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4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重提印度禅与中国禅──一种早期的思想史观察

    如康僧会说禅法「非师不传」[68],慧观经序说禅法要「推究高宗承嗣之范」[69],僧叡的经序也借《首楞严经》而强调了「无师道终不成」的一面[70]。这大抵还是外来禅经的旧说,如觉贤译《达摩多罗经》卷上...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1659943.html
  • 从“现代禅”到“净土宗弥陀念佛会”:一个宗教团体的转型

    社会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2003 〈社会学有关“新兴宗教运动“定义的意涵〉,收录于林美珠总编辑之《宗教论述专辑第五辑—新兴宗教篇》,页39-68,台北市:内政部。  林本炫 译  NA.a 〈宗教...

    罗佳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0359989.html
  • 晋唐海路佛僧所传译之密教典籍及其与广州光孝寺之关系

    │ │经典68部,289卷 │(贞元录)卷13,《大正藏》册 │  │赞如来功德神咒 │ │(...字陀罗尼颂》一 │ │ │ │  │卷;67、《圣阎曼德迦威王立成大神验念 │ │ │ │  │诵法》一卷;68、《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 │ │ │ │  │教王金翅鸟王品》...

    何方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960029.html
  • 论法藏对《大乘起信论》中“真妄和合”思想的探讨

    1996年。  田养民《大乘起信论如来藏缘起之研究》杨白衣译,台北:地平线出版社,1978年。  高崎直道《如来藏思想》李世杰译,收入于蓝吉富主编,《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第68册,台北:华宇出版社,...

    廖宫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160031.html
  • 论佛道儒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

    玄音,肺魄相给;3)行礼,敬老恭少,阴阳静密,贞正无淫,口盈法露,心神相和;4)行智,化愚学圣,节酒无昏,肾精相合;5)行信,守忠抱一,幽显效微,不怀疑惑,始终无忘,脾志相成。[68]可见,道教的五戒与...。   [67] 楠山春树《道教和儒教》,福井康顺等监修《道教》第2卷,朱越利、徐远和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56~58页。   [68] 《无上秘要》卷46,《道藏》第25册第...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260032.html
  •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ldquo;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68]他用心来统摄理,认为“心外无理”。   陆九渊讲心即理,一方面,心之为理,此心即获得理的那种普遍之意义;另一方面,...朱子语类》卷一第3页   [65] 《朱子语类》卷二十七第677~678页   [66] 禀受   [67] 《与曾宅之》,《陆九渊集》卷一第4~5页,中国中华书局1980年版。   [68]...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2)

    名。[68]  (三)关于临济宗大岗山大本山法脉组织联谊会的筹组与失败  战后,由于旧大岗山派的各寺院领导人之间派系不同、背景不一而走向各自发展之途,因此,在凝聚整个旧大岗山派的组织成效方面难有让人...163  [66] 1948年  [67] 朱其昌《台湾佛教寺院庵堂总录》页474  [68] 据1983年1月18日高雄县民政局登记资料录出。  [69] 释开证说:“我们组织大本山联谊会的抱负,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560057.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2)

    佛教书局版之《菩提正道菩萨戒论》中皆由编者标示出来。[68]   2.宗喀巴对于<戒品>的诠释,除了依文注疏外,亦将一些重要的论题藉由引述其他经论、注疏内容,透过论辩、诘难(问答)的方式作进一步的阐述。...。   [66]因为六度相摄所推衍出的善行内容,以及菩萨方便智慧所开展的种种利他权变,即可衍成菩萨万行。   [67]《戒论》,页三二三。   [68]参见同注6,页二四七~二五○。可对照<戒品>原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160064.html
  •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

    )  菩萨摩诃萨,代佛转法轮,便是转的十善轮,并以此十善轮,成就自己成佛,成熟众生利益安乐。又如《大方广十轮经》卷7所说︰“若能守护十善,便于善根誓愿满足,成无上道。(注68)菩萨十轮拔苦、十善成就的...真。”  (注65)《大正藏》卷13,页763上。  (注66)《大正藏》卷13,页768上。  (注67)《大正藏》卷13,页768上。  (注68)《大正藏》卷13,页713下。  (注69)印顺...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460068.html
  • 名士与禅六则

    68岁时,又不幸得了半身不遂的风痹症。从他的悲惨境遇看,他的表白是符合实际的。我们知道,参禅是佛教一种高深的法门,非上根利智者实难为之。参禅既费心思,而又不可把捉。相反,净土法门则十分简便,在佛教...

    黄春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66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