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四乘指归颂讲记 第二课
益西彭措堪布:四乘指归颂讲记 第二课
甲二、指示能归之法乘 分二:一、劝请法众圆满受学;二、教示四乘道行果德。
乙一、劝请法众圆满受学
普于成量大师教,深心欲学四眷属,
慈切教诲略禀白,当善谛听持心中。
“成量大师教”,“成量”是指,佛已经彻证了法界,如所有性和尽所有性都是自心中的事,了了明知,对于一切众生的根性意乐,以及如何引导还归法界的法道无不彻知彻见。由于世尊彻见了真如和缘起,因此,他所指示的实相以及缘起的法乘没有丝毫错误。特别就引导有情成佛来说,他知道众生从最初步一直到彻底还归法界之间,整个过程中的修行法则,所指示的完全是一条还归法界的正道,因此叫做“成量”,也就是他已经成了正量。
“大师”,“师”的意思是示人正道者,他是一个为你开示安乐正道的人。“大”是无上的意思,当年印度有各种外道的老师,内道里也有声闻、缘觉、菩萨等各类老师,在这一切师里面,无上的导师就是佛世尊,所以称为“大师”。佛确实是大师,以他彻证法界的缘故,完全照见了万法,对于从最初一直到最终的各种法道无不彻知彻见。其他的师,比如邪师只是误人子弟,把人引到邪道里,其余的正师也没有圆满具足利他的功德,只能做部分地引导。而这里是指,能够从初步一直引到最终彻底成佛,而且能传授大小、显密、权实等一切法乘的最圆满的导师。
“教”,是指无上至言。整个的一大法藏,都是在教导众生如何还归法界。就像《法华经》所说,佛来这个世间的本怀,是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佛的知见,就是上面礼敬的所要归入的本元。导师彻见了本元,并且知道众生都具有这种如来智慧,为了引导众生归入本元,而施设了各种教法,所以说,一切的佛法,无论是权说还是实说,都是引导一个众生还归法界的妙道,其中任何一种佛语,都能让众生得到现前、究竟的利乐,都能使学者消除过失,而显发功德,都是在指示修行还归的法则,这就叫做圣教。
“普”是圆满的意思,它的内涵怎么从心里发出来呢?就是你要知道,小、大、密所含摄的一切佛的妙法,可以完全摄在一个补特伽罗成佛之道的正体和支分当中,而一个凡夫要想升华而成佛,就必须圆具一切小、大、密所摄的功德,而且只有完成了下下,才能到达上上,所以必须从外到内到密逐步地进行。以这个缘故,自己就会了解,我必须圆满地受学小、大、密三乘法教,这叫做“普”。
“深心欲学”,包括了信和欲的内涵。主要是对于佛生了信心,知道他已经彻证法界,这种证量不可思议,一切都毫无垢染,所以,他就是无上的导师,所指示的道完全正确无误。像这样,对于佛是成量大师、佛的法教是指示成佛的正道生了胜解,就会深心欲学,这就是皈依的誓愿。
“四眷属”,上师的金刚句很深,从内、外各方面都可以解释。从“外”来说,指当年围绕在上师身边,以上师为主尊的四部眷属,包括了藏族居士、藏族觉姆、汉僧和藏族喇嘛。这是四种代表,意思是业比较重的话,就要修净业乘;烦恼比较重,就要修灭惑乘;魔障比较重,要修降魔乘;这些都很薄弱,就直接修习普贤乘。但这只是就总体而言。
我们把它归到内在来解释,就是指自己心中有四种眷属。如果现在自己内心的业很重,那就是自己心中的居士。这样就要想,我该怎么净除业障呢?成量大师——佛完全知道因果的法则,并且开示了应如何净业。只有他能够无误地为我传授净业的方便,而且非常圆满。他知道怎么从粗到细,一层层地把业给净除掉,所说的法完全符合缘起,丝毫不差。像这样,如果你对这个生了胜解信,那你就有很深的心想学佛的法教。因为自己心里有一种业很重的相,就成为跟随导师学净业乘的眷属。
这里“欲学”的意思是,我非常想学到净业乘所讲的业果、四谛或者无漏道。学到了业果,就知道怎么样净掉恶业;学到了四谛,就知道怎样净掉顺生死的业;学到了无漏道,又知道怎么净掉一切的业,这就有了欲学的内涵。“深心”是指,你心里非常清楚,大师佛完全是量,再找不到更好的师父了,所以有非常深的心想跟随他来学。有了这种心态后,我们就要学《百业经》《贤愚经》等的妙法,进而也会学佛的四谛法教等等。
如果内心的烦恼很重,那就成了一个跟随导师学习灭惑乘的眷属。谁能指导我止息烦恼呢?唯有大师佛,他完全清楚,暂时以什么方便能使烦恼得到止息,究竟怎么从根灭除,所传授的灭惑之道完全堪为正量。因为他是一个极其圆满的量,没有丝毫错误,那当然我非常想学大师佛教授的息灭烦恼的妙道。这也是由于对于佛、法的胜解,而发起了皈依,进而发起了很深的心,想要按照佛的法教来修学。这就是我们心中的藏族觉姆。
过去我常说,这叫“一切师中无上师,一切教中最胜教”。当你真正起了信心,那时自然会发誓:我一定要圆满地受学成量大师的各种内涵极其清净、圆满的法教。我心上有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应的妙道。把它大致分成四种,就是我们围绕着主尊,想要还归法界,但自己心里有业重、烦恼重、魔重的情况。现在跟随大师的法教,按照佛所指示的道而如实地修学,就能逐渐地脱离、消除自己的过失,内在的功德就会逐渐显发出来,最终在业、惑、魔轻薄的时候,就能跟无上的果乘相应了。
又看到自身上有很多魔障,会起各种的烦恼魔、天魔、蕴魔等,这就是内在的汉僧。那么谁能够给我指示降伏诸魔的妙道呢?只有成量大师佛。因为佛彻见了魔的生起机制,以及应以什么方便来止息它,所以在佛的显密教法里都有降魔的法。而我对于佛的法教有非常大的信解,有一种坚定不可夺的胜解,所以非常有信心,非常想学到大师的降魔教,这就成了跟随导师深心欲学降魔乘的眷属。
修持这些法乘已经见效了之后,我们的心就逐步地在升华,业、惑、魔都得到了调伏,这时,对于成量大师所指授的本来的实相,就有非常深的心想要修学。也就是说,你那时会对于佛有极深的信心,对于跟本师佛无二无别的上师有极深的信心,这就成了跟随导师学普贤乘的眷属。对此,成量大师的教是怎么讲的呢?那就是,上师已经彻证了法界,法界如何他就如何。而且对于具有大信心、大恭敬的弟子,能够以证量直接加持,使得弟子顿时见到本面,这样我当然有非常深的心想要学。这时候成量大师佛的教法就作直接的指授,它成为果位的方便,直接传心。弟子领到了上师的恩德,也就见到了本来面目,这就是我们内在深心欲学的藏族喇嘛。
所以,“四眷属”可以在外面说,也可以在里面说。但不管怎样,眷属是围绕着主尊导师的,所以你不能离开依止,一定要从外到内到密作依止,一直不离开。因为他是彻证法界的真佛,已经完全彻证真理,而且能够开示还归的法道,他的教授没有任何错缪,并且次第完整,能够以最快、最直捷的方式,让你彻底地回归法界,也就是本元。这样就知道,为什么上师一开始在了知本面境中礼,这也是对我们作一个宣告。那我们作为眷属,就要一心依止彻证本元的导师佛,进而依止诸佛总集的上师,这样一心、深心地去学,就是极其圆满的事。
要知道,“普”表示极其圆满,“大师”指无上的导师,这就表明并不是一种片面性的皈依、修学。现在很多人没有圆满的皈依,或者是学到一点外道教法,像是入了一些邪门左道,学了一种修仙之道,或者身体稍有一点感觉,得一点世间定等,就迷失在里面了,这些都是不具皈依。有的人即使入了内道,但由于并不知道小、大、密合一的这种最直捷、最圆满的成佛实证的体系,导致一直以一种很片面的眼光,只看到佛法里的一小部分,虽然也是尽其一生在佛法里学,但也不算是非常幸运。
我们如今已经遇到了成量大师圆满的法教,包括小、大、密的一切内涵,所以,无论今生修证的情况如何,你心中一定要有这个“普”字。也就是发誓要圆具一切小、大、密三乘的功德。无论是小乘的业果、出离心、皈依、别解脱戒等,还是大乘显教波罗蜜多乘的世俗菩提心、六度、二无我慧,包括密乘的果位方便,这一切都要在我心中圆具。这样你心里就有了“普”字,也就成了这里说的圆满受学的法器了。
不仅如此,这里的“深心欲学”也有很深的意义。这又有内、外两层解释,我们都应该最终归到自己心内,来受学这种完整的小、大、密合一的佛道,这样就成了极其幸运的人。要知道,这里的内涵极其圆满,次第又如此完整,而且修心是这么善巧,一步一步地从下引到上,下下成为上上的因,上上完全含摄下下的内涵,而且是从小到大,从大到密。(当然这个说法不太严谨,这里是为了简便才这么说,实际上,大乘已经包括了波罗蜜多乘和金刚乘。而我说的“大”,是特指大乘显教——波罗蜜多乘。)
像这样,逐步地升进,就是一条最快的成佛之路,而且最终归入极乐世界,得到上师阿弥陀佛的加被,使得这一切都能圆成。当然,如果能即身成就最好,但由于时代的因缘,自身的根器等方方面面的条件,都很难实现,也因此,必须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你这样一生修行,最终导归极乐净土,这也是普贤行愿要以往生净土来圆成的意思。
“慈切教诲略禀白”,从外相上看,成量大师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而上师是以大菩萨、大祖师的身份示现的,由于前佛后祖是一脉相承,所以,上师成为诸佛显密法海的代言人,来对我们做慈悲切实的教诲。但从内来说,其实前佛后祖没有两个,因为他们所证的法界没有两样,所见到的法道的内涵也没有两种。这就要知道,上师就是成量大师佛,他所说的一切法语就是大师的法教,所以说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三世佛的总集。
“慈”,就是授予安乐之道。这里面无论是暂时还是究竟,渐进还是顿速,上师把一切安乐之道都给我们圆满地指示了,这就叫无上的慈。“切”,指因缘上最为切近。我们常说,过去佛未曾摄受、现在佛未曾摄受的我们,是上师以他慈悲的力量在摄受,而且是非常切合地针对当代众生的根机,做直接的教授。这就来得亲切、直接了,不需要转弯末角,而且一下子就能用上。“教诲”,是觉悟者引导迷失者。我们就好像一个迷失的佛,上师是一位觉悟的佛,他会对我们做最切合的一种引导的教诲。
上师自身住在了知本面中,然而我们一直以不离而离的方式住在颠倒梦想里,在这里起各种的错乱,产生内外各种错乱的力量,这就叫魔。之后,会由执著而引起心上的妄动,这叫烦恼。然后发起身口意的各种造作,这叫业。而上师看待弟子就像慈父对待独子那样,对我们做非常慈悲、恳切、切合的教诲,而且是把无量成量大师的法教摄略在一张纸上,以非常简略的方式开示给我们,这就叫“略”。这并不是说内涵少,而是指上师把无量的法乘、无边的法海,摄在一张纸上。我们不要认为自己只是在学这一张纸,要知道,这张纸里包含了无量的显密修心的教授,它是一个最圆满的菩提道修法的指示,可以说是“当代极伟大的菩提道灯论”,这样说丝毫不过分。我们一定要有这种认识。
“禀白”,这是上师示现对大众的恭敬,所以说“禀白”。
在这样了解以后,我们的心态就不一样了。因为已经知道,这就是指导我这一生修行的极根本、极圆满的教授,而且我们会觉得,我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圆满地受学小、大、密一切的修心的妙道。当然,上师本身就是佛,因此可以说,我们是在把佛的圣教领纳在心上,之后进入四乘之中。那么从净业上说,它能使得我的心一层层地净业,先把很重的恶业净掉,再把细的顺生死业净掉,然后把有漏业净掉等等。在灭惑上,我们就按照上师的指示,按照这里的教法的指导,最初怎么让它止息,最终从根灭掉。降魔也是如此,它指示了怎么尽一切方便来具足四因。这样就知道,原来这一张纸里包含了无数的教导。
“当善谛听持心中”,这是说我们要通过自己的一生,来非常殷重地受学,而不是以一种轻浮、懈怠、我慢等的心态来学,这就是一代导师教导弟子时,首先要求弟子断除法器的三过,一如世尊在世那样,传讲妙法时首先做这个指示。
所谓法器三过,是指覆器、秽器和漏器这三种过失。就好像天降甘露时,如果器皿的开口向下就不能盛受那样,我们如果心不在焉,耳朵没有专注地去听,那这个法就不能入到心里。其次,如果器皿里有很多染污,也就是有各种不清净的心态,比如邪见或者求名利的心等,就会导致法进去以后,也转成了不清净,也就是不能清净地受持。漏器是说,虽然开口完全正对,器皿里面也非常干净,没有污秽,甘露也都入进去了,但是有漏洞的缘故,甘露很快就全漏光。同样,如果学完就忘记了,不能持住,也就不会在相续上成为利益,不能出现应有的效果。
也因此上师说:“当善谛听持心中”,这就是对治法器三过。其中以“善听”对治覆器不入之过,以“谛听”对治秽器不净之过,以“持心中”对治漏器不持之过。其实,只要对于上师是无上的教证成就生起信仰,那这三种过失就能彻底远离。
具体来说,“善听”,就是要了解,上师的功德与成量大师无二无别,而且恩德胜过诸佛,对于我来说,他能做最慈悲、最切身的教授。因此会觉得,这些就是彻证法界的法王,以他的智慧和慈悲,对我做的最切合的教授,我要一心地把上师的每个句子都听到耳朵里。那么,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就是要想尽办法,把这篇教言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入到自己心里。
“谛听”,是自己根本没有邪见,决定相信法王的话,这都是千真万确的,这就是“一切师中无上师,一切教中最胜教”。也就不会认为,这里还有什么不好,还有什么我不愿意依教奉行的,或者我还想通过学习它来求些名利等等,这些不清净的心态都没有,也就是法器没有污秽。对现在来说,就是要我们真实地用自己的心去受学。
“持心中”,你要想到:这就是上师给我指示的,能让我一生成佛的极其圆满的教授,它的价值超过了无数珍宝,全世界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殊胜的教言了,所以我一定不能把它失坏。要以这种心,想尽办法把它刻在自己心上。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这篇《四乘指归颂》全部背下来。背下来以后,就要刻在自己的心版上,一直要受持。
你不要认为好像又来了一个节目,不是这个意思。是要你必须把这无上的言教,把这极其殊胜的金刚句,一句一句地受持在自己心里。先持文再持义,也就是先在文句上完全明白,然后意义上知道,之后再一个个地转成自己内心的功德。让自己的心来完成从净业乘、灭惑乘、降魔乘,一直到普贤乘之间的一切道行果德,最后回向导归极乐来使它圆满。不能你听完了以后,就全都漏光了,好像把无上的如意宝当成一般的东西随便丢掉一样,这能有什么意义呢?能真实地按这样来做,那你这一生的修学可以说是十分的圆满。至于修得怎么样,那是因缘问题,但你遇到的法,的确内涵极其圆满。
总之,这一颂讲了“劝请法众圆满受学”。我们归到自心,那就要由上师劝请转为自劝请,由外四眷属转为内四眷属。“劝请”,就是我们要请自己的心来学,因为自己的心惰性很大,必须时时策励自己,提起心力,时时立愿,这就叫“请”。“圆满受学”,就是对于这个小大密合一的圆满成佛的实修体系,能够受持在心里,殷重地修学。也就是成量大师的圣教里如何指示修心的教授,我们就按照这个教授,完全如法如量地进行,这上面说该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去做,这就叫“受学”。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