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99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北凉佛教与北魏太武帝发展佛教意识形态的历程(2)

    研究〉,《新疆文物》,1989年,第2期,页59。蒋氏称无讳及安周所立的北凉为“后期北凉”,共二十一年。[53] 见拙作《贵霜佛教政治传统与大乘佛教》,第一章〈序论〉,页13~14。[54] 见西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445806.html
  • 西秦佛教述论

    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藏古书五笥。亮,南安人也,崖下有水,寻自是山,溪水南注河,谓之唐述水。《法苑珠林》卷53载:晋初河州唐述谷,在今河州西北五十里。度风林津,登长夷岭,南望名...

    杜斗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645812.html
  • 魏晋佛学思想之开展

    放光经》,凡旧学抱疑,莫不因之披释”。[53]  释道安 “在樊沔十五载,每岁常再讲《放光般若》,未尝废阙”。[54]  竺法汰 “讲《放光经》,开题大会”。[55]  竺僧敷 “学通众经,尤善《放光》... [51] 〈高僧传〉卷4,〈支遁传〉,《大正藏》册50,页349上。 [52] 〈高僧传〉卷4,〈于法开传〉,《大正藏》册50,页350上。 [53] 〈高僧传〉卷4,〈于法开传附...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945819.html
  • 法眼文益的禅教思想

    ,而“发明心地”,并且“由是应机敏捷,与修多罗冥契”,[53] 此处所说的“修多罗”,应即指其他的佛经。灯史的叙述,是值得注意的,当时的禅师视《楞严》为心法,与一般的“经”(修多罗)并不完全相同。  ...丛刊》时,即以《大乘起信论与楞严经考辨》为题,收录了学界对此真伪考订的作品。[53] 《五灯会元》卷7,〈玄沙师备传〉,页392。[54] 同前注。[55] 虽然敦煌本《六祖坛经》所载的偈子,不是如此...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045821.html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1)

    例。而概论所以介绍这部书,是由于它引用的典籍除了小学书之外,更有属于子、史、集的书,引书范围广于玄应等音义(注53),而且都是唐代旧本,可以提供校勘辑佚的资料(注54)之故。《概论》并指出任大桩的《...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4.html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2)

    九十指出《辅行记》共有十卷,但一卷分为二至六不等,故合为四十卷。今湛然称“十卷”是指总数,《概论》称它有四十卷,是指实际卷数。  (注 52) 参《概论》页九十。  (注 53) 同(注 52)。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5.html
  •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2)

    的传统说法,谓三观之产生原是北齐慧文大师 (三谛思想亦由慧文大师发端) 读智论,读到“三智一心中得”,立有所感,于是遂倡出了圆融的三观。智论中有无此“三智一心中得”,已有学者作过考察,加以否定(注53...之思惟方法”七○页。从易经上的“圆而神,方以智”,亦可见出此一“圆”字在中国人之思惟中之重要。(注 53) 参看演培法师撰“三谛三观的起源”,见现代佛教文选七二-七八。(注 54) 参看安藤俊雄博士著...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745835.html
  • 作为思想史的禅学写作─以汉语语境禅学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考察(2)

    也许是刚刚开始。从更广泛的视域来看,日本与北美已经出现了重要的成果。如阿部肇一就运用“外在的方法”,考证南禅形成以后的政治社会史对禅宗思想的影响,为禅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观察;[53]而佛雷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845852.html
  • 智顗对秦译《法华经》的判释

    详见前书,页53上- 55上。 12页 三、智顗对“妙法莲华经”一名的判释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天台宗人如何诠释《法华经》的经名?...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0545867.html
  • 朱熹排佛与参究中和的经过

    真实地位也。(略)今所 谓应事接物时时提撕者,亦只是提撕得那儱侗底影象,与自 家这下功夫未有干涉也。(注53) 朱熹批评禅,但并非全盘否认,在《答陈卫道》第一章即谓: ...“杲老乃是禅家之侠”。注50 《朱文公文集》,卷九七,页二九-三○。注51 《朱子新学案》,第三册,页三五。注52 《朱子语类》,卷一二六,页一九-二○。注53 《朱文公文集》,卷五九,页三○...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84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