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7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考古材料看吐蕃与中亚、西亚的古代交通——兼论西藏西部在佛教传入吐蕃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72]杨铭考证此“迦没路国”可能即为迦湿弥罗国的另一音写,[73]当从。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载,沙门玄照于贞观年中“还蒙敕旨,令往羯湿弥罗国,取长年婆罗门卢迦溢多”,途中曾路“遭吐蕃”,...克什米尔等地的石器有相似之处,参见《阿里地区文物志》第17—20页。  [72]《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  [73]参见杨铭:《吐蕃与南亚中亚各国关系史述略》,《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第89...

    霍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3964242.html
  • 当《老子》与佛教相遇

    时说,此“谓虚通曰道,即自然而然,是虽有因缘,亦成自然之义耳”  [11]卷72。《北山录》卷9:“老教云自然者,盖真如相似之名也。言万物自然者,……非万物不由因缘。”  从解释学上说,在佛教盛传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4364246.html
  • 二十唯识论疏(1)

    过现  ,意必方来故。识是认识义,于境认识,起分别故。了谓解  了,于境生解,觉了现前故。此四皆是心用,故一心有其四  名。或时  72页  随胜,分说八识。谓第八名心,具集种现故。第七名意,恒  审...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61764323.html
  • 定慧双修和三教融合的先驱

    佛教的戒条矣。按,释家一般于六斋日兼持八戒(参观《俱舍论》72 ),而南朝朝廷也常行八关斋,可见傅翕所谓下善实有所指。佛教要人仁慈、止恶迁善,与儒家以仁义化天下,其方虽异,却并皆为了挽救颓风以致太平。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5264603.html
  • 憨山大师的禅净调和论与念佛禅法门

    见释圣严:《明末佛教研究》(台北:东初,民国76年),页180-181。  [29]《梦游集》卷2,第1册,总页72。  [30] 〈答湖州僧海印〉,《梦游集》卷11,第1册,总页519-520。  [...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1464801.html
  • 何光沪:“实有是”与“空无非”

    言龟无毛,言犬也,非言龟也。言兔无角,言麋也,非言兔也。言者必有所立,而后其说成。今使言者立一无于前,博求之上下四维古今存亡而不可得穷矣。”72这段话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世界本源不可能是本来意义的...

    何光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5564846.html
  • 《尊胜陀罗尼经》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建立

    72)又,北齐烧身供养菩萨的第三王子之阉官刘谦之,因为王子烧身之事所感动,加以深自慨叹为刑余之人,而赍《华严经》入山,修道礼忏读诵二十一日,竟然复得丈夫相。因此,更覃思精研此经,而作《华严论》六百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2064915.html
  • 巴渝地区佛教发展述略(2)

    )诏于京师及诸路共设戒坛72处,其中川陕7处。(3)北宋,全国有佛寺约4万所。由于朝廷的扶植,宋代寺院经济发达。大足石刻造像业的发达,是赵智凤的功劳,也是当时大足寺院经济支持下的结果,我们可以在南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5364952.html
  •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考

    曰金色世界,因而在此地结茅静虑,曾入定达49日,亦17年不下山,文德元年(888)入灭,年72。另一位北台山隐峰,俗姓邓,元和中(806-820)游五台,正遇官兵与贼交锋未决胜负,隐峰则掷锡空中,飞身...

    道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3665225.html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包括群体中存在的“习惯”。这样,正如亨利。梅因所言“习惯是为群众所遵守的,但他们当然未必能理解它们所以存在的真正原因,因此,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制造迷信的理由以说明他们的永恒存在”。[72]该“迷信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576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