。它能涵养活力,更能减低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压力。运动可以养身,也可以养心。它带给人良好的生活品质,孕育坚毅和乐观的精神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在这一章里,提供运动的正确观念和诸多研究发现。

  第三是保持肯定性。肯定性高的人,不但情绪稳定,容易正确表达己见,对于维持自己的权益,表现也较佳。肯定性是一种心意安定的状况,透过它我们才能表现较好的情绪智慧,在人际关系上,也显得自然得体。

  在职场上,你可能遇到有力人士的压力、诱惑或阻挠,必须有良好的肯定性,做正当的表示,否则就会造成困扰。本章解释了肯定性、非肯定性和侵略性。人必须学习肯定性,排除非肯定性和侵略性,人生才会健康。培养肯定性要注意的是:

  ·培养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正确意思表示。

  ·学习沟通的技巧。

  ·注意表达的时机。

  ·避免小题大作。

  ·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善加控制。

  第四是认清生活的不确定性。人越能认清生活现实的不确定性,越能容忍变迁和改变,对生活的掌控和适应,也越有耐性。在这一章中,从家庭的亲子关系、个人的遭遇、知识的本质、工作的挫折等各方面,讨论不确定的现实,加深你对不确定性的认知,以发展包容的胸襟和不断学习成长的态度。

  第五是人生不能怯场。人生是一个艰难的历程,要面对诸多挑战和窘境,要完成一个接著一个的任务。在面对重要挑战,如求职面试,一场激烈的比赛,跟顶头上司或名人谈业务等等,你不免有些窘迫、害羞或焦虑,这时你的身心会失去常态,不免怯场。

  人不能因为怯场而不去面对现实,怯场是可改正的,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在这一章中,提出克服怯场的方法,包括:

  ·以行动作准备。

  ·保持单纯的态度,避免顾虑太多。

  ·好好培养体力。

  ·维持积极的态度,避免给自己泄气。

  怯场的人,大多很在意自己。因此,要懂得自我解嘲和幽默,这能使自己从压力中解脱出来。有关这方面的技巧,亦做了详述。

  第六是冷静面对危机。人免不了遇到麻烦,亲人逝世、失业、重病、子女出问题、面临危急的挑战等等。如果不能稳定军心,就会打一场败战。于是,心理急救成为面对危机时,很重要的课题。在这一章里,提供许多实例和要领,供你处理危机时的参考。

  安定的一颗心,是应付变动与挑战的根本。它给你稳定的心情,冷静的思考,坚毅的态度和果决的行动。唯识心理学把定当做生活实践的重要修持,无非是要发展更高的精神力,助你走向实现的人生。

  1坚毅令你挺得住

  坚毅的人,能以信心和决心面对改变,能热切地视之为转机。反之,不坚毅的人,一遇到挑战或逆境时,会备感受威胁和无助。

  坚毅能让你内心安定,不惧怕困难,不优谗畏讥;它能让你挺得住,有力量去完成该做的事。

  许多人以为坚毅是性格的一部分,是天生的。事实不然,人的性格特质,是培养出来的。如果你想摆脱惶惑畏惧的生活,不再受犹豫退却苦恼,那就设法改变它,先从培养自信开始。

  有一次,一位大学生来晤谈,从他的举止态度中,就可以看出缺乏自信,羞于言辞,属于不善交际的人。他长期被害羞的个性所苦,因不善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悔恨。他说:“我几乎无法拒绝别人的邀约;我实在不想再跟某甲共同作研究专题。他不用心,不尽自己的责任,所有的工作都落在我身上。他坐享其成倒还其次,我负担超重,又没有人可以共同讨论,苦不堪言。可是,他一再找我合作,在他的言辞攻势下,我又答应了。我气我自己柔弱,连个‘不’也说不出来。”我知道这是许多人的通病。

  “你常常觉得这样吗?还有过什么不愉快的经验?”他一口气又说了几件不适的经验。于是,我告诉他:

  “设法改变你自己,摆脱你所谓脆弱的性格。”

  “这就是我找你谈的目的。”于是,我告诉他:

  “方法并不难,只要你试著去练习,就可以获得改变。你很容易妥协,接受别人不合理的要求,那是长期以来你养成了过度尊重别人的意见,而疏略保护自己的习惯所致。其实尊重别人是一种优点,所以你是受人欢迎的人。对不对?”

  “我跟别人相处都能融洽,只是我经常牺牲自己,觉得很受委屈,事后又自责为什么那么不争气,然后陷入情绪不安的状况。”

  “那么我希望你,跟别人谈判事情时,扮演一位受托的谈判者,就像代替别人谈判一样,为委托者争取应有的平等待遇。那时,你就能说出你的坚持。”

  于是,我们做了扮演的练习:他扮经纪人,为一位歌唱家谈生意。随后,又练习了其他几个谈判角色。我看他越来越能为委托者设想,表达应有的坚持。于是我说:

  “对了!以后就像经纪人一样为自己讲话,就用这样的口气和态度说话,便能顺利达到目的。”

  我们的敌人往往是自己。如果对自己做不好的评价,信心就建立不起来。倘若自己没有充实新知,面对情境缺乏准备,就容易六神无主。如果你不尊重自己,那就不能挺身争取应有的权益。

  人若不能为别人设想,不尊重别人的需要和自尊,将会成为一个侵略者。他会越来越孤独,失去朋友。反之,如果不能挺身保护自己,将会变成焦虑的受害者。而真正的互爱就是同理、了解、尊重和互相给予。所以爱是精神生活的甘泉,是孕育幸福之路。

  不过,我觉得爱来自性格的重构。人若想发展健全的性格,在生活中表现出自信和坚毅,能发挥影响力,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勤作练习。透过这些练习,性格更臻健全,自我功能就能得到开展,适应性、判断力和情绪状况,都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对生活与工作的挑战,就较有把握,而能坚持去完成它。

  首先要有健康的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要从自己的优点中,归纳出对自己的好评价。它给自己信心和勇气,去逐行既定的目标,抗拒别人的嫉妒和阻挠。当我对学生问道:

  “你有什么优点吗?你觉察到你的优点吗?”

  “老师!我实在看不出我有什么优点,我就是现在这模样,你看我有什么优点?”这样的回答往往引来班上同学的大笑,而其他被问到的人,则常常有错愕答不出来的情况。于是,我给他们一项功课,必须列出自己优点的清单,越多越好,钜细靡遗,想什么记什么,但要真实。一周以后,我要他们归纳,做成优点纲要。这时学生告诉我:

  “老师!我没想到自己有偌多优点,我还不错嘛!”接著我要他们依自己的优点。写出它有什么用,能干什么。若加以开发,可以发展成什么事业。结果,他们说:

  “天啊!我还真不懒嘛!”

  “啊!我对自己肃然起敬!”

  “现在,我可能了解到禅宗所谓:‘眼前这个人一切具足,用起来非常方便。‘这句话是真实的。”

  健康的自我评价,造成完整的自我认同;内在的心理世界,不再四分五裂,不再批评贬抑自己。内心安定了,坚毅和自信就自然出现。反之,如果一个人从孩童开始,就常被批评和贬抑,甚至虐待和凌辱,那么孩子的自我评价就变得很差,人格发展就受到扭曲。因此,父母要常常鼓励孩子,欣赏他的能力和优点,说出他表现行为中值得肯定的部分。

  我发现越少被肯定的孩子,自我评价越低,心理生活容易失调,社会适应显得较差。至于偏差行为的孩子,则往往是自我受到贬抑,导致自我认同不完整的结果。因此,教育上要多欣赏孩子的优点和成功,多肯定孩子们好的表现。我们的社会正缺乏一副好眼睛,去赏识人的优点,这是造成社会性格发展不健康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不断充实自己。人因为不断学习新知及参加社交等活动,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发更多的优点。那会令人觉得自己有价值、有信心,敢坚持下去或做点应有的冒险,有面对困难的把握。不断充实自己,正是能源源不绝给自己支持和打气的方法。它不但增强了自信,也提升了自我功能。我对眼前的学生问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能力?”他们会很腼腆地不知怎么回答。

  “请想想:今天你增加了什么能力或新知,新学了些什么生活要领,学到些什么以前所不会的能力?”几乎做询问的人都会低著头,彼此陷入等待的尴尬。

  于是,我出了一样功课。请他们在晚上想想,记下自己在一天中学到什么活用的能力或本领。不分大小,不分知识、情意或技能,都把它记下来,只要记下自己学会了做什么。一星期结束,把它做归纳整理。同学们又惊讶地说:

  “天啊!每天都是学到书本中的知识,至于生活、工作和待人接物,几乎阙知!”

  “糟了!我连书本上的知识也并不真的懂,更不会运用,遑论其他方面。”

  他们开始谦虚起来,而有了学习的警觉。他们意识到没有真正充实自己的危险。于是,我们讨论该怎么做,结果是:

  ·要在生活中学习真本事,它永远学不完。

  ·要认清自己的情绪,并知道如何控制和纾解。

  ·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所以要多多阅读。

  ·培养自己认为该培养的好习惯。

  ·多参加活动,且于参加前预作准备。

  其三是学会坚毅。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坚毅的人,能以信心和决心面对改变,能热切地视之为转机。反之,不坚毅的人,一遇到挑战或逆境时,会备感受威胁和无助。根据柯巴沙等人的报告,坚毅者有三种人格特质,这些特质有助于抗压力,并将工作做好:

  ·热中于所做的事,对于自我、工作和重要的目标有所执著。

  ·感觉生命在掌握之中,对面临的变化有掌控感。

  ·将改变视为挑战而威胁。

  贝尔公司在一九八五年后,由AT&T公司独立而出。他们选择二百位承受压力较大的成员,经过八年的追踪观察,发现有一半的人愈战愈勇,另一半的人则病倒或表现不良。经过分析,发同那些在压力下仍能保持健康和活力的人,确实比较坚毅,他们表现于对工作的执著,有掌控感,并乐于接受挑战。

  坚毅的人,不但有如上特质,他们也较能婉拒不适当的请求。他们知道怎么表示批评而不贬责别人,他们的性格和蔼可亲,同时也表现得庄重。一位学生问道:

  “怎么学习把庄重、和蔼和坚持结合成为自己的仪态?”

  “观察。当你看到有一个人具有这种特质时,你就跟他学习。你要留心,狂傲的坚持,令人感到冷漠;和蔼可亲的毅力,则能令人敬佩。只要将所学习的言行举止,自然而不造作的表达出来,那就成为你自己的风采。

  “这一来,我不就失去本有的风貌了吗?“

  “注意!终究是在于表现你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非抄袭别人。”

  从唯识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安定的心,能让心智投注于生活和工作,能维持良好的抗压能力,让自己发挥好的精神力,把工作做好,并让生活觉得安定幸福。如果你想在多竞争的社会里挺得住,那么健康的自我评价、不断充实自己和培养坚毅力,是值得你勤练的功夫。

  2在运动中培养坚毅

  区隔哪些是我能著力的,哪些是我无能为力的。对于那无能为力所造成的情绪,将随著运动时的耗气过程,把它化作镇定和耐心。

  运动可以培养安定的心情和敏捷的思考。

  勤于运动不但可保持身体的适况,而且可以培养精神的力量,充实生命。天天运动,就可以保持活力,减低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压力。每天抽出时间运动,让身体呼气,流点儿汗,可以带给你殊多好处。

  帕德丝(Emrika Padus)等人所编《情绪管理手册》一书中说:天天运动能强化情绪健康,增进精神力,还能治疗沮丧和心理困扰。运动经研究和临床证明,具有下列效用:

  ·增进活力。

  ·消除紧张和压力。

  ·强化身体抗压机能。

  ·减少敌意和性急的行为。

  ·脑力清醒,增加专注和记忆力。

  ·增强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

  ·感觉身心舒畅。

  ·增进良好睡眠品质。

  ·缓和沮丧的情绪。

  看看这些运动的好处,就应该下定决心运动。我在五十岁以后,运动就更勤快了,至少每周维持三至四次登山漫步,每次约一个小时。现在,我尽可能每天作运动,以保持良好的精神力;不登山就到公园慢跑,即使下雨天,我也撑著伞走出去。

  无论登山或慢跑,只要经过五分钟之后,心情开始宁静下来。身体自然的运动作,会觉得心无旁惊,感到安定的效果。佛家所谓的行禅,是指专注在森林里步行的修持。但每当我独自登山时,很快就领略到个中禅味。这是一种安定,心旷神怡,头脑清醒地思考。也许你会问我,思考些什么?老实说,那就是思潮汹涌,自由遐思,但没有任何压力或烦心。那是一种浑然忘我之感,而非苦思多虑的优烦。这就开始进入行动的冥思;这时会专注地欣赏景物,聆听虫鸟歌鸣,神往于绿树青山。

  登山是很美妙的,脚步和著呼吸的气息,化作单纯容易镇定的节奏,很快就进入无思的宁静。不但在心理上产生变化,血液的化学平衡也达到较好的状况。这时会发现阳光筛落的树荫,呈现无比清凉神奇,和风令人陶醉,从而体验到玄妙的经验。

  每当我运动回来,总是精神饱满,思考敏捷,可以有效率地工作。过去,我一直肩负著沉重的工作,运动是我精神力量的来源,也是工作创意的酵母。现在,透过运动令我专注的写作和思考,并增强从事教育和助人工作的热情和活力。

  人免不了有烦恼的时候,只要腾出时间作运动,几分钟之后,优烦渐渐松解,面对问题已然胸有成竹。这时该去做的,就会有精神和信心去做;无可作为的,会不再浪费时间去优愁,把它摆开一边。登山或运动,给人一种全新的思考,去区隔哪些是我能著力的,哪些是我无能为力的。对于那无能为力所造成的情绪,将随著运动时的耗气过程,把它化作镇定和耐心。

  养成运动习惯,就会对自己的体适能有信心。这能减低你的惊慌、紧张和敌意,并领略到从生理传达而来的愉悦,令人感受到生命的实现。美国著名心脏科医师乔治·希恩(George Sheehan)极力推崇运动的好处,他说:

  “运动的基本功效,是使身体进入适况。适况是令人快乐的经验,它正是大家所期望的状态。所以,你该依自己的个性选择一种运动,努力以赴。

  “适况的身体是生活艺术和身心协调的基础。有了适况的体能,每天一早起来,你就能从事该做的工作。

  “当你运动时,会发现自己内在的那个人。然后,你可以透过专注、耐心和锻炼,演变成那个人。其实那就是真正的自己。”

  每周有个三、四次运动,每次维持三十分钟,运动的方式包括快走,做柔软体操和伸展躯体。参加希恩医师健身活动计画的人是五十六到八十七岁的老年人,经过六个星期之后,这些人血压降低,体内脂肪减少,氧气最大输送量增多,神经肌肉紧张现象减少。他们的健康和精力,都得到改善。显然,运动对老人的健康亦极有帮助。

  运动可以维持最高水准的生活品质。你不要把物质享受、地位当做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真正生活的品质应建立在健康上。我札记过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并把它贴在书架上,用来砥砺自己天天运动:

  ·运动使心脏更为有力,泵出更多的血,在进行剧烈活动时,不必博动太快,就能满足实际需要。

  ·运动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因醇(LDL)、三酸甘酯的浓度,有时甚至使胆固醇的总量减少。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增加(它具有清洁动脉的效能)。

  ·经常运动可以减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机会,平均寿命则显著延长。

  ·对抗地球引力的运动如跑步、步行等,能增加骨骼中的钙含量,防止骨质疏松症与衰弱性骨折。

  ·对五千多名在大学时代做过运动的人做长期研究,有运动的妇女较少罹患乳癌和生殖系统癌。

  ·运动可以延缓衰老,保持矫好的体力。

  运动的好处殊多,为什么有偌多的人不肯运动,反而求助于进补呢?也许你会说“我太忙,我没有时间”。不过,如果你不肯腾出时间来,健康的机会不断流失。等到有时间,可能已经丧失你的健康和活力了。

  现代人生活在追求效率、竞争和多元价值的社会里,心理压力大,紧张和焦虑是普遍的精神困扰。研究指出:运动后焦虑即可减低。肯尼士·库柏医生(Kenneth H·Cooper)并建议,如果希望借助运动来减低压力,不妨将运动时间设定在下班后和晚餐前的时段。那样能有效清除一天累积的压力。

  依我的观察,长期不作运动的人,显然比较焦虑、易怒和恐惧。就是在工作适应、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品质上,都要比作运动者差。有不少人晤谈时,我一眼就看出他长期不作运动,我告诉他:“每一个人都有辛苦遭遇,这是生活必然要承担的事。所以,别想苦难会自动消失,要培养承担它的心力。”对于这样的人,我的建议是:

  ·承担:心甘情愿去面对现实,不要抱怨。

  ·运动:透过运动培养坚毅的精神力,去解决问题。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葛端斯特(John H·Greist)教授指出,固定的运动,能强化三种性格特质:

  ·精干:能发展成功和精明的自觉,遇到困难时较有把握和信心。

  ·耐心:肯长期耐性作有规律的运动,从而培养了坚忍的毅力。

  ·积极:运动的积极活动,会取代先前养成的坏习气,从而发展出积极的特质。

  人的性格特质虽是长期生活经验的产物,但是透过运动,则可有所调整,则可有所调整,变得更健康更坚毅。心理治疗师柯斯楚巴拉(T·Kostrubala)在《跑步之乐》一书中陈述跑步使人积极,不再沮丧。他说:

  “跑步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改变了人格特质,它能增进自我价值,使自己更有自信,逐渐感受到自我的力量。”普度大学的伊斯梅尔(A·H·lsmail)教授则说:

  “现在我们知道,成人的人格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经由运动,可以做改变;它能使人格导向积极正向发展。”

  研究指出,那些情绪不稳的人,透过运动而有明显的改善。对于优郁和沮丧的人,持续的运动,症状亦会明显减轻。因为运动能促进脑内啡素(endorphin)的分泌,而使人觉得愉快和舒适。

  运动有助于专注,提高记忆力,对于创造力的增强亦有帮助。研究亦发现,记忆力衰退的老人,也因运动而所恢复。在谘商经验中,我发现许多青少年过度用功,睡眠少,运动不足,被考试的紧张和焦虑所困。他们的反应是昏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于这些人,我诚心地建议:把生活作息安排好,每天抽出时间做运动,不但能振作精神,读起书来也事半功倍。运动对青少年建立自我价值和信心,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运动可以养身,可以养心;它能带给人良好的生活品质,孕育坚毅和乐观的精神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我每天都抽出时间运动,不是登山就是慢跑,不是耗气的运动就是柔软的运动。相信运动是幸福人和不可不为的大事。

  3保持你的肯定性

  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肯定性,它影响生活品质,人际关系和处理事情的绩效。不但关系个人生活的品质,与整个社会正义和风气也息息相关。

  在平常与人相处中,每一个人都有情绪、感受和意见。如果情绪稳定,不陷入惧怕和焦虑之中,则心情是安定的。这时自己的感受或意见,就能中肯清楚的表达,对方也能清楚地知道你的心情和想法。这就是一个人的肯定性。

  肯定性好的人,不但情绪比较稳定,容易持平正确地表达己见,而且对于维持自己的权益,也表现较佳。肯定性是心意安定的状况,能表现较好的情绪智慧,同时在人际关系上,也显得比较自然得体。

  肯定性好的人,较能诚恳直接地表示自己的感受。比如说,你的朋友几次打断你的谈话,或者把你的隐私说了出来,当时你会觉得不好受。如果你能婉转地表达你的感受,而不是生气指责对方,也不是压抑,在内心里嘀咕抱怨,那么你的肯定性就表现出来了。

  在生活与工作中,肯定性是很重要的。在职场上,可能遇到有力人士的关说和诱惑,也可能碰上阻挠的压力。你必须有良好的肯定性,做正当的表示。这种情况,压抑对你有害,会产生诸多后遗症;强烈的攻击性反弹,也未必符合现实法则,而且造成新的阻力或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吃了不好意思的亏。例如你上了计程车,司要一路对你发牢骚,你不好意思婉拒,只好压抑自己让他轰炸,到了办公室才向同事抱怨,这于事无补。其实,你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司机,“对不起,我现在很累需要休息一下。”或者你拿出资料来看,肯定表示,“先生,我正在准备资料,对不起,不能陪你聊聊!”这个问题很快就可以解决,无需赌著气,也用不著烦心。

  缺乏肯定性特质的人,在家庭生活上,所产生的问题尤其多。一对新婚的夫妻,相处不到一年,彼此开始不耐烦,都责备对方不了解自己,而经常闹意见。其实,他们的真正问题是以赌缺陷代替沟通,以压抑代替真心说话。比如说,先生有事,却勉强答应陪太太周末回家娘家,结果先生一路赌气抱怨,于是争吵起来,这是非肯定性在作怪。反之,先生不顾太太的感受,也没有商量的馀地,拒绝又责备太太,“你一天到晚只想著娘家,干脆回家去好了!”这就是侵略性作怪。这两种特质,无论发生在任何一方,都是婚姻关系的害虫,要设法改为肯定性的交谈才行。

  “我们是该回去探望他们,不过有一件业务必须处理,可否下午再出发?”

  “那也好,早上的时间我可以整理一点家务!”

  “那太好了,就这么决定。”

  人能真正表示自己的意思,又肯去了解别人,进行沟通,协调出可以共同接受的意见,那就是肯定性性格的表现。一对夫妻一起到馆子用餐,庆祝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当服务生端来的牛排太老时,请看先生怎么回应:

  ·非肯定性者:一看到烧得太老太硬的牛排,皱起眉头,开始念念有词的抱怨。但他没有向服务生表示:“这不是我点的嫩牛排!”反而对他说:“很好!一切很好!”然后很不满意地吃它,在太太面前抱怨,后悔没有及时更换它!

  ·侵略性者:看到端来的硬牛排就发火,不管服务生是否端错,把她叫住,迅雷不及掩耳训了她一顿:“你有没有耳声,你知道我点的是什么吗?”要求更换牛排。他以为他完全掌控这件事,但他容易伤人,把气氛搞得很糟。用餐的气氛于是受到破坏。

  ·肯定性者:他肯定而有礼地告诉服务生:“我点的是嫩牛排,这可能弄错了!”然后请她更换。夫妻俩很满意地用了餐,并保持良好的气氛。

  在亲子互动中,父母亲若属于肯定性的人,他们对子女的教养品质,会大大的提高。无论在待人态度、生活艺术及思考方面,都会表现得比较讲理,并能维持一定的坚毅和肯定性,这些孩子能有效地守住原则。我发现非肯定性的父母,容易培养出缺乏生活规范的孩子。因为他没有坚持原则,以致孩子缺乏纪律,到了青少年时期,这些孩子容易有偏差行为。

  至于侵略性性格的父母,则过于强势主导,甚至使用高压、暴力或体罚,这样的孩子,会养成焦虑性格,他们紧张和惧怕,但在长大之后,亦可能反叛父母,并吸收父母亲的行事风格,而成为一位侵略性高的人。

  在非肯定性和侵略性家庭长大的孩子,容易出现自我认同不完整的现象。偏差行为多,焦虑的行为反应亦强。这类家庭极易养出边缘人格的青少年,他们虽能正常生活,但总有挥之不去的冲突、心理困扰或偏差行为出现。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肯定性。它影响生活品质、人际关系和处理事情的绩效。心理学家阿培第和安蒙兹(Robert E·Alberti & Michael L·Emmons)提出练习肯定性的技巧,只要你照著它检讨改进,很快就可以做一位有尊严又有肯定性的人。

  首先是你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跟人说话时要正视对方,接近他,坐在适当的位子,维持适当表情。例如不可以在愤怒时露出微笑,说话要坚定有礼貌,这些是肯定性特质。反之,有些人不停点头,说话好像在乞求别人一样,那就表现出非肯定的行为。

  其次是时程。要能及时表示你的情感或意见,不要拖延到问题发生,或者压抑到问题变得严重。许多妇女,未能及时表示对先生浪漫行为的介意,而错失预防在先的效果。不过肯定性亦表现在你的反应方式上,例如适当的表达,注意在私下传递你介意的感受。

  其三是沟通。你能诚实地说出你的感受,但在说话时,要对事不对人,不可贬抑对方,而要有技巧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太太对先生说,“在聚会上你没有把我介绍给朋友,我会觉得很孤单!”

  其四是避免小题大作。大可不必为小小的问题咶噪或兴师问罪,适当的宽容,不但不影响你的肯定性,反而衬托出你的气度。

  其五要认识自己的内在情绪。感受会牵动行为,你必须清楚了解自己和别人,才不致升高焦虑。你当然有权依你的行为、思想和情绪,去为自己作主。但你也可以说,“我并不介意!”

  其六是彼此互动的技巧。在表达的语言上,要用“我”开头来表示自己的感受,例如“我觉得很孤单”而不是“你根本就不在意我”。在意思表示时,要注意客气,语气是可以分出轻重的。例如在公共餐厅禁菸区用餐时,坐在你前面的人在抽菸,你可以说:

  “先生请你把菸熄掉好吗?”有礼貌的表示请求。如果得不到回应,你可以使用稍强的语气,加一点你的感受在内而说:

  “我觉得很不舒服;菸吹到我脸上觉得难受,请你把菸熄掉好吗?”倘若他还是没有回应,那么更强的语气应该是:

  “你喷出来的菸令我非常不适,请你熄掉它,如果你执意不肯,我就请经理来。”

  我觉得肯定必不但关系个人生活的品质,与整个社会正义和风气也息息相关。我们的社会对于侵犯别人权益、防碍生活安宁的事,很少有人挺身出来指正。社区里的麻将声,公寓里的狗吠、音响和钢琴声,在楼板上跑步的惊天动地声……邻居讲了不理会,你也拿他没办法。我倒觉得,肯定性行为特质之中,最重要的还是自我肯定,能为自己负起必须的责任。

  每一个都应培养自己的肯定性,透过它,我们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增进主动性的行为。肯定性强的人,心理健康好,人际关系亦较和谐。此外,透过这项特质的培养,可以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增进自己的积极性,引导自我实现。

  4认清生活的不确定性

  想要在无常的现实中,活得自在些,就得认清生活和工作是不确定的现实,看清楚并接纳这个现实,反而有助于生活的开展。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状态,因为它有生老病死。生活也是不确定的,因为环境的变迁,潮流的更替,人是处在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之中。人好像列车上的乘客,看来稳定地坐在位子上,事实不然,车窗外的景物,不断地与你擦身而过。因此要认清:世或多变,你不会一直那么年轻貌美,不会一直都保持顺利安稳;当然,也不会一直都陷在逆境之中。

  生命与生活的现实,是不确定的,但我们却期望一切是确定的。我们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便去排挤它,去抗拒它,去否认它,于是陷入痛苦和恶劣的情绪困扰之中。

  亲子之情是第一个不确定的现象。当孩子长大成年之后,开始有他自己的生活。他已成家,有自己的子女和工作,但有些父母仍然希望孩子能承欢膝下,跟他无话不说。于是,过度介入儿子和媳妇的生活,造成许多纠纷和困扰。有些父母向我倾诉子女的不是。我总是耐心地开导他们: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固然不错,儿子小的时候百依百顺,现在不像以前那么亲近,可能是忙于工作,忙于社交,忙于处理他们的生活压力。要了解他们,不要太挑剔。要认清生活的不确定性!如果你认为一定要怎样相处才会满意,那就会陷入痛苦。”有一次,一位父亲很不解的说:

  “儿子和媳妇本来就要听话,没有经过父母同意,怎么可以搬出去外头住呢?那就是不孝顺啊!”我向他解释:

  “儿子成家之后,是否跟你在一起,是不确定的。如果有需要,分开来住,反而相处更和睦。现在你执意他们不应该搬出去住。那么冲突、不满和失望,就从那个刻板的观念中冒了出来。

  “你学佛,就要趁这个机会,去体验无常的现实。你若能接纳不确定性的现实,设法面对它,亲子之情依旧存在,彼此之间反而更知心,更觉温馨。有一天你会发现爱与包容,超越了不确定性,而实现了美好的亲子之情。”

  孝顺也是不确定性的。父母亲年老了,他们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在整个生活适应上有很多困难。你别以为,只要给他请个佣人就是孝顺,给他医药和奉养金就是孝顺,这也都不一定。唯有在生活上去了解他,接纳他,给他们一些心灵上的安慰和温馨,才是表现出为人子女应有的孝心。

  人的一生是不确定的,要习惯于不确定性的情境,在情绪上才能维持随遇而安。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买卖,举债承包一大片的果园收成。心里盘算著,这笔生意一定可以赚钱。不,话别说得太早,不确定!因为有很多变数在影响最后的结局。一阵台风,可以把满山满谷的果子吹落一地,连你的眼泪一起吹落!市场的不景气,可以在丰收的季节,让你赚不到餬口之资。有一天,一位长辈告诉我:

  “生意人心里头没有一刻闲著!”

  “为什么?”我疑惑地问。

  “投资大,冒险多,能否赚钱又不确定。我很怕不确定和不安全的感觉,所以决定不做买卖,为人帮佣人比较妥当。”他果然不做生意,一辈子为人帮佣,赚点工资过日子。他一生多愁善感,焦虑不安,因为他一直要追求一个很确定的预期。然而,人生除了“无常”之外,有什么是可以确定预期的呢?

  越是追求确定的预期,情绪也越显得不稳定。比如说,在工作上的意见,别人有不同的看法而批评你,与你争辩。这时如果不能认清事情的不确定性,而失去包容的肚量,就会勃然大怒,产生严重的敌意。其实,每一件事情,大家各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两种以上的不同意见是正常的,问题是如何从中协调沟通,而不是拚得我赢你输。认识不确定性,让我们有雅量去面对冲突,有时间去把事情想清楚。

  人很容易犯先入为主的错误,于是,先前获得的资讯,反而成为后来面对问题的障碍。心理学上所谓的阻抗作用,就是抗拒接受新知,不肯调整原有的观念和习惯,以适应新的生活情境。

  诚如哲学家杜威所说,教育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求知即是知识的不断重组和改造。如果把自己的心智固定化,那么思考和创造能力就很快萎缩,生命无异失去应变的能力。

  我们可以说,追求确定不变的心理作用,就是佛学所谓的执著。当我们执著在确定的预期时,便与无常的现实格格不入,并在情绪生活上产生不安。一位从事行销工作的女士,多年来一直保持顶尖的业绩,她执著在非拿第一不可的观念里,每天都很紧张,怕失去荣衔宝座。她认为不得魁就是失败,于是焦虑令她失眠,紧张令她全身酸痛。她说:

  “我怕失去第一,所以每天都拚命地干,不停的加班。我已精疲力竭,尽心尽力,却觉得后有追兵。我快要倒下来了。”我说:

  “现在请你回想一下,在你尚未拿到第一业绩之前,谁得到那个宝座?那么再上一任又是谁?”

  “长江后浪推前浪,以前当然有好多位得过第一的人。”她苦笑一下,接著说,“可是我输不起!”我说:

  “好多个夺标者构成了传承,这表现出非确定的现象。你已得到它,未来不一定再拥有它,但也不一定会失掉它。它是非确定性的。你要看清这个本质,得失心就不会太大,情绪自然安定。能够如此,生活才会正常,精神才会振作。”

  “可是我还是很在意它!因为老板很夸奖我,重视我!”

  “这就是你要认清的地方:老板的夸奖也是不确定的。你想要在无常的生活现实中,活得自在些,就得认清生活和工作是不确定的现实,就得看清楚并接纳这个现实。”

  认识不确定性,反而有助于智慧的开展,对于生活与工作有诸多启发性。一位企业界的经理人说:“当我初尝成功的滋味时,受到重视,得到荣宠,让我心理负担增加,压力越来越大,患得患失,令我经常失眠。后来,我从老师这里学到宝贵的观念。

  “我开始学佛,从听闻佛法中慢慢领会到无常的真理。当我认清不可能一直保持最好的业绩时,开始放下执著的心理,觉得自在起来。自在感让我更勇于发挥潜能。

  “我慢慢领会一个新的观念:人就好像在湖泊里行船,如果你把眼光盯住走过的波浪,那就是把心力放在虚妄上。因为那只是走过的波浪,它不是船的动力。人该著眼的地方是动力和未来的方向才对!

  “有一次,老师指出:我们的心一直想去攀缘自以为确定的东西,抱著它不放。结果,不是抱著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不放,就是捡一点别人的经验,却食古不化,反而障碍自己的智慧。我们要特别提防,心理学上所谓的适应性退化(adaptive regression);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结果失败了,这是一种心智退化。

  “因此,如果想要成长,那就要学习新的东西,观察新的趋势,参与新知的讨论,要让自己保持新的眼光才行。从无常的道理中,我培养了安定的心境,发展经营的新观念。”

  这位经理并告诉我说,他的家庭、生活与工作,都很顺利。“我虽没有非凡的成就,但我觉得过得成功。”我听了他的话,很受感动,因为他真正实践无常的道理,明白并接纳“不确定性的现实”。我相信能把握这个道理的人,必然会是生活与工作的赢家。

  5人生不能怯场

  怯场是必然的,但不必怕它!克服临场焦虑,避免慌乱的诀窍就是准备。临场争取成功的方法则是从容镇定。

  人生是一个艰难的历程,要面对诸多挑战和窘境,要完成不少重要任务。你在面对重要挑战或抉择,如求职面试,一场激烈的比赛,跟顶头上司或名人谈业务等等,不免有些窘迫、害羞或焦虑,这时身心即刻失去常态,便发生怯场。

  怯场是心理有了不安,压力令你失去镇定。这时肾上腺素即刻开启,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口干舌燥,结果比赛不能发挥实力,交谈变得勉强,演讲的临场表现令人失望。

  常有年轻朋友问我,第一次上台演讲时,是不是也怯场?我说,“当然有些怯场。不过,后来我发现很有成就的人,也跟一般人一样,遇到某些特殊场面,都会焦虑紧张起来。所以你不必担优怯场,问题在于如何应付怯场。”

  我第一次上台主持研讨会,那是我大学的时候。在研讨会开始之前,怯场得发抖。我尽量把它压制下来,深怕别人知道。当时,光是压制颤抖,就把心力花光了。

  怯场时,除了发抖之外,会觉得恍惚,脑子一片空白,好像别人跟你说什么都听不进去。我好像专心在怯场,心无旁惊地紧张和焦虑。也许你会问我,当时是不是很窘,有没有失态?我老实告诉你:

  “始料所未及的好!那一次研讨会,给了我全新的经验,并奠定了演讲的兴趣和信心。我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但仔细了解研讨论怎么进行,对于讨论的主题也阅读很多资料。于是,研讨会一开始就镇定下来,不再发抖,准备的素材像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涌现。我不再担优,反而有如鱼得水之感。会后,赢得许多夸奖和赞美,我简直醉了,到现在想起来,还有些醺醺然。”听我说的人,不禁大笑起来。

  所以,怯场是必然的,但不必怕它!只要你胸有成竹,事先有所准备,届时怯场的情绪,反而会转化成专注和风采,令你更有创意地应付现实情境,潜能将得到意想不到的开展。

  多年前,我在行政院工作,有机会与重量级人物一起开会。尤其是李国鼎先生,当时负责国家科学发展工作,经常邀请国内外学者一起开会和简报。我留意到这些名人,第一次来载会时,大多不免有些怯场,他们紧张,不断喝水,我也观察到他们颤抖的手指。不过等到会议开始,他们的专业信心,却把怯场变成专注和创意,而提出很有建设性的意见。

  绝大多数人遇到某些情境,都会恐惧和焦虑。不同的是,有些人想逃避它,有些人则想出一套方法来克服它。逃避的结果,使焦虑的习惯固著起来,造成挥之不去的负担,甚至扩大到其他生活层面,而限制其潜能发展。反之,当一个人勇于去克服它时,却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潜能开发。

  克服临场焦虑,避免慌乱的诀窍就是准备。不过,准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用行动预作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现场、活动进行的方式、需要的工具等等,事先能预作准备,就会表现得稳当。

  ·保持单纯的态度,不要异想天开或顾虑太多。事前的紧张和焦虑,往往来自想了太多不该想的东西。

  ·好好培养体力。无论做什么,睡得好和吃得饱,能让你有精力做事。

  ·积极、不泄气。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必须以能掌控的态度去参与。避免给自己泄气,否则会不战而败。

  准备的功夫必须卯足劲儿,这才能孕育真正的信心。每一次我主持会议,一定努力准备;做一场演讲,那怕是很熟悉的题目,也一定踏实地做过准备。有许多人好奇地问,“为什么你每一次谈的内容,都有新的题材?”我告诉他,“是准备来的。”我知道,要是没有充分准备,连取信自己都有困难,怎么在大众面前造成聆听的气氛和临场交融之感呢?

  谈到单纯的态度,目的是要培养自己的心力,好投注于你要做的事。这就是所谓当下的功夫。我年轻时,为找工作赴第一次面谈,心情很凝重,因此想了很多,以为主试者一定很在意我各方面的表现。于是供钱添了新衣,期待给人好印象,但因为准备过头,有些造作起来。当我去面谈时,对方前后只和我说不到三分钟话,没结果,泡汤了。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好笑。我觉得,凡事态度庄重,衣著整齐,有礼貌,抱著单纯的态度,反而自然得体。请记得,越是单纯的态度,也越能专心致志,发挥自己的实力。

  临场之前要准备好精神力,所以请避免在简报计画前一晚开夜车,不要在比赛前一晚增加练习。临场前最需要的是睡个好觉,安顿自己休息,第二天起来,只稍花少许时间,做个复习或浏览一下资料,好好吃早餐,就有好的工作表现。我经常在各地演讲或开会,一上了车,搭上飞机,就像旅行一般的愉悦;或欣赏风景,或小睡片刻,安然自得。给自己一点时间休息或松弛,不但精神好,表现也较出色。

  你会泄气吗?你有这样的恶习吗?请把它革除,否则会令你马失前蹄。人不可以自矜,不可以自负,但也不能动不动就打退堂鼓,给自己泄气。当你不如意时,千万不能在精神上放弃,而要努力为之。当你一败涂地,觉得无地自容时,要提醒自己,这正是鼓舞自己的时候。泄气的人,得不到别人的协助和信赖;泄气之后,机缘有如寒冬降临,一切陷入困境。

  临场争取成功的方法则是从容镇定。你不能太在意自己,越在意成败,越惊慌失措;越在意得失,越不容易挥洒自如。心理治疗师劳伦·敏兹(Lawrence Mintz)说:

  “我在办公室墙上挂著一面镜子,用于上课前梳整一下头发。我在镜子底下写了一行小字:别太在意这个人。”

  要想做到不要太在意自己,最好的方法是自我解嘲。只要能自我解嘲,就可避免让自己陷入困扰,让自尊得到保护,而不受伤害。敏兹甚至告诉我们,要经常对自己幽默。自嘲性的幽默,对增进自在感及保持从容镇定,有很好的效果。他说:

  “幽默是生活在这不完美的世界,和应付不完美的自我,最好的方法,我们赢了时就一笑置之。”他又说:

  “我们可用幽默来区隔担心和真正的威胁;嘲笑生活中一些琐事,才有精神面对真正的困境。”

  懂得自我解嘲和幽默,自然会从许多压力中解脱出来,显得镇定从容。你若能从严肃主题中发现幽默,自然会笑得开来。最近,有一位朋友受到诬蔑和流言的伤害,我找机会去安慰他。他说,“只有伟人才有流言的中伤,现在我已经晋级了;只有要成佛的人,才会受外道的考验,现在你不能小看我了。”说罢,他大笑!美国幽默研究者康明斯(H·J·Cummings),说,当你碰到难题时,如何善用幽默呢?他建议:

  ·准备一些幽默的谚语,失意时可以用它。

  ·选择一个举动,如打个手势,当你碰到为难之境时,用来区隔难堪。

  ·可以开自己职业的玩笑。若你是老师,当你比赛输掉时说,“我老是输给学生!”

  ·幽默比生气好得多!如果有人老是迟到,你不要责备,不妨说,“好在你不是开救护车的司机!”

  ·要跟能开怀大笑的人多接触,学习他们的风趣。

  ·记得世上没有多少事是那么严重的,不妨置之一笑。

  在事过境迁之后,不要把当时的挫折、难堪和不悦,藏在心中,那会影响信心和豪气,会阻碍你积极奋斗的心志。要注意,别钻牛角尖,要看得开。

  心理学家亚伦·贝克(Aaron T·Beck)说,只要依照这几方式去看不如意的遭遇,就会消沉而振作不起来,你相信吗?

  ·夸大你的痛苦、哀伤和损失。

  ·无视于积极面。

  ·总是想到事态对自己不利。

  ·陷入二选一的僵局,非完美则不取,不成功就成仁。

  ·直接想到不利的结果,不考虑在过程中努力,可以改变结果。

  生活就是一场活动,无论做什么,都要面对现实。如果临场惧怕,面对挑战时惧怕,对著自己的遭遇焦虑不安,就会变成生活的怯场者,生活的品质就会恶化,幸福感于焉不存。反之,将是一位勇于面对现实,有豪气去克服困难,追求快乐人生的人。

  6冷静面对危机

  要在失败中记取教训,这才能够越过危机,找回应有的补偿。每一个挑战,都是一种压力、震撼和威胁。健康的人不会被这些危机击垮,反而冷静地面对威胁。

  人免不了遇到麻烦,产生大的压力;如亲人逝世、失业、重病、子女出问题等等。碰上这些压力,都会发生情绪问题,心理不安,处理不当就会陷于危机。人类精神生活上的难题,都是对危机处理不当,不懂得心理急救,才让困难发酵和恶化,甚至造成失衡崩溃。

  心理急救是一种行动,而非纸上谈兵的观念。遭遇危机时,要站起来想方法面对它,而不是找藉口逃避,听任问题继续困扰自己。最好的行动是,先对付不合理的情绪,让自己把事情看清楚。坏情绪比浓雾更厉害——它像浓雾中的汹涌波涛!不但容易令你迷失,而且会直接受到它的冲击。

  一位年轻人来晤谈时说,大学毕业这一年来,她在职场上一直不顺利,最近又和男友分手,说著说著就大哭起来。她说:

  “我彻底的失败,找不到有兴趣的工作;现在男友跟我分手,既失业又孤独,十分沮丧和无助。”在她的陈述中,我发现她思考和情绪的死结:非成则败,不全则无。在她的观念里,工作只有有兴趣和没兴趣两个选项,人生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事情告吹就是失落。于是我建议她:

  “工作的兴趣不是现成的,你得先找一个工作,只要它正当可以谋生,就好好投入其中。告诉自己:努力去做一件自己原本没有兴趣的工作,全力以赴,把它做好。那是人生很有趣的尝试。”于是,我鼓励她接下当天面谈的新职。公司正等著她回覆去或不去,这是难得的机会。我向她解释:

  “人若把自己限制在兴趣和没有兴趣之间,就会失去创造兴趣的空间。多做几件原本没有兴趣,但自认值得去做的事,可以给自己带来宽阔的视野和经验。人生路如果这么走,那就会越走越顺利,因为你能适应的能力和兴趣增加了。反之,路子会越走越窄。”她点头同意,告诉我一定去接下那工作,努力以赴。我又说:

  “好好接下那个工作,也容易摆脱失恋情绪的缠缚;新的挑战把你的心力带到工作上,痛苦就会减少些。不要在家里当一位失恋的沮丧者!”

  “可是我确实失恋了呀!我们分手了,当然是沮丧的。”

  “没错,你现在当然觉得沮丧。不过,要看清楚面对分手这件事,是不是有它的意义?它是你们感情的终结,但终结也必然打开了另一个开始。不要掉入二选一或不全则无的思考,要看清在成与败、合与离、得与失之后,还有很多等待发现的珍奇!”

  我们晤谈一个小时,看著她的眼神露出一些信心,脸庞浮现新的坚毅。我提醒她,“知道了就要去做。”而且欢迎她参加每周一次的讲经活动,每个星期为自己补充一些新的精神活力和智慧。

  面对挫败,千万不可以从中败退下来,要找出新的路,继续走下去。生活之路不能中断,不能在家里当专职的失落者。人要把事情看清楚:即使在某一方面失败了,但在其他方面还拥有很多。你有健康的身体,有家人,有朋友,有丰富的知识,有肯努力的毅力,还有坚定的信仰,你并不孤单,并非贫穷无依。

  失败是沉痛的;既是沉痛的,我们就不能白过。要弄清失败在哪里,学习避免错误。一位年轻人说:

  “我失业了,是被炒鱿鱼的!”他脸上露出既不服气又尴尬的表情。我专业性地反问,“为什么?”他说:

  “我被打了小报告,老板要我走路;我本来对那工作就没什么兴趣的,但被人开革总是不好受的。”

  “那当然,尤其像你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感受就更深了。不过我还是要问你,是什么原因?”

  “我迟到四次,一个月迟到四次。他们开革了我,好狠哟!滋味实在不好!”他皱著眉头说话。

  “一次迟到是意外,四次迟到是坏习惯。你迟到了,整个工作团体就停在那儿,不能顺利运作。你不能怪老板,倒该检讨自己。工作是一个现实,而且是讲效率的。迟到是坏习惯,影响公司的效率,这次被革职的事件,应该能带给你新的启示。”我鼓励他,要在失败中记取教训,这才能够越过危机,找回应有的补偿。

  成功是在失败中获得正确的经验,一步步走出来的。因此,要注意的是不要凭白跌了一跤,要在跌跤中获得真正的教训。

  人总要面对新的挑战。每一个挑战,都是一种压力、震撼和威胁。健康的人不会被这些危机击垮,反而冷静地面对威胁。当你需要专注、努力去赢得一次挑战时,不妨参考以下建议:

  ·不要被别人的闲言闲语干扰,那是影响你聚精会神的嗓音。

  ·要保持沉著的态度,专心面对挑战。无论竞赛、完成艰难的计画,都要透过专注以发挥潜能。

  ·在最艰苦和决定性的刹那,要懂得对自己说些鼓励的话。

  ·要不断增加难度,学习更广博的能力,以应付未来的需要。

  每一个都有陷入苦恼的时候,不过这些苦恼往往是生活中琐碎的事情;例如人际关系、工作上的冲突、感情与情绪上的困扰等等。处理不当,就会陷入死胡同里。一位父亲看到念中学的孩子经常晚归,孩子已经明白告诉他,在学校图书馆念书,但还是不放心,不断追问,终至与孩子造成摩擦。这一类的冲突,亦常发生在夫妻间的互动上。他们把问题想像得很严重,做了许多消极的类推,结果满脑子都是惧怕、压力和不安。

  一位母亲因为孩子功课表现不佳,便想像孩子未来的困境,推演到无路可走的悲剧。结果她睡不好、吃不下,对孩子做很多责备,家庭陷入苦恼的漩涡。我发现优郁症的人都有这种错误的思考习惯,他们纵容情绪性的想像,而且想到的都是不幸或不愉快的事件。脑子里就像忘了关掉的悲剧电视剧,一集一集地演下去。如果你有这种不安或苦恼,建议你:

  ·避免骄纵你的感受做判断,要把判断建立在可靠的资讯上。臆测危机只会带来焦虑和不安,不能带给你面对生活的本领和勇气。

  ·不要夸张困难,避免夸张危险性。要把困难、危机和面对的事情,拿出来做清楚的检验,判定真正要处理的是什么,并想好怎么做。

  ·懂得放松,才会有清楚的思想;有安静的心情,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创意。运动、参与社交及娱乐活动,有助于培养镇定和创意。

  ·不被少许的生理不适击例,焦虑所引起的小病痛,经医生检查没什么问题,则可采取不理会的态度,这能使你释然。

  当危机来袭时,人会处于警戒状态。如果不懂得缓和它的强度,则恶劣情绪会把思考扰乱,这时会不知所措地陷入慌乱和焦虑之中。我建议你:

  ·把事情弄清楚,并将自己顾虑的问题逐一列出。

  ·就每一个项目,检验它是必然会发生,大概会发生,或想像它可能会发生,分别标示,把不该烦恼的臆测淘汰出局,以减少负担。

  ·再看看每一项有多重要,排出处理的顺序。

  ·写出处理的方法,分别去执行。

  一位中年男子,在事业失败后,开始陷入慌乱,精神恍惚。他想得多,担优多,堆在一起不知如何处理。我给他一张纸,协助他一条条列出来,依上列的原则标示,并排列出重要性、处理的顺序和解决方法。结果他笑了出来,他说:

  “其实我的问题并不很多,有许多是想像出来的,是情绪性的顾虑,不是问题的本身。从这张草图,我似乎比较能集中注意力去做什么。”他接著说:

  “过去我只是慌乱和不安,心情不好,自始就没有精神去采取行动。现在,我决定要采取行动,心情也放松了许多。”我很支持他的体验,鼓励他去做,并告诉他:

  “当你清楚怎么做,并著手去做时,你的担优和纷乱,就像浓雾散开一样,让出清楚的路面,供你行驶过去。”

  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无论任职什么行业,社会地位如何,每天都要面对挑战,面对种种问题和纷扰,这些都是生命世界的危机。不过,你越是看清它,知道怎么应付它,它的威胁性降低,这时就有信心和勇气克服它。

返回目录

-----------------------------------------------------------------------------------------------------------------

更多郑石岩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