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杰年巴仁波切:关于灌顶,上师崇拜与供养
桑杰年巴仁波切:关于灌顶,上师崇拜与供养
问:您是否认为在金刚乘的世界里,人们会对一些上师强烈崇拜特别是那些拥有「神奇」力量的上师们而不是佛法本身?
答:是的,因为他们期待通过加持会有神奇而迅速的转变,他们认为加持就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特别是在台湾。他们会说我在股票市场里出现些了一些问题,然后第二天有位非常有名的上师,你就跑去见他,你希望一切都能马上发生转变,可惜结果却没有奏效,然后你觉得很沮丧,你开始指责这个那个,这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在西藏也是。
我现在已经47岁了,在30岁以前我一直都在隆德寺成长,我见过许许多多人,藏族人,他们来见你,想从你这里获得加持,他们的请求从来不会是:你能向我解释一下皈依的涵义吗?你能给予我们关于菩提心方面的教授吗?或是你能给予我们这样或那样的开示吗?从来没有。
他们通常会说我病了,你能加持我吗?或者我家里有鬼,你能不能给我一些东西把鬼赶出去?或是最近生意不太好,我准备明天去别处做生意,你能加持我吗?让我赚许多钱,然后我会回来给你些报酬。所以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所在,必须要改变这种情况。
现在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因为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仁波切和喇嘛们也变质了。他们认为,好吧,这些人很容易对付,一切都是为了钱。如果你有问题,那好,你可以做这个法事,你可以持诵这个咒语,或修持这个仪轨、那个仪轨,你可以给我些费用,然后我会帮你做些事。
所以,这种关系同时在毁坏彼此,毫无价值。「毁坏彼此」的意思是,你可以看到在台湾或香港有许许多多仁波切和喇嘛们,但是在西方国家却很少,因为在西方国家,他们认为教学才有价值。我付你钱,你必须完成你的工作——教学,如果你不懂任何教学,那就请你回家去吧,谁在乎。我不在意你是否是仁波切,或是喇嘛,我在意的是你的智慧。如果你想要帮助我,你有信心可以带我走上正确的方向,那好,你可以过来并住下,我会邀请你,否则的话,别来浪费我的钱和我的精力,这是种非常直接的关系。所以在西方国家,仁波切很少,喇嘛很少,上师也很少。这是显而易见的,不是吗?
所以对我来说,需要改变这种状况。我去过台湾很多次,那里的人总是要求灌顶、力量和加持,所以需要一些改变,例如建造学校,让人们能够在其中学习各种课题,这是需要改变的一件事。
问:「灌顶(empowerment)」有何涵义?
答:「empowerment」不是一个正确翻译的英文术语,目前我正在同一些翻译家讨论此事,我并不满意这样的翻法,在梵文中我们称之为「Abhişeka」,藏文里叫「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主题。
在金刚乘教法中有四种不同的修行方式,第一种称为事部,第二种是行部,第三种是瑜伽部,第四种是无上瑜伽部,这是梵文术语。这些金刚乘的修行方法,一定是要试你自身的能力而定,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你无法去做这些修行。但是我们并不会排斥你,我们会接受你,但建议你从比较低阶的修行开始。例如第一阶段你必须吃素,在进大殿前要先沐浴,要保持的非常干净,意思是你必须谨慎的对待自己的仪态,会有许多戒律和规定,因为你还不成熟,然后再到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瑜伽部。
在瑜伽部的修行中,在金刚乘的修行里,有些日子你要吃肉,要喝酒,所以很难通过吃素,还是吃肉或喝酒来判断一个修行者,这些只是外在的表象,但是内在你运用这些来增长自己的修行。成熟的行者意味着你可以将一切带入到修行之中,修行的觉受会成倍增长,然后不断的通过这些来提升自己的理解与智慧,但是只有很少部分人可以。可是现在的问题是人们缺乏智慧,却去模仿这种行为。所以你会看到,有些人说:我是一个金刚乘修行者,我就可以吃肉,可以喝酒,这是很糟糕的现象,尤其是不该在公众场合做这种行为,只有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才可以。
「灌顶」需要很多过程,所以在之前的灌顶中我说这不是灌顶,我申明了这点,这只是一种加持,和本尊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不是灌顶。如果我说是灌顶,那就会产生很多困扰。我们必须做许多讨论,给你许多信心,教授许多内容,给予许多练习和研究,只有当你进入本尊的坛城,我们称之为净土,这就是坛城,你必须理解如何将外在空间和内在坛城融合在一起,如果你有这样的理解力,才有资格获得灌顶。
问:您是否认为接受灌顶的人需要具备一些特别的条件?
答:当然,灌顶不是为了大众,当然不是这样。灌顶是针对那些已经进入金刚乘,并依照上师的指导修行不错的人,上师会告诉行者现在是接受这个灌顶的时间了。是要直到老师允许方可接受灌顶,而不是你自己想要接受。一点办法也没有。但是现在却……,所以我们只能称之为加持。
还有,现在有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就是你接受了上师的灌顶,然后你要准备一个红包,这一点很有意思。其实很久以前,在历史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特别是在萨迦派传承里,为什么你要给上师供养,钱或财物?因为你很尊重这位上师,而你自己有修行,在修行上达到一定程度,你觉得非常快乐,发现世俗的事物是毫无价值的。如果这些东西有用的话,我把它们供养给上师,因为上师你可以让它们变得有有意义,而我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潜质。上师你可以把这些财物用在更合适的地方,所以我供养你,你能给予我如此有价值的灌顶,这是一种佛法上的联系,非常有意思的双方。但是现在却变得很勉强,如果我不供养的话,上师可能会不高兴,他一直在看我的钱包(玩笑)。
——摘录自桑杰年巴仁波切于2010年6月在香港接受KWPI采访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