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1] 华梵大学哲学系杜保瑞[2] 摘要: 本文探究《楞伽经》中重要名相的知识意义,首先指出,佛教经典的言说内涵必定具备知识理论的传达目的,也因此存在观念议题重点的互异...文字为基础,所展开的知识探究工程。实叉难陀版一般被认为文字较为流畅易懂,但也有因此被批评者[5]。由于作者其实是站在整个佛教哲学体系建构的用心上来研议《楞伽经》的,因此“流畅易懂”也就成了作者选择以为...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360070.html
-
对劳思光先生道佛诠释的方法论反省 劳思光先生道佛诠释的方法论探究[1] 华梵大学哲学系杜保瑞 摘要: 本文对劳思光先生中国哲学论著中之道佛诠释观点进行方法论探究,文中指出劳先生其实是以“...知识论、伦理学本身无所谓优劣高下,只有哪一家的哲学体系建构得是否完备、是否一致、是否清晰的优劣高下的问题[5]。 从劳思光先生详细探究宋明儒学的周张宇宙论、程朱形上学、陆王心性论的论述中来看,周张程朱皆...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160329.html
-
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吕公此文本意,当为破相显义,激发后学反思、深观。诸有为法,莫不相对,无不可破。诸佛随缘教化,本来如如不动;众生同归般若,乃能无是无非焉。 1、《楞严经》...乃译《楞严》。《宝积》竣事在先天二年,《楞严》译于神龙元年,前后相去八载,又安得为之证耶?其伪四。 ————不能证其是,又焉能证其非?皆臆测耳。 5、《楞严经序》,先出阿难堕摩登伽咒术一事,此窃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4960385.html
-
而世尊安那般那的修法,据说是有一天他受到天的启示[1],开始注意到吸入呼出的呼吸法,而成为安那般那的禅修方法。 世尊实践安那般那的呼吸法时,曾在九十天中以超人的毅力专心一致地做出息和入息的工作,这使...修习安般能断寻, 即由修习安般定而能得寂静、殊胜、不杂、乐住之故,由此断除了定的障碍——寻,令心趋向于安般的所缘,所以说:“为断寻而修安般念。” [5] 第二,安般是完成明(即道)与解脱(即果)的根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460571.html
-
总归陶铸也。”[1]此源以道言之,大道之在人心,古今唯此一理,非佛圣私有,道非世间出世间,人真名出世间,人俗名世间,真俗皆迹,道无三,不可分三以求道。[2]三教是大道的表现,凡有教说都是权法。约迹而言,...眼里,真儒真佛同一本怀。佛祖与儒家圣贤惟是一心,“三教圣人,不昧本心而已”。[5]佛祖圣贤之学无他,求其尽心而己,尽心即不赘不欠于心,此乃儒释真风也[6]。佛祖圣贤皆无实法缀人,但为了解粘去缚而已,皆以...
大 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960576.html
-
如来藏经》等等。这不是因时因势而说,而是宣说究竟真理,真如法性(41),光明如来藏,众生本具之佛智等,为完全是不可退转之了义教,所以全无所诤之处(原书3-5页)。 关于判教各随所需,历来就有许多争议...世间二眼故空有二宗是相辅相成的,不应有高下之分。(《宗派源流》1页)、(《知识总汇》中553页)。 关于无着的学说,在印在藏大多都说为是唯识学,觉囊派不承认只是唯识,认为无着世亲是解释佛的末次法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2760604.html
-
的事告诉他,当下恍然大悟,原来在自己的衣袖里藏有贵重的珠宝。 以上几个故事给我们深深启示: 1、世人只为三餐整日向外追寻,却忘了自身宝藏佛性(如六祖云:道在自身,身外无道。) 2、陵郁山主不慎...他出门吃的用的都是子贡请客,并且还送你回家。孔子在<公治长第五篇5>称赞子贡是瑚琏也。(用以比喻子贡虽不是个完美的人,但也是个人才)。但是我们知道子贡为何没有成就圣贤之原因为何?我们多知道,孔子讲的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20360954.html
-
绘有十王,为生、死者皆可祈福的《佛说十王经》,显示了此时期敦煌十王信仰的盛行。前贤对此经多有研讨,如冢本善隆、松本荣一等多位日本学者都发表了研究论文[1],具有一定影响。欧美学者中则有Lothar ...” [5]人们对死者进行安葬和祭祀,就是为了使死者的灵魂得到安定的归宿。 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民间信仰中就有人死后魂归泰山之说。泰山,又作大山、太山、岱岳等,古代曾被称为昆仑山,从远古传说到有文字记载...
党燕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25260996.html
-
。……故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势所不逮也。”[1]陈寅恪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2]宋晞亦认为:“我国历史源远流长,论武功,当推...这项课题研究不断予以新的解释,如今已有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来漆侠先生对宋学的研究,为我们重新解读和审视宋代学术史,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路。[5]本文以唐宋学术变革为背景,从学术史的角度探讨了宋代...
韩 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3661108.html
-
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生态观和苯教的天及天神崇拜、山及山神崇拜、水及水神崇拜、三界说(神、人、魔)、5种本原物质(地、水、火、风、空)创世说等,以其深邃的宗教内涵、奥秘的宗教哲理和生动的活动形式数千年一贯,...2008年第1期
...
康·格桑益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326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