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十一)~C 三、四洲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十一)~C 三、四洲经
三、四洲经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阿难、诸比丘
经中大意:此经主要阐述贪欲的害处,世人往往是欲壑难填,而知足少欲者,则是少之又少。佛陀自述其前生为顶生王,而作为转轮王时,统领四洲,更随其意念而入于三十三天的法堂,和天帝释各坐半座。然而意还不足,欲驱帝释天,而夺其半座打好作为天人之王。此念刚发,就堕下界,就失去其如意足神通而命终。这都是由于欲望无穷,不知足所导致。
这部《四洲经》,它的中心思想不是讲四大洲如何如何殊胜,而是讲佛陀过去世曾为顶生王时的一些经历,其核心是讲欲望的害处,以及非份之念(贪念)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故事的开头与其他经典也大致相仿。有一位比丘——也就是佛陀的侍者阿难——从禅定进行思维,便产生了这样的一个念头:“世人甚少少能于欲有满足意,少有厌患于欲而命终者。世人于欲有满足意,厌患于欲而命终者,为甚难得”。这段就是经文的主题,它的意思是说,世间之人只有绝少一部分人会感到满足;而那些对欲望产生厌恶并且将其视作一种病患者,则更加稀少。绝大多数人,就是临死之前,也是欲念重重,始终是无法割舍下心中的贪欲。
阿难从禅定中出来后,就把自己所生起的这个念头,向佛陀作了汇报。佛陀听后很是赞同,说“阿难!你说得很对,实际情形就正如你所说。”佛陀说到此,就向阿难提起了自己的过去世的一些情形。
在古印度的太古时期,有一位转轮圣王,他的名号叫顶生王,人称顶生王。这位国王很是聪明智慧,作为一位世所罕见的转轮圣王,他拥有四种军队,而成就七宝。凡是转轮圣王所该拥有的一切,他都具足了。后来,随着他在位时间的增长,他的威信也遍布整个南瞻部洲,因此整个大洲的诸小国王和臣民都来归顺于他,最后整个南瞻部洲都归属他的英明领导。到这个时候,可以说他是要什么有什么,真正达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经中记述他曾经动过一个求财的念头,结果他的宫中“雨宝七日,积至于膝”——天上落下的珠宝如下雨一样,最后宫殿里的珠宝堆得跟小山似的,以至于连国王在宫中走路都会被珠宝羁绊。
按理说,这位顶生大王的福报可以说抵达极致,但是他却动起了念头:我有如此的神通,有如此大的福德,有如此高的威望,如果仅仅统率一个南瞻部洲,实在是太屈才了。按照我的实际福报与能力,其他三个洲——西年贺洲、东胜身洲、北俱卢洲,都应该归我管辖才是。于是他带领着他的四军,前呼后拥,依次把其他三个洲都降伏了。至此,他就是閰浮提等四大部洲的总舵主了,他为此得意洋洋了好长一段时间。
可是当他陶醉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不满意现状了。怎么办呢?他就把主意打到了三十三天之上。大家都知道,三十三天是帝释天的地盘,在那里一切都由天帝释说了算。但是这位顶生王却不顾这些,他认为自己的福德与威望,不能说在天帝释之上,起码也能够平分秋色吧!于是他就跟他的臣子们说:“我复曾从古人闻之,有天名曰三十三天,我今欲往见三十三天。”于是这位顶生大王,就“即以如意足乘虚而往,及四种军,向日光去”。
那么帝释天的主殿在哪里呢?经中说它位于须弥山的南边,其形犹如一块“大云”,此为三十三天“正法之堂”,平时天帝释就带着臣子们在这里办公,处理公务。这位顶生王自信心很高,于是就大踏步地迈入法堂,朝着坐在正中央的天帝释揖了一下手。天帝释见到顶生王来了,对他是礼遇有加,“天帝释便与顶生王半座令坐”,就是把自己正中央的御座分出一半来,请顶生王坐下。我们想想,从古至今,我们几时见过,有哪个国家的皇帝对如此礼遇远道而来的国王?可是天帝释做到了,他的意思是想让顶生王与他共治天廷。这位顶生王倒也毫不谦让,甚至连象征性地辞让都没有,让一屁股坐在了天帝释让出的另一半御座上。此时,顶生王与天帝释几乎是无有差别,经中说“光光无异,色色无异,形形无异,威仪礼节及其衣服亦无有异”。但是他们之间难道一点差别都没有吗?不是的,“唯眼眴异”——就是眼睛转动的地方有些差异。这里的“眴”,就是看人的样子。那么,二者看人的样子究竟有什么不太一样呢?根据我个人的揣测,就是天帝释的眼神是一种泰然自若,心澄若水;而此时的顶生王呢?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大约就是自满自得,甚至是不可一世的那种神情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胡乱猜测,未必正确。
此时的顶生王,可谓是位极天尊,他已经与天帝释平起平坐,又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在三十三天呆得时间稍久,这位顶生王又开始打起如意小算盘起来了。他就动了这样一个念头:“我今宁可驱帝释去,夺取半座,作天人王,由己自在”。看来,天上的“半座”是远远不能满足项生王了,他得坐满座,他要当三十三天上的唯一老大。项生王的这个念头,使我想起了宋太祖赵匡胤,这位开国皇帝有一句名言,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最后把李后主给毒死了,他当了大宋天下的唯一皇帝。这位顶生王也是这样,天帝释让半座给他,已经是仁义至极,可是顶生王却不安本份,竟动起了把天帝释赶走的贪念来。结果他的如意算盘打成功了吗?绝对不可能成功!经中记载说,“彼顶生王适发此念,不觉已下在閰浮洲”,刚刚动了个贪念,立马就被贬到南瞻部洲了,而且从原来的统辖四洲,变成一洲了。更要命的是,他的神通没有了,而且还患上了莫名其妙的重病。从此他是一病不起,日薄西山一日不如一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臣子们都叫到病榻前,作最后的嘱咐。他说,我之所以落得今天这个下场,都归咎于他自己的不知足。得了南瞻部洲后,不知满足,就打起了其他三洲的主意;当四大洲均在他的一统领导后,他又开始打起了三十三天的主意;当天帝释让半座给他的时候,他却一心想把天帝释赶下台,自己一心独大。实际上,当个南瞻部洲的转轮圣王,就已经不错了嘛,可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知足,最后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何苦来着?最终归结为一句话,叫做“意不满足而命终”。佛陀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深有感慨,他随口而说颂曰:
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
若有得金积,犹如大雪山;一一无有足,慧者作是念。
得天妙五欲,不以此五乐;断爱不著欲,等正觉弟子。
以上这十二句颂所述道理很浅显,我就不再一一解释了。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现在,让我们反省一下,这句被我们当作口头禅时常挂在嘴边教训信众们的两句话,各位法师,末学斗胆问一句:您做到了吗?您真的做到了吗? (界定 2009年2月28日,于南海普陀山)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