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4035b,第160~163行;U 4417,第164~175行;U 4522,第176~181行;U 4204(T II T 608),第182~195行;U 4242(T II T 653)...呈暗红色。文献由德国年轻的回鹘文专家劳特先生刊布。[17]
2.原文转写
正面
1. ////////////b[od]i///////änätkäk///////...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4243287.html
-
所有、非真實義顯現所依。[29]據此,依他起性可分析出如下的三種意思。A:依他起是依緣於阿賴耶識的種子而起。而種子以虛妄分別為自性,所以,B:依他起性是以虛妄分別的認識活動為自性。虛妄分別的認識活動就...這意思點出諸法的相互依持而緣生安住,嚴格說仍可歸屬於上述的B。〈〈攝論〉〉再解釋道 依他起略有二種:一者、依他熏習種子而生起故,二者、依他雜染清淨性不成故。[32]
第一種就是A,在辨三性的一異亦...
陳水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343917.html
-
诸学者,深受了清谈流风的影响,大多以老庄之学来附会说明般若空理: a、「高僧传」卷四法雅条有云:「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大正藏第五十卷三四七页上)b、「出三藏记集」卷八...四十余人,投奔远公,在庐山住了一年多,并译出六十卷「华严经」及「达摩多罗禅经」。同时在「编年通论」卷三记述远公坐禅念佛得见弥陀,「大乘义章」卷一三,远公也自述其对禅定的见解。b、华严宗的五祖宗密(七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5043961.html
-
这些资料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A) 漫然无系统的缘起说表达;(B) 所谓十二因缘及其他各种不同支数的有支缘起说;以及(C)以上两类之外的其他缘起说(注10)。三支认为,(A) 类出现在最早阶段,表达上...缘起说原型。譬如著名的“缘起法颂”(即“诸法从因生,如来说其因,诸法灭亦然,沙门如是说”,见《律藏?大品》一?二三),算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依三枝的观察,在(B)类与(C)类之中,顺观之后接著附有...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146292.html
-
ldquo;非A”表示,必须用与“A”完全无关的“B”来表示;同理,“共生”不可用“A且非A”或“A且B”表示,必须用“C”表示;而“无因生”也只能用“D”表示,不可用“非A且非非A&...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3.html
-
20经》中云: 具诸戒行,不害众生于刀杖,怀惭愧心,慈念一切,是为不杀……。19 惭愧心也是诸经中强调的修道前行。20此二心所之生起,在《杂阿含749经》(大正2,198b)云:“若起明为前相,...行布施来对治嗔心的生起28: (a) 观察嗔恚之过患及忍辱之德。 (b) 忆起佛陀之所教:“若人切断他的四肢……他若起嗔意,他不是我教的实行者”。 (c) 随念(令自己生气的人)的寂静遍净之法而...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
-
帝青大青、琥珀、末罗羯多、真金等相,于常常时,于恒恒时,无有真实,无自性性,即依他起相上,由遍计所执相,于常常时,于恒恒时,无有真实,无自性性,圆成实相,当知亦尔。” [1] (T16, p0693b)...0693b) 按此处文字来理解:遍计所执自性是来自于“相名相应”,依他起自性是来自于对依他起相上的遍计所执相的妄执,圆成实自性则是消除了对依他起相上的遍计所执相的妄执。但这些观点又如何理解呢? 首先来...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2249798.html
-
布施的情形(注释:《文书》第二册,第一一九~一三九页。72TAM70:110/1(b)、2(b)、3(b)、5(b)、6(b)、18(b)、11(b)、12(b)、14(b)、15(b)。). 如前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050016.html
-
中论》卷四,T30·33b。 [41]《中论》卷三,T30·22c。 [42] 《大宝积经》卷五十七,T11·335b。 [43]《金刚经》,T8·749a。 [44]《华严经》卷十九,T10·102b。 [45]《中论》卷四,T30·32c。 [46]《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T16·620c。 [47]《中论》卷四,T30·33b。 [48]《中论》卷二,T30·...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950421.html
-
、心念善恶即言即行,故知意业为重。… 又意业力胜身口业,如《和利经》中说:外道神仙起一嗔心,即灭那罗于陀国。(大正32,307a5~ b24) 这里所举的《和利经》与《中阿含》卷32(第133经)...亦生恶处。(大正25,238b11~23) 工画师就是指会画画的人,会画人像、畜生像。其实,会让我们感得人身,或感得畜生道,都是由我们自己造的业而来。接著《大智度论》引《分别业经》,描述佛陀曾为...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4550827.html