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2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智圆思想看佛法与儒学之交涉

    学者宗之”(注36),故佛法日益浸衰。然 智圆则“学佛以修心,学儒以治身”(注37),谋调合儒释二 家。顺此以探其思想之渊源所自。 --------------------- (注 36) 《镡津文集》卷首,陈舜愈〈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 〉,《大正藏》卷五二,页六四八中。 (注 37) 《闲居编》卷一七...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445395.html
  • 佛在人间----印顺导师之“人间佛教”的分析(2)

    )》中曾说 :“综观密教发展之势,即鬼神崇拜而达于究竟。”(注37) 他甚至认为,像这样逐步走上天神化的“秘密大乘佛法”, 乃是佛教在印度灭亡的原因。有关这点...页 4,页 5。 (注 37) 引见《印度之佛教》,页 318。 104页 “重布施、持戒,尽力于对国对家人应作的正事”。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145412.html
  • 梁武帝“皇帝菩萨”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1)

    若杀贫道即杀,不虑无受生之处,若  付在尚方,狱中不妨行道。”即拂衣而起。帝遂罢敕  ,任从前令。斯跨略天子,高岸释门也(注37)。  佛经明言,佛的法轮(Dharmackra)高于帝王的统治之轮  ...-----------------  (注 37) 《续高僧传》卷五〈释智藏传〉,页466下。  (注 38) 参见周作戡,前引文,页85。  137页  (注39)。梁武帝在东晋南朝以来“沙门不敬...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245413.html
  • 《十地经》与《十地经论》的缘起观与唯识观之关系研究

    来看“三界唯心”,注重对应于“唯心”的“逆观”  的理念的一义性,因此认为“世俗谛上,心、境俱有;胜义上,心、  境俱无(注37)。”  六、结语  由上述的探讨,我们可以知道《十地经》中的“识”是...,页172。  注36 同注13。  注37 同上注。 ...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5145441.html
  • 东初老人简谱(1)

    以煮老年纪过大(时年 25)为由,不得进堂,只能当旁听生。“  1944(民 33), 37 岁  9 月,与泰县大老卢止庵长者等访南京摄山栖霞寺,闽院同学月基法师时已于该寺接法,与老人往还甚密。“ ...)。”“  是年,当选中国佛教会胜利后第一届常务理事兼驻会委员。“  1948(民 37), 41 岁  退方丈职,游化京沪各地,广结法缘。(〈略传〉)  春,老人过上海静安寺,圣严法师(时为静安佛学...

    释果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445471.html
  • 中国宗教与史的起源

    这  么作完一套大约须一年,因此白川静认为很可能是因殷王想信系谱的  合祭可以圣化历史的时间,而周祭可以圣化现实的时间。(注37)  定音固须有律,而后代十二律与十二月相应,(注38),胡宣厚   殷...373,385。  (注37)《中国古代文化》,页228。  (注38)《淮南子》 :“律之初牛也,写凤之音”“合气而为  音,合阴而为阳,合阳而为律”,黄钟主十一月,林钟主六月  ,太蔟主正月,南吕主...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645476.html
  • 菩萨戒本羯磨校勘说明

    违犯者.若他外道若他憎嫉若自出家因行乞行因修善行谤声流布.若忿弊者若心倒者谤声流布.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以种种[37]辛楚加行猛利加行而得义利.护其忧恼而不现行.是名有犯有...勘藏本意谓守护病苦人者。  [33]次二字原刻互倒。今依丽刻改。  [34]藏本云。急迫而有相合之心。  [35]地持善戒此下有文。  [36]藏本云。令他喜乐。地持同。  [37]地持云。苦切之言方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345568.html
  • 如来藏与唯识的交涉《中边分别论》〈相品〉及《佛性论》〈显体分〉所呈现的“境的思路”

    297 真实性者唯无分别圣智境,如量如理故。如量则摄一切,如理则无颠倒(注 37 )。 明显的,“依他”三义和此处之“依境”三义在论理上是互相衔接的。而其中,“圣智境”特别值得研究...,于《宗教研究》,NO.449 Vol.6,No.20.1929,页 37-62 。注2 关于如此的“如来藏与唯识的交涉”论题,如果容许做一个比 较哲学的话, 笔者愿意这...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745680.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2)

    62 下~ 63 上下。以及第七 十九册,页 730下。 注37 同注3、4。 注38 《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731~下。 注39 《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731上。 注...疏钞》(华严莲社版)第三册,卷二十一,页34。 注65 《华严经疏钞》,卷二十一,页34-94。 注66 《华严经疏钞》,卷二十一,页48。 注67 《华严经疏钞》,卷二十一,页37-3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大智度论》所述“大空”与“无始空”之研究(2)

    633。注07 《大毗婆沙论》,唐?玄奘译,卷八,“杂蕴”第一(世第一 法纳息)第一之七,大正藏册27,页37。注08 《阿毗昙毗婆沙论》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卷四,“杂 ...藏册42,页71。注33 牟宗三在《佛性与般若》一书中即作此说。见该书第三章“龙 树之辩破时与数”,页175。注34 同注31,页70。注35 同注31。注36 同注31。注37 ...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44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