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乘》。因缘是那样的不可思议,演培那天非要上秀峰山去见慈老不可!也就这样,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忽而兵甲不兴。希有!希有!我不能不歌颂因缘的不可思议。[68]
3、虽然第二部曲没有演奏成功,但第...。
[68]印顺:《平凡的一生》(增订本),第69-70页。
[69]印顺:《平凡的一生》(增订本),第70-72页。
[70]印顺:《平凡的一生》(增订本),第156页。
[...
李尚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3561387.html
-
原教,而行在孝论”(注65),故特着孝论十二章,“拟儒孝经,发明佛意”(注66),而有言曰: “孝名为戒,盖以孝而为戒之端也”(注67)“夫孝也者,大戒之所先也”(注68) 儒家之言孝...镡津文集卷第十,书启状?与石门月禅师,大正藏卷五二,页七○一下。 (67)镡津文集卷第三,辅教编下?孝论?明孝章第一,大正藏卷五二,页六六○中。 (68)镡津文集卷第三,辅教编下?孝论?...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1661493.html
-
玄觉禅师在《永嘉证道歌》中说:“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68)禅师的游方是当时禅法传播的主要途径。蜀地禅宗与敦煌净土思想的交涉,当由禅者的行脚及书籍的流通来完成。 法照撰写的《大乘净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67) 陈祚龙《中世敦煌与成都之间的交通路线》,《唐代研究论集》第3辑,438页,新文丰出版公司,台湾,1992年。(68) 玄觉《永嘉证道歌》,《大正藏》卷4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2561505.html
-
》,第十二期,1984.6,页179-196 林丽娥,《晚清经今文学之探讨》,《孔孟月刊》,第十九卷第二期,1980,页58-68 杨儒宾,《横跨宗教与哲学边界上的儒教-评杜维明着“儒教”》,《新...
陈广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2061630.html
-
,与历来学者所说的“大惑不解”或“质疑批判”有很大的距离。[68] 其次,慧远晚年于庐山结社念佛,是中土第一位提倡弥陀净土信仰的高僧,被后人尊为净土宗初祖。其曾令刘遗民撰〈白莲社誓文〉云: 妙觐大...见卷六,页212。 [68] 参看注3。 [69] 同上注,页211。 [70] 参见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台北:里仁书局,1985年2月),页77~80。 [71] 同上注,页87。 ...
吴 孟 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3361693.html
-
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第175页。 ⑥《世说新语·言语》,见《世说新语校笺》,徐振堮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8页。 ⑦慧皎等:《高僧传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8页。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2661750.html
-
佛教”。这种“非大非小”的佛教,势必会与正宗的声闻佛教格格不入[67],也会与正宗的大乘佛教格格不入。[68]让“人间佛教”自绝于声闻解脱道,也自绝于大乘正宗,而推向“非大非小”的“本生佛教”,岂是“...般若经》中的菩萨亦包含许多圣贤菩萨。 [66] 因为小乘应以证四果为目标。 [67] 声闻以当生证四向四果为期。 [68] 自《般若经》以来,重要的大乘经皆提倡“疾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法门,即“...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3261854.html
-
《唐五代禅宗史》第二章《从菩提达摩到僧璨——禅宗的史前时期》(1999年5月版第31—68页);葛兆光《中国禅思想史》第一章《从达摩到弘忍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46—112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5361878.html
-
调查报告》一文,至今仍可复查核实。 2、灵童自来1989年春,笔者因人介绍至康地拜见黄密大德大吉活佛,年68岁,红光满面,气宇非凡。除叩问法义,幸蒙详答外,得悉活佛幼年灵童自来,且知前生事。后经诚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3861940.html
-
力行爱师之德。 (二)师对生 1.勤于授业:“当令疾知”[62]、“欲令知不忘”[63]、“以学学之”[64]、“极艺教之”[65]、“使敏于学”[66]、“示属贤友”[67]、“顺法调御”[68]... [65] 同上。 [66] 同上。 [67] 同上。 [68] 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善生经》,页71下。 [69] 同上。 [70] 同上。 [71] 后汉.安...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456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