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十一)~A 一、七宝经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0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十一)~A 一、七宝经

 

  漫说《中阿含》(十一)

  (卷十一)

  《中阿含经》卷十一共有五经,分别是:《七宝经》《三十二相经》、《牛粪喻经》、《四洲经》以及《频鞞娑逻王迎佛经》。

  一、七宝经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佛陀告诉诸比丘:转轮王出世时,会有七宝出现于世间;而如来出世时,也有七种宝——七觉支之宝出于世间。

  我们在佛经中,时常会见到有关转轮圣王的记载。在有关释迦佛降生之际时,当时有一位享有较高地位的占星师(或称为相卜师)曾经对释迦佛的未来作过两种预测:如果居家继承王位,将来成为转轮圣王;如果出家,就会成就无上佛道。据说转轮圣王拥有七宝(轮、象、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长寿、无疾病、容貌出色、宝藏丰富),统一须弥四洲,以正法御世,其国土丰饶,人民和乐。有关转轮圣王的解释很多,我在这里就不再多加发挥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参阅一下日本学者木村泰贤著的《原始佛教思想论》(欧阳瀚存译)一书。依我们个的观点看,若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无论是佛陀,还是佛陀以前所流传一些有关转轮圣王的传说,这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认为只要是转轮圣王一出世,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出现天下一统的整合局面。佛陀在原有传说的基础上,将转轮圣王的功能扩大化了,使其内涵更加丰富。我们从这里可以隐约地看出,佛陀对于那时的世间还是有一种看法的,就是佛教对于国家治理一种理想态度。而且,有关转轮圣王的传说之所以在古印度得以盛行,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民对于四分五裂的众多诸侯了,所表达出的一种渴望统一、祈盼和平的共同心愿。对于这一点,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意我的观点。

  这部经中主要讲的是两种七宝——佛教中对“三”、“七”、“九”这些数字很有好感,我们时常会看到诸如“三宝”、“三乘”、“七宝如来”、“过去七佛”、 “打佛七”、“九品莲花”等字眼,但是诸如“二”、“四”、“六”、“八”这些数字却并不常见,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现象。第一种七宝,则是转轮圣王的“七宝”;而第二种七宝,则是如来出世时所出现于世间的“七宝”。下面简略分析一下这两种“七宝”。

  1、转轮王的“七宝”。它们分别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以及主兵臣宝。关于这些七宝,我在《长阿含经》第十八卷的《世记经·转轮圣王品》中描述得非常详细。此处略加解说。

  (1)轮宝:谓转轮圣王出世,于十五日的月满之时,沐浴香汤上高殿,与婇女共相娱乐,其时金轮宝忽现在前,轮有千辐,光色具足,天匠所造。轮径丈四,王召四兵礼此金轮宝,随所愿求向东,轮宝即向东转,转轮王率四兵随之,金轮宝前有四神引导,轮宝止时王驾亦止。时东、南、西、北方诸小国王见大王至,皆捧珍宝以示归顺。

  (2)象宝:是指六牙白象,清旦乘之周行四海,食时得还。

  (3)马宝:指绀青色有象力的骏马,这种马能飞行,与象宝同为转轮王的乘驾。

  (4)珠宝:指宝珠,有光明照王宫内,夜中置于高幢上,光照一由旬,城中人民皆起作务,以为白昼。

  (5)女宝:又称玉女宝,主要是指各种美女,她们皆颜色从容,面貌端正,冬则身温,夏则身凉,举身毛孔出旃檀香,口出优钵罗花香,言语柔软,举动安详。

  (6)居士宝:又称主藏宝、主藏大臣宝,指宝藏自然财富无量,地中伏藏有有主与无主;若有主则拥护之,无主则取之供王用。

  (7)主兵臣宝:亦称典兵宝:指智谋雄猛英略独决的掌兵大将。《大宝积经》对此所作的描述是:“转轮圣王生种姓家,七宝则现。何谓为七?……七曰主兵大将军,御四域兵,如是大圣、菩萨大士,以七宝现于世时,自然道宝现于世间。”

  2、如来出世时的“七宝”。佛陀此处所指的七宝,就是趋向菩提道的七种修习法门,即七觉支。它们分别是:念觉支、择法觉支宝、精进觉支宝、喜觉支、息觉支、定觉支以及舍觉支。所谓“觉支”,是指在觉悟之前的各个分支,或者说是觉悟之前的各种修行道路。在三十七菩提分法的七种修行道品中,七觉支被认为是最高层次的修行法,这主要与禅定有关。在原始经典中,先修数息观,次修四念处观,再修七觉支,则可证得“有明”与解脱。

  (1) 念觉支:念指忆念,即修诸道法时,能觉了、能忆念而令定慧均等,不昏沉浮动。

  (2)择法觉支:择即拣择、选择,以智慧观察诸法时,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虚伪之法。

  (3)精进觉支:精即不杂,进谓无间,即对于所修法,努力精进不懈,抛弃无益的苦行,而于真正法中,专心一意,无有间歇。

  (4)喜觉支:喜即欢喜,心契悟于真法而得欢喜时,能觉了此法是否从颠倒法生,因此而住于真正的法喜。

  (5)息觉支:亦称除觉支、轻安觉支,除谓断除,即断除诸见、烦恼时,能觉了、能除弃虚伪法,并增长真正的善根。

  (6)定觉支:定即禅定,即发禅定时,能觉了诸禅不生烦恼妄想。

  (7)舍觉支:舍是舍离,即舍离所见与所念着之境时,能觉了且永不追忆虚伪不实之法。

  在罗列了两种七宝的大体内容之后,我们需要作更深一层的思考。我的问题是,佛陀在这部《七宝经》之中,为什么要将转轮圣王的七宝与如来的修行七觉支宝共同列出来,用意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对此,我个人的观点是:

  首先,从两种七宝所处的环境中,轮王的七宝用于治理国家与社会,如果哪位国王拥有了这七种宝物,那么就会所向披靡,就会把所有国家都统一起来,而且社会民风淳朴,民众一心向善,人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而佛法中的七觉之呢?它运用于修行之中,对于趋向正道的修行,有着莫大的功用。甚至可以这么讲,它们是个人修行的最高修行法门。

  其次,从所处的层次上讲,转轮王的七宝是世间法,而七觉支是出世间法。轮王的七宝作为一种最具和谐的国家治理模式,在世间法中,它所处的是所有国家行政事务管理中的最高层次,没有任何一种社会管理模式能与之相媲美。而佛法中的七觉支,则是各种修行法门的最高法门,如果能用心修习七觉支,便可成就解脱之道。

  最后,如果将二者作一番对比,那么各自的殊胜便可立竿见影。作为一种世间法,轮王的七宝虽然殊胜,但是它是一种生灭法,它是无有恒常的。当因缘聚合的时候,这七种宝也会坏空,最终会灰飞烟灭,因此可将之视为一种有为法,从本质上讲,它只能说相对殊胜,或者说并不殊胜。而佛法中的七觉之呢?它是一种出世间法,它是一种修行中的无为法,它是一种恒常法(相对而言),如果成就道业,就会证得不生不灭的恒定不动的如如状态,因而它是绝对的,最高殊胜的。更进一步说,我们甚至无法将轮王的七宝与佛法中的七觉支宝相提并论,这也是悉达多太子,毅然放弃世间的轮王七宝而出家成就七觉支宝的根本原因。从这部《七宝经》之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察出佛陀将二宝进行对比的真正用意。这种用意可以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世间诸宝,怎比佛法之宝?——当然,这些都是我的一家之言,至于是否到位,尚待检验。(2009.02.28, 界 定 于南海普陀山)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