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9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楞严经》解脱道之研究

    影响》,《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第十八卷第三期,二○○一年九月,页70~76。  杨维中,《论〈楞严经〉的真伪之争及其佛学思想》,《宗教学研究》第一期,二○○一,页59~66。  愿成,《十番显见蠡测...

    李英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4755106.html
  • 唐代的赐额、度僧制度考论

    西明寺,又“敕先委所司简大德五十人,侍者各一人,后更令诠试业行童子一百五十人拟度。至其月十三日,于寺建斋度僧,命(玄奘)法师看度”。[76]第二,唐中宗神龙元年(七○五)说。如《佛祖统纪》卷四十云:“...中—下。  [75] 《全唐文》卷九六六〈祠部·请申禁僧尼奏〉,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本,第10032页。  [76] 唐慧立本、彦悰笺《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大正藏》第50卷,第275页下...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41655454.html
  • 诗话.话禅:解读《清诗话》中的诗禅交涉

    ;无独有偶,吴伟业《梅村诗话》亦标举苍雪之诗“当为诗中第一,不徒僧中第一也”(页76)。我们从王培孙注《明苍雪大师赵读彻行年考略》中可知,苍雪禅师博涉内外典,诗文造诣尤高,深受文人崇敬;当代大文豪...

    廖恒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61255520.html
  • 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佛教

    学问僧”)随行,有些还搭乘新罗船和唐朝商船入唐。据统计,在这期间入唐的留学生、留学僧(包括随从僧人)138人,其中留学僧105人,占76%多。所学佛教内容,奈良时期主要是三论宗和法相宗(公元777以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70255548.html
  • 隋唐五代佛教的昌盛与创造

    译出76部,1347卷,占隋唐全部译经卷数的二分之一强,但也多数属于重译,除《大毗婆沙论》外,还有《大般若经》中的《大品》、《小品》、《文殊》、《金刚》、《实相》诸经,法相宗特别宗仰的经论如《解深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4555694.html
  • 继承批判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学佛以人间正行为本。印顺法师对于“人乘正行”的重视与阐发增加了佛教对世俗生活的关注程度,李老师也认为:“解脱道的实现,其首要的步骤是──先使自己成为一个‘现代人’。”[76]他强调:  学佛修行乃是...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页十一  [73] 四悉檀  [74] 释印顺《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华雨集》第四册页四二至四三。  [75] 释性广《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页三四四至三四五  [76...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5755702.html
  • 大乘经教育思想及其方法之研究

    存在,为究竟真理(注76)。   又主张诸佛只是一佛,可就都是释迦佛之化身;论时间,存在在无量亿劫;论空间,存在在无量他方国土;论佛数,则是无量恒河沙数……而诸佛的出现,...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1855785.html
  • 从佛教之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

    24] 《增一阿含》卷19,(台北︰佛光出版社,《增一阿含经》二,页699。)   [25] 《十诵律》第十,《大正藏》卷23,页75下、76下。   [26] 同注(25),页79下。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3855798.html
  • 唐代佛教寺院与经济问题

    中率财,置田千顷以给斋田。76页又虽是宋代,“金石续编”一三所载广慈禅院庄地碑云:东庄有一十七顷三十四亩二步,北庄计四十顷三十六亩;“资治通鉴”二○五唐纪二一、则天武后天册元年 (六九五) 条下云:“...

    道端良秀著; 李孝本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92455900.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1)

    。儒家言意观的影响最鲜明地体现在禅僧惠洪的言论中,如云:“语言者,盖德之候也。故曰:‘有德者必有言。’”[76]这成为他提倡“文字禅”的重要思想基础。  于是,儒佛相通又导致禅教相融思潮的出现。苏轼...活处观理》,中华书局排印本,1983年。  [74]《避暑录话》卷上。  [75]《苏轼文集》卷六六《书柳子厚大鉴禅师碑后》。  [76]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四《诗言其用不言其名》,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056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