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ip;尔住持及众僧人等,务要虔洁供安,朝夕礼诵。保安眇躬康泰,宫壶肃静。忏已往衍尤,祈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俾四海八方,同归仁慈善教,朕成恭已无为之治道焉”。23他在... 22《费尔巴喻哲学著作选集》下卷,第737页。
23印光《峨眉山志》卷六。
24同上。
25参见叶在吉《宗教学通论》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
华方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2261440.html
-
开发智慧、通达实相、消除烦恼以及成就无上道等。[23] 此外,在敦煌学研究中,学者们对敦煌出土的《金刚经》及其相关问题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如敦煌出土的《金刚经》达数千号,有的经文上还有题记。过去对此...赏析[J].华夏文化,1997.2. [21)吴言生.《金刚经》的精髓及其人文意义IJ].运城师专学报,2000.3. [22]杨明.《金刚经》及其文化价值IJ].华夏文化.1997.3. [23...
杜正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3261645.html
-
劳向外求玄”[22] 四,戒律功能的原始回归 今天,佛教的世俗化和世界化已经成为当今佛教发展的两大主题。[23]人间佛教的提出正是近代佛教积极适应时代的嬗变而契理契机进行的一场教理革命。然而这...百科全书[C].台南县永康市: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文献基金会,1994. [2][3][4][7][9][10][11][12][13][14][15][18][23][24][25][26]温金玉...
王振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4061767.html
-
爱永尽,不复更造,是谓苦尽谛。”【23】灭谛的“灭”是指人生苦难的寂灭、解脱。这是最高境界,这在佛教里称为涅。道谛,也就是正道。佛教认为要达到解脱,就必须修道。佛陀开始是讲不苦不乐的中道,共八项,... 页、第129 页、第160-161 页、第224 页。 【22】、【23】《四谛品》 载《佛教经藉选编》任继愈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11 月第一版 第11页、第11 页。 【33...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83761914.html
-
史研究所筹备处。 1998 〈南崁地区的平埔族群〉,《平埔族群的区域研究论文集》:61-96,南投:台湾省文献会。 陈汉光 1971 〈日据时代台湾汉人祖籍调查〉,《台湾文献》23(1):... 1996 〈芦洲涌莲寺-一座乡庙的形成〉,《北县文教》,50:15—23页。 1983 〈清代台湾的建城与防卫体系的演变〉,《台湾师大历史学报》,13:253-274,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郭玉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3162192.html
-
沩山僧大安来居,起废而新之”。B21《西禅长庆寺志》载:“第一代开山懒安禅师,讳大安,……咸通八年,闽观察使李景温延住本山。”B22《西禅小记》亦称大安回闽的时间是咸通八年。B23《黄檗山寺志》不提大安...寺观类二·僧寺》侯官县“西禅寺”条。B22(清)释法纬:《西禅长庆寺志》卷之二,《禅宗志·第一代开山懒安禅师》。B23(民国)证亮、梵辉:《西禅小记》卷三,《宗传·第一代开山懒安禅师》。B24《唐福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02962770.html
-
省政府新闻处, 1986 21李干朗,台湾寺庙的类型,民俗系列讲座, 1990 22李干朗,台湾建筑史,五版,台北:雄狮, 1993 23李逢时,场所的体验----探讨实质建造环境的意义与秩序,东海建筑所硕论,1985 22李重耀,台湾寺庙建筑概况(下),建筑师17(2)=195, 1991 23李天铎,台湾传统庙宇建筑装饰之研究----木作雕刻彩绘主题之意义基础与运用原则,东海建筑所硕论,...
朱益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52263028.html
-
在佛光山的体现 20 第五节 艺术是文化实践的究极与核心 23 一、艺术无所为而为的特质──艺术的本质与文化实践 23 二、佛光山与宗教艺术实践 24 第二章 台湾博物馆之宗教艺术发展现况 ...
赖凯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22363221.html
-
有体系和传承关系的正统密教。但惠果以后,这正纯密教,遭遇武宗会昌法难以降,乃殆归于衰灭。中国密教的经典和与密教有关的经典、法门道具,以及其祖师像绝大部份被日本入唐八家带了回去,形成了“东密”(23)。...教史》,第82-83页,《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八辑二,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版。 ⒁(23)空海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入中国,元和三年回国,他于(日)弘仁七年(816年)六月十九日上...
胡文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53163316.html
-
首,其所说的德行基本是儒家的伦理观念与道德规范。如“王样事母”、“王戎死孝”、“阮裕毁车”都赞美了孝道,“管宁割席”、“周处灭害”都标举了品行修养;“荀巨伯访友”高扬了信义,“新亭对泣” [23]讴歌...。 [21]见《排调篇》。 [22]见《文学篇》。 [23]见《言语篇》。 [2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5]明·高儒《百川书志》。 [26]李冗《独异志序》。 [27]卢肇《逸史...
王 平/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256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