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其义深远 其语巧妙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其义深远 其语巧妙

 

  学佛要记得,要用虔诚的心,读了之后、听了之后,法要时时在我们的内心,不断地要再去思考,而后法入心,自然就法入行。

  这是我们学佛者,人人应该要有的,前面的经文,大家不知道还记得吗?前面的经文也就是文殊菩萨,引述过去的佛讲法:

  演说正法

  初善、中善、后善

  其义深远

  其语巧妙

  纯一无杂

  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法华经 序品第一》

  前面一直跟大家分享过,佛乃是人天导师,人天导师在人间中,初中后说,全都是其义深远,其语巧妙,这是佛陀他来人间,为众生普施的法。

  现在我们要了解,过去的初善、中善、后善,是适应众生的根机,初善是要畅佛的本怀,所得到的要跟大家赶快分享,却是连天(人)、护法都无法,天龙护法都无法领会到,人间,人间的人有办法体会吗?

  所以佛陀有一段时间,真的是很沮丧,心想为众生来修行,为众生成佛,当然是要为众生说法,众生听不懂,要怎么办?所以当时诸佛菩萨现前,来慰问释迦佛,说众生本来就是这样,既然成佛了,这是千载难逢,要发挥你的本能,能仁,你原来本具定慧,入人群中度化众生。

  所以释迦佛开始思考,用什么方法来入人群,所以就在四十二年间,殷殷善诱,用种种方便教法来观机逗教,适应众生而说法,四十二年后,佛陀开始就要畅他的本怀,回归于他原来,要跟大家所分享的,佛心灵的境界。

  佛来人间的因缘,所以这是第三,后说,在后面所说的法,是正直舍方便,开始要显实相义,所以他有三时说法。

  二乘莫测

  隐实施权

  分别说三

  即说阿含等教

  其义深远

  其言巧妙

  其实初说「华严」,那时候真的是有困难,众生无法体会,这是因为佛陀他自修自证,就是他的心怀,所以要经过很久的时间,才能得到,在这么长久的时间,所修、所得,现在的天龙八部,怎么能够听得懂呢?

  再来人间,

  二乘、三乘,这些圣人也是无法体会,所以这是人天不知,无法了解佛的本怀,因为它其义深远、其语巧妙,这时间只好随他意语,随众生的根机来说法,这叫做巧,巧妙,很巧妙,众生怎么样的心,佛陀就适应他们的心,去转动他们从迷茫、凡夫的心,要转动他牵引入法来。

  所以要用善巧的方法,所以这就是叫做随他意语,众生所需要,他就给他所需要,能够了解,浅显明白。

  随他意语曰「巧」

  藉权显实曰「妙」

  真正要畅演他的本怀,他就要藉重这些众生,很复杂的习气,也是很多的烦恼,常常一句话说,「烦恼即菩提」,在人群芸芸众生中所有的烦恼,不就是佛陀要探讨人间的苦难,所以佛陀已经了解,人间苦难从哪里来?就是从这些众生不同的习气,复杂的烦恼中,所以造成了人间,这么多的困难、苦难,这就是佛陀所要探讨的。

  现在已经了解了,所以佛就随顺众生的病,施用什么样的法药,这是随他意语,也就是佛陀藉重,这么多众生的烦恼,来施展他的智慧,所以叫做「巧妙」。

  三者皆

  正信、正行、正果

  故曰正法

  前面说佛说的正法,要记得,佛所说的正法,不离开初善、中善、后善,不管是初善,当然是佛陀的本怀,这是我们普通的众生,无法一时接受,太深奥了,所以佛陀的慈悲,不舍众生,设种种方便的教法,那叫做中善。

  同样也是正信,要启发众生的正信,众生就是因为一直迷,佛陀的时代,宗教很多,佛陀就是为了要究竟,大家的正信,所以他才要修行,修行的结果,要赶快跟大家分享,当然就是要人人能正信,正信之后还要正行,我们若能正信、正行,才能够正果,真实的结果,那就是回归与佛同等,清净本性,这是我们修行最后的结果。

  但是修行若没有正信,没有正行,要得到这样的正果,那就难了;还是同样在六道中轮转,再回来还是一样,要从头开始,要正信、正行、正果,佛陀来人间不为其他,只为了要来度众生、说正法,引导众生能够正行、正果。

  所以所说的法,不管是初说、中说、后说,法不离开正法,所以法义无上,不管是过去的四十二年间,所说的方便法,也是经过了思考,经过了众生的根机所需要,而且还是一样,要将导引入正信里面,哪怕是方便法,也是同样设法要让他正信,所以法的义是无上,佛陀最高的智慧,所以叫做其义深远。

  法义无上

  故曰「其义深远」

  说法随顺众机

  能令获益

  故曰「其语巧妙」

  说法随顺众生,能令获益,所说的法,其义深远,都是正法,随顺众生的根机,还是不离开正法,所以说的法,虽然是随顺众生的根机,还是令众生获益,所说的利益,就是得正法,入正法、得正果,这就是佛陀所要给众生,最正确的目标,所以叫做,其语巧妙,所说的话,都让众生没有偏差的方向,这真的是非常巧妙。

  再说:

  又说法令一切众生

  转恶为善

  转染为净

  皆为趣于

  究竟无上菩提

  不落二乘

  故曰「纯一无杂」

  佛陀所说的法,就是要使令所有一切众生,转恶为善,我们为什么会恶呢?恶就是我们贪、瞋、痴、我慢,怀疑正法,这种怀疑正法,这就无法,去回头接受真实法。

  现在的人,年轻人贡高我慢、怀疑,不相信过去长辈所走过来的,礼、义、廉、耻的道路,就是因为不相信,所以心就一直污染,这样就会行恶,恶念、恶行就出来,那就是因为心已经染着了,染着到无明了,不相信道德、伦理、礼仪,都不相信了。

  就像这样,佛陀说法就用因缘果报观,一一来牵引,让我们能够了解,贡高我慢,伤害别人,结果也是伤害自己,用等等的方法来说话,所以佛所说的法,无不都是,「转恶为善、转染为净,皆为趣于究竟无上菩提,」我们不要说,这不是很浅的话吗?这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父母,有什么关系?与长辈有什么关系?这与佛法有什么关系?

  这与佛法有很大的关系,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就是完全要来管理,我们的人心一点点的偏向,赶快把他辅导回来,回归我们人人,原来本具的善良本性,我们若能维持这样,就慢慢回归,就究竟无上的菩提,这是我们学佛一定要很了解。

  但是这样的法,「不落二乘,故曰纯一无杂」,不是停滞在二乘,二乘就是声闻、独觉,佛陀虽然是这么说,叫你做善事,对啦,要你不要挂碍,这都是对的。做善事是妙有,不要挂碍是真空,但是那个妙有,你有究竟吗?究竟的妙有,才是真正佛所要说的法,要你不要执着,你是不是到了,那种真空的境界呢?我们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有到这样的程度吗?还没有。

  有的人只是说,我念佛、念佛,光是念佛也是很容易执着,记得吗?有一段时间,师公在这里的时候,你们大家有的时候,如果说到什么,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记得吗?那段时间,是不是也有听到师公,透过师伯说,你们怎么口口声声都阿弥陀佛?这样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同样的道理,虽然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在修行,是不是时时都要挂在嘴上,说这句话呢?所以我们应该念佛要念入心,念得我们有佛的心,佛陀的心,那就是不忍众生苦。

  所以你要去行善,但是行善不执着,菩萨的心,付出无所求,同时感恩,这样的因缘,让我有机会结到这样的好缘。

  甚至菩萨连结到好的缘,他都不执着,他就是付出就对了,这就是妙有,不忍众生苦,是学佛(者)的使命,学佛(者)的本能,这是我们原来的善(性),所以我们应该要纯一无杂,不要执着在,我是这样听,所以我就是这样的执着。

  所以说,佛陀所说法不落二乘,所以现在佛开始要说的法,就是这么纯一无杂,那是佛陀的本怀,所要说的都是无杂,都很清净,法譬如水,很清净的水,要来洗涤众生的污垢、杂念,所以,所说的正法是纯一无杂。

  所有种种方便法

  即皆开示令悟入于

  佛知见之法

  这叫做正法,无不都是要来引导人人,心要很清净,不管你日常生活,对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在付出的,处处都是无所著,纯一无杂,虽然我们在人间不离开方便法,但是内涵的真实法,一定要在我们心里。

  所以,佛陀所开示的法就是令悟入,用藉重种种人间世事,来让众生了解,所以常常说见苦知福,看到苦难,我们就要培养慈悲心。

  这就是我们的内涵,所以请大家,学法,一段一段的经文,我们要不断不断反复去体会,体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才是真正的用心啊!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