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达真堪布:学修问答(汇集十八)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0日
来源:   作者:达真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真堪布:学修问答(汇集十八)

 

  生意不好,供护法能管用吗?

  答:想要做生意赚钱,拜佛也好,供护法也好,自己要有这个福德和资粮才行。如果自己没有福德和资粮,佛也没办法,护法也没办法。《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有个公案。有个乞丐供护法供得特别好,跟单坚护法像朋友一样,单坚护法经常来看他,他也经常向护法求,希望护法给他一些悉地(成就)。

  有一天,单坚护法告诉他,明天我就可以给你悉地。他听了很高兴,第二天早早起来去讨饭,但是讨了一天也没有得到什么,晚上很失望地回来了。

  回来以后,他问单坚护法:“你不是说给我悉地吗?我什么也没有得到啊?”

  单坚护法说:“怎么没有呢?你今天讨饭的时候,碗里不是有一块肥肉吗?这就是悉地啊!”

  “这就是悉地啊?这也太少了吧!你应该再给我点什么啊!像世间的财富、权势这些。”

  “我也没办法,你自己的福报不够,我也给不了你。如果我不给你,你连这块肥肉都得不到。”

  福报是自己积累的,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快乐也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痛苦也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所以自己一定要努力。佛可以教你积累消除业障、福德资粮的方法,但是能不能消除业障、积累资粮要看你自己。生意不顺利,然后想供护法,这也是一种信心,但是我不能保证你发财,也许护法可以满足你的愿望,也许护法也没办法,只能给你点“肥肉”这样的悉地。

  汉地众生从小受无神论教育,要相信因果轮回很难,佛菩萨为什么不能示现神通,让大家亲见,而度化更多的众生?

  答:佛菩萨已经给你示现了。比如我按佛的教理给你讲六道、讲轮回、讲地狱,这就是让你看见六道,看见轮回,看见地狱的。但是你没有用心去学,没有用心去体会,所以你就见不到,不是佛不给你安排。

  你要见西方极乐世界,你要见地狱,以我们的肉眼是不行的。比肉眼更高的是天眼,天界众生的眼。天眼能看到更远处、更多层次的东西,但是也不一定能看到地狱、西方极乐世界。然后还有法眼、慧眼、佛眼。你拿法眼来看,能看到地狱,能看到西方极乐世界。想看吗?想看的话你就先修这个法眼吧。

  月球的表面我们看不到,科学家给我们准备了望远镜,我们用望远镜就能看到。你不用望远镜,怎么使劲也看不到。“科学家怎么这么没有慈悲心啊?对我们不够好啊!应该让我们直接这样看月球表面的东西,那该多好啊!”不是他不想让你看,他没有办法。

  佛把这些方法告诉你了,然后你通过闻思修,就能修出法眼。佛在《地藏经》里讲了那么多地狱,《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也描述了很多地狱,我在这两届的百日共修的开示里也很详细的给你们讲解了地狱,然后你按这个仔细去听闻,去思维,去观修,你就能修出法眼来。然后你以法眼看,你就能看到地狱,能看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不要那样过分地要求,这是为难佛。

  肚子里有蛔虫,吃打虫药还怕会杀生,请问要怎么处理?

  答:如果你这样考虑的话,我们连路都不能走了,走路无意当中也会杀生。必须有杀生的动机,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杀业。主要是自己没有杀生动机就可以了。若是为了杀生而吃药的话,那就是杀生,会产生果报。不是为了杀生而吃药,而是为了健康、为了生存而吃,但是无意当中杀了生,这是没有动机的,做了但是不会积业,将来不会产生果报。

  主要是我们生存也好,健康也好,都是应该为了修行,修行是为了解脱,解脱是为了众生,最终是为众生,一切都为众生的话,都是好事,都是善事,就可以了。

  不吃全素能否去西方极乐世界?

  答:这要看你修行的境界。如果吃荤也不影响你内心的清净,就没有什么。若是吃荤影响你内心的清净,影响你的心态,还是尽量去吃素。

  现在很多人要求,学佛必须要吃素,不能这样说。一步一步来,到时候他自然就会吃素的,不是一下子就要吃素。吃素也要有这个机缘条件,比如说你今天家里吃素不方便,若是你坚持去吃素的话,就会伤害众生,甚至这些众生会生起邪见或者诽谤。在这种情况下,你不愿意吃,但是为了恒顺身边的众生而吃,这也是一种摄受,一种利益众生的行为。为了他们不起邪见,为了他们不诽谤佛法,为了保护他们的慧命,你失去了自己的戒律。对于渴望解脱的人来说,这是多难做到的事情!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找借口。我要恒顺众生,今天必须要吃点,要喝点,实际上是自己想吃,自己想喝。找借口是不行的。你必须是真心不想吃,真心不想喝,完全有这样的决心。

  佛法里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若你真正是为了众生,就不会有罪过的。佛法是圆融的,佛的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

  怎样调伏嗔恨心?

  答:调伏嗔恨心有很多方法。比如说修慈无量心,处处想帮助对方,想给予众生安乐,就能对治嗔恨心。但这是一个初步的方法。要想抽薪止沸,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就要有无我和空性的智慧。大圆满法里,还有一个嗔恨心转为道用的方法。生起嗔恨心的时候,立即去看它的面目,它也是无生无灭的,也是缘起法,也是空性的。这样观照,它就当下消失了。这就是烦恼转为智慧,烦恼转为菩提。

  学佛人可以有欲望和愿望吗?

  答:对世间法也好,对自我也好,你没有看破放下的话,那都是欲望,真正看破了、放下了,那就是愿望。清净的,那就是愿望;不清净的,那就是欲望。有愿望是正常的,佛也有愿望,学佛的人也可以有愿望,但是不能有欲望。欲望是一种过度的、愚痴的状态,不是那种开放、觉悟的心态。

  证悟了空性、证悟了大圆满以后,还会受世间八法的影响吗?

  答:证悟空性、证悟大圆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现量,一种是比量。比量是什么?理论上明白,教理上明白,但他实际上还没有真正领悟和证得。这就不一定不受世间八法的影响。现量是什么?就是亲自见到,哑巴吃糖块儿一般。真正领悟、证悟的时候,在大乘佛法里已经是登第了,这个时候他不会受世间八法的影响。他心里可能稍微还有一些烦恼在,但这也是很微不足道的。就像在水上画画一样,一下子就没有了。

  为什么有人出家会被说成逃避?

  答:出家主要是看你的发心。现在很多人出家确实是逃避的,根本没有一个正确的发心就出家了。有的人是走进绝望了才出家的,还有的人出家就是为了找个养老的地方,这就是逃避。真正的出家不是逃避,而是面对。他要面对什么?他要面对死亡,出家是为了解脱死亡之苦;他要面对众生,出家是为了更好的度化众生。

  人生当中生老病死是大事,人人都要面对,出家就是要面对这些,不是为了逃避。有生就有死,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我也逃避不了,但是我可以做好准备,死魔来了我不会心慌害怕。密勒日巴尊者说,他最开始害怕死亡,跑到山上,然后修无常;无常修好以后,他对死亡的畏惧就没有了。同样,真正出家就是为了面对这几个大事——生老病死。人在六道中流转都要面对这些。其实任何人都摆脱不了死亡,但是可以摆脱死亡之苦。不受死亡的影响,没有死亡之苦,我们就解脱死亡之苦了。

  很多大德高僧,真正的成就者,显现上也有生病的,但是他内心里没有痛苦,“身受心不受”。能吗?能!以前文革的时候,很多人都进监狱了,那些干部在监狱里特别痛苦,吃不下,睡不着,特别想出去。而那些大德高僧,在里在外没有区别,一样能吃,一样能睡,一样能修行,不受外在的影响。

  有的人不明白:有病了不可能不苦吧?有这个可能,你现在是不会明白的。修行成就了,真正功夫上来了,现在做不到的,到时候都能做到。

  了解了以后,生老病死并不可怕,肉体肯定有衰弱的时候,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生死是相对而成立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死了以后还要生,但是死时可以不受死苦,生时可以不受生苦。我们可以摆脱生老病死之苦,不受痛苦就不属于轮回了。佛菩萨也在六道里,但是他不受六道之苦,所以他不属于轮回。

  轮回是什么?轮回是因业力牵引的,要遭受业力的,那就是痛苦的。没有业力的牵引,不受恶果的影响,他虽然是在六道里,但是不属于轮回。他是以悲心和愿力而来的。轮回中的众生是以贪心和欲望而来的。一个是不自由来的,一个是自由的来的;一个是快乐的,一个是不快乐;一个是自在的,一个是不自在的。有这样的差别。

  真正出家人,有生而不受生苦,有老而不受老苦,有病而不受病苦,死亡来临而不受死苦。他就是为了摆脱生老病死之苦而出家的。这样的出家人就不是逃避,而是面对,面对大事。我为了如实地去面对生老病死,如实地去超越生老病死,虽然有生老病死的显现,但是我可以超越他,我可以不受它的影响,不受它的痛苦。我们说佛涅槃,说上师圆寂,这都是一种形容。没有痛苦的死亡,非常平静、快乐的离开这个世界,圆满的结束自己的人生,这叫涅槃、圆寂。

  人都要死,但是有的人一点都不怕,《西藏生死书》里有一段文章写桑藤的死亡,写的就是他如何面对死亡,那时候虽然他的病情特别恶化,但是他的内心里没有恐惧,没有痛苦。所以真正以一个纯净的发心而出家的,就应该这样的面对死亡。这是出家的一个发心。

  出家还有一个发心,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度化众生。修行刚开始的时候,出家在山上修行更容易一些。现在我在家里修也能修成,但是我以出家的身份就更能够度化一些有缘众生。

  以这样的发心去出家的话,那就不是逃避。如果你不是这样出家的,就是逃避了。现在社会上有这样评价你,也是有道理的,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的表法而造成的。社会上对佛法评价说信佛是迷信,也是我们这些学佛人造成的,我们很多人确实是迷信,没有真正明白的信。佛讲的三种信心,都是从明理中产生的,明明白白而信的。迷信不是佛法里讲的信心,佛法里讲的信心是明信。你明白真理、明白真相以后建立信心了,这就是明信。

  放生的动物再被抓回来怎么办?

  答:我们可以尽量不要再让他们抓回来。比如我们朗措玛寺的秋季大型放生活动,主要是放牦牛。牦牛都是从屠宰场里买来的,放生到草原上以后,专门有人看护,这样能确保它们延续生命,功德能够圆满一些。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条件的话,我们就尽量去做。实在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条件的话,那也没办法,主要是自己当时有这样的发心,把这个善心发出来,把这个慈悲心发出来,把这个菩提心发出来。

  我们要用一切对境来提高自己的正念,增加自己的善念,这是最重要的。众生有众生自己的命运,有时候我们也无法能够解救,连佛也救度不了,这是众生业力的显现。你当时把它们解救出来了,这也是一种善心,一种功德,这就可以了。再去考虑其他事情,就没有圆满的时候了。

  如何将生活当中的一切转为道用?

  答:比如我们吃穿,我们可以吃好,可以穿好。吃也是为了更好的学修,穿也是为了庄严坛城,好好的去表法,更能够利益众生。

  不是学佛的人都要吃不好的,吃好就是为了健康,健康是为了更好的学佛修行。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学佛修行?我这个人身是利益众生的工具,我这个人身是解脱成佛的工具,我要好好的保护它,我要吃好,我要健康起来,有个健康的弘法利生的工具,解脱成佛的工具。你这样发心去做,去吃,这不叫贪吃,不叫贪睡。吃应该吃好,休息应该休息好,但是你吃的过程中,休息的过程中,你也可以发菩提心,你也可以行菩萨道。这也是一种修行。

  你也可以开宝马、住别墅,但是不要贪图享用这些福报,你就好好表法,让众生看,“现在开宝马、住别墅的人都学佛啊?那我也应该学了。” 现在世间的人就注重这些,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法。这样发心去做,也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些都是转为道用。

  顺境和逆境哪个有利于修行?

  答:在逆境当中,我们容易发现问题,也容易转念。比如有人打我骂我,稍微有点修行的人,他能够发现,这个是自己的问题,自己造的业,我不应该嗔恨,不应该跟他计较,应该给他发慈悲心。这样就可以转为道用了。

  如果逆境当中受影响,也很容易发现。比如有人骂我打我,我没有把握住心态,去嗔恨了,去报复了,我们就容易发现这样的过患,我作为修行人,不应该这样。但是在顺境当中很不容易发现这样的失败。

  在顺境当中,比如今天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很高兴、很得意地去接受、享用甚至去保护,这个时候我们也是在失败。因为这也是无常的,虚假的,不可靠的,暂时的,有得就有失,有来就有去,有生就有灭,但是这个时候很难想得到这些道理,很不容易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在执着的状态中去享受这样的福报,这样我们还是在受影响,受束缚,有一天觉得不够圆满,或者要失去的时候,它就会伤害你。如果当时你没有执着,你失去的时候,也不会受影响,不会有痛苦。

  逆境是直接伤害我们的,所以我们容易发现,容易调整心态;顺境是间接伤害我们的,所以我们很难发现,很难转为道用。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一样。

  供曼茶时所用的香水是怎么制作的?

  答:供曼茶的香水可以在市场上买,只要清净就行。如果自己制作,主要是用藏红花等带香味的藏药,泡在温水里就可以了,然后用这个水来擦拭曼茶盘。

  众生所得的福报是通过前世布施供养得来的,为什么修曼茶罗就可以得到这些福德呢?

  答:修曼茶是积累福德资粮最好的方法。供修曼茶罗有具体的操作方法,但主要是心里观想。三身佛(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的刹土里的诸佛菩萨、善神护法都是所供养的对境,一切清净美好、珍贵稀有的东西都是所供养的供品。

  供养,要对佛菩萨生起恭敬之心,培养自己的信心,同时对治贪心和吝啬心,修施舍心。平时我们看到一些喜爱的东西,不能产生贪欲心,应该首先供养给佛菩萨,这样直接就对治了贪心。对世间出世间所有的东西,无论是清净的还是不清净的,无论是有漏的还是无漏的,都不能产生贪欲心,不能有吝啬心,应该有施舍心。

  为什么要供养诸佛菩萨呢?就是要忆念他们的功德。包括平时在家里供香、供花、供水都是这样。为什么要忆念诸佛菩萨的功德?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信心。忆念一次佛菩萨的功德,就能增长一点信心。不忆念佛菩萨的功德,信心就永远生不起来,永远增长不起来。

  做供养、做布施就是修施舍心,这个功德非常大。以前佛在世时,有一天到城里花园,一位施主给佛供养了一个很大的芒果,附近有一个婆罗门的孩子看到了,就过来向佛要这个芒果。佛当时没有直接给他,而是让他说一遍“我不要”,然后再给他。阿难在佛身边,不明白为什么,就问佛:您不是不想给,但为什么要他说一遍“我不要”?佛说:这个人贪心特别重,好多世当中都说“我要”,没有说过“我不要”。今天我要让他说一句“我不要”,让他种下善根,将来这个善根会成熟,他就会得到解脱。

  你看,这样被强迫说一遍“我不要”都有这么大的利益,能种下这么大的善根,那我们能从内心发出施舍心的话,这个功德和利益不可思议,无法衡量。也许我们当时感觉不到,但是这个善根是种在我们的相续当中的,种在阿赖耶识当中的,它将来一定会发芽结果。所以大家要修施舍心。

  供养也好,布施也好,处处都可以做,处处都可以修施舍心。自己心到位的话,真实供养和意幻供养是没有区别的。如果心发不出来,你为了摆架子,为了要面子,拿好多好多钱、好多好多东西来做布施、做供养,但你没有发出施舍心,这也不是真正的布施、供养。

  供养和布施都是要发舍心,要舍掉!包括要舍架子、面子,这都是布施。你在家里也好,在单位也好,不要总是摆着自己的架子,不要总是在乎这个面子。放下架子,放下面子,这也是布施。

  做火施烧东西是浪费吗?做火施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佛讲六道众生,其中有饿鬼道。我们信佛,就要相信鬼神的存在。若是你不相信鬼神的存在,那你还没有相信佛讲的六道轮回的存在。

  火施主要是给饿鬼道众生做布施。但是烧的东西不要烧得太多。我们平时烧那么小的食子,像塔香一样,那不算浪费。

  烧东西是个缘起的作用。我们烧一点食子,饿鬼道的众生能不能收到?收不到。那怎么办?通过密咒、手印、禅定这些善法的力量,使烧的东西变清静,尽虚空遍法界,变成他们所需要的。这些善法有没有这个力量?有。因为什么呢?缘起不可思议,空性不思议。只要空性的,什么都能。因为诸法是空性的,所以我们可以具足这个力量。

  我们所布施的食子,第一个是变清静。怎么变清净?这个时候应该有空性的见解。包括我们把佛观想在头顶上,降甘露,消除业障,也是一样,首先要有空性的见解。空主要是不执着。站在空性里去思维,才能明白这个道理。若是没有这个空性观,是想不通的,说不明白的。

  佛怎么能在我们头顶上,怎么能降甘露?我们的业障怎么能消掉呢?有人怀疑。这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不明白缘起和性空的道理。缘起也好,性空也好,都是超越我们的思想范围,超越我们的境界的。站在缘起和性空的境界中去想、去做,才能想到,才能做到。

  第二个是增。只要是空性的,什么都能。所布施的东西可以尽虚空遍法界,可以增长,哪里都有。

  有的人说:“不能做火施啊,真把这些鬼神招来,在家里不走怎么办啊?”尽虚空遍法界嘛,哪里都有,不需要到家里来。

  第三个是变。就是变成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使他们得到满足。那些冤亲债主是向你讨债的,有的想要房屋,有的想要你命,有的想要财产,什么都要。你欠他的欠太多了,欠生命,欠房屋,什么都欠。我们通过火施,变现出他们所需求的,要房屋有房屋,要钱有钱,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们不只是财物布施,还有法布施。我们做火施时,把自己观想为观世音菩萨,给他发慈悲心。佛法的力量、慈悲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这样在他们的相继中也能够生起慈悲心、菩提心,他们也得到解脱。

  供养布施的对境主要是恶道众生,但是你的冤亲债主不一定都是恶道众生。你身边的这些众生也是你的冤亲债主,尤其是你的爱人,你的孩子。好多冤亲债主都以孩子的形式来向你们讨债,折磨你。“我的孩子……”稍微有一点点事,心里就慌了。以其他的方式来讨债,不一定能讨到,以儿女的形象来讨债是最好的。

  以前有一个公案。一对夫妇到年老的时候得到一个儿子,特别溺爱。有一天,一位独觉佛来到他们家门口,这夫妇俩生起信心并供养。之后这位独觉佛问他们有什么愿望,夫妇俩说没有什么所求,只希望我们以后能有贵平安幸福的晚年。独觉佛问,你们家里是不是有个孩子?夫妇俩回答说,我们有个儿子,是我们晚年唯一的依靠。独觉佛叫夫妇俩把孩子抱出来,然后独觉佛一下把这孩子扔到前面的湖里。夫妇俩特别气愤,要来打独觉佛。独觉佛告诉他们,你们先别着急,一会就会明白。不久一会,从湖里冒出一股烟,那个孩子出现在烟里,对夫妇俩说,你们应该感恩独觉佛,我就是专门以这种方式来折磨你们的,不让你们过一个安宁幸福的晚年的。现在你们遇见独觉佛,独觉佛善根回向,化解了我们的恩怨,现在我可以走了,你们可以过一个幸福的晚年了。

  大家好好做火施,心里修施舍心,发慈悲心给冤亲债主。很多人都认为,做火施的时候,布施对境肯定是饿鬼道众生。不一定,你身边的这些众生也受益。怎么受益呢?他们有的身体不好来折磨你,有的事业不顺利来折磨你,有的不好好学习来折磨你。你以这种方式来了缘了债,也许他们学习就好了,工作就顺利了,身体就健康了,你们就得到安宁了。这不就是解脱了嘛!所以火施是很重要的。

  年纪大的人没有体力修五十万加行,特别是一百万大礼拜,只念佛号可以往生吗?

  答:我们有净土法门,就是念佛的。但是念佛你要会念。我们在净土班里安排了六加行的课程: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皈依、发菩提心。五十万加行可以不修,但是佛讲的基本道理——暇满难得你要懂,无常观你要有,因果正见、轮回正见你要有。还有皈依和发菩提心。皈依是进入佛门。很多人还没有发自内心的皈依,还没有真正踏进佛门。发菩提心是进大乘妙道。你不入道,怎么能成就?皈依是入门,发菩提心是入道,你要在这个基础上念佛。

  我们修的净土法门里,也有念佛号,也有念阿弥陀佛心咒,这两个都是一样的,愿意念哪个都可以。

  净土班每天念的《极乐愿文》里,有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我们的愿没有发出来。我们说我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但这不是真心实意,因为万缘你没有放下,世间法你没有放下。现在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肯走吗?不可能。

  我们现在顾忌死亡,害怕死亡,这就说明出离心没有发出来,说明你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不是真的。若是你真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见阿弥陀佛,你还能怕死吗?得绝症了,海啸来了,地震来了,都害怕了,其实这都是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往生的,你怕什么呢?你不是盼着往生吗?都是假的。你不是盼着往生,而是躲着往生。

  都怀疑,阿弥陀佛到时候能不能来接引我?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接引你,但是你恐怕你认识不到,恐怕你不能接受,害怕了,跑了。阿弥陀佛到时候以什么方式来接引你,这个是不好说的。若是你业障比较清净,也许以一个清净的形象来接引你。你业障不清净的话,也许以一个不清净的、恐怖的形象来接引你。

  到关键的时候,临终的时候,心里慌了,怕了,那不叫往生。佛死叫涅槃,大德高僧死叫圆寂,我们死应该叫往生。为什么以这些词来形容死亡呢?就是没有恐惧、没有痛苦,安详的死。若是有恐惧,有痛苦的死,不是涅槃,不叫圆寂,不叫往生,叫轮回。

  有的人还有疑问:我没有念阿弥陀佛,我念的是药师佛、莲花生大师,到时候阿弥陀佛能来接我吗?我们还是以我们自己的分别念来衡量佛。佛哪有这么分别的!

  发愿是很重要的,处处都要发愿。你若是没有出离心,这个愿不会发出来的。你留恋这个世界,还要说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到底想留还是想走?你还是没有决定嘛!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假的。

  净土班的课程,有的人说年纪大了,没有文化,学不会,这是找借口。成就是靠信心,不是靠年龄,不是靠文化。不是年轻就可以了,不是有文化就可以了。有文化没有文化,年轻的老的,只要有信心、有决心、能精进的话,都能学到,都能修成。若是没有信心,没有决心,不精进的话,再年轻也不行,文化再高也没有用。

  年龄大不是问题,但若是你没有闻思修,光念阿弥陀佛,恐怕你现在没有这么大的信心,没有这么高的境界。若是有的话也行,心丝毫不动,丝毫不怀疑,能这样一心不乱念佛,也可以。但是恐怕很难。

  现在很多人念佛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了简单,不愿意修那么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行了。就是懒惰。若是修行上达到一定境界了,哪怕念一个字也行。我们有“啊”字的修法,“吽”字的修法,你念一个“啊”字、一个“吽”字也能成就,也能圆满,你看多简单。但是你自己有没有这么高境界,有没有这么大的能力?自己最清楚自己。别人不能衡量你,但是你自己能衡量自己。大家真要好好反省反省自己,拿佛法好好的对照自己,拿佛法来衡量自己。

  解脱是最要的,成就是最要的。解脱是自己的事,成佛是自己的事,不是别人的事。个人业障个人消,个人吃饭个人饱。消业,消的是自己的业障;积福,积累的是自己的善根福德。

  不要总是这样漂浮不定。心定下来,得到人身了,闻到佛法了,有这么好的学佛修行的机缘和条件,自己珍惜,依教奉行,认真地去学修,到时候成就、往生是上师三宝的事,都会给你安排好的。

返回目录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