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B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8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B

 

  906经名叫“法相坏经”,所谓昔日制戒多,比丘却很愿意学习;如今制戒少,然而大家却不乐意修学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可能会说是人心不古,或者说道德滑坡甚至沦丧——针对一些染色馒头的问题,很多评论都指责现如今道德已经沉沦不堪。然而这些都是些头痛医脚的无病呻吟。迦叶尊者有一次在鹿子母讲堂请教佛陀:“世尊!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戒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迦叶尊者是佛陀上座弟子中可谓德高望重,佛陀对他十分信任与器重,并将俗家之子罗睺罗托付给迦叶尊者。在《杂阿含经》第四十一卷记载,尊者尝久住舍卫国阿练若床坐处,须发长生,著弊纳衣来诣祇园。大众见师之衣服粗陋,无有仪容,而生轻慢之心。尔时,佛知诸比丘之心念,遂告师言:“善来迦叶,于此半座。”时诸比丘心生恐怖,悉知尊者的大德大力。而此时比丘僧团似乎也存在着道德滑坡、戒律松弛的现象,故而迦叶尊者在佛面前发此慨叹,大有世风日下的感喟。

  佛陀对迦叶尊者深以为然:“如是,迦叶!命浊、烦恼烛、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我们常讲“五浊恶世”,五浊就是指上面所说的“命浊、烦恼烛、劫浊、众生浊、见浊”,在《妙法莲华经》、《阿弥陀经》中,我们都可以见到有关五浊恶世的表述;而在本经中,我们见到佛陀将佛法大体上佛法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像法与末法——此五浊似乎成为末法时期社会现象的代名词。关于五浊的大意,一为劫浊,是指时节污浊而灾害频起,衣食等资具皆衰损;二为烦恼浊,指众生起贪嗔等烦恼;三为众生浊,指众生受小身、劣弱之果;四为命浊,是指众生短命;五为见浊,是指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使人不修善道。《法华经·方便品》:“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而佛陀在此亦同样谈到此五浊出现的种种征兆:“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

  如果按照佛陀的这些表述,我们似乎可以将正法的时期可以大大向上推进。学教界曾认为正法为五百年,而事实上佛陀住世期间,正法已经遭到了某种程度的破坏,这种破坏的典型表现,便是正法的灭失与像法的产生。具体可以用禁戒条目的多少来衡量。比如说在正法时期,戒少而持者多,而且大家都很主动积极,都很乐意持守;但是到了像法出现的时候,戒条是越来越多,可是能持且弥久且的人却越来越少,大家都被动消极而持。在佛陀住世晚期,部分比丘甚至还认为戒条束缚手脚,属于不得已而为之,视持戒为苦差事。所谓像法,即是从表相上很难区分真假(即真宝与伪宝之别),大家很容易受到迷惑;而伪宝得取很容易,造价成本极低,因此大家都愿意去持伪宝而不欲花精力去求取真宝。如此一来伪宝充斥市场,真宝在万般无奈的情形下,只得黯然离场。从法理上讲,“如来正法不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可是一旦遇到伪法像法,正法就难以立足了,“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此则没”。

  在谈到正法灭失沉没的原因时,佛陀谈到了五种因缘:第一,于佛不恭敬,“若比丘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已,然复依猗(轻安、宁静)而住”。第二,于法不恭敬;第三,于学不恭敬;第四,不能随顺教;第五,对行梵行之人心口皆不赞叹供养。符合此五种标准,便是正法开始走下坡路的显著表现。

  在这里佛陀是从佛教自身的种种现象去分析正法退失、戒律松驰的关键原由。诚然,从现今的观点来看待正法缺失,可能还会找出若干的观点与立场。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赘述。(4.27.)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