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一)~B (六)父母苦劝(七)与王相会(八)为王说法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一)~B (六)父母苦劝(七)与王相会(八)为王说法
(六)父母苦劝
话说离别十年的儿子返乡探亲,身为父母的自然是喜不自禁。除了心情舒畅之外,给儿子准备好吃好穿的,自然是情理中事。此时惒罗的父母,还是一心希望儿子能够回心转意,舍戒还俗,回到家中来继承家业。尤其是惒罗的母亲,立即吩咐下人,将属于她的所有钱财全部搬到庭院的中央,堆积成小山一样。她对儿子说:“惒罗,这里的钱财只是你母亲的;若加上你父亲的那一份,可以说我们家的财产甚至抵得上半个国库。只要你舍戒还俗,这些钱都是你的,你想怎么支配它们,我们决不干涉。怎么样,惒罗?”
惒罗自然是丝毫不为眼前的财物动摇道心。
母亲继续说:“惒罗啊,你为什么非要出家不可呢?其实在家学佛修道,也是样可以成就的嘛!再说你现在已出家十年,你已经经历过了,何必一条道跑到黑呢?”
惒罗对其母亲说:“母亲,能允许我说两句吗?”
惒母说:“好啊,你有什么想法,还是说出来好,让我们好好听听。”
没曾想惒罗语出惊人:“当作新布囊,用盛满钱,以车载之,至恒伽江,泻著深处。何以者何?因此钱故,令人忧苦、愁戚、啼哭,不得快乐。”惒罗的意思是说,还是准备一些口袋吧,把这些钱全部装到口袋里去,然后用车运到恒河边上,将这些钱全部丢到河里去。为什么要这么干,因为这些钱财,全是害人的东西,必须要丢弃掉!
惒罗父母一听,知道用钱来招唤儿子回心转意,那是断断不成功的。怎么办呢?他们想到了惒罗未出家前的两位媳妇——这招或者见效。
于是惒罗昔日的两位媳妇,在婆母的精心安排下,先用璎珞严饰其身,然后来后惒罗跟前,一人抱住惒罗的一只腿,哭哭啼啼:“不审贤郎有何天女胜于我者,而令贤郎舍我为彼修梵行耶?”
惒罗对自己昔日的二位妻子说:“诸妹!当知我不为天女故修于梵行,所为修梵行者,彼义已得,佛教所作今已成办。”意思是说我出家修行,并不是去修梵行上生天界获得天女,而是修行无上的真谛。我现在都成就阿罗汉道业了,岂会在意天女?
如此一来,惒罗的父母着实没招了。当他们听说儿子已经成就阿罗汉果位了,心里自然是深感慰藉。此时,他们再也没有要求儿子再舍戒还俗,而是各自沐浴后,坐在儿子跟前,听儿子给他们宣讲佛法。听闻之后,觉得儿子讲得非常有道理。
惒罗在为父母讲完佛法之后,便施展了神通,“以如意足乘虚而去”。到哪去了呢,到村外的树林中静坐修行去了。
(七)与王相会
话说拘楼国的国王,名叫拘牢婆王,当他听说本国巨商之子惒罗随佛出家修道,并已证得阿罗汉的果位,现如今正返乡探亲时,他对此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在打听到惒罗的住止之处后,便开始择日,准备亲自前往拜会这位了不起的阿罗汉尊者。
拘牢婆王(下面简称“拘王”)在吉日良辰之时,带领着少位几位文武大臣,轻装简从,快马加鞭,不一时便来到树林之中。拘王下马后,见到惒罗尊者端坐于地,其容姿安详,遍体光明,自然是赞叹有加。
待宾主落座后,自然是寒暄几句。拘王此行的重要目的,就要弄明白惒罗尊者为什么要弃家而去修道,他对这个问题始终是不解其解,今天他要当着惒罗的面,一一过问清楚。
拘王问惒罗道:“你为何要出家修道呢?是否因为家道衰微,才出此下策吗?如果家中没钱,你尽管开口,我可以白送给你啊!”
惒罗答道:“大王!今以不净请我,非清净请。”意思是说,大王你不要拿那些庸俗的东西来讨扰我。
拘王听后,问道:“既然如此,那么请教一下,何为清净之请?”
惒罗答道:“大王,应如是语:惒罗!我国人民安隐快乐,无恐怖、无斗诤,亦无棘刺、无苦使役,米谷丰饶,乞食易得。惒罗住我国中,我当护如法。大王!如是以净请我,非以不净。”
拘王听后,连连说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
接下来,拘王谈了他对出家人的看法。在他的思想观念中,什么样的人才去选择出家修道呢?就是种衰,即病衰、老衰、财衰、亲衰。
1、老衰——就是年岁很大了,甚至到了行将就木的岁数时候选择出家。因为此时这种人在世间已经无所作为了,只能去出家修道。
2、病衰——就是说一个人罹病长久,其疾患乃极为沉重、痛苦异常。在这种情况下,他剃发去出家学道。
3、财衰——像那些贫穷无力之人,入不敷出,甚至连肚子都填不饱,为了活命,他就出家为僧。
4、亲衰——就是家里的亲人都死得差不多了,举止无亲,自己成了孤独鳏寡之人,无依无靠。在此情况下,他就出家,以比丘为亲人,而了此余生。
我们千万不要笑话拘王的这种观点,实际上他的这种观点,在拘搂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除了四衰以外的人(即那些实在是走投无路的人),绝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出家。我们从这里就可以深深地体会到,难怪惒罗的父母极力反对惒罗出家呢!在他的父母看来,出家为僧,是一件十分丢人的事情。持这种观点的,不光是惒罗的父母,连他的亲戚、朋友、邻里,直至政府官员、大臣国王,甚至连信佛的居士,都普遍坚持这种观点,就是除了四衰之外,年纪轻轻地选择出家,肯定不正常,或者说有着别的问题存在。
如果将四衰里所描述的情形与惒罗本人一对照,就会出现意外。比如说,惒罗年龄正值青年,血气方刚,无有“老衰”;他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哪来“病衰”?惒罗家庭富足,生活安逸,衣食无忧,当然不存在“财衰”;惒罗六亲眷属俱全,家中老老少少,加起来竟有百十来人口,何来“亲衰”?那么,惒罗为什么选择了出家这条路呢?
(八)为王说法
惒罗为了解答拘王的迷惑,于是列举了佛陀所教导的“四事”。此“四事”为:
1、此世无护,无可依恃;
2、此世一切趣向老法;
3、此世非常(无有恒常),要当舍去;
4、此世无满,无有厌足,为爱走使。
拘王听后,深感不解,他对惒罗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观点。然而惒罗尊者一一为其解迷:
第一,大王身患风(湿)病,风病发时,生苦极重。当疾病发作的时候,无论是儿孙大臣,还是全体将士、后宫嫔妃……皆不能替您代受诸苦。因此,“此世无护,无可依恃”,岂是虚妄之言?
第二,大王如今已年届八旬,无论是精气神还是手脚灵敏度,都无法和二、三十岁的时候相比。我们都曾经年轻过,但是我们都无一例外地都要向着衰老的方向缓步走去。这个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变更,故说“此世一切趣向老法”。
第三,大王如今是国库丰盈,珍宝无数。然大王你百年之后,这些财宝会随你而去吗?永远不会,有道是“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说得就是这个理。当因缘聚足的时候,这些金银财宝,无不归于坏灭之中,而无以流传千秋万代。再说未来之事,谁能说得准?倘子孙不孝,祖业国业岂可持守善终?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说:“此世无常,要当舍去。”
第四,所谓“此世无满,无有厌足,为爱走使”,是说在此世间之中,我们都没有一个满足的尽头,人心都是贪得无厌,都是为了自己的一己贪爱而鞍前马后,劳顿终生。比如说,对于那些比你富足之国时,你必会前往征讨,伺机夺取对方的疆土、财产和人民。那么什么是个头呢?可以说没有尽头,因为人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骑着骡子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当真的作了王侯之后,下一步便是念想着龙椅龙座了;等龙袍加身的时候,又开始寻思着长生不老、王位传至二世、三世用至千世万世。如此看来,我们岂不厌足的时候?
最后,惒罗对拘王说:“大王,我就是看穿了此世间‘四事’,故而剃除须发,著袈裟衣,由此至信而舍家,做一个无家室牵累的出家比丘。现如今,我已看穿一切,我已证得真理,我已弃舍一切!”
拘牢婆王听后,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界定,2009年6月30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