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学佛基础>> 释疑解惑>>正文内容

修行人应远离四病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5日
来源:圆觉经略说   作者:南怀瑾先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上面讲的是如何事师,对待老师就是要恭敬,是要无条件地信仰。接下来讲的是为人之师本身的条件了,假如老师没有做到下面的几个条件,则不足以为人之师。这个条件并不是知识,如同‘礼记’中所提到的‘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知识是知识,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用。

佛说真正的善知识所证的妙法,应该离开四种毛病,没有这四种毛病,才有资格称为善知识。

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那四种病呢?第一种是作病。什么是作病?就是认为圆觉成佛是造作出来的。我们的一切修行不是在造作吗?何以说造作是病呢?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的自性本来就和佛的自性一样,何必还要修呢?所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你修个什么呢?再怎么修还是一样不增不减,修并未增加,不修亦未减少。认为有修有证,有佛可成,这是作病。

这是圆觉境界,不是一般人的境界,大家可不要听了以后,都不修行,都不造作,那不可以,我特地在此强调一句,因为诸位没有这个气派,没有这个胆识,没有这个智慧。假如诸位有的话,就不来搞‘圆觉经’了。‘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我们所有的一切修行,都是本心第六意识的造作,以此有修有证求圆觉境界,求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境界,永远达不到。为什么呢?佛说‘彼圆觉性非作得故。’真正的清净圆明自性是本有的,不是造作出来的,不是修得起来的。所以说有所造作,有所修有所证,这是病态。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第二种病是任病,任者放任自然。中国的古人常讲学禅宗容易狂,所谓的狂就是任病,不作功夫。现代世界各国讲禅学的很多,其实,我们以前那有听过什么‘禅学’这个名词?学禅就是学禅,甚至连禅宗都很少提。现在处处都是禅学,可是,连个狂禅之流的人都没有。过去我们所看到狂禅之流的人,假如现在在这边的话,这一班人就不要谈禅学了。现在搞禅学者,对‘指月录’、‘五灯会元’也许能倒背如流,但是,你要他盘腿打坐,则一点功夫都没有。他认为不需要作功夫呀!懂了就悟了,狂得不得了,上不见佛,下不见众生,这是狂禅之流,这是任病。

佛说‘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生死有什么可怕?死了就死了。但是,临死之前痛苦不痛苦呢?当然痛苦。我以前有一位老朋友,学问好,禅也学得好,临死前,我去看他。‘怎么样呀?老哥,这个时候还痛不痛啊?’‘当然痛啊!’‘那你一辈子学佛——’‘那有什么关系?’他答覆得很自然。他也真有这个气派,他的见地也不能说不到,可惜,没有下过禅定功夫。所以说任病也是不对。有些人认为不用断生死,也不需要求涅槃,因为‘涅槃生死等空花’,那你去等等看吧!

‘任彼一切随诸法性’,一切放下,任其自由自在,如果这样就可以圆觉成佛的话,永远不可能。因为‘彼圆觉性,非任有故’。刚才讲过你有意去修成一个佛,不对;相反,不修而能成佛,也不对。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第三种止病是我们一般学佛最容易犯的,总认为学佛修行是把妄想杂念完全停止,认为妄念不能停止,就不能学佛。尤其大家都想把妄想止息了,‘永息诸念’,什么都不动念了,那么就达到‘寂然平等’,认为这就是空。有没有人做到呢?在修持上也有人做到,中国禅宗称之为‘枯禅’,枯木是不能生花的,这是不对的,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所以无论学显教也好,学密教也好,假如教理搞不清楚,一切修行都是徒劳无功,那真是‘涅槃生死等空花’,成佛毫无希望了。

佛说如果以这样的观念来修行,要想成佛,‘彼圆觉性,非止合故’,并不是说把妄念停止了,那就是圆觉自性。即使打坐坐得好,能够定千万年也没有用,‘法华经’上讲‘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一定定了十劫,够久了吧!结果如何呢?‘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佛在这里说:‘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第四种是灭病。止和灭有什么不同呢?止是用意志力硬是把它压住,犹如石头压草,根柢还在,石头下面不长草,但是住石头边长上去。灭是认为自己永断一切烦恼,永远没有烦恼了;‘身心毕竟空无所有’,身体与心灵彻底空了,‘何况根尘虚妄境界’,身体空了,心也空了,六根的作用没有了,外在的六尘也不相干了,也没有什么境界,‘一切永寂’。这总该是佛境界了吧!释迦牟尼佛说这也不是,因为‘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自性本来清净,你有一个寂灭相,那是你造出来的境界,不是自性清净。

  以上所讲的是上上乘佛法,可以以此来检验自己在修行上是否犯了这些毛病。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