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三十)~B 二、福田经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0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三十)~B 二、福田经

 

  二、福田经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给孤独居士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给孤独居士:在世间里,有二种福田的人,所谓学人与无学人。学人有十八类,无学人有九种。

  对于“福田”二字,其实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我们到寺院里去敬香礼佛,大殿里的功德箱上面,一般都会写上“随喜乐助,广种福田”两行字。“随喜”就是随自己喜欢,想乐助就乐助,不想乐助就不乐助,没有人强迫你,全随自己的个人意愿。当然,“随喜”二字还有另一层深意,就是即使自己没有乐助(比如说囊中羞涩),当见到人家往功德箱里“乐助”,而你心生欢喜,由衷赞叹,这同样是有着很大的功德。那么“乐助”的好处有何体现呢?就是“广种福田”,就好像你把钞票变成了优良种子,然后你再把种子散在能生发福德、智慧与资粮的田地上,期待你的将是巨大的丰收喜悦。因此佛教将布施、供养行为,形容为“种福田”。

  我们可以想像,作为舍卫国有名的富商,须达长者对布施之行,可谓不遗余力。凡是孤寡、残疾等社会弱势群体,他都会倾心倾力去扶佑。人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便赠予须达“给孤独”的雅誉,算是对他广行善举的一个充分肯定。

  须达长者不仅十分同情于弱势群体,而对于佛陀和出家比丘的布施供养,更是积极踊跃。在他的心里,他把对出家人的供养与布施,视作最好的种福田机会。但是,世间究竟有哪些人值得供养,可以视作种福田之人呢?这个问题萦绕在须达长者的脑海里,久久不能释怀。于是,他当面向佛陀请教了这个问题:“世尊!世中为有几福田人?”

  世尊将世间之人划为两大类,一类为“学人”(即“有学人”),可细分为十八种;一类为“无学人”,可划分为九种。所谓“有学人”,就是指在学佛修道过程中,尚未得到最高境地之人,仍需要继续向上修学;所谓“无学人”, 是指解脱一切烦恼,证尽智、无生智,更无可学的阿罗汉果称为无学。

  十八种有学人:

  信行、法行、信解脱、见到、身证、家家、一种、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

  九种无学人:

  思法、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不退、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

  下面将对十八种有学人和九种无学人,进行简要的阐释:

  (一)十八种有学人

  1、信行——即随信行,是指见道位的行人,乃依根机的利钝而分为随信行与随法行。随信行是钝根,是入于见道之前的加行位,须信他人的言教,而随其教,而行之故。

  2、法行——即随法行,是利根者,自思如法而行。此乃在于前的加行位时,自我披见经典等,而随其教法而行之故,有如是之名。

  3、信解脱——是在初果以下的修道位,又依根的利钝,而分为信解与见至二种,信解脱是钝根,是前述随信行位的人,而入于修道位的。

  4、见到——又称见至,属利根,是前述随法行位人入于修道位的。此乃依自己的智慧,而得至证见法理,故名。

  5、身证——为不还果的圣者,修得灭尽定。灭尽定为无心定,其寂静乃如涅槃之故,所有解脱定障者,即能入得,故得此者,为不还果中最为利根的人。

  6、家家——一来向中证极果之圣者也。此有二种:一三生家家,断欲惑三品,既灭四生,犹余六品,即三生者。二二生家家,断欲惑四品,既灭五生,犹余五品,即二生者。此圣者三生或二生,由家转生于家,证极果,入涅槃,故称家家。

  7、一种——亦称一间,不还向的圣者,具足缘断惑、缘成根、缘受生三缘的话,就名叫做一间,或一种的圣者(缘断惑是断欲界修惑的七八品者;缘成根就是断惑而成就无漏根者;缘受生就是再于欲界受生一次,此一生为小的一生,是限受于人,或天的一生)。

  8、向须陀洹——“向”为趣向于预流果(初果)的人,是由凡夫而积其修行,顺次经过七加行(三贤四善根)的次第而证的。

  9、得须陀洹——就是指已证须陀洹果,为初果。

  10、向斯陀含——趋向于斯陀含果位(二果)。

  11、得斯陀含——已证得斯陀含果。

  12、向阿那含——趋向于阿那含果(三果)。

  13、得阿那含——已证得阿那含果位。

  14、中般涅槃——在于欲界与色界二趣中间而般涅槃,故名。不还果的圣者,在于欲界死后,于色界之中有身,而起圣道,断余惑而般涅槃。

  15、生般涅槃——生色界后不久,能起圣道,断余惑而般涅槃者。此为修道而具有勤修与速进的二道故,生后不久就能般涅槃。

  16、行般涅槃——生色界后,长时修加行,依于多功用,而断余惑取般涅槃。

  17、无行般涅槃——生色界后,长久懈于加行,不多积功用,这样的经久后,而断除余惑,而般涅槃。

  18、上流色究竟——即上流般涅槃。此类圣者先往生低阶色界天,然后再到色究竟天(阿迦腻吒天,色界之顶)后,才能证入解脱涅槃的第四果。

  (二)九种无学人

  1、思法——虽然得阿罗汉果,但怕所得的会退失,故恒思自害,早入涅槃。

  2、升进法——即堪达法,其性堪能,善能练根修行,早速得达不动种性。

  3、不动法——不动即为不倾动,为利根,能断尽一切烦恼,是尽智之后,起无生智者。

  4、退法——虽得阿罗汉果,但仅遇疾病等阵缘,即会忽然再起修惑,而退失其所得,而为三果、二果、初果,如不遇障缘就不会退失,故不是决定会退失,是可能之义。

  5、不退法——不退即不退失,也就是不会退失其所得的功德,为利根。

  6、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退。对于所得的法,不令退失,而常防护。此法的经文乃兼解说,防护就不会退失;若懈怠而不防护的话,就有退失之虞。

  7、实住法——为安住法,所谓离强胜的退绿与优胜的加行,而安住于自位,也就是如无特胜的退缘,就不退;若无特胜的加行,则不会转优实住的种性。

  8、慧解脱——依无漏的慧力,而将障慧的烦恼障除离,可说就是了断慧障的烦恼,于慧得自在之义。

  9、俱解脱——得灭尽定。“俱”是指“禅定力”与“解脱慧”两者兼具。北传佛教的看法是,具初禅(含初禅)以上定力的解脱者;北传的看法是,具第四禅(含第四禅)以上定力的解脱者。

  在上面的九种无学人当中,提到了“思法”、“升进法”、“不动法”、“退法”等无学人,这似乎在表达一个比较有趣的观点,即证得阿罗汉果位,也不是百分之百地保险。一不留神,也有退失功德之忧——这倒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我想有关“罗汉是否会退失”的问题,与此也或许也有一定的关联。在今后的系列文章中,我会对这个问题继续给予足够的关注。

  佛陀将二种福田人具说之后,而说颂曰:

  世中学无学,可尊可奉敬。

  彼能正其身,口意亦复然。

  居士是良田,施彼得大福。(2009.06.24)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