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六十二讲 前行备忘录-十圆满观修方法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六十二讲 前行备忘录-十圆满观修方法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六十二讲 2013年1月28日
【原文】
继上一座之后,接下来观修十圆满,单单拥有闲暇也无济于事,要修行妙法必须具备自己方面顺缘齐全的五种圆满以及他方面顺缘齐全的五种圆满。对我们来说,自圆满和他圆满的前三个条件都已俱全,这实在值得高兴。对于后面的两个条件还要谨慎加以观察,想方设法使它完备。修十圆满的时候也依然是分成入座和座间,观察、安住轮番而修。
——《前行备忘录》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论义。论义乃大圆满龙钦心滴共与不共前行,由吾等殊胜上师无谬口传所著之备忘录。论义分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分为六个科判: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暇满难得引导”。
暇满难得引导分二:闻法的方式和所宣之法之次第。闻法方式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内容为所宣之法次第——暇满难得引导。
暇满难得引导分四:第一、思维本性闲暇;第二、思维特法圆满;第三、思维难得之喻;第四、思维数目差别。思维本性闲暇和思维特法圆满已宣讲完毕,并附带性地宣讲了无垢光尊者于《如意宝藏论》中之密意——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普贤上师言教》中相关法义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内容为《前行备忘录》对十圆满之注解。
请大家翻开《前行备忘录》,今天继续宣讲。
《前行备忘录》如是所宣:
继上一座之后,接下来观修十圆满,单单拥有闲暇也无济于事,要修行妙法必须具备自己方面顺缘齐全的五种圆满以及他方面顺缘齐全的五种圆满。对我们来说,自圆满和他圆满的前三个条件都已俱全,这实在值得高兴。对于后面的两个条件还要谨慎加以观察,想方设法使它完备。修十圆满的时候也依然是分成入座和座间,观察、安住轮番而修。
《普贤上师言教》中详细讲解十圆满,此处是简略讲解十圆满。《普贤上师言教》为根本颂,《前行备忘录》为其注解,讲解如何实修打坐之要点。
仅仅拥有八闲暇无济于事,若修持一个清净正法和妙法,必须要具足自己方面的五种圆满和他方面的五种圆满,即必须同时具足五自圆满和五他圆满。
如果五自圆满和五他圆满的前三个条件齐全,应该是值得高兴之事,也应生起欢喜心。对于后两个条件(五自圆满之意乐圆满和信心圆满,五他圆满之自入圣教、师已摄受)很难断定是否具足,有时也很难具足。比如今天具足后两个圆满,但是明天可能不具足;或者入座的时候具足后两个圆满,出座的时候很难具足。因此应时时详细地谨慎反观自相续。如果不具足后两者圆满,应精进修行方便法门,令自己具足后两个条件。
之前我也强调并教诫大家:五自圆满偈颂为:“为人根足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五他圆满偈颂为:“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希望大家能够背诵这两段偈颂,并时时以偈颂反观自相续是否具足十种圆满。
比如说五种自圆满中前三者——为人、根足和生中土,谨慎观察后得知自己具足此三个条件,应生起欢喜心。五种自圆满中的后两个条件为业际无倒和信佛法。应反观自己:业际有没有颠倒?信心有没有圆满?这两个条件很难具足。比如说今天具足此两种圆满,但是很难断定明天仍然具足。如果不具足此两种圆满,应以精进修行方便令自己具足。因此应时时反观自相续是否具足后两种圆满。
详细观修五自圆满之方法
五自圆满的前三个条件中的“第一、所依圆满”,即得到所依人身。在座大众已经具足此所依人身,因此应该生起欢喜心。
第二、环境圆满:即生到佛法中土(只要具足四位及四位以上的比丘,就可以称之为佛法中土)。虽然亚青不是印度金刚座之地界中土,但是现今亚青不仅仅有四位以上比丘,而是有上万的比丘和沙弥,因此亚青是佛法中土。现今大家已经处于佛法中土,也应该生起欢喜心。
第三、根德圆满:即诸根具足。现今大众都具足耳根、眼根、鼻根、舌根等诸根,因此应生起欢喜心。
至此,已经具足五自圆满之前三个条件,应该是值得高兴之事,也应该生起欢喜心。
对于五自圆满后两个条件——意乐圆满(业际无颠倒)和信心圆满(具足信心),也应加以谨慎详细观察。比如说业际无颠倒是很难具足的。同样对上师和佛法的信心是否圆满?是否具足信心圆满?只有通过详细反观自相续才能明了自己是否具足此两种圆满。
尤其应谨慎观察业际是否颠倒。比如说有些出家男众或者出家女众还俗,此是否称之为业际颠倒?此为业际颠倒。但是业际颠倒主要指的是什么?这个“业”指的是心。比如说昨天具足善心,但今天不具足;或者昨天具足菩提心,但今天不具足;或者昨天具足出离心,今天不具足……此就称之为业际颠倒。如果不具足意乐圆满,应祈祷上师三宝赐予加持,同时以四厌离心之方便精进修行,令自己具足意乐圆满。
接着反观自己是否具足信心圆满,信心有没有颠倒。比如说昨天对上师三宝或佛法有信心,但今天就没有信心。此称之为信心颠倒、信心退转。若具有信心颠倒或信心退转之过患,应以方便法精进修持加以对治;如果自己无法对治此等过患,应祈祷上师三宝赐予加持,同时思维上师三宝和佛法的功德,以这样的方便加以对治,令自己具足信心圆满。
总之,当自己具足五种自圆满前三个条件,应该值得高兴和欢喜;同时对于后两个条件,也应时时加以谨慎、详细观察。如果不具足,应以正知正念摄持,以方便法令自己具足。不仅早晨应该反观自相续是否具足五自圆满,下午也应观察;不仅入座之时应观察,出座之时也应观察。因此应昼夜六时时时加以详细观察。
详细观修五他圆满之方法
五种他圆满偈颂为:“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大家都应该背下来了吧。
五他圆满之一为:如来出世。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在印度金刚座出世;五他圆满之二为:佛已说法。佛陀不仅已宣法,而且三转*轮;五种他圆满之三为:佛法住世。虽然佛陀已经宣法,但是佛的教法期有时间限制。现今处于教法期结尾之时,教法期尚未圆满。因此现今具足此三种他圆满,应该生起欢喜心。
五种他圆满之四为:自入圣教。虽然现今佛已出世、佛已宣法,且教法住世,但自己未入圣教也没有意义。因此应反观自相续:是否自入圣教。
比如说有人认为参加法会或是很多人集中在一起闻法就是“自入圣教”,这样是无法替代自入圣教。比如说今天我在这里宣讲佛法,在座的大众在此听法。是不是到这里听法就代表自入圣教了呢?此并非是自入圣教。今天到这里闻法,听闻以后将上师所宣之法铭记于心,并且如理实修和奉行,令自相续有所改变,这样才能称之为自入圣教。否则仅仅今天到这个法场里听听法、看看上师宣讲什么法……这样无法称之为自入圣教。因此应谨慎、详细观察自己是否具足自入圣教之他圆满。
接着要详细观察五种他圆满之五——师已摄受如果未被上师或善知识慈悲摄受,自入圣教意义不是很大。因此应时时观察自己是否被上师或善知识慈悲摄受。
比如说仅仅今天到这里闻法或者接受灌顶,但上师不知道你的修行状况,此等无法称之为慈悲摄受。得到上师的慈悲摄受一定要在上师的意中而修持,因此自己应详细观察自己有没有放在上师的意中?有没有被上师慈悲摄受?汉族弟子在此方面欠缺很大。比如说被上师慈悲摄受,没有高兴之情;没有被上师慈悲摄受,也没有伤心之感。汉族弟子根本没有详细观察自己是否被上师慈悲摄受。
喇嘛仁波切大恩者住世期间,在金刚舞法会的莲花极乐坝之上经常对万众弟子如是所宣:“我的金刚弟子、我的心子、我的爱子们,如同我的心脏般的爱子们……”喇嘛仁波切经常这样慈悲摄受弟子。喇嘛仁波切对弟子这样的爱称并非仅仅口中宣讲,而是以大慈悲心摄受弟子。所以不管以后你们依止任何上师,都要观察上师的意中是否有你。如果上师的意中没有你,仅仅闻法是无法替代上师的慈悲摄受。这一点非常关要。
但是很多汉族弟子认为跟很多的人一起听上师宣法就可以了。并非说这样是很差的行为,但是这样无法替代上师的大悲摄受。如果令上师悦意,自己的身语意要供养给上师;同样也要把自己的财物受用或者善根供养给上师,尤其自己的身语意与正法不相违,向上师呈报自己的修行,或者以法供养的方式令上师悦意,这样奉行就是把自己放在上师的意中,也应该如是奉行。否则坐在那里闻法的话,无法做到将自己放入上师的意中或者心中。因此应时时详细观察:自己有没有被上师放在心中?自己有没有被放在上师的意中?如果没有的话,应以方便法精进修行而得到上师的慈悲摄受。
比如说上师今天把你放在心中,但明天会放弃你。为什么会这样呢?当你的身语意与正法相违、或者与上师的教言相违,就会出现今天慈悲摄受、明天可能放弃你的显现。故应时常反观自己的身语意有没有令上师悦意?如果身语意令上师不悦意的话,自然要断除这样非法之行为。因此时时观察自己的身语意,身语意所做应与正法相应,一定要令上师悦意。此为非常关要之处。
因此具足五他圆满之前三个条件时,应该生起欢喜心;然后详细观察五他圆满之后两个条件,如果不具足此两者,应以方便法令其具足。
观修五他圆满也要分为入座和座间,同样分为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而修。尤其对于初学者,必须座与座间分清而修。如果没有区分入座和座间而修,则所修清净法无法趋入正道。
打坐之时,应具足身要、语要,意要为转变动机抉择发心;然后祈祷上师、之后前行、正行和结行回向,并结合观察修和安住修轮番交替而修。打坐之时必须要具足要点而修行,无念无思坐在那里并非是打坐,不要这样理解。
打坐之时的观察修指的是:比如我刚才宣讲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之时,你们听闻并随文思义的话,此就称之为观察修。这样观察修以后,自然会出现一种想安住的寂止状态,此时不应继续观察修,不思好坏贤劣种种念头而自然安住。如果此时能够安住的话,应尽力安住。
比如若要驯服一匹野马,刚开始很难驯服,野马会东奔西跳、东跑西跑。这时候应该骑到这匹野马背上,然后驾驭它往东或往西,这样驯服野马的话,这匹马会慢慢因劳累而停下来不再奔跑,此时再也不用驯服野马。如同此比喻般,我们的心刚开始会东想西想,或者想过去或现在的事情,或者被贪嗔痴所缚,此时很难调伏。此时应思维四厌离心之观察修,反复观察和思维,这颗心就会如同驯马般,能够安住于寂止之上。此时不应该继续观察和思维,也不思好坏贤劣种种念头而安住,此就称之为是安住修。
安住修之时,有时候可以不思好坏贤劣念头而安住;有时候可以祈祷上师,当热泪盈眶、汗毛竖立地祈祷上师之时,所思所想唯有上师而安住,此也称之为安住修。
观察修和安住修轮番交替而修非常关要,大家要认识这一要点。不允许仅仅安住修,也不允许仅仅观察修;有些弟子认为自己在安住中仍有意识,也是不正确的。现今从四厌离心开始,观察修和安住修轮番交替而修非常关要,应该如是实修。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明天继续宣讲暂生缘八无暇。之前在《普贤上师言教》中详细宣讲此等法义,明天继续宣讲《前行备忘录》中相关法义。
此等法义在《普贤上师言教》和《前行备忘录》中的词句本身非常简明、通俗易懂,原本不需要这样详细讲解,但是好像很多汉族弟子不是很熟悉此等法义。因此宣讲一次你们不懂,我就宣讲第二次;宣讲两次你们不懂,我再宣讲第三次;宣讲三次不懂,我再宣讲第四次……反复详细宣讲此等法义的原因,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如理实践、如理实修。
同样你们具有欲求解脱修法之心,如理实修能够消除修道上很多障碍,这也是详细宣讲此等法义的原因所在。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六十三讲 前行备忘录-暂生缘八无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