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闻法起信乐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闻法起信乐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时日过得很快。时间必定要用心好好把握,用了它,时时佛法就是用于我们的生活。若不用心,时间也是一样过,佛法就是停留在那里。所以,我们要时时警惕,时时用心。

  我们前面已经在经文中就够体会,《法华经》是佛陀内心所保护着,唯一要向众生宣说的教法,那就是一乘法。没有什么三乘。三乘法,是因为众生的根机不整齐,多数的人能够了解到无常的道理,知道六道轮回是苦,但是对自己也能成佛,这个信心还不很够。所以佛陀就是用小乘、中乘,其实他的内心所怀、护着的,那就是一乘大法。

  从《法华经》法会成就开始,不只是人间的四众弟子,就是天与人、十方菩萨,全都聚会于灵鹫山。佛陀今天所要说的,是过去所还未说过的,是甚深无量微妙大法。大家开始很想要听了,佛陀却开始说:此法实在不是普通人能够信受,此法可能还是不要说比较好。

  不过,舍利弗开始就代替大家来请佛。但是,佛陀向着舍利弗说:『止!止!』『好了,到此为止,不要再说。此法虽然是真正甚深微妙的大法,恐怕现在这些人还无法接受,还是不要说好了。』

  舍利弗的智慧,他就是锲而不舍,请佛一定要说。佛陀就是一直:『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必当惊疑。』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这是舍利弗代替大家要来请佛,非常恳切请佛来说。因为,佛陀担心大家无法接受,听到后,可能心不是起怀疑就是起毁谤,这种惊疑的心态。

  但是舍利弗还是向佛说:这里这么多人,敬信的人比较多,不能相信的人数应该是很少。所以舍利弗说『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为什么呢?我一再来恳请佛陀说法,因为这大会之上还有很多,『无数百千万阿僧祇众生』,这就是表示人很多,多数都是相信佛所说的法。

  因为这些人这么多,无量数阿僧祇,这么多的众生。其实舍利弗的含意不只是指当场法会上的人,舍利弗更是为未来,就是现在的我们——未来的众生,而请法。

  佛陀二千多年前那时候说,能够延续到未来、未来无量数劫,长时间的众生所需要的。所以舍利弗说『无量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这些众生从过去生不断地在亲近诸佛,有时候是与释迦佛修行的时代同世,同世修行,所以叫做『曾见诸佛』。

  这些人过去曾听过了诸佛说法,也与释迦佛未成佛前结过很深的缘,所以这些人应该『诸根猛利』。同样都有在听法,虽然人人还未到达成佛的境界,还未能找出内心的清净本性,不过有此因缘不断地闻法。直至现在,佛成佛了,灵山会上大家来聚会,这些人应该都是『诸根猛利』,智慧很清楚了,所以『智慧明了』。

  『闻佛所说』,现在听佛说法,能直接说出了佛陀内心所保护的一乘甚深之法,相信他们大家听了应该也都能恭敬、相信。这是舍利弗向佛陀恳请,代替大家来说情。很贴佛陀的心。

  假使佛陀若说:好了,不必再说了。舍利弗就不再问了,如此这个大会不就散了?这不是佛陀的本意。佛陀他来人间就是为一大事因缘,就是为讲此部经而来人间,为了要教菩萨法,所以他才开三乘权教方便法。为何因缘成熟了,在此时佛陀不断地赞叹法的微妙,等到大家已经提起了很想听,反而此时佛陀说要停止?倘若这样就停止,这就不是畅佛本怀了。

  佛陀他对舍利弗很信任,舍利弗最了解佛陀的心意,所以佛陀称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所说的智慧第一,是舍利弗最能体会佛陀之意。这个话是否要说到此停止呢?或者是后面还有最重要的事情还未畅说?这唯有舍利弗能了解。舍利弗就是了解,才会代替大家一再一再地请法。佛陀也很相信舍利弗请法是锲而不舍,他很相信,佛陀才会『止!止!』,三次不断地三请三止。这就是师徒心的默契,非常贴心。

  所以说,『日光不为无目者而隐,佛法岂为痴盲者而默。』

  ⊙日光不为无目者而隐,佛法岂为痴盲者而默。

  不能如此。因为这么多人盼望着。佛陀一大事因缘就是要传此法,一乘大法。佛陀绝对不会为了在座还有少数不敬信一乘大法的人,就真的不说,就停下来,不可能。

  所以说,『日光不为无目者而隐』。太阳出来了,不会因为他眼睛看不见,太阳就不出来,绝对不会如此。佛陀也不会为了少数人不了解,不敬信大法,他就停止法而不说。所以说,『佛法岂为痴盲者而默』。佛法也不能因为少数人愚痴,他无法去了解、体会佛陀的心意大法,这样就不说,也不可能。所以,这就是佛陀继续下去,还是要说的法。

  这是前面佛与舍利弗的对答。看到这段文,会很羡慕佛陀,他的身边有如此贴心的弟子,那么了解佛陀心意的舍利弗。否则,世间如此复杂,凡事都如此求而得,如此不是太过草率吗?所以,应该要让他知道此法是很宝贵,人人若想听法,心理就要有准备,准备出这分的信,那分的信心一定要有。这『信』是很重要。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叫做真珠鬘。这位真珠鬘是出生于一位很有钱的长者的家庭,她出生时,很奇怪,就是额头上好像一颗珍珠,会发亮的珍珠。更加奇怪的,自从这个女孩子出生后,家庭的珠宝自然涌出。

  父母很疼惜这女儿,乖巧、聪明、伶俐,长得很漂亮,又很善良。若是看到贫困之人,她就将她的珠宝不断不断地布施给贫困之人。

  到了十七、八岁时,另外一位长者家里有一儿子,非常英俊的青少年,学问很好,也是很善良。就这样,这两个家庭就结为亲家。

  这对年轻的夫妻有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信仰佛法,同时乐善好施。二个人相约着,保持干净的身与心,身心清净找机会出家。

  这二个家庭也是信仰佛法的家庭,所以欢喜成就这对年轻的夫妻,一起到佛前去皈依,同时发愿出家,二个人都剃度了。大家看了很羡慕,怎么能有这么好的人生呢?出生在富有的家庭,修行是如此顺利,随心所欲。大家感觉这因缘是如何呢?佛陀开始就说出了这个因缘。

  就是说,在过去贤劫的时代,有一尊佛叫做迦叶佛。迦叶佛到波罗奈国时,在波罗奈国有一位年轻人名叫阿沙罗,他不是很有钱,却是他很信仰佛法。他拜见了迦叶佛时,看到迦叶佛的庄严,了解迦叶佛佛法的微妙,他觉得一个人听到、少数人听到很可惜,发一个愿要举行一个『无遮法会』,想要让更多人来接触佛法。所以他就要去劝募,募很多人的心,募很多人来信仰,同时让大家共同来出钱,来举办这么大的『无遮大会』。

  『无遮大会』就是请佛来受供养,同时佛陀向无数大众来说法。当他在劝募人人成就『无遮大会』时,有一位妇女听到了,内心就起了信乐,很相信迦叶佛的法微妙,而且也随喜。古代印度的有钱人,女人的装扮会用珍珠披在额头上,她就随手将额头上的这颗珍珠取下来,价值很高,就让这位阿沙罗。这阿沙罗拿到这颗珍珠,就赶紧去办『无遮大会』。

  女人回到家中,先生看到,『妳额头上那颗珍珠呢?』她就将在街上看到、听到,欢喜,随喜将这颗珍珠捐出去。这位妇女的先生听到,很欢喜,不只是没有责骂她,同时赞叹她、随喜她,同时也发愿:『有这样的佛出现于人间,我很愿意去听佛说法,甚至我要发愿,生生世世能听闻佛法,因缘成熟能够随佛出家。』二个人同时都尚未听到佛法就已信仰佛法,所以二人同时发这样的愿。

  所以说来,信,信法是如此丰富的因缘。这对夫妻在迦叶佛的时代,一直到现在释迦佛这个时代,已经因缘成熟。这对年轻的夫妻是贤劫以前,迦叶佛时代那对夫妻。

  总而言之,这种随喜也是功德,这种要扩大人人能来了解佛法,这也是一种修行难得的功德。总之,我们学佛、听法,必定要时时起欢喜心、信仰心,而且要相信佛陀所说法。一切就是要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