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叶一释迦"。68从究竟意义上说,随拈一物皆是佛法。又哪里有草木不是众生的分别呢?理所当然草木也可以成佛;只要契合至道,同证不生,了知幻化虚无,不问有情、无情,皆共成佛道。 据史料记载,历代牛头禅师...页下。 〔66 蓝吉富主编:《绝观论·第六》,《禅宗全书》第36册,第7页。 〔67 〔宋释克勤:《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十,《大正藏》第48册,第220页下。 〔68 南怀瑾:《雍正与...
释启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3860614.html
-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1年,四版,页471~498。 9. 【日】水谷幸正:《如来藏与信》,收录于 蓝吉富 主编:《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8)如来藏思想》,台北:华宇出版社,1986年,初版,...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8)如来藏思想》,台北:华宇出版社,1986年,初版,页1~81。 37. 陈鼓应:《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收录于 陈鼓应:《老庄新论》,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93年,初版,页3...
陈平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5160696.html
-
认为西夏阻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68] 兹后,随着《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公刊,学术界才逐步认识到过去认识上的偏差,遂利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及其它相关材料对西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问题进行重新审视,认为西夏...[67] 李华瑞:《宋夏关系史》,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14页。 [68] 吴天墀:《西夏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86页;李华瑞:《试论西夏经营河西》,《...
杨富学 陈爱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4060733.html
-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18期,1990年6月,页68–72。 衣若兰撰,《近十年两岸明代妇女史研究评述(1986–1996)》,《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25期1997年,页345–362。 ...
简瑞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90060750.html
-
明诗僧函可考证》,(油印本)。 二十一 《弘储和尚年谱》 盐城赵獬山编 谱主弘储,字继起,号退翁,俗姓李,江苏通州人。万历三十三年(1605)生,康熙十一年(1672)卒。年68岁。此谱少见著录。...
印永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0960894.html
-
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东京:吉川弘文馆,1961),页68。 ---------------------------------------------------------------...倚子”一行,说明“倚子”一词出现的时候,当时的人认为它是绳床的一种。[68] 总之,配合文献与图像的资料时,我们可以确定,有时“绳床”及“木床”的确指有靠背的单人坐具。在印度,除了帝王与贵族...
柯嘉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0561013.html
-
思辨的论师,都轻视律制。”[68]就是“学教的也我宗我祖,照本宣扬,望文生义,不求甚解。”[69]这些都是佛法发达中的损失。 印顺导师是提倡戒、定、慧“三学相资”教育原则和方法的大师。他认为,通过这...146。 [68] 同注7,页107。 [69] 同注44,页228。 [70] 同注32,页155-156。 [71] 同注32,页157。 [72] 同注32,页166。 [73] 胡适:...
黄文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0161069.html
-
译传讲明大乘学理,开启唯识新宗,是一种开新文化、开新国运的新宗教运动[68]。今天我们若要谈如何开展未来中国新佛教,似乎应从深入研究玄奘大师所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下手。 [1] 褚民谊.唐三藏...,第127期(1970年12月):7—8. [67] 慧立,彦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CBETA,T50,no.2053,·p.253,b11—16。 [68] 张廷荣.奘师开启...
台湾 侯坤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60661212.html
-
内部力量,给“异道”的进攻以可乘之机。《大唐西域记校注》第68 69页列了一个佛教与“异道”势力分布情况的表(此处略),该表明确显示当时的“异道”(主要是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力量强大,“异道”的天祠和...
胡孝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1661290.html
-
自性戒。[68]戒有有相戒和无相戒之分,如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为有相戒,如菩萨戒则为无相戒,所谓无相戒即没有戒相之戒,实际便是发自佛性之戒,《梵网经》即有云: 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录校》,页 362。)合理的理解是:六祖视神秀所传戒、定、慧为接引中下根器者,不如他所传接引上上根器者妙。 [68] 此处之“戒”与前文“无相三归依戒”本质上并无不同,但法门有异,一从皈依入手,一...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376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