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楞严经》——当何名是经?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4日
《楞严经》——当何名是经?
净界法师
乙四、结成经名以彰圆体圆宗圆用
佛陀到这时候,其实整个修学的内含、修学的位次已经讲圆满了,但是佛陀都没把经题定下来,所以必须由大智慧的文殊师利菩萨来提经题。
经题当中它彰显了三个内含:第一个彰显本经的体。本经的体就是第一大科了,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是所依的理体,就是我们讲的不生灭心为体;第二个圆宗。就第二科,空假中三观的正、助双行,叫做宗。圆用,就第三科的讲到修行的位次,功德力用。
(分二:丙一、文殊问。丙二、如来答)
丙一、文殊问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文殊菩萨代表大乘的实智(真实的智慧),所以他这时候在大众法的会中从座位而起,而白告佛陀,他说:我们应当要如何安立这部经的名称呢?这是第一个问题,问经的名称,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问本经的体;第二个我及众生云何奉持?讲修持的方法,这一段是问本经的宗趣跟它的功德力用。
第一个问是问体,第二段是问宗跟用,等于是本经的体宗用。
丙二、如来答(分二:丁一、别答五名。丁二、总答奉持)
丁一、别答五名
依体立名: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这一段经题是彰显本经所依的体,就是我们常说的称性起修。
菩萨的菩提心所产生的波罗蜜,都是依止不生灭心而起的。所以它这个地方是经名大佛顶,这个大佛顶就是我们常说的现前一念心性,就是不生灭心,简别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不能够根据六根去接触六尘,根尘碰撞而产生一个识,不能依止这个,不能产生意识分别。
所以你为什么修习佛法?只有一个理由:就依大佛顶而修。你的心都不能依外在的因缘,从《楞严经》的角度,你说我为要不忍众生苦,不愿圣教衰而修学佛法,这个都不对的,这意识分别心嘛!六根去攀缘众生苦的境缘,产生一个慈悲的意识分别,这样子都是属于生灭心,这个菩提心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在整个修行所依的理体就是大佛顶——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明了的心性。
那么悉怛多般怛啰:前面的大佛顶是约显教来说,密教就是摩诃悉怛多般怛啰。摩诃是大,悉怛多是白,般怛啰是伞盖,海公说其实大白伞盖就是大佛顶,道理是一样,一个是密一个是显。
无上宝印:大佛顶性是无上之法。为什么是印呢?因为所有要成佛的人都必须要经过这个过程——以心印心。如果你所依止的心不是这种心,那你根本就过不了关,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门,前面我们讲过,十方诸佛要成佛,没有一个人意识分别心,根据一时的冲动来学佛的,没有这回事情!都要能够明白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而起修的,这是一个无上宝印,这是以心印心的一个法门。
十方如来清净海眼:前面是讲所依的理性,这地方是依止理性所产生的智慧。依止不生灭心,产生清净广大的智慧眼。就是依止不生灭心,产生空假中三观,这叫清净海眼。这个标题偏重在体——所依的体性。
依用立名: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这段的经题偏重在功德力用。这部经有什么功德力用呢?是救拔亲因。这个亲因,蕅益大师说:就是亲因缘。救拔谁呢?这当中有两个:一个是阿难尊者,一个摩登伽女。这二个出了状况,佛陀才宣说楞严咒,才宣说此经。
所以这部经的主要的亲因缘……当然如果说讲得更远一点,末法众生都是救拔的对象。但是它当时直接的因缘,的确是因为阿难尊者跟摩登伽女的事情而宣说的。这当中是救拔阿难尊者跟性比丘尼,阿难尊者他是一向多闻,未全道力——背很多道理,但是都活在意识分别心中;性比丘尼是淫心炽盛的淫女,这二个人一个是烦恼很重,一个是分别心很重,结果二个人因为这个教理以后,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前面是说它所救拔的根机,这以下讲他得到的利益,都能够发起菩提心,而成就正遍知。正是讲大乘的实智,空观的智慧;遍知是讲菩萨的假观,权示。
依宗立名: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如来密因就是前面的体,十方如来的秘密之心,非凡夫二乘跟权教菩萨所能了知的,叫做密因。修证了义正式讲到本经的宗,就是空假中的智慧,依止空假中才能够达到修证了义。这个依宗,宗就是它修学的方法。
体宗立名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这个是体跟宗两个。
大方广就是讲体,其实大方广就是大佛顶,就是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妙莲华是讲譬喻,它是出污泥而不染。这二句话都是讲体,看宗——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依这个体所产生的智慧是十方诸佛之母,十方诸佛都是依止称性起修的空假中三观而成就的,而且这样的一种智慧,能够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叫陀罗尼咒。
因果立名: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灌顶章句是讲它的出处,因为本经是出自灌顶部所录出的,属于密教部,叫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是讲整个修行的因地,它有五十五位的真菩提路,它的果就是成就首楞严,就是坚固而究竟圆满的真如。依止一念心性而修学,最后还是会归到一念心性的真如,叫首楞严王三昧。
这个地方等于是佛陀安立了五个经题,就是包括体宗用。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647
------------------------------------------------------------------------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净界法师:以三事来判定邪正!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