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三明具足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三明具足

 

  一性圆明

  本具自然

  净洁无染

  精纯光亮

  我们人人本具佛性,我们人人都有一个一性圆明,很自然,与生俱来就有了,而且净洁无染,这么的精纯光亮,人人身上,都有怀着这一颗宝珠,可惜我们就是不知道,这是人人都有,可惜我都没有拿出来用,用了一层一层无明烦恼,把它覆盖住。

  我们现在知道了,知道,到底在哪里呢?本性啊!本性是长得什么样?本性,一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山河大地很容易改变,不管是人工的改变,或者是四大一不调和,很快就改变了,但是,就是我们的性,明明就是这么的光明、纯真,只是我们用无明,一层一层遮盖住了。

  所以现在我们所用的都是习性,后天的习性,不断地熏习、熏习,熏习到我们现在,习气要改很困难,其实习气回归回来,那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有人说「本性难移」,对我们人人本具的这个本性,当然任何人都不能够移转,那就是一性圆明,是那么的自然,与生俱来就有,任何人都无法转移。

  今生、来生、过去生,我们就是本具自然,圆明的佛性,都是存在,只是我们将这个本性遮盖,所以用着肤浅随着过去、未来,这样的习性,一直熏习。

  所以我们的习气很难改,才会常常对大家说,修行有什么好修的呢?只是修我们的习气,人人若将习气、生活,好好的自我警愓,那就是可以慢慢接近,归回我们这念圆明的佛性,所以说来,不困难,也是很简单,不过也很不简单,因为已经六道轮回无央数劫。

  佛陀成佛是无央数劫,而我们凡夫在这六道轮回,同样也是无央数劫,觉悟者永远自觉,一念迷,那就是长期这样在迷,这就是「觉」与「迷」,只是在一线之差别。

  显明佛德

  导迷至觉

  三德圆满

  十号具足

  佛他是永远都是这样,从过去,长久以来已经成佛了,所以,显明佛德,这个德本来就是很明显了,所以他可以「导迷至觉」,已经觉悟的觉者,成佛,就是把佛德显明出来,让大家知道,你与我不同,只是差在这里而已,你有、他有、我也有,我已经把这个觉,本来自觉的本性显明。

  常常又跟大家说,现相成佛,现八相来成佛,这也就是现一个事,让大家契理。

  所以人、事,人间就要用这种事相,来引导人人接近这个道理,所以这叫做显明;本来就具足光明的本性,大家都有,只是遮盖住了,所以佛要成佛,他本来就成了,为什么又要说成佛,本来就是本具佛性,只是现相成佛,要显出佛德,就是要经过这样这样的修行,有了解了这个道理,真正入心,显在外面,这叫做「德相」。

  所以,「显明佛德,导迷至觉」,八相成道,只不过是用人事形象,来引导大家,让我们可以从迷中觉悟,所以三德圆满、十号具足。

  佛与佛之间,他就有「十号具足」,「十号」就是:

  佛之十号:

  如来、应供、

  正遍知、明行足

  善逝、世间解、

  无上士、调御丈夫、

  天人师、佛世尊

  这叫做「十号」。

  「十号」也是十德,要能够应供,他因为德行具足,过去生不断地来来回回在人间,用不同的因缘,不同的形象,在这个生生世世,不断都在度化众生,所以已经累劫以来,不断在修行,不断自觉度他,不断在人群中,这就是佛,他所以能够成就,那就是万德圆具,因为时间很长、很久了,无央数劫,所付出的、所度化的,无法算计,所以他每一生、世,都是德圆满,所以「万」是表示,无量无数的意思。

  应供:

  万德圆具

  应受人天九法界

  等觉菩萨以下

  之供养

  所以万德完具,所有的德都很圆满具足,有这个德,九法界,我们常说十法界,四圣、六凡,这个我们都能了解吗?

  十法界

  四圣:

  佛、菩萨、

  缘觉、声闻

  六凡:

  天、人、

  地狱、恶鬼、

  畜生、阿修罗

  这叫做六凡,所以佛陀既然万德圆满,所以应堪得受人间九法界供养,「供养」的意思,就是从心灵的恭敬、尊重,这种的供养,有物质的供养、有敬的供养,有行的供养。

  过去就跟大家分享过,物质的供养,就是现在大家拜佛,香、花、水果,表达我在供佛,其实香、花、水果摆上去,就要周围干干净净,所以寺庙都要有香灯,把佛堂整理得很干净,这也就是「物质的供养」。

  再来恭敬、礼拜,每天早上,大家不就是这么恭敬礼拜吗?这叫做「敬的恭养」,最重要的是「行的恭养」,行的供养,佛陀怎么教法,我们要怎么恭敬、受持,看每次佛陀讲经之后,皆大欢喜,作礼而去,这就是皆大欢喜,听了之后很欢喜,而且可以了解,了解之后就是要身体力行,这种的礼敬。

  供养有三

  物质的供养

  敬的供养

  行的供养

  所以,供养有这三种,不只是物质有形的供养,是从内心那分恭敬、尊重,内心的恭敬、尊重,别人看不到,就是要身体力行,去做佛陀想要做的事情,佛陀为一大事因缘来人间,说法引度众生,我们可以了解多少,我们可以做多少,我们赶快将这个法,也分散给大家,让人人同样可以闻法受持,身体力行,这才是真正的供养,这叫做,行的供养;行动修行的供养。

  再来叫做「正遍知」,佛陀是宇宙的大觉者,没有事情不知道,所以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正遍知。

  正遍知:

  无上正等正觉

  所觉悟的,不是我们凡夫用口头上说,佛陀已经正遍知了,到底知道什么呢?很多很多,佛陀他所了解的法是大宇宙,大宇宙那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现在在这个地球上,才是在小千世界,其中的千分之一,一个太阳系而已,所以我们在这千分之一,太阳系的乾坤里。到底我们能够知道多少呢?就算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让你透彻了解,但是我们也只不过,这么小的范围,与佛对三千大千世界,看,这么广大的道理,那么高、那么深,这种正遍知的觉悟,这不是我们凡夫能够体会的。

  我们凡夫就是懵懵懂懂,生命短暂才几十年的时间,到底我们能够了解多少呢?却是我们很有幸,能够遇到佛法,我们若能够信,建立我们的信,相信佛陀所说法,所以佛陀的觉悟是正遍知。无上正等正觉,那种的觉悟实在是很辽阔。

  所以我们必定要用心,去相信佛陀所说法,再来就是明行足,即三明具足;三明,什么叫做三明?

  明行足:即三明具足

  一、 宿世智明

  二、 生死智明

  三、 漏尽智明

  我们凡夫随业来,随业去,到底我们过去生,造的是什么业呢?我们为什么选择在这里,这对父母,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一生中如何生活过来?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人?为什么会这样等等?到底是为什么?懵懵懂懂,不知道,这就是缺少了「宿命通」。

  佛陀从过去无央数劫,他在哪一生、哪一世,种什么因,结什么缘,这样的因缘来人间,就是会遇果报等等,佛陀都很清楚。

  我们对这一生到底怎么来,尤其我们要怎么去,这生死,我们也不知道,如何来出生,如何死,什么时候会死都不知道,所以叫做「无常」。

  佛陀只好跟我们说无常,真的,若要说宿世,六道,我们都是在这六道中轮回,佛陀就跟我们说:「你怎么样才能生在天道,十善,你要行十善就生在天道,如何才能来人间呢?五戒,人人要持五戒,那就是在人道,不失人身。」

  十善无法具足,五戒无法受持,再接下来就是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就这样一直去了,所以说「宿世智明」,这是佛陀他有这种智慧,我们凡夫就是差那么多啊!

  所以我们要起恭敬心,我们要信受奉行,刚才说「供养」,对佛陀,我们要虔诚敬供,身体力行,我们好好接受佛陀,如何教育我们,十善、五戒,还可以超越十善、五戒,那就是付出无所求,这种就是心无挂碍,这种无挂碍的心,叫做「漏尽智明。

  「漏」,我们就是烦恼,明明佛法这么好,我们已经听到了,听进去我们又漏掉了,这就是凡夫,所以我们必定要「漏尽」,就是烦恼都要去除。

  涤心垢,将心灵的垢秽洗涤,让它干干净净,让我们心中无烦恼,法入心,就住在心中,这样叫做「漏尽智明」,这叫做三明。

  三明具足

  能了然于

  自他一切夙世因缘

  究竟解脱于

  一切有漏之法

  而证一切无漏之果

  各位菩萨,佛陀是十德圆满,甚至他的德是很显明,要来度我们,引导我们,真正走入正确觉悟之道,显明他的德,我们要好好相信,相信佛陀,我们才能受他接引,随着他所指导的方向走去,这样我们才能脱迷至悟,这是我们应该要有的,所以「三德圆满、十号具足」,这是我们这几天,人人要用心体会,所以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