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妙宝菩提心 妙宝菩提心2
嘎玛仁波切:妙宝菩提心 妙宝菩提心2
世俗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又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寂天大师说过,「愿」和「行」的差别,有如「想」走与「正在」走的不同。
如果要从这里到印度菩提迦耶(佛成道的地方)去朝圣,必须先有「我应该计划去印度朝圣,为了达成愿望,我要下定决心,绝对要到达目的地。」的想法,这种想法就是「愿力」。为了利益众生,我们会想:「我一定要去利益众生。」发这样的愿,就是「愿菩提心」。
「愿」只是想,有动作才是「行」。那我们要有什么动作呢?要去菩提迦耶朝圣,一定要先领钱、买机票、准备行李、并搭上飞机往目的地的方向飞去。当这些动作已经确切地实行了,称为「行」。同理,「行菩提心」不只是「想」利益众生,还要实际付出行动。当念经、持咒、守戒、上供诸佛菩萨、下施六道众生或闻思修佛法等,已经在生活上如实地修学,便称为「行菩萨道」。
「为了利益众生,我应该去付出」的菩提心,要长时间地在心中产生;而且为了让发心不会只是单纯的思惟而已,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付诸行动,久而久之,我们对「愿、行」菩提心就会很熟悉,会习惯于利他的思想和行为。透过实修,渐渐的,就会对于我们所要度的众生、能度众生的自己、诸佛菩萨的净土(所要到达的地方)或娑婆世界(所要离开的地方),以及让众生成佛的妙法等等,从执着这些为「实有」,慢慢开始淡化、放下,到后来可以如梦如幻的看待。
由世俗进入胜义之门
目前我们大部分都走在「资粮道」上,只能以如梦如幻的方式行菩萨道。这样的「愿」和「行」,在世俗谛上,无论我们努力付出了多少,所成熟的福报都是「有漏」的;但是,在真正理解空性正见--胜义谛之前,这就是世俗的空性。这个过程所累积的福报就是资粮,让这些资粮愈来愈充实时,就进入「加行道」。之后,当能够理解这些都没有实体性,也就是对空性有所证悟了解时,称为「见道」。「见」是指见一切诸法的本质,一切诸法皆空的道理,这才是「胜义」。一直到离所有言语戏论可以形容的空性智慧,赤裸裸的显现在心性上时,称为胜义菩提心。
寂天菩萨云:「世俗与胜义,许之为二谛;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而真正的胜义菩提心,是靠世俗中的「愿」与「行」菩提心而证得。吉美林巴大师说:「要累积无边资粮,清净自己业力,并依赖成就的上师们,才能理解真正的胜义,依靠其他方法是愚昧的。」当我们的业力尚未清净、资粮不具足时,任何成就都达不到,在佛说《总集经》中提到:「在福慧二资粮未圆满前,是无法证悟神圣胜义空性。」就像大乘的六波罗密,念佛往生西方净土等等的法门,也是要累积无边的善根;而这些善根,就是因累积广大资粮而得以增长的。因此,要真实理解胜义,当然需要足够的资粮和福报。
雾里看花谈胜义
寂天菩萨云:「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因此,胜义是无法靠言语说明的,若想用世间的言语讲解来让你透彻了悟胜义,是不可能的事,自古亦云:「要讲此胜义,佛舌也难言。」胜义可以比喻,可以讲解,而一般语言能表达的「如梦如幻地看待所有一切」,是象征性的胜义;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这就是胜义。然而,这并非真正究竟的。真要彻底在个人的心灵上悟得究竟的胜义,先要靠理解,并以如梦如幻的方式看待万物世事之后,再切入自己的实修而证得。
受持菩提心戒
受菩萨戒时,传戒的上师们靠传戒的仪轨让你发誓:「从此为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同时,告知所有天人、阿修罗、以及六道其他一切众生,从今以后你要当佛子,誓度所有众生,令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这样靠上师传戒引你进门,使自己发誓受戒,是你的初发心。
受戒的对象
透过上师和上师传戒的仪轨,或是自己独自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誓,修习受菩萨戒的仪轨,如此受戒便有了发誓的对象。无论发誓的对象是佛菩萨或是上师,目的就是要让自己有惭愧之心去反省,因为受戒发誓之后,你要承担的是自己对所有众生发了愿力的责任,而监督你有没有实践愿力的证人,就是所有的诸佛菩萨以及传承上师们。看到诸佛菩萨或上师的法相,自己发了誓愿却未能实践,要有所惭愧,因为当你发出如此殊胜的心时,很多的业力自然清净了,许多的福报也都增长了。所以,当然也要想到如果没有做到时,应该要有的愧疚感。
一再地受持
透过仪轨会让你生起菩提心,更重要的是非但不能退失,还要愈来愈往上增长。因此,无论何时,要不停地接受菩提心戒。这与小乘的戒律不一样。当我们受五戒、十戒,比丘戒、沙弥戒等等戒律时,只受一次戒,当时你发誓要守戒,如果破了戒就像碗破了,复原时也会有残缺。可是菩提心戒是为了要让你对众生的广大能量,一再又一再的培养,所以应该天天受戒,而且任何时刻都可以自己受戒。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