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妙宝菩提心 妙宝菩提心3
嘎玛仁波切:妙宝菩提心 妙宝菩提心3
自受戒的方式
自己受菩提心戒时,可以观想皈依境,将传承上师、贤劫千佛和所有的菩萨、罗汉、佛经和护法,观想在自己前面的虚空中,成为我们的证人。接着,思惟天下一切的众生,无始以来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众生不曾当过自己的父母亲。而每个众生当自己的父母亲时,无论以何种方式疼爱小孩,那种无私的奉献、慈悲的精神,与我们现世的慈父、慈母毫无分别。他们将一切最美好的受用都给予我们,为了钟爱的儿女们,甚至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现在他们正在轮回中受苦。苦的来源是无明,如同乌云将阳光遮住,无明将他们本具最纯洁的心,从头至尾地完全遮掩。当心已失去最纯洁的一面时,对善恶的舍取毫无主导能力,完全被自己的妄念和杂念牵着走。
我们有长期引导自己走向成佛之路的善知识在周边陪伴着,但是他们却没有这样的福报;我们有烦恼、恐惧,可以向佛菩萨祈祷,向传承上师们祈祷,但是很多众生正陷于这样无依无助的处境,却没有这样的因缘。不是佛菩萨没有慈悲心,而是因为他们的祈祷心及虔诚心都不存在。他们犹如行走在茫茫沙漠中的盲人,备受煎熬,却又不知何去何从。如果我们是他们的亲人,怎舍得将他们抛弃在这样的苦海中沉浮,在茫茫沙漠中受炎日的燃炙而受苦呢?
目前能带领他们解脱的,就只有学佛的我们,因此,我们要想:「我一个人解脱有何意义?为了所有的众生,往昔诸佛菩萨如何面对众生而发大乘菩萨心,我现在就要学他们如此发心,希望在轮回中没有任何众生遭受苦难,而为了让他们脱离忧愁、烦恼、悲伤、病痛,我要度他们。」要不断地、真心地如此去思惟。
接着,我们面对前面虚空中的诸佛菩萨们,努力精进地念发菩提心文——
「火!种种显现水月幻化相,
轮回相续漂泊众有情,
自心光明法界中休息,
发四无量大乘菩提心。」
皈依境中的上师三宝,不是自己的造作所幻化,而是如彩虹般明朗地显现,但是没有可以触摸的实体存在。在修行过程中,发心要跟念诵配合,同时观想众生的痛若,以及利益众生的方法,如此实修至少十万遍。当然,每个人一天的时间规划有所不同,可以衡量各自的时间作进度安排。修发菩提心时,要将自己的身、口、意完全地投入,尽力念诵发菩提心文。当要下座时,可以观想皈依境上所有的诸佛菩萨,慢慢的化为光,融入最中央根本上师的心中,接着,上师也化为光融入自己的身体。此时可以观想所有诸佛菩萨菩提心的加持力,已经完全融入到自己心中,希望可以让真正的胜义菩提心,从我们的心中产生出来。
治心病的万灵丹
佛传了八万四千种法门,重点可归结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法可说是非常广大深奥,因为光是厚厚的大藏经,只是翻一翻也要花我们很长的时间。然而,佛法也可说是非常简单,因为重点只有一条,就是不可以伤害众生,这也是所有佛法的精华。
能医治千百万种病的万灵丹,就是菩提心,它是非常殊胜的宝物。九百多年前,印度佛教大学者——阿底峡尊者将它称为至妙宝。有这样一种精华之法就可得解脱,若是缺乏这种菩萨之心,绝对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得到解脱。因为我们要累积福报,必须依赖慈悲与菩提心。慈悲心与菩提心,只是对众生心态大小的差别,即使是罗汉也要有对众生的慈悲心,如果不依靠众生,福报绝对无法增长。
菩提心的奥妙
要透彻的忏悔业力,必须依赖对众生的慈悲,因为业力是缘众生而造作。为了要消业障、累积资粮,于是我们观想意念佛菩萨或持咒,如此不断地精进,最后能慈悲、智慧双运而成佛。在过程中一切的善巧,是为了让纯正的菩提心能够如实生起,而且坚固地于心中不断增长。没有任何法门可以不依赖菩提心便可成佛,绝对没有。如果拥有菩提心,持咒持错了,观想观错了,念经念错了,甚至不会念经都没有关系,到最后你还是会成佛,因为你的心本来就是具备佛性。念经、持咒、观想这些善巧,是为了让我们透过对众生的慈悲,以净化自己的内在,进而能让胜义菩提心产生出来。胜义菩提心产生时,也就是当菩提心达到遍满一切,对每一个众生遍知的智慧及慈悲都是一体双运的。
当你拥有菩提心时,无论修任何一种法,不管表面是以小乘、大乘或金刚乘的方式来修,或是只会持咒、只会观想,最后都会成就佛的果位;倘若没有菩提心,无论表面修的是大圆满、大手印等深奥的法门,或是净土等等法门,都无法成就圆满菩提。甚至最终这些修持,可能会变成妖魔鬼怪的来源,因为心中没有佛的心、菩萨的心时,所修持的一切,只是为了达到自己世俗的权力、欲望,或是某种幻想的境界而修。然而,当一个人具备菩提心时,修行自然而然会走上正道。
所以我们可以用是否具备菩提心,来观察自己有没有误入偏差的修行道路。一生中我们最需要去努力的修行,就是让菩提心从心中生起并增长。能产生永恒不退转的菩提心,当然最好,如果我们目前尚有困难做到,就尽量每一天好好地思惟菩提心的真义。
阿底峡尊者的例子
藏传佛教的经典里提到,对于传授自己菩提心,也就是让我们进入大乘佛教的传承上师,比任何一个传授其他决窍的上师有着更大的恩德。阿底峡尊者到西藏之前曾到印尼去学佛。在现今印尼东爪哇婆罗浮屠的地方,有位高僧叫做金洲大师,是阿底峡尊者众多的上师之一。阿底峡尊者到西藏时,有人请示有关他的上师们的事迹行谊。当阿底峡尊者提到上师的尊名时,会双手合掌放在胸前,但是当有人讲到金洲大师时,如果戴着法帽,他会将法帽拿下来,随后双手合掌,放在头顶上,一面流泪一面说着金洲大师的尊名。
弟子看大师提到不同的上师有不同的反应,就问他:「上师,你是不是对你的上师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的修行是不是有高低之别?」他说:「没有,我每位上师都是成就者,他们的修行以及成就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对我的恩德有大小之别。我现在心中还能保有一点点的菩提心,完全是靠金洲大师传授我菩提心的加持力。就这一方面来说,他的恩德是无与伦比的。」
外相是假,心是真
身为大乘佛教徒,我们常常只是口头上自称为大乘佛教徒;然而,是不是大乘佛教徒,跟外相上是否听闻大乘之法,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大、小乘佛教徒关键性的差别,在于内在是否生起菩提心。发菩提心,若只用头脑想一想,是比较简单的,能在心中真实生起,的确不容易。让菩提心能从我们心中真正生起,播种扎根,并开花结果,这是比较重要的,否则光用嘴巴说说,当成口号,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
同样的,并不是听了密法就是金刚乘的弟子,听小乘之法就是小乘的弟子。当心中有着为了让所有众生成佛,而来学大乘之法的菩提心,即使外相上持守小乘戒律,我们也是大乘修行者;如果内在是具备让所有众生马上离苦得乐,即时成佛的密乘式发心,外在用小乘式的戒律来约束自己,我们还是金刚乘的修行者。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